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58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9-30
- 國民生產力
- 4
- 附加生產力
- 200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11-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822
- 主題
- 21
- 精華
- 0
- 積分
- 2830
- UID
- 676014
 
|
本帖最後由 4eyesDad 於 13-10-15 23:48 編輯
MC1128 發表於 13-10-9 00:53 
想保留此入學計分法,恐怕是辦學機構,我已舉出男拔及聖保羅男女為例,已轉直資,收生享自主權,仍保留宗教 ...
1.自2013 年9月12日,經過四星期,432個貼子及一萬四千多個點擊,在此再度多謝各位家長的意見,不過,其中部分的觀點及結論,我有些保留,在此整理第一張貼子,順便暫時總結一些見解。
2. 某些個別小學辦學機構或校長可能希望自己有收生選擇權,但這並不能證明"世襲計分法"昰所有辦學機構堅持的一項政䇿。相反來看,絕大部分的小學辦學機構,尤其是沒有所謂名校標誌的辦學機構,可能對"世襲計分法"敢怒不敢言。(註:教育局1997年發表的「九年強迫教育檢討報告」《九七報告》,由二十多個委員決定,其中只有二個是小學校長,其餘的人,絶大部分是中學校長,他們對小學的利益,如何照顧,耐人尋味!)
3.(Revised version) 男拔及聖保羅男女兩所小學的小一入學申請方法,各有不同,聖保羅近年放棄要求申請人提供住址證明,但仍然採用相對數量去分配小一學位給予與他們有關係以及冇關係的小一學生。男拔用獨特的計分法,以100滿分,分配在首次面試(30%)、第二輪面試(55%, thank you parent Avanti)、學業表現奨項(5%)及世襲或有關人士(10%),但我找不到男拔有正面公布,世襲及有關人士之10%,是在第二輪面試前計算,抑或在第二輪面試後計算,但有家長(Avanti)指出,有報章四年前曾經報導,當篩選進入第二輪面試,暫不考慮學童與學校的關聯,直到第二輪面試後才計算學童與學校關聯的分數。無論如何,這兩所直資學校採用有世襲成份的招生方法,不能代表或證明教育局的世襲計分法,是大部份官津小學辦學機構的意願。(註:女拔屬於私校,雖然不受政府校網管制,她們可能是全港(全球?)唯一私立學校,仍然要求小一入學申請人,提供住址證明。)
4.小一入學計分法是由教育局統籌,是教育局規定"父母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可以加10分。假如教育局宣布,由於缺乏理據及基於公平原則,取消該額外10分,其餘計分方法不變,所有官津小學.應當歡迎服從。
5.有人認為目前的世襲計分法「顧及」各方利益,便是「公平」,這個理論,我不能同意。試想,這個利益,是將公衆資源(官津小一學位)變成某些人的私人財產(可以世襲),以我所知,世上並没有著名的思想家支持這種做法,而教育局的《九七報告》,更加沒有任何專家意見,去維護一個幾乎是舉世無雙的荒唐小一官津學校世襲入學制度。
6.另一個說法是,目前的制度,已經照顧很多人了,所以不需改。比如今年小一申請人有六萬五千個,世襲加分的有五千,其他的總數有六萬,目前制度將會照顧六萬五千人。但是,如果取消世襲加分制,將來的制度亦會照顧總共六萬五千人,沒有因為廢除世襲加分制而減少照顧人數啊!
7.有人認為,家長若能對學校的文化和傳統有較深的瞭解,會對學生有裨益。但是,如果贊成這個觀念,教育世襲加分制應該改變為「教育瞭解加分制」,即任何人,包括曾經在該小學工作過的教職員,或者對該校有較深瞭解的人,應當加10分。但是,瞭解某學校不可能是入學的優先權利,所以,世界絕大部份的主要政府,毫不猶豫不會考慮採用這樣的加分制。
8.當然有其他人認為香港不應跟隨世界大潮流,認為世襲制是中國古代政制行之有效,在政壇失踪後多年,可以在現今的香港以教育形式去發揚世襲制,實是香港教育局對世界文明一個偉大供獻,又可以平衡各方利益,應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我反而覺得,現時香港官津小學小一世襲計分法,是國際教育界的一個大笑話。
9.下次香港參加奧運會,以前曾經代表香港的選手,他們的子女或弟妹有優先被選為代表嗎?(如果不能100%,最多20%可以嗎?)
10.平衡利益似乎是一個常用形容詞,但當一組持分者(舊生)堅持參與母校的小學收生政策而忘記官津小學教育是一個共同社會資源,其他持分者(其他人)的聲音,變成一種討價還價的聲音,這種平衡利益的概念,應該適用於議會席位的分配上,而非適用於官津小一學位的分配上。
11.十六年前的《九七報告》可能已經減少世襲位的比例至20%,有人認為減得多,有人認為減得少,有人認為20%剛剛好。我卻認為教育世襲制既然于理不合,應當取消。有人亦認為世界沒有絕對「公平」,而小一世襲制度只是反影社會的不公平而巳。我有二個回應,第一,既然全世界都沒有絕對公平,理應世界各地,都見到小一世襲制來反影現實,但事實上,香港的教育世襲制似乎是舉世無雙(新加坡除外)。第二,見到不公平,却繼續接受,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
12.沿用多年亦是一個論點,但是,採用這個論點,等於只問過去(照舊做),不問理由,不改善。這樣是香港教育的悲劇。
13.教育世襲制有很多壞處,我想起兩種壞處。據悉,新加坡亦有類似香港的小一入學世襲制。我相信,教育世襲制度不利正面學生價值觀的發展,亦會減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國際發展社會不會見到的雷曼兄弟迷你債券,偏偏可以在新加坡及香港公開發售,後來發現該產品存重大問題,對付款買該債券的人,極度不利。
14.另外,教育世襲制度會增加社會矛盾,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香港的堅尼指數,是全球最壞之一,嚴重影響社會和諧。
15.有人認為香港教育優良,品質高超,但是,有人却花了二年時間,全球招聘,也找不到一位曽受本地教育或識中文的人,任職港大校長(及其他重要職位)。
16.我相信教育界及所有文明的成年人大多數會講理由的,明白教育世襲制度的壞處,我相信講理的人會支持取消世襲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