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alyk 於 15-5-12 13:46 編輯
兩個故事
男孩子的故事:
男孩本身實力不弱, 雖然只曾經面試一間直資英華小學; 卻有候補生位, 英語可以輕鬆用句子對答, 有學珠心算可輕易地3個位相加, 中文只可算標準(K3)以上, 有學畫畫, 彈琴, 運動等. 叩門面試了7~8間, 當中有一線也有二線學校; 雖然還有些學校未派結果, 但媽媽卻十分擔心, 因兒子明明冇病冇痛, 但一到學校面試便沒精打彩, 唔識答又唔出聲, 明明識又唔答, 引導佢答; 佢又扭扭擰擰. 媽媽十分氣餒, 形容好像帶了條咸魚去面試, 亳無辦法. 到接近七月, 最後一間面試才出現轉機, 面試後不久收到學校通知要進行第2輪面試, 網上傳言只有40人進入第2輪, 機會將接近4~50%之間. 媽媽自然十份緊張. 第二輪面試是面談模式, 面談中考官問男孩是否很喜歡xx運動, 可以達到甚麼程度? 男孩的回答比老師想像的更好, 老師似乎對男孩很有興趣. 這時媽媽突然腦內好像靈光一閃, 接著說了幾句, 大意是“爸爸在大學時是2項運動的校隊代表, 拿過不少獎, 將來學校如有需要, 我們必定盡力幫手”. 我從第三者的口中聽到這番過程, 心想; 男孩很大機會來個翻盤. 學校己經表明對男孩的運動感興趣, 而媽媽的說話十分得體而有份量, 當中帶出3個訊息: 1. 家長上過大學, 可算是知識份子. 2. 爸爸是運動健將, 對孩子參與運動有利. 3. 家長表明會參與及幫助課外活動. 男孩順利地得到學校的offer. 這是紅磡區一間最受歡迎的官校.
女孩子的故事:
女孩曾面試直/私4/5間, 只有一個二線私校的後補位. 英文較弱, 就算聽得明問題只可以用單字回答, 數學開始雙位加數, 有中文閱讀習慣,有學普通話及朗誦, 有學畫畫, 曾上過初級面試班. 從牌面睇, 她不及男孩多元化, 音樂及運動更不值一提, 但結果卻很理想, 叩門9間小學, 有5個offer, 除了一間在二線尾外, 有三間是各自網內一線, 最後一間更是地區名小 (我所說的地區名小是指一些不單只在校網內是一線, 更加會令其他校網的家長眼紅, 縱然派到第一志願也會跨網叩門碰碰運氣) . 命中率有成50%, 奇怪的是5個offer中只有一間是集體面試. 其餘4間都是獨立面試. 跟女孩父母傾談後, 認為是跟她的性格有關. 在幼稚園時老師己經說; 她認知發展比其他同學快, 自尊心也較強, 不想做錯, 面對新工作時往往是“謀而後動, 後發先至”, 要觀察其他人如何做她才動手, 因處理能力比其他人強, 多是遲動手先完成. 但在面試時這種做法就十分蝕底, 老師給出指示, 你明白了8成但因為遲疑而不行動, 反而那些只聽明5~6成的就馬上行動, 老師對你不了解只會覺得你是完全不明白. 她認知能力高, 所以完全明白面試的重要, 因此面試便不可以出錯, 為了不出錯, 在未完全掌握問題前不會亂答. 所以集體面試幾乎全軍覆沒. 而她優點是認知能力高, 專注力強, 也有過面試及模擬面試的經驗, 加上父母在傍, 經常信心十足, 面試時往往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兩個故事結局總算是完美. 我想提出2點 1. 男孩實力強但面試能力差, 經常不在狀態, 如不是最後一in回勇加上媽媽的超水準回答, 後果難料. 女孩實力冇男孩平均, 但有面試經驗, 只要正常發揮己有很好的收獲. 由此看來面試表現穩定也是很重要一環. 2. Profile 究竟有冇用? (本來不想寫; 因其它貼已說太多) 有些學校根本不收,也有些收了但不看或不重視, 但我還是認為有些學校還是看的, 分別只是先看後in還是先in後看. 先看後in; 是先把所有投表人的profile先看一次, 把當中較有吸引力的才安排面試, 如果唔交profile基本上冇機會面試. 這種安排花時間看資料但可省卻面試的時間及資源, 不過會令家長門感覺學校“串”. 較多學校採用先in後看profile的政策, 以示“善門常開, 有教無類”, 所有交表人也可面試, 再把成績最好的幾拾人才加上各自的profile一並考慮. 但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去面試. 故事男孩中的學校便是如此, 最後那幾拾人都是符合學校收生要求, 除便收那一個都可以吧, 但如果能在profile內顯示出學校想要的技能當然會較有利.
再下來就是總結了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