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927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4-29
- 國民生產力
- 11
- 附加生產力
- 288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2-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993
- 主題
- 73
- 精華
- 0
- 積分
- 39847
- UID
- 584294
   
|
^ _ ^ 。
宋代詩人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我國許多名人的讀書,各有各法。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思的「五之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 韓愈的「提要鉤玄法」: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朱熹的「三到法」: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 華羅庚的「厚薄法」:書由厚變薄是閱讀能力提高的標誌。魯迅酷愛讀書,並且講究讀書的「三性」,即目的性、靈活性、廣泛性。還有「三昧,即平知、獲趣、致雅。還有「三法,」即背書法、抄書法、設問法。 明代詩人于謙詩曰:「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他就是一位清靜無為好讀書的實踐者。
凸^-^凸
學宜。時習之
人不憂 而不愠
人生下半場 。笑笑過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