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46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3-16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39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3-17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6
- 主題
- 0
- 精華
- 0
- 積分
- 616
- UID
- 594531

|
eyyc 發表於 20-1-8 09:05 
ISF is just a local school (but with expensive school fees), yet they don’t give more resources th ...
相信你是說 ISF 小學部的中文科老師吧。對呀,是不少是來自台灣和內地的老師,也有來自本地學校教學經驗的,小學部校長單寧女士也是來自北京的。
學校是標榜 Bilingual School。而學校是有盡力增強學生的中文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中文能力能達到 Native 水準(同本地學校一樣)。雖然其實 DSE 中文應該比 IB Chin A 更難。
Bilingual 在收生上有利有弊,小學是受歡迎的,但到中學就會開始有學生和家長,覺得"讀夠中文"了,要求轉讀 Chin B,或改修另一外語,但ISF 是不容許的,即是 take it or leave it。加上不少學生本來就計劃提早去 Boarding School,中學部收 local school 轉校生是非常少,所以每級學生人數是一直減少的。
ISF 小學的英文科老師,以及ISF 中學部老師,當然是外國人為主。其實你去 Cyberport 望望就知。
如果樓主是問 ISF / KGV / Harrow,應該是問中學部 (KGV 是其中一間 ESF 中學),那麼我可以說師資上三間學校是沒有分別的。ISF 和 KGV 中學都是 IB,Harrow 是英制而且有 boarding,這就是最大的分別。KGV 和語文選擇上比較靈活,ISF 是必須中英 Bilingual,就是這兩校最大的分別。
ISF 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堅持簡直到了執著的程度。中學部必修 Chinese Humanities (地理和歷史,是讀香港的中史課本)。高中前的大部份 Excursion 都是去內地和台灣並以中華文化為主題。中學部有選修 Chinese Classics,Comparative Classics,連選修 Global Politics 都是雙語教學:一位中國人老師教中國政治思想(是看中文學術期刊的,所以真的要 native Chinese 水平才看得懂),一位外國老師教西方政治思想。
又例如,高中有一個到 Cambridge 的暑期遊學計劃,卻都是做中國研究的(from school website ...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NRI): ISF-NRI Scholars’ Retreat - Every summer, a selected group of The ISF Academy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an intensive research program at 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loc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acility, named after the famous Sinologist Dr. Joseph Needham,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NRI houses the East-Asian History of Science Library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7-volume, 27-part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而負責這 program 的是駐校的 Research Scientist 不是常任老師。
我想說的是,如果是認為這比較小眾的方向是對的,ISF 在香港是只此一家。家長可了解每間學校的獨特看看是不是適合自己和孩子。
利申:我孩子在 ISF 由 Foundation Year 讀到現在中學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