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情緒掌控教得好,比學歷好更重要 ---- 洪蘭 ...
樓主: 小時了了
go

情緒掌控教得好,比學歷好更重要 ---- 洪蘭 [複製鏈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21#
發表於 16-2-17 14: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3-26 09:15 編輯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6-2-17 12:52
我剩係睇到話小朋友個腦關門好早, 五歲前要教, 但我家小朋友最細都就嚟七歲了, 即我乜都做唔到............ ...

"我剩係睇到話小朋友個腦關門好早, 五歲前要教, 我家小朋友最細都就嚟七歲了, 即我乜都做唔到............ ..." 呢啲涉及宗教/心理學....好多不同理論有不同睇法. 因為我"久病成醫", 什麼心理學家, 社工, 輔導什至催眠, 精神科醫生(要食情緒藥)等等對情緒控制的睇法略有少少理解及體會.

無論大人及小朋友改係一定改到, 只是小孩正處於腦部發展中階段容易接收及 default 變為好行為好的情緒表達. 年紀愈大, 因為壞習慣不正確的情緒表達已成, 要花一把氣力才能改.

曾有一位專家教我, 連續廿八日不間斷去實踐一啲正面思想及行為, 就可以改變我的負面思想及情緒. 專家當日類似講人一個 cycle 廿八日(好似啲美容廣告咁), 廿八日就會便成習慣, 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性格, 潛意識之類.信不信由你. 我信的


當年專家要我每朝洗面照鏡時, 望住自己要"笑", 要連續廿八日咁做, 唔想笑時就更加要笑, 專家話用正面行動去激勵自己(雖然內心很悲觀唔想笑), 又係什麼心理學理論之類. 我試過, 真係 work.

點評

palmchristy  Good sharing!  發表於 16-2-19 10:52
Mat_Dad    發表於 16-2-18 11:31
annie40  佩服!  發表於 16-2-17 15:17


7362
22#
發表於 16-2-17 14:5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23#
發表於 16-2-18 11:00 |只看該作者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2-17 14:01
"我剩係睇到話小朋友個腦關門好早, 五歲前要教, 我家小朋友最細都就嚟七歲了, 即我乜都做唔到............ ...
啊!原來係有科學根據既!!!!!

唔怪得我個人脾氣好咗, 無咁悲觀啦, 原來係生完之後, 日日抱住阿大好開心係咁笑, 講嘢又要陰聲細氣, 隔多年幾, 又到阿細, 繼續好開心抱住笑, 唔好話28日, 真係笑足28個月, 怪不得我連性格都變埋啦。

Rank: 5Rank: 5


4147
24#
發表於 16-2-18 11:33 |只看該作者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6-2-18 11:00
啊!原來係有科學根據既!!!!!

唔怪得我個人脾氣好咗, 無咁悲觀啦, 原來係生完之後, 日日抱住阿大好開 ...

我相信妳其實是一個十分愛小朋友的人,生孩子前的妳只是未有憑藉讓妳高EQ的一面發揮出來吧了,因也有生了孩子的媽媽EQ不單只沒有提高,還變得低了的。

Rank: 7Rank: 7Rank: 7


14244
25#
發表於 16-2-18 15:22 |只看該作者
做左父母, 我都好相信EQ 會高左, 因為面臨的挑戰多左好多, 無力感亦大了很多, 以前單身覺得只要努力, 好多目標可以達到, 但到面對另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自己的性格優點弱項, 又要在細時負責引導, 對父母來說比管理自己難得更多.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26#
發表於 16-2-18 15:28 |只看該作者
HaYi 發表於 16-2-18 15:22
做左父母, 我都好相信EQ 會高左, 因為面臨的挑戰多左好多, 無力感亦大了很多, 以前單身覺得只要努力, 好多 ...
所以唔好講咩養兒育女咩責任咁偉大, 其實生小朋友, 對於父母自己性格的完善, 都有好大得益。

點評

HaYi  跟本不是偉大, 有人養而不教, 教養是很高的學問  發表於 16-2-18 15:29


45691
27#
發表於 16-2-19 10:26 |只看該作者

引用:+http://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28#
發表於 16-2-19 10: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2-19 11:49 編輯
IloveJJ 發表於 16-2-19 10:26
講得好啱,我都想教個仔控制情緒,但佢又無講點教喎!

介紹一本新書俾大家: 父母一句話,啓動孩子解難力

精神科醫生及兒童行為治療師,教你四步解讀孩子情緒,
順應孩子腦部發展,從小建立好EQ及解難力!

你的孩子……
功課太深時,只會抱怨,不會主動向人請教?
遇上不明白的事物,只會逃避,不曉自己找答案?
和朋友吵架後,只會發脾氣,不懂得跟對方和好?
建立孩子好EQ,令他自己想方法解決困難,就是成長第一步!
孩子在生活、學習和人際關係上遇到困難,很易大發脾氣,原來是大腦的杏仁核作怪!杏仁核掌管情緒,遇上危機即會發出焦慮、恐懼等警號。家長的指責、說教、嚴厲眼神,只會令孩子杏仁核大受刺激,負面情緒全面主導,行為違反理智,遑論想方法解決困難。

此書詳述教養2至12歲兒童的妙法,助家長掌握遊戲治療的精粹。走出氣炸家長的局面,助孩子化解情緒困窘,自發解決問題,就由父母簡單一句話開始。

精神科醫生梁婉珊及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將腦科學及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結合多年實戰經驗,以多個成功案例,教家長應用遊戲治療的溝通四部曲,包括:察覺、確認、聆聽、反射。當家長能在對話中確認孩子情緒,反射其思想、動機,孩子就會感到被明白,敢於提出方法去化解困難,一步步啟動解難力!

http://kimbb2012.blogspot.hk/2016/01/jamesip.html?m=0    呢個 Blog 講<父母一句話,啟動孩子解難力> 工作坊內一啲管教兒女及情緒管理資料, 大家不妨睇睇


介紹多一本書《童年的困擾(增修版)》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2941670
呢本好多時上啲兒童心理學, 遊戲治療... 之類課程, 講者都會推荐此書, 當年我買咗十本八本送俾有小朋友嘅親友, 書內的理論與方法實踐好有用, 大家不妨又睇睇

父母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稱讚和責備兒童需要適時? 怎樣培養兒童的責任感? 如何在管教之餘同時建立孩子自信?如何灌輸性教育?

《童年的困擾》是作者繼《兒童集體心理治療》之後另一著作,出版後六十周,在美國一直保持暢銷書的紀錄,銷售冊數達五百萬,且先後被譯成十四種不同文字,幫助世界各地父母面對兒童的困擾。

本書旨在幫助父母了解孩童的心理,並提供具體、實際的方法,指導父母解決和子女相處時面臨的難題,理論與實踐並重,讓父母明白到愛和尊重,是締造和睦親子關係的關鍵。



點評

Mat_Dad    發表於 16-2-19 13:27
MrBeast    發表於 16-2-19 11:38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29#
發表於 16-2-19 10: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2-19 11:08 編輯

雖然我女女無過度活躍症, 無自閉......., 但我及C6 有情緒X, 所以我係阿女BB 時開始接觸及學習好多兒童心理學, 遊戲治療....以防阿女會步我及C6後塵

我真心推介"遊戲治療"呢個方法, 呢個心理及情緒控制對我一家好有效. 當中日常談話方法學會咗, 無論同大人及小朋友講野會好有用的, 啲心理學家或社工都係咁樣說話模式同 client 傾, 所以同心理學家或社工傾談個心會好開敞及好舒服咁傾的, 您不妨試下係坊間睇睇呢方面的書或上吓呢方面課程

以下兩個例子, 有兩種說話模式, 當我地大人學會及持之而恆實踐有"心理學"基礎的說話模式, 我相信正面思想及EQ會有改善, 我一家學習中

例子一: (右圖是"遊戲治療"的說話技巧)


例子二: (右圖是"遊戲治療"的說話技巧)


source: http://kimbb2012.blogspot.hk/2016/01/jamesip.html?m=0

點評

HaYi  good sharing  發表於 16-2-20 10:12

Rank: 5Rank: 5


3579
30#
發表於 16-2-19 12:04 |只看該作者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2-15 15:05
是的,管理情緒比學術更重要. 我自己對"情緒"別有一翻體會.

自己脾氣好易暴燥, 以致夫婦關係及子女關係長 ...
我也是一個好易脾氣暴燥的人, 請教哪裡可尋求輔道途徑?

點評

小時了了  係 P.1 #12帖有講, 如您想要我一家依家見緊嘅私人輔導(要俾錢的), 可以PM 我  發表於 16-2-19 12:16

Rank: 6Rank: 6


9057
31#
發表於 16-2-19 13:18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HaYi+發表於+16-2-18+15:22+做左父母

原帖由 little_yolky 於 16-02-18 發表
所以唔好講咩養兒育女咩責任咁偉大, 其實生小朋友, 對於父母自己性格的完善, 都有好大得益。 ...
完全認同,係仔仔令我成長更多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2#
發表於 16-2-20 08:51 |只看該作者
http://www.fam101.com/%E7%BE%85% ... %E6%87%82%E4%BA%8B/
羅乃萱:早來的懂事

童年最難磨滅的回憶,就是父母爭吵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通常,是老爸先掀起「戰幔」,也許是因為孩子一個模棱兩可的回應,或媽媽一句大聲的呼喝,他就可以把整桌子的餸菜打翻,甚或莫名其妙地自殘起來……

事後媽媽總愛跟我說:就當爸爸是一個病人來接納他。母親的忍讓與賢慧,在年少輕狂的我看來,有點愚 昧,更不明白他「病從何來」。試過幾次大力反擊,以頂撞回應他的發瘋行徑,結果把他倆的爭吵升級至白熱化,從此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女兒真的愈來愈懂事了!」結果,我得到媽媽這樣的稱許。


爸爸的抑鬱病
懂事的意思是,我愈來愈懂得怎樣在父母的衝突中生存,怎樣調解他們的紛爭,並懂得安慰受傷的媽媽。這對一個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其實是難以承受的重。所以年輕的日子,我只有一個夢想:就是趕快離開這個家,不用再扮大人學懂事。後來長大了,涉獵多一點心理常識,才知道爸爸的所作所為,乃抑鬱症的先兆。也因著我接受了基督信仰,懂得為爸爸禱告,並在教友的推介下,半騙半推地與媽媽說服爸爸看 醫生,最終得以逃離抑鬱症的魔爪。

孩子堅拒寫家庭
如今我從事親子教育工作之餘,也有機會教小學生寫作。記得有趟,素來在堂上能言善寫的他,一聽到要寫「家庭」這題目,就氣得擲筆在地。「羅老師,我死也不寫!」 「你一向寫得不錯,這題目難不倒你的。試試吧!」我以為他只是文思未到,鼓勵一下便行。 「不寫!」他堅持不寫,我卻堅決要他就範:「不行,一定要寫!」 「好,我就寫給你看……」課堂結束,交上來的作文,就是以「無言」兩個字填滿全篇。後來知道他對 「家庭」這題目如此抗拒,是因為父母正在辦離婚。 爸爸媽媽們!別以為夫妻關係跟親子關係是兩碼子的事。許多時候,因為夫妻不和,孩子被迫學習長大懂 事,承受著課業以外的額外重擔,這種「早來的懂事」,可能埋伏著日後叛逆的種子呢!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3#
發表於 16-3-9 13: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3-9 13:30 編輯

陳國齡:最忌迫孩子埋牆角
陳國齡: 香港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醫生  
http://www.fam101.com/%E9%99%B3% ... %E6%83%85%E7%B7%92/

陳國齡經常接觸患情緒或精神病的小病人及其父母,經驗所得,她認為爸媽大可透過簡單的三部曲,幫忙疏導孩子的情緒。

疏導孩子的情緒三部曲

1.與孩子同在

孩子因為某事不開心而跟父母哭訴,表示他覺得有壓力。父母不必急於判斷其對錯,而是應讓他明白,爸媽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不快樂。 其實父母簡單一句:「係呀!你唔開心呀!」已很足夠。

2.教導發泄情緒

先觀察孩子怎樣宣泄情緒,不停哭鬧踏地?默不作聲?還是抱頭痛哭?不論方法如何,在安全情況下,爸媽都應容許他們宣泄。爸媽可以先平心靜氣的跟他說:「爸媽等你喊完舒服啲再傾吧!」剛開始時,爸媽需給予孩子提示,拍拍他肩膊說:「不如你先飲啖水/深呼吸一下吧。」當然,我們絕不能接受自殘行為的宣泄方式(例如把頭撞牆)、打爸媽以及擲東西。

事實上,小朋友多以哭泣發泄,若爸媽回以「你係男仔,有咩好喊?」或「唔好喊,快啲攞功課出來做,冇時間啦!」這就等同「迫孩子埋牆角」,完全不給予他紓緩情緒的機會,只會令他們的情緒沒出路。

3.指導解決方法

這並不等於要父母事事出手,大人可從旁觀察他們如何處理。舉例小朋友被同學欺負,取去其文具而號啕大哭,家長不必翌日立即撲去學校大興問罪之師。「Helicopter parents(盤旋型父母)往往過早出手,令子女沒有機會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陳國齡續說:「也許那同學翌日已把文具歸還及道歉也說不定。孩子從中會明白,下次發生同樣事情,我不必反應過度。」陳國齡相信,假若爸媽能在孩子還小時做得到,有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可以大大減少孩子患上情緒病的機會。


原文刊於FAM《樂活家》Issue 28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4#
發表於 16-3-9 13: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3-9 13:36 編輯

呢兩日最唔想見但最熱門話題當然係呢幾個月內有十幾廿個學生自我了結生命. 真的, 依家啲小朋友 EQ 及情緒管理真係要從細教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5#
發表於 16-3-9 14: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8-18 11:53 編輯

回覆 小時了了 的帖子

抑鬱者言︰請勿為我加油
http://menjap.com/2016/03/8714a/

在大廈的天台之上,有一個女子已經翻過圍欄危站,企圖往下跳。若是她決定縱身一躍,又一生命便會隨之隕落。樓下的消防員已準備展開消防氣墊,這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同時間,一個中年男人踩著梯級飛奔,終於到達女子所在之處。他喘息不停,緩一口氣,對女子說的第一句是,

「請不要再加油了。」
女子訝異的回頭。他繼續說,「妳已經努力得夠久了,已經,無須再硬撐了啦。」
這是日劇《Dr.倫太郎》的第一幕場景,也是筆者的曾經,雖然沒有心理醫生倫太郎(堺雅人飾)的出場。
作為一個(曾經)多次自殺未遂的抑鬱症患者,我很希望跟不了解精神健康、情緒病和生死邊緣的人分享。世間懷抱好意的人太多,懂得同理心的人卻太少。若有一兩個人願意去理解企圖自殺者的痛苦,與之同行,便很可能挽回一條生命。為什麼堺雅人會說「請莫再加油」呢?讀者須知道,一個正常人走到需要自殺這一步之前,必定經歷了很多痛苦,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心裡掙扎良久,才會下此決定。人皆愛惜自己的生命,或說絕大部分人都懼怕死亡;然而,當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駱駝,當一切的難,過於一個人所能承受的,他才會動死念。
而這時候,若你對這個狀態之下的人說「加油」,這或許滿足了你表達慰問的好意,但對面臨崩潰邊緣的人卻不是好事。為什麼?

第一,你否定了他一直以來的努力。這一句「加油」,隱含了其一意思是「你還不夠努力,再努力一點你就可以成功了。」

第二,你否定了他的感受。他已經忍耐夠久了,而痛苦程度已經過了臨界點,超出他所能承受的。你再讓他「努力」,等於逼他再回去面對那無可忍受的痛苦。

第三,你留他一個人獨自面對。要他去「努力」,是說他只能靠自己去努力脫離苦境,彷彿他的痛苦不關你的事。你在表達的是,他要怎麼與你無關,他的感受也與你無關,你講過這句「加油」以後已經功德完滿了。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幫助面臨崩潰邊緣,或是已經情緒崩潰的人呢答案是「同在」。

比起「加油」、「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崩潰的人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同在。他的苦境和痛苦感受,也是他的一部分,很多好心人焦急的想把對方帶離苦境,便傾向否定痛苦,把一個人跟他的感受硬生生剝離,這會讓處於苦境的人感覺更糟糕。勸說者喜歡講,「看,你的情況也沒那麼糟啊」,「你已經比好多人幸福呢」,可是,這並無助於崩潰的人去渡過難關,反而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感情需要被否定。筆者在抑鬱症最甚的時候,試過講完一個電話、掛線後便有強烈想要推開窗往下跳的感覺,終究忍住了,想的是「若我此刻自殺,電話另一方的人,可不是一生要活於內疚之中?」那時的我不懂我為何會如此難受,但現在的我大概懂得︰對方想要安慰,我卻被逼得更難受,是因為我的感受並沒有好好的得到處理。

如果你想要幫一個瀕臨崩潰的人,就請連他的痛苦和負面情緒一同全盤接受,正視他的痛苦,告訴他你就在這裡陪他面對,「I’m here for you」。唯獨如此,才是對崩潰者的救贖之途。是什麼把一個人從瀕臨自殺的邊緣救回來的?不是你幫他解決問題,不是你那充滿智慧的回應,而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緊緊結連。


我很感謝我的輔導員,和那一兩位一直陪在我身旁的好友,因為那真的很不容易。


當我一個晚上醒來七次還未看到天亮之時,我以為那個黑夜永遠看不到天亮了之際;輔導員並沒有跟其他人一樣,教我呼吸吐納,給我按摩油舒緩情緒助眠,她只是輕輕說一句「睡不著就睡不著,就接受自己失眠吧。」反而減輕了失眠於我的可怕。

當痛苦的片段有如電影一般,在腦海自動重播又重播,當情緒病實實在在的變成頭痛胃痛全身疼痛之時,我每天都跟朋友說,「我很想一死以求解脫。」而她們並沒有像別人一般,批評「自殺是自私的行為,是弱者的所為」,沒有三令五申要我承諾我不會死,沒有用「家人會傷心」作威脅;她們只是面向我的痛苦,聽我日復一日的訴說著我晚上如何失眠,白天如何勉強自己上班。她們的陪伴,叫我覺得這世上還有誰願意去懂我那不為人知的痛苦。


正是因著有如此的她們,我今天才還能躲在螢幕背後寫字,跟你分享我的一點一滴。但願看文章的你也能成為誰的同行者,留得住身邊那些痛苦得急欲往下跳的人︰擁抱對方的痛苦,就像堺雅人抱著那女子一同躍起,雙雙落在安全氣墊之上一樣。

延伸閱讀,看短片認識同理心︰Empathy vs Sympathy (好好睇,簡單易明,好有用,值得大家睇睇,只是2分鐘左右) (無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Evwgu369Jw


可以係呢個網最底度有得睇 (有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k6f-4QprM   or http://menjap.com/2016/03/8714a/ )





點評

MrBeast    發表於 16-3-9 19:06

Rank: 4


920
36#
發表於 16-3-9 19:24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小時了了+於+16-3-9+14:25+編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6-03-09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3-9 14:25 編輯

回覆 小時了了 的帖子
小時了了,真的很感謝你無私的分享。使我有更多反思和得到安慰。我在教管的睇法和與小朋友溝通技巧上,和老公有很大分歧,令我好唔開心。

你介紹的其中一本書,童年的困擾,是我最喜愛的書,對我很有幫助。但我兩年前睇過其英文版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兩次,而家開始睇中文版。

很同意,懂得同理心的人實在太少,懂得同理心而能夠有耐性,有心力和智慧去應用同理心和小朋友溝通的人更少。我正正努力去用呢個方法去管教小朋友,建立小朋友好行為。但身邊的朋友,親人,甚至老公都話:你咁樣唔得架!唔可能就哂小朋友,會縱壞。你唔夠惡,你要大聲喝佢鬧佢先得 .....

我好迷茫,但仍繼續努力。




12651
37#
發表於 16-3-9 22:2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8#
發表於 16-3-10 14:5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7-9-18 15:19 編輯

天文學家星空下 悼念自殺女兒
2017年08月21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21/20127680

大眾眼中,近年青少年輕生可能是一則新聞,但留下的摯愛卻要用一生拾起破碎:「事隔六年,說真的眼淚都流乾了。我的人生是打碎了,悲痛和不捨會直到我死的那天。」經歷喪女之痛,天文學家李偉才剖白六年來的心路歷程。
記者:蘇汝卿 攝影︰
李錦鏵 剪接:魏利民

「就是緣盡緣散,那是一生人最痛苦的當刻。」2011年8月15日,年僅十九歲的天蔚留下六字遺書:對不起,我走了,在家中跳樓自殺,當時媒體歸咎大學壓力和迎新營,但對熱愛科學和講求理性的李博士來說,真正的原因或是他一生也無法解開的謎團:「整件事是八個字:既無因由,亦無徵兆。我最後的結論是大腦急病,心臟有隱性心臟病,為何精神病沒有隱性精神?」                                                                                                         

                                                                                                                                                                         追星族變父奴找到可能的死因只是第一步,之後步入療傷的深淵:「你把那種哀傷封存,不肯放手。」有朋友勸解,李博士甚至賭氣說:「我為何要復原?放手,是不是表示你對她的愛減損。」事後幾個月,李博士開始寫信「字療」:「每一封信開頭都是『天蔚:』,下款『父字』,好像她還在,維繫著一種關係,懷緬十九年來一家三口的快樂回憶。」1992年獨生女出生,提到與愛女的回憶,這位廿四孝爸爸滔滔不絕,展示當年因長期抱寶寶致右手腕痛的「爸爸手」,笑著說起每天日暮西山,負責接女兒放學,牽著她小手的情景:「老婆笑我是父奴,根本呀女就是掌上明珠。如果有一把長梯,她叫我摘天上的月亮,我也會做。」

苦戀天文的倆傻人「她喜歡天文、金庸武俠小說,喜歡的歌也很『老餅』,好似《問我》、《笑看風雲》。」兩父女有很多地方相似,常常徹夜觀星都不以為苦:「夏天多蚊又熱,冬天冷風呼呼,但阿女很捱得,很多時候是我叫走,她才願走。」兩個追星族到不同國家觀星:「我說著神話故事和天文知識,她很用心聽。最後一次是她臨走的幾個月,我們一直站著,不能坐,拿著很小的電筒,時而看星圖,兩個傻人就這樣站在曠野,看了一個半小時。」                                                                                                         
                                                                                                                                
只有一個選擇:好好活下去「其實星星距離我們很遠,它要很多年才來到我們的眼睛。」地球上看到的星空,如一部巨大的時光機,而留下的觀星人選擇永遠被困:「現在每次看星座,也想起女兒,如果女兒也在就好了。那十九年,daddy的額頭都刻著幸福。」六年來,李博士加倍努力,教學、寫文章、主持網台節目,宣揚科學和人文關懷:「決定活下去,便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好好活下去。」                                                                                                         
                                                                                                                                                                                                                                                                                                      
提醒父母:抓緊一瞬即逝的幸福時光面對青少年隱藏的精神困擾,李博士承認父母有時很無力:「回到我們能夠改變的,就是減低考試壓力,不要當怪獸家長,為何父母要弄得自己那麼辛苦?為何不好好享受這些一逝即過的幸福時光?」

「杜甫那詩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李博士以天文比喻這種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夏天最光亮的是天蠍座的商宿;而冬天最光的是獵戶座的參宿。「這兩顆星永不同時在天空出現,其實不是安慰,是感觸。」


Rank: 12Rank: 12Rank: 12


61211
39#
發表於 16-3-10 14:52 |只看該作者
【自己孩子自己救】聽過學童訴說自殺計劃 挽回不了絕望醫科生跳樓 心理輔導專家:唯父母聆聽可救孩子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 ... 00001/1457513910546


學童自殺的消息接踵而來,令不少父母頓成驚弓之鳥,深恐難明子女內心世界錯過拯救時機,惟有輔導專家表示,要解決孩子不快甚至萌生死念的問題,父母才真正的「繫鈴人」。




從事輔導工作逾30年的資深心理治療師黃茵表示,過去10年接獲的學童求助愈來愈多,大至大學生,小至幼稚園個案都有,眼見近來學童自殺持續發生,令她想起數年前一個很典型的個案。

「曾見過一個資優拔尖入大學的醫科女生,她原想讀傳理系,惟最終為了父母意願選讀醫科。」黃茵稱那女生在醫學院壓力大得撐不下去,但師長並不理解,令她漸漸走入死胡同,甚至一度以服食精神科藥物希望排解不快。

黃茵表示與女生見了一次面後已即時要求與其父母見面,希望說服他們協助釋放女生的壓力,惟最終仍未能為她改變困局,最後獲得的消息是該名女生選擇跳樓結束生命,「我會說是一連串不幸,如果她唔係咁叻,就讀不到醫,父母也不會覺得她前途無限而加壓,我到現在還感難過,明明已看到問題,卻提供不到援手,她的父母就更加傷心。」

與黃茵見面的學童,或有學習問題,或與同學相處不來,甚或與父母溝通不了,更曾有學童一坐下就發表令人吃驚的自殺計劃,黃茵表示現今的父母基於恐懼,擔心孩子將來難以生存,原想為孩子裝備卻反變成施壓。

在接觸到的學童求助個案中,黃茵說有時候需要輔導的其實是孩子的父母,「輔導前我會先要求約見父母了解情況,有時傾完都不需要再見孩子,父母們有時是自己長大了,忘記當孩子時需要經歷的事,當管控太多,反而取走了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認為現時學童自殺問題,某程度是高IQ低EQ的教育制度下的後遺症,亦與香港整體文化強迫孩子追求當專業人士或出人頭地有關,間接為孩子施加沉重壓力,而作為家長,能否在最關鍵一刻拉孩子一把才最重要,「(自殺)不會完全毫無徵兆,不會無緣無故變我消沉,問題是你是否願意張開眼睛看問題。」

如要孩子吐露心底話,黃茵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用心聆聽,並非單純張開耳朵,而是要接受時代已變,理解孩子心靈和前路均已不同的心態去聽。

Rank: 9Rank: 9Rank: 9


20786
40#
發表於 16-3-10 20:1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情緒掌控教得好,比學歷好更重要 ---- 洪蘭

易脾氣燥,可做運動減壓或太極/瑜珈可,平時每星期去大書局看番一小時以上的教育書 ,日子有功可自保,又或者從頭看一次討論區所有問題,打好基礎,孩子與家長可双贏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