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91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26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1083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6-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6486
- 主題
- 16
- 精華
- 0
- 積分
- 17325
- UID
- 1557091
 
|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Soundervolt 於 17-7-11 11:24 編輯
97前已經有普通話教育的一講法,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普通話有助中文書寫書面語。
今日政府推銷普通話教中文,亦用同一理由.
此實乃一大謬誤.學習語言要口語及書面語皆能.書面語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 口語是聆聽及會話.
然而,只要在中國大陸生活過, 就會明白普通話跟書面語的重大分別.
普通話是全國訂立一套官方語言, 統一發音,但並不等於書面語.
舉例, 大陸人尤其是北方人很喜歡說「這是啥?」「幹啥?」
大家知道是甚麼嗎?
不知道很正常, 因為根本不是書面語, 而是口語,
即「這是甚麼?」「做甚麼/幹甚麼?」
還有更多「砸東西」=「擲破/弄破東西」
「撂開」=「撇開/弄走東西, 即係廣東話的 "了" 開.
「中」=「可以」; 「中不中」= 「可不可以」.
「沒門」「門都沒有」=「不可能/不可以」,
有說別人妄想的拒絕意味, 廣東話"你就想"
之如此類的差別更是多不勝數.還有是口語跟書面語的重大差別, 大到會弄出誤會.
比如廣東話污糟, 書面語會寫骯髒,
但如果講普通話時講「骯髒」就會令大陸人認為是批評別人人格卑污,
如果講地地方不清潔只能用單字「髒」,這種隨別隨時引起莫大誤會.
還有,雖然普通話的語法跟書面語比較接近, 但一樣可以有不同,比如「天氣熱得很」這「很」倒置的說法在普通話極多, 但不合書面語.
事實上,對大陸人來說聽到粵式國語的語法「我們吃先」= 普通話「我們先食」
「給那枝筆我」= 普通話「給我那枝筆」,
大陸人係會聽得明, 唯一只會講得語法好怪,甚至覺得係少數民族講中文的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