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1#
發表於 05-4-11 10:4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常說教師人工高,看來要調整一下思維。


還不用調整思維。

根据明報資料,小學學位教師工資是由39535-45375,助理小學學位教師工資16693-37773。中學高級學位教師工資46690-58585。以現時一個初出道大學生6-7 千元計,一個助理小學學位教師工資16693並不少。現在人浮於事,學校自可以助理小學學位教師工資請中學教師。在學卷制下,教師工資下调的機會比較大,而學生將有更大的機會得到價廉物美之教育。

Rank: 5Rank: 5


1009
482#
發表於 05-4-11 12:0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我又記得,同是 CM/GM ,教中學的好似高一二個 point。明報的 16693,等於我的16165 (05再減薪)。

那樣,所指助理小學學位教師等同前指 st. paul 中學的 GM starting,(point 12)

這樣:"小學學位教師工資是由39535-45375"一定有誤導成份。

又,最近的統計{好像}說畢業生的平均薪酬 是 9000-11000。冇6/7仟咁少卦。加上現時教師普遍都要讀多張教育文憑,比其他人用多一年時間,高過平均少少都合理。當然 16165-11000=5仟多 不算少少。


最好有熟適薪酬架構既解說一下。

講下故仔:
我有一個中學同學,當年一起重投校園,他選了師範,我則放棄了,選讀了其他。他已做了三四年 "教師助理" 。由頂薪的三萬多變成九仟多,還要逐年續約。據他說在校生活,一定要識埋堆,教學表現相對不重要。當然是個別事件。但以前的 CM,相信無可避免地要被淘汰。不增值,祇有死路一條。

"在學卷制下,教師工資下调的機會比較大,而學生將有更大的機會得到價廉物美之教育。"

直資學校亦有薪金決定權,但未必等同會下調。看看 St Paul 之做法亦只是限制增薪點,起薪點都唔敢減少少。事實冇可能減,供過於求,被揀出來的一般是比較好的。而比較好的亦一般有較多選擇。St Paul 和 一間 band two校同時請你,你會做 較低人工的名校還是人工較高並較有挑戰及使命感的津校?有理想的和冇理想的都會選後者。

要學生有更大的機會得到價廉物美之教育,只有一法,取消等同公務薪酬制度之架構。讓需求帶動供應

我從來都不覺得,學券/直資/私立會令教師人工下調,或者說,短期(五至十年)都不會。除非一下子取消現有薪酬制。

有冇教師可分享下實況?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3#
發表於 05-4-11 12:3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這樣:"小學學位教師工資是由39535-45375"一定有誤導成份。


YK,

也不可這麽說,我畢業後,有同學繼續讀Master,當大學夜間課程的導師。讀統計的,一班就有半班以上是小學教師。(當時大學當這批教師只有中七程度,六年夜間大學之課程,他們要讀五年),聽同學說,這批人根本上無心向學,功課是抄回来的,一到測驗、考試,必非常勤力地問贴士。

既無心向學,又要讀足五年,加上當時教師是真正鐵飯碗,為乜呢?為升上小學學位教師,拿多的人工。


Rank: 3Rank: 3


254
484#
發表於 05-4-11 13:3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小學學位教師及文憑教師薪級點如下:

Pt. 12-29 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
Pt. 30-33 小學學位教師(PSM)

Pt. 12-24 文憑教師(CM)
Pt. 25-29 助理教席(AM)
Pt. 30-33 高級助理教席(SAM)

Rank: 5Rank: 5


1009
485#
發表於 05-4-11 13:5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多謝 tlwtlw888 賜教,咁仲有冇得上呢?小學校長是否都是 PSM 或 SAM呢? Panel 又有冇規定 PSM 或 CM 都可以?

又可否說說中學架構?謝!

Rank: 3Rank: 3


254
486#
發表於 05-4-11 15:4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當然仲有得上啦,見你咁有興趣,就話埋俾你知啦。

Pt. 34-39  小學二級校長
Pt. 40-41  小學一級校長

Pt. 34-36  有教育學士學位的SAM�首席助理教席(PAM)
Pt. 37-39  有教育學士學位的PAM

Pt. 34-39  高級學位教師(SGM)
Pt. 38-41* 首席學位教師(PGM)
Pt. 40-44  中學二級校長
Pt. 45-49  中學一級校長

* 與SGM及二級校長薪級點重疊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7#
發表於 05-4-11 16:5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tlwtlw888,

我想問主任级及副校長是那一個points,聽說中學有16個主任级及两三個副校長级。

Rank: 3Rank: 3


254
488#
發表於 05-4-12 00:4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16個主任“級”?? 是否16個科主任? 3個副校長“級”?? 是否3個副校長? 例如每個有不同職責,可以是副校長(行政)、副校長(課程)等等。

據我所知,一間開辦超過25班的中學,該校校長就是「一級校長」;如果對下一個職級是副校長,那麼副校長就可能支取「二級校長」的薪酬,但亦可以更低;如果再對下一個職級就是主任,那就可能支取「高級學位教師」的薪酬,但亦可以更低,不同學校有不同薪酬架構,較難一概而論。

Rank: 5Rank: 5


4747
489#
發表於 05-5-25 08:2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七 直 資 僅 一 所 准 續 建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教 統 局 檢 討 建 校 計 畫 中 包 括 七 所 已 分 配 校 舍 的 直 資 學 校 , 只 有 位 於 九 龍 城 的 香 港 創 意 書 院 可 以 繼 續 興 建 。 當 局 建 議 擱 置 興 建 一 所 直 資 中 學 , 並 取 消 其 餘 五 所 直 資 學 校 的 建 校 計 畫 。 另 外 教 統 局 決 定 繼 續 興 建 四 所 獨 立 私 校 , 以 應 付 外 籍 學 童 及 本 地 家 長 對 非 主 流 課 程 的 需 求 。

    目 前 , 仍 未 獲 得 撥 款 的 直 資 學 校 建 校 計 畫 , 包 括 傳 統 名 校 聖 保 羅 男 女 小 學 在 南 區 的 新 校 舍 、 元 朗 信 義 書 院 的 一 條 龍 直 資 中 小 學 、 樹 人 教 育 機 構 在 東 涌 的 直 資 小 學 、 漢 華 教 育 機 構 在 東 涌 的 直 資 中 學 等 等 。

    聖 保 羅 男 女 中 學 校 長 陳 黃 麗 娟 表 示 , 暫 未 收 到 教 統 局 取 消 建 校 通 知 , 但 她 指 該 校 兩 所 直 屬 小 學 遷 校 是 屬 於 重 置 校 舍 類 別 , 並 非 新 校 , 她 希 望 不 受 停 建 影 響 。 元 朗 信 義 中 學 校 長 封 華 冑 表 示 , 昨 天 已 聯 絡 教 統 局 要 求 澄 清 建 校 安 排 , 但 未 獲 回 覆 , 他 希 望 政 府 有 清 晰 回 應 。

    唯 一 幸 存 的 直 資 新 校 香 港 創 意 書 院 , 教 統 局 消 息 人 士 指 , 該 校 可 以 繼 續 興 建 是 因 為 其 開 辦 特 色 文 化 課 程 。 該 校 籌 委 會 成 員 黃 英 琦 對 教 統 局 繼 續 批 准 建 校 的 消 息 表 示 高 興 , 她 指 籌 建 學 校 至 今 已 有 兩 至 三 年 時 間 , 即 使 人 口 減 少 , 學 生 及 社 會 仍 需 要 多 元 化 高 中 課 程 。

    黃 英 琦 表 示 , 校 舍 於 ○ 七 年 初 才 建 成 , 但 他 們 構 思 借 用 校 舍 , 提 早 於 ○ 六 年 九 月 開 學 , 首 年 招 收 二 百 一 十 名 學 生 , 校 舍 設 計 可 招 收 一 千 名 學 生 。 另 一 籌 委 會 成 員 張 國 華 表 示 , 該 校 早 在 數 年 前 已 獲 批 准 建 校 , 只 是 因 未 籌 得 足 夠 款 項 , 早 前 獲 恒 基 集 團 捐 款 , 因 此 再 通 知 教 統 局 , 並 向 立 法 會 申 請 撥 款 。 教 統 局 將 於 下 周 向 立 法 會 申 請 八 千 五 百 四 十 萬 元 興 建 該 校 。


Rank: 5Rank: 5


4418
490#
發表於 05-5-28 13:3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最近看到一篇中國大陸教育的文章, 其論述有點像我們香港"傳統名校轉直資", 轉錄如下:-

"公辦轉制學校的公平與未來

  公辦轉制學校爭論的焦點是公平問題,而它的將來,有諸種可能,最大的可能,是轉變成真正的純粹的民辦學校.

  本刊記者/黃艾禾 文/吳琴

  在采訪上海市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胡衛時,他說上星期剛剛從北京開會回來,會議內容正是關于辦學體制的改革。國務院正在醞釀下發一個相關文件,其中就涉及到了學校轉制及將來轉制學校的走向問題。但因爲涉及問題太複雜,涉及面比較廣,教育部恐怕要在多方徵求意見、進行調查以後再做出决定。

  公平第一

  關于公辦轉制學校的爭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爭論的焦點,實際集中在公平問題上。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改研究室主任韓民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很乾脆地表示:“我個人覺得(轉制學校)不合理。很多公辦學校享受了國家資源,幾十年時間辦起來一個重點學校,現在利用公辦學校的無形資産、招牌來招收更多的學生,收取高費用,是非常不公平不合理的。”

  但是社會上也有一種觀點:如果在社會上確實有一定數量的家長,他們付得起錢,也願意爲享受高質量的教育而多付錢,那麽他們多花錢買優質的教育資源,難道不也是合理的嗎?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曹淑江也同意這個觀點:你上了好的初中,你就有可能上好的高中,上了好的高中,你考上重點大學的可能性就大一點。所以上好的學校的收益是很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應該爲上好學校付出成本。

  但是因爲這些好學校的無形資産是國家多年投入積累起來的。怎樣解决這個公平問題?曹淑江的思路是:好的學校可以收取擇校費用,不過不是由學校來收,而是由政府來收,這個錢應該打到政府財政的賬號上,然後由政府來支配這部分錢。或者說,大部分由政府來支配,少部分由學校來支配。

  同時,韓民又指出,這樣的收費學校,只能是私立學校。國家有義務向全體國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這就是公立學校的基本功能。但在我們這裏,混淆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不同的功能和社會義務,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因爲公辦學校是納稅人交錢辦的學校,每個公民都應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轉制學校將來向何處去?

  雖然胡衛說,上周的會議上沒有對學校轉制做出决定,但是他提的一些設想教育部“還是有考慮的”。這些設想是:

  第一,對現有轉制學校進行清理。哪些是體制機制都沒變,只是換了個牌子就高收費的“翻牌學校”,哪些實際上是民辦學校,却因爲現在轉制學校的生存空間比較好,就戴了一頂轉制學校“帽子”。

  第二,要讓部分“翻牌學校”退回到公立學校去。這裏包括兩種情况:在一個小區裏,只有高收費的轉制學校而沒有其他學校讓老百姓來選擇、分流時;屬于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轉制學校。另外一部分的學校,如果在整個的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探索有成效的,政府也沒有繼續給它資金方面的支撑,逐步有社會資金進入,學校運行是按民營來做的,將來就應把它推向民辦學校,不要再挂轉制學校的名稱了。

  第三,可以保留一部分轉制學校,繼續實驗。因爲從國際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教育也不是說非公即民,所謂“第三條道路”現在也是新的發展趨勢。就像新加坡的獨立學校,美國的特許學校,英國的選退學校,香港的“津貼學校”和“直資學校”。但這一類探索應該從非義務階段著手,比如高中、學前教育。

  當然,接受采訪時胡衛也承認,他的這些想法“相當文人化,想是容易的,但實施起來會很難”。但他强調,對待轉制學校問題,千萬不能一刀切,因爲全國情况差异很大,轉制學校之間,也差异非常大。“不能因爲我們一些轉制學校高收費,就說轉制學校都出了問題。”

Rank: 3Rank: 3


418
491#
發表於 05-6-14 15:3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Mr. Lee's response is very good! Mr. Cheung is a rubbish.


在昨日舉行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與議員張文光就小班教學問題針鋒相對。張文光指小班教學不應與扶貧掛

Rank: 2


34
492#
發表於 05-6-16 16:1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由 ambrose 於 2005-06-14 15:35:51
Mr. Lee's response is very good! Mr. Cheung is a rubbish.

      
Don't know Mr. Cheung is for the union or for education or parents who pay for education.  Probably he is for the politic created by the union.

Rank: 3Rank: 3


418
493#
發表於 05-6-17 10:5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最精彩: ”全面實施好易獲得掌聲,但是教育並不是為了政治”

Rank: 5Rank: 5


4418
494#
發表於 05-6-28 19:41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偶然翻閱網頁, 看到了一篇教育的舊文章, 轉貼如下.

“教統局自相矛盾 

  報章於二月四日和五日,大字標題批評教學語言新案「嚇怕擬結龍英中」,這新方案一經田北辰提出,一大批準備結為一條龍的英中宣佈重新審視結龍計劃,為甚麼呢? 原來「教學語言新方案」與一條龍的關係如蛇見到琉璜,即是說,「新語言方案」排斥「一條龍」。這話怎樣說呢?原來一條龍的辦學模式是這樣的:

一. 「中龍學額逾小龍」:意思是如果小龍有五班小六,中龍至少有六班(中學每班收生多過小學,所以同數目也可以有餘額。)此其一也,其二是「一條龍」中學須全數收取所屬小學的小六畢業生。

二. 資助模式相同:最好中小學同屬一辦學團體。

三. 中小齊心互支援:即是要中小老師及學生打成一片。

  以上三的條件,以第一個對轉為EMI(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最有殺傷力,為甚麼? 因為「教學語言新案」規定,如果要申請做EMI,一定要學教85%學生在、英、數都一樣超卓。
  香港目前最佳成績的小學,也只有82%Band 1學生,而一般名校小學,也只有 62%Band 1學生,試問如果要中小結龍,香港有那一間中小學可以成為「一條龍」,教統局接受這個提案,是不是叫全港學校不要再「結龍」?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
趙榮德
2005 年 2 月 7 日”


如「新語言方案」成功推行, 好學校為收到足夠好學生, 加強競爭力, 都祇有走向直資一途, 也使教育當局常常掛在口邊的口號:「有教無類」, 「求學不是求分數」, 「減低學習壓力」等美麗謊言不攻自破.  教育當局的教育政策愈來愈矛盾分化, 把香港教育推向擇優而教的直資精英貴族教育, 也把自己制定的政策推進死胡同.  如間間好學校轉直資, 好學生也不夠分, 因為少了不少以前可入讀的貧窮精英, 直資名校整體成績將會下降, 貧窮精英將會製造另一批新官津名校, 直資弱校也會被殺校淘汰.


2714
495#
發表於 05-6-29 03:33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496#
發表於 05-6-29 23:07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Stccmc:

「新語言方案」重點之一就是中學收夠85% band 1 生才可維持或成為EMI, band 1 生不是小五小六的呈分試計出來的嗎? 學校要成EMI, 學生要成 band 1生, 不是和求高分數有關嗎? 不足85% band 1生的學校淪為CMI, 中文學校定性為次等生校, 分門別類, 這是有教無類嗎?  現時官津名校多收回八成直屬小學學生, 如果行新「新方案」, 學校其收回直屬小學生的成數是否要被迫收緊, 學生是否有更大學習壓力打進前列位置. 名校為保EMI, 在20%自行收生階段, 以前可揀些德智體藝的好學生, 但為湊夠數, 不是被迫以學業成績好的band 1生為先. 這是不是「求分數」, 是不是「有教有類」?

直資能不能做到「有教無類」, 「求學不是求分數」, 「減低學習壓力」.  相信有, 但十分少, 做到的將來生存機會亦不大, 因為香港家長報讀學校往往看其學習成績. 直資好學校小一的收生準則是否收生無類, 考時不計你表現分數, 考之前不用學習訓練, 不存壓力, 我相信比考名私小絕無異之, 祇有過猶不及, 比官津不用考更是天淵之別.  入讀後是否少了壓力, 有沒有學校為求好成績要留班或淘汰弱學生, 在網上閱覽各直資校家長留言, 不難找到.  

我不會認為好學生是天生或自修的, 和學校無關.  學生學校相輔相成, 所以好學校也要有好學生, 政府就是用收生權這一招迫學校轉直資.

St Paul co-ed 這個「個別」例子你舉得好, 又要找回一段以前的文章來回應 :-

“未 計 校 董 會 每 年 額 外 數 百 萬 元 的 補 貼 , 聖 保 羅 男 女 中 學 每 年 收 取 四 萬 八 千 元 學 費 , 連 政 府 資 助 , 辦 學 資 源 已 較 一 般 津 校 多 出 一 倍 , 而 該 校 目 前 籌 款 已 逾 一 億 元 。”

唔知香港有幾多間直資有咁財力. 聽聞有些直資學校家長也怨言學校不時籌款, 你想大多學校在財政資源要善用下, 想收多個付費學生好, 亦或收個免費學生好呢?  直資以人頭計資助, 比官津有更大財政壓力. 貧窮學生和家長, 多不多考入直資後申請免費, 又唔知要不要年年申請?  這些學校, 主餐免收, 但茶水芥菜下攔付費多不多呢?  窮家女嫁入豪門, 不是一朝一夕, 又唔知習唔習慣呢?     

Rank: 5Rank: 5


1009
497#
發表於 05-6-30 01:1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In order to balance your repeatedly thought of DSS = not for poor. I have to iterate my two cents.

//都祇有走向直資一途, 也使教育當局常常掛在口邊的口號:「有教無類」, 「求學不是求分數」, 「減低學習壓力」//

Are you telling DSS = elite school, no 「有教無類」, 「求學不是求分數」, 「減低學習壓力」. My point is that, most of the DSS are heading to these direction. And nearly all of the NEW DSS (including DBSPD) are going in this way. Do all their parents snobblish? Most of them really know that only one third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classified as band one students. How many of them (school) have through train? Is that those parents seeking for elite school in order to be band one, then EMI?

Are they (the parents) all unknowledgable? These years, I heard scores of parent telling they only treat DSS as backup. Even sucess in the first round will give up the seat in order to attend the second round lucky draw. It is not so attractive to those due to their allocation chance.

Who seek for the traditional elite school? the more of the rich or the more of the poor. (I hate this classification, only to suit your point. Or in fact there is nothing dealing with rich or poor, only the choice of the parents!)

The main point is: are those DSS provide any promise to be high rate of succssfulness  (high rate of band one, let's say)? Please open your eyes, look through those popular DSS school: TSL; HKUPS, Logos; 臻美;圓玄;李忠德; st margret etc.

Of course there are st. paul and DBSPD, any more elite one?


// 如間間好學校轉直資, 好學生也不夠分, 因為少了不少以前可入讀的貧窮精英, 直資名校整體成績將會下降, 貧窮精英將會製造另一批新官津名校, 直資弱校也會被殺校淘汰.//

Which one, apart from Co-edu? I can only guess if there are any existing schools want to be DSS, they just want to be maintain their standard behold. If so, they will just choose the rich one? Or the better one? How come the better one should be the rich one? You may so look down to the sight of the school! And in any case, it is absolutely not 有教無類, no matter your classification of rich and poor, or Confucius'.


stccmc:

Would you please change back your signature to the previous one: I write something in the sky (or on the cloud), I erase it......

Everytime I look at your signature, I feel embarass to post any more comment. Don't so long me la! I am still watching yours comment.  


2714
498#
發表於 05-6-30 21:3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499#
發表於 05-6-30 23:10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yk:

你叫我張開眼睛看看, 我也請你閉起雙目想想. 我說"走向"直資, 會是指HKUPS, Logos, 臻美等這些初始已是直資的學校嗎? 圓玄也是走向直資, 但它是名校嗎?  我講走向直資的名校是男女拔, 聖保羅, 聖保祿, 聖瑪利等.  在教局的傾斜政策下, 被迫轉直資還陸續有來.  至於這些學校會不會趨向貴族化或已經貴族化, 你可以話唔會, 但你都容許我說會.

「有教無類」, 「求學不是求分數」, 「減低學習壓力」, 你說大部分直資學校朝著這方向走, 想來你比教局更樂觀.  我的想法剛剛相反, 在開放自由收生下, 揀選最好學生和維持高水準至形重要, 是生存之道, 朝向這三方走, 可以容易做到嗎?  如更多名校轉直資, 可以空喊口號來競爭嗎?  考過直資名小入學試的家長可否說說是否無類, 分數無求, 無壓呢!

1/3 band 1 生是現行全港分組制度上的事實, 當然所有的家長都應該知道.  但政府提議名校新準則是85% band 1.  直資名校如不是有直屬中學或高比例band 1 生, 如何吸引到這麼多的 knowledgeable 家長報讀.  新校因無往績可循, band1 2 3各佔1/3祇是暫時措施, 不能反影其真正成績.  如新升中成績評估方法落實, 這些新校直資可能變龍變蟲. 在無類, 無分, 無壓下會成龍亦或成蟲?  相信逃過一劫能轉直資的弱校最為清楚.  Logos, 臻美是我較為欣賞的新思維學校, 它們可能比較能做到無類, 無分, 無壓.  但如它們不自設直屬中學, 它們的路會易行嗎?  TSL也是我心目中的好學校, 冇直屬中學. 它甘於1/3 band 1生嗎?  如要提升成績, 如何可在無類, 無分, 無壓下做到呢!

你說: "Who seek for the traditional elite school?  The more of the rich or the more of the poor.  (I hate this classification, only to suit your point.  Or in fact there is nothing dealing with rich or poor, only the choice of the parents!)".   原來你不喜歡分貧富, 如果唔講錢就易話為.  家長的選校權和貧富原來無關, 那麼名校轉收費直資絕對不是問題, 實屬好事.   




Rank: 5Rank: 5


1009
500#
發表於 05-7-2 00:51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你可以話唔會, 但你都容許我說會./

當然可以。我已無意說服你。已聲明,旨左平衡下你的貧富論,大體上已沒有可補充以前所說之處了。

經我閉目沉思,發覺你舉出的學校"男女拔, 聖保羅, 聖保祿, 聖瑪利等"完完本本的都是貴族出身的,但不知哪時開始被傾斜了的教育政策所誤導,被迫平民化左。現在又不知受了甚麽政策誤導,再想復辟帝制!

究竟呢堆學校有冇"有教無類"過呢?定係,環境比較好的小朋友,真係比較優質呢? 唔洗 challenge, 我自己冇答案!

//家長的選校權和貧富原來無關, 那麼名校轉收費直資絕對不是問題, 實屬好事.//

呢個講過好多次,唔駁勒。

有得揀,你鍾意多d選擇好,定冇選擇好。臻美,真道,陳守仁,港大。冇直資制,有冇可能出現?圓玄,你想佢死定唔死?全部一千蚊多d。當然仍有人負擔唔起。但 life always finds its way。以前大部份小朋友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下成長。有人苦讀成材,亦有一事無成者。

今天,晋遍生活都提升,小朋友亦不大可能只靠自己便可"讀成書"。父母要出的力不少。你 buy 邊一套教學方法,千多元怎都省得下。當然最理想仍是不另收費。可惜連圓玄都做不到。

大部份私小都收二千以下,不明,真不明!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