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男拔VS聖保羅男女 2016年IB成績排行榜
樓主: elbar
go

男拔VS聖保羅男女 2016年IB成績排行榜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955
21#
發表於 17-2-7 09:46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7-2-6 19:01
咁都係考ib 只佔1/5?就算入返去個pool都未必影響咁大,事實上dgs dbs成績裹面有些體育/各樣特異功能人士。 ...
絕對係, 即係等於一部ALL-IN-ONE PRINTER, 佢個PRINT FUNCTION一定唔及一部純PRINTER, 但好似女拔多功能得來佢PRINT QUALITY都唔係差SPCC好多我就覺得物有所價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2#
發表於 17-2-7 12: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2-7 15:07 編輯

靠估?(等我)做下功課先啦?要如果,要聽聞,要比較,都是實事求事好。左拉右扯去制做議題,真係好無謂。

Rank: 6Rank: 6


9973
23#
發表於 17-2-7 12:07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2-7 12:01
靠估?做下功課先啦?要如果,要聽聞,要比較,都是實事求事好。左拉右扯去制做議題,真係好無謂。 ...
你又可發表一下,等我們見識一下。例如dse成績details,人均5星星。話唔定你有些內線消息外人唔知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4#
發表於 17-2-7 12: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2-7 12:16 編輯

左計右度,實際就係老師銳意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生活態度使然,朋輩學習氣氛,家長支持,成績/成就取決於個人目標定位同努力。天道籌勤。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5#
發表於 17-2-7 12:55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7-2-7 12:07
你又可發表一下,等我們見識一下。例如dse成績details,人均5星星。話唔定你有些內線消息外人唔知呢? ...
知都無用啦,我提過學校會協助同學按自己須要去瞭解IB是否適合嘅選擇,都唔多人信,其次邊有咁多時間去理咩內線消息,做謠生事就有唔少。要簡單去比較,SPCC每年都有Academic Excellent Award,想知係咪[挑]最精英學生去讀IB睇下中一至中三個list,對比返IB個name list都略知一二。有成績,咪老師教到到位,同學盡力囉,無話hea讀會有好成績咁天真,IBO都係一個嚴謹有認受性嘅教育機構嚟,友校做得好,我都好欣賞。
我又唔會千方百計去標榜,去主動比較,我只係知學校老師盡力去辦好教育,領受到多少,好睇同學自己取向;對其他友校情況,我真係唔會亂估,因為無謂,無根據亂咁講我做唔到,又會畀人笑我[露底]:dadday:(唔明點解咁留意哩啲野),我唔想誤導人啫。邊有咁多精英啫,有成績,全靠博盡,同有好嘅態度,少啲同人比較,專心做好自己本分。


有好嘅表現,校方家長同學自然信心會多左,來年同學參與IB課程嘅傾向大左亦合理,在EDB許可下增加IB學額係自然發展,不過升學出路係要考慮嘅大前提,SPCC都有盡責去提供意見,滿意與否,人言人殊。

Rank: 6Rank: 6


9973
26#
發表於 17-2-7 15:35 |只看該作者
mingmingyinyin 發表於 17-1-26 00:47
Besides the wrong data (not 40.3 but 40.8 for the average IB score for 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 ...
如果有82%40分以上,平均分就唔會得40.8分拉,除非有好幾個人得30樓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7#
發表於 17-2-7 21:20 |只看該作者
IB在聖公會嘅學校都唔係主流,僅提供多一個選擇而已,相信亦係社會責任嘅表現,跟一些有特殊辦學基礎嘅機構不宜相提並論。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8#
發表於 17-2-7 21:34 |只看該作者
IB教育為學生提供多一個選擇而已,並非聖公會主流普及教育,不宜跟其他辦學機構相提 並論。

       
聖公會教育服務




1851年聖保羅書院的成立象徵教會教育事工的開步。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發展,時至今日,香港聖公會屬下共超逾一百多間幼稚園、小學、中學及高等學府,為香港社會培育人才。此外,除肩負普通教育外,亦辦有特殊教育,宗教教育和神學教育。明華神學院在神學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栽培聖職人員和平信徒。

教育理念
聖公會以基督訓導世人之精神在香港及澳門提供教育服務,為社會培育具德、智、體、群、美、靈六方面均衡發展之人才,貢獻社會。

歷史
聖公會於1851年在香港辦第一所學校,是為「聖保羅書院」。其後創辦之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協恩中學、聖士提反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等中學紛紛投入培訓社會人才之列。小學方面,最初於香港開設私塾,並於1876年創立第一所小學,是為「聖馬太小學」。及至上世紀戰後數十年,教會為應付龐大數目兒童的需要而開辦大量小學及學前教育機構。此等學校不但為香港及澳門社群栽培無數領袖,更在本地教育工作上作出巨大貢獻。

       
聖保羅書院 (1897)
教育概況
聖公會一向提供優良教育服務,並在香港教育工作上扮演創新者及先知角色。現香港聖公會屬下有高等學府兩所,中學三十多間、小學五十多間、幼稚園及幼兒園五十多所及特殊學校一間,遍布港九新界澳門各地。宗教教育中心的設立乃為學生及教友提供宗教教科書及神學和靈修書籍,及籌畫宗教科教師的培訓及支援。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9#
發表於 17-2-7 22:53 |只看該作者
上述資料來自香港聖公會教省教育文件
我本人並非聖公會教友

Rank: 9Rank: 9Rank: 9


23272
30#
發表於 17-2-8 09:49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7-2-7 15:35
如果有82%40分以上,平均分就唔會得40.8分拉,除非有好幾個人得30樓下
Copied from SPCC's website

IB Results

SPCC

2016

Worldwide*

(May 2015)

44

23.5%

0.9%

40 or above

82.4%

7.4%

Average Score

40.8

30.2



Rank: 6Rank: 6


9973
31#
發表於 17-2-8 11:37 |只看該作者
poonseelai 發表於 17-2-8 09:49
Copied from SPCC's website

IB Results
如果無錯,咁剩下的6位平均分得34分幾。同其他人差好遠

Rank: 6Rank: 6


9973
32#
發表於 17-2-8 11:47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2-7 21:34
IB教育為學生提供多一個選擇而已,並非聖公會主流普及教育,不宜跟其他辦學機構相提 並論。

        
明白了,那些學校是拿政府錢制造人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33#
發表於 17-2-8 12:03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7-2-8 11:47
明白了,那些學校是拿政府錢制造人材。
有些要政府地,要特殊待遇,要資助,只服務其他國藉的和有錢人,也制做點人材,最重要是為自己發財。最與別不同,是總部分品格和眼色都自覺高人一等,口才出眾,很愛比較,但愛說只有小圈子才懂的語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34#
發表於 17-2-8 12:08 |只看該作者
眾多不同教會學校是如何興辦的?手指能動的大概應能自己搜尋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35#
發表於 17-2-8 12:41 |只看該作者
    1860年 以 後 , 西 方 傳 教 士 開 始 大 規 模 地 來 到 中 國 從 事 宣 教 工 作 。 隨 著 傳 教 的 深 入 開 展 , 一 些 教 會 學 校 應 運 而 生 。
    一 . 早 期 教 會 學 校 在 中 國 發 展 的 狀 況

    傳 教 士 在 華 開 辦 教 育 的 初 期 , 教 會 學 校 主 要 集 中 在 開 放 的 五 個 通 商 口 岸 、 香 港 和 澳 門 , 通 常 為 附 設 在 教 堂 里 的 洋 學 堂 , 規 模 很 小 , 程 度 均 為 小 學 。 這 些 學 校 不 僅 免 收 學 費 , 并 且 還 提 供 一 切 膳 宿 生 活 甚 至 路 費 , 學 生 主 要 為 貧 苦 教 徒 子 弟 或 無 家 可 歸 的 乞 丐 。 估 計 在 這 一 時 期 , 教 會 小 學 有 50所 , 入 學 人 數 在 1000人 左 右 。 最 早 的 教 會 學 校 可 以 追 溯 到 1839年 美 國 傳 教 士 布 ﹙ R.S.Brown﹚ 在 澳 門 開 辦 的 馬 禮 遜 學 堂 。

    到 1875年 左 右 , 基 督 教 傳 教 士 開 辦 的 學 校 約 有 350所 , 學 生 有 6000人 , 仍 以 小 學 為 主 , 但 教 會 中 學 也 開 始 出 現 。

    從 1875年 起 , 由 于 西 方 國 家 在 華 開 辦 的 企 、 事 業 日 益 增 多 , 同 時 中 國 人 自 己 辦 的 實 業 也 開 始 發 展 , 中 國 近 代 化 需 要 大 批 的 人 才 。 在 這 種 大 環 境 刺 激 下 , 教 會 學 校 急 劇 發 展 。 到 1899年 , 教 會 學 校 達 到 約 1766所 , 學 生 人 數 增 加 到 三 萬 多 人 。 到 1900年 , 在 華 的 幾 乎 所 有 重 要 傳 教 中 心 都 開 設 一 所 小 學 。 在 開 辦 學 校 的 差 會 及 傳 教 士 中 , 來 自 美 國 的 最 多 , 其 次 是 英 國 。

    教 會 學 校 的 教 學 內 容 一 般 來 說 主 要 有 三 方 面 : 一 是 宗 教 教 育 。 課 程 主 要 為 聖 經 , 重 點 在 創 世 論 、 贖 罪 論 和 耶 穌 生 平 等 教 義 上 。 此 外 , 學 生 還 參 加 各 種 宗 教 活 動 , 如 禱 告 、 崇 拜 等 。 二 是 中 國 傳 統 的 儒 家 經 書 。 一 般 包 括 《 三 字 經 》 、 《 千 字 文 》 、 《 百 家 姓 》 、 《 四 書 》 、 《 五 經 》 等 。 學 習 中 國 經 書 一 是 為 了 適 應 當 時 中 國 科 舉 考 試 的 需 要 , 再 者 也 是 為 了 學 生 畢 業 后 能 夠 與 士 大 夫 和 地 方 官 紳 接 觸 , 適 應 中 國 的 社 會 文 化 環 境 , 不 至 于 被 傳 統 知 識 分 子 歧 視 。 三 是 西 方 科 學 知 識 。 開 設 諸 如 數 、 理 、 化 之 類 的 新 式 科 學 課 程 。 在 當 時 清 政 府 極 少 重 視 西 方 科 學 的 情 況 下 , 教 會 學 校 開 設 的 科 學 課 程 , 對 落 后 的 中 國 來 說 , 具 有 意 義 重 大 的 啟 蒙 作 用 。

    另 外 , 從 十 九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起 , 一 些 教 會 學 校 還 開 設 了 英 語 課 。 英 語 課 的 設 立 為 中 西 文 化 的 溝 通 和 交 流 開 辟 了 一 條 渠 道 , 有 助 于 中 國 的 近 代 化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36#
發表於 17-2-8 12: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2-8 12:58 編輯

口述歷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研究方法,透過個人親述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追溯歷史事件中未被發掘的側面,探視被傳統文獻遺忘的片段。本計劃的目標,是透過當事人親身闡述,以錄音、錄影和史料整理的形式,配合不同年代的社會背景,重塑本港教育事業不同面向的發展面貌。
本計劃既以「教育與承傳口述歷史計劃」冠名,希望透過當事人細說自已的經驗與事蹟,找尋未有載錄於文字的片斷。這網頁的首階段以下列兩個範疇為重點:
(1) 師訓承傳;
(2) 內地對香港教育的影響。
(1) 師訓承傳:
本港師訓的根源,最早可追溯至1853年,當時聖保羅書院首創正規的在職教師培訓課程。及後政府為解決漢文師資短缺的問題,相繼開辦了不同的師範學堂,是為羅富國教育學院(1939年)的前身。戰後人口膨脹,學校教師供不應求,加上社會對師資的要求不斷提高,政府遂先後成立葛量洪教育學院(1951年)、柏立基教育學院(1960年)、香港工商師範學院(1974年)及語文教育學院(1982年)。至1994年,為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上述院校合併成為今天的香港教育學院。
本計劃透過校友、導師或院長等同寅的親身闡述,輔以對有關文獻的整理,重塑本港師範教育的發展歷程。
(2) 內地對香港教育的影響: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外國傳教士大舉來華,他們以興學為傳教手段,促成中國近代教育的興起。廣州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大門,教會學校發展較早,其影響更幅射至包括香港在內的鄰近地區。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起,部份教會學校開始來港拓展校務,至今已成擁有深厚歷史承傳的學府。
本計劃針對部分源於廣州的本港教會學校進行研究,當中包括真光、培正、培道、培英、協和等,邀請校友及其他參與學校發展人士進行口述歷史訪問,並親赴廣州考察,同時收集相關資料及文物,把這與本港教育發展有關的重要歷史片斷重新呈現。 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9月為止,本計劃已進行逾60次口述歷史訪問。由於整理需時,這個資源庫網頁首階段將上載約20個訪問的資料,包括完整的口述資料謄本、以及與當事人的訪問錄影及/ 或錄音片段,供學者及公眾人士參閱及瀏覽,受訪者所述內容概為其個人意見。
本計劃並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及其他多間本港專上學院合作,開展「香港口述歷史庫藏計劃」。作為始創伙伴其中的一員,本學院將授權香港公共圖書館使用由本學院蒐集的香港口述歷史資料及著述。
本計劃尚在開發階段,上載資料恐或掛一漏萬,容有舛誤,尚祈雅正為盼。本人在此謹代表本計劃感謝受訪者在百忙之中仍抽空接受訪問,更希望本網頁能為本地教育的承傳提供文字以外的資料,讓公眾對本地教育發展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學系
副教授兼「教育與承傳」口述歷史計劃總監
羅天佑博士 謹誌
2010年11月上文來源香港教育學院(現教大)

Rank: 6Rank: 6


9973
37#
發表於 17-2-8 14:58 |只看該作者
真懷念以前洋人傳教士做校長時的教育理念。明白了,直資制度下竟然會資助窮人免費讀書,可惜窮人無人材可/需要受到教育,以至大把備用基金剩下來。

Rank: 6Rank: 6


9973
38#
發表於 17-2-8 15:22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2-8 12:03
有些要政府地,要特殊待遇,要資助,只服務其他國藉的和有錢人,也制做點人材,最重要是為自己發財。最與別 ...
明白了,那些直資學校是服務窮人的。應該是(幾十年前的事?),所以真的懷念以前洋人傳教士。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真不該了,在港又食又拿。需然有交稅,但因為係外藉,不應該享用社會享用服務才對。香港狹隘的地域主義又不是不早知(雖然我現在才懂),為咩不早幾十年像本地藉的人一樣偷渡來港成為香港藉人士,才不會像今天一樣被歧視。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39#
發表於 17-2-8 15:32 |只看該作者
講埋啲歪理,都只係表明你自己個人睇法嘅偏差啫!

問一句,除左撩事鬥非,攪風攪雨,你講呢啲言論,會有咩建設性,唔好以為東拉西扯會混淆到內藏嘅意圖,非常惡意

Rank: 6Rank: 6


9973
40#
發表於 17-2-8 15: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7-2-8 15:40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7-2-8 15:32
講埋啲歪理,都只係表明你自己個人睇法嘅偏差啫!

問一句,除左撩事鬥非,攪風攪雨,你講呢啲言論,會有咩 ...

你搬返100年前的好事出來唔代表現在都是這樣運作。轉直資的意圖大家心中有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