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樓主: tojanice_ma
go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2364
21#
發表於 11-5-19 02:09 |只看該作者
其實這問題在BK都相當一面倒,樓主在《升中派位》亦出了一個題目,結果網友還是支持校方。

小心--保良局八三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 ... &extra=page%3D1

Rank: 3Rank: 3


352
22#
發表於 11-5-19 11:19 |只看該作者
面對壓力方法包括接受,克服,重有改變,爭取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8 22:24 發表
我看這個案時覺得有點好笑。這家長認為校規過嚴,而校規過嚴的典範就是小弟當年習以為常的「連坐」,是多麼的雞毛蒜皮。從此事例看,此校的校規大概不會很嚴。我有朋友從前在這學校任教過,偶爾會聊一下其學校的事,也從未聽過 ...


90
23#
發表於 11-5-19 12:2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972
24#
發表於 11-5-19 14:1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165
25#
發表於 11-5-19 22:05 |只看該作者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重返該校的可能性?若果要逃避點解唔一開始就轉校啦?這對父母有無用過各位所提的方法我唔知,但報導中就無報導過這對 "港爸港媽" 在過程中如何協助兒子適應這校,只有校長話的幾個要求,難以得出有這個問題的兒子,原因來自這對父母的結果。
我幾個論區都有提出這問題,原因是我真心希望各位家長選校要小心,以及多留意子女的情緒反應,若你子女無這問題恭喜你,你教導有方!?
不過你們有無認真想過--甚麼是 "港爸港媽"?有無認真考慮過,若自己子女在適應學校生活上出現問題,甚至出現生理反應,甚或出現情緒病會如何面對?
報導中指出兒子在中一時適應不順利,又無說出有甚麼問題,只是提到中一因腸胃炎曾請假廿日,會有問題嗎?試問若子女因病請假你會聯想到子女有輟學的傾向嗎?如麼應如何及早給予教導和預防子女出現對學校或老師憂慮呢?
我廿多年教學經驗,行政與教學都參與過,工作關係常常接觸到很多學生,其實現在也接觸到一些讀大專的大學生,原來無論甚麼年齡也會對交功課及考試產生憂慮,也會有唔想返某個教授的堂啦!雖不至於要睇心理或精神科醫生,但要真正幫助他們需要學校、家長、社工及專業的心理輔導才能見效的,這點我相信大家都會認同的。
單從樓上各位的言論,若是那些正在面對子女對返學有憂慮,甚或已患不同情緒綜合症的家長的感受又如何呢?(不過若以你們的思維形式會否覺得--社會就是這樣的,你的子女有病唔通要全世界來就你,遲到就遲到,有醫生紙很了不起嗎?!有病留在家中,到好返才回校,回校成績追唔到家長自己想辦法啦!學校一班那麼多人個個都無事,你個仔的問題與學校。)(希望是我誤解了大家意思)

我職業病,對有特別需要的人特別留意,鄰居的兒子自三年級起就開始十分抗拒返學,鄰居每天早上要與兒子角力很辛苦,三年前開始服藥,有時也會見到她要用輪椅把穿著校服的面青口唇白的兒子送去看醫生,他們一家人五年來的內心掙扎誰會明白?

曾經有個個案,他的父母為要訓練兒子獨立,自中一開始沒有用傭人,兒子在中一學期尾患上腸胃炎入院,其父母給他們的父母責駡要孫兒訓練獨立,"獨"出個病來,這病影響他中二獲分派成績較差的班別,結果要面對殺人王(每校都有一兩位老師是嚴厲非常用以對乎品行差的學生),每天不是因為那同學而全班受罰,就是因為某同學而全班無得上堂被老師教訓,班內學習氣氛自然很差,作為學校老師大家都知道發生甚麼事,只是無人敢出聲。
這學生每天都是因為別人犯錯受罰又無得聽書,作為學生可以點呀?!返到家中同呀爸講,點知呀爸話「係這樣啦!你在這班唔一同受罰,老師咪好唔公平,做好本份就得啦!你要睇我,我返工一樣給老細鬧,鬧吓...聽聽吓你就慣啦!在社會講紀律,你唔適應社會唔通要社會來就你呀!世界唔會圍住你來轉的!你大個點算呀?!」
結果這少年人再無同爸爸媽媽再提過學校的事,他開始有胃痛並且越來越嚴重,腸胃炎的次數越來越密,連家庭醫生也要求入醫詳細檢查,但報告都很正常,幸好這位家庭醫生有修讀精神科,他嘗試轉個角度來理解這個案,但這對家長卻不相信個仔會這麼無用,每天依然叫醒個仔返學,未返到學校個仔都已經痛到倒在地上,如是者足足三個月,直至家庭醫生堅持要轉介至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起初也找不到原因,學生一直沒有講出內心的感覺,一直未有親口說過甚麼原因,直至有一次我利用一個實驗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出口作平衡,希望他嘗試把心中感受釋放出來,多次鼓勵他對精神科醫生講出自己的感覺,好一陣子後,精神科醫生漸漸得到他的信任,慢慢才能重組到當中的原因,學校也配合精神科醫生的建議為他轉班,當然父母也將對兒子的期望及要求入出調整。將近中二完結時他慢慢好轉了。
其實他的爸爸是警察要求很嚴格和絕對服從,母親也是專業人仕,一開始對這兒子要求很嚴格,試問如何接納及面對兒子抗拒返學的事實呢?

那時還未有甚麼 "港童" 與 "港爸港媽",但已有學童難以適應校園生活,今天眼見這些個案有增加的情況出現,實有點擔心。

至於報導中的父母是否真的是 "港爸港媽" 就不得以知。
但以下幾點我可以肯定︰
1)   有返學憂慮的學生肯定不是萬中無一;
2)   有這問題的學生不一定來自所謂 "港爸港媽"
3)   若子女有問題若一開始就否定子女的情緒
4)   好像鍾擺一樣,做父母要做到 "港爸港媽" 或另一個極端都是很容易而不知覺的。
5)  另外,我同恴有一個睇法,若然自己的仔女要睇精神科,真係未必會同學校講的,點知學校教師及同學會否用有色眼鏡睇自己及小朋友的。從以上留言便明白!
6)  所以就算你教的學校沒有這些類個案,唔代表無這些問題的存在。

大家同樣閱讀同一篇報導,但解讀各有不同,同樣同一班學生在面對同一個處境,有不同的反映也很正常。
我只是知道教育是以人為本,若果作出少少的調配可以幫助到一個少年為甚麼我要拒絕呢?我認識的少年人當他慢慢痊癒後,身體慢慢健康起來,到中三被同學選為班長,又代表學校參加游泳比賽,我又不覺得他們一家以一個勝利者自居,相反他們很感謝學校的幫助,這不是教育最有意義的地方嗎?!(或許真是今時不同往日啦!)

大家可以認同或反對我的愚見,但是希望各位前線工作者及家長,在輔導有這方面問題的學生或子女時,單依賴家長或學校都是無可能的,專家指出要多方面都作出配合才能真正幫助他們回到校院。

不過,最後我不得不佩服這校長在處理這投訴的高明手法,我又學到嘢啦!

[ 本帖最後由 tojanice_ma 於 11-5-20 03:50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364
26#
發表於 11-5-19 23:49 |只看該作者
樓主:

我沒有內幕消息,不過這份報導令我覺得這校校規並不嚴,這班級的老師也不嚴,理由這參看我昨晚的文章。

校規是不是過嚴在此事件上是關鍵。如果該校某一個老師天天都用連坐的方法,那麼他自然是大魔頭,要揪出來鞭撻。但如果偶爾一次,則很平常。

你有任何理由覺得該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或班級較嚴?

eviepa

Rank: 3Rank: 3


165
27#
發表於 11-5-20 04:28 |只看該作者
我想我沒有覺得這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較嚴,我也該應沒把這學生的問題追究到某位教師。
在其他區發表的小心的意思是83是因為這校是該區出名的學校,很多家長以這校為目標,但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朋友適合嗎?從這事會否讓家長多一點理解學校的處事手法呢?
單就這篇報導而言,我對校長的回應並不認同,甚至覺得他有推卸負任,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點我覺得出奇的是,原來那麼多家長同意 "港爸港媽"是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現在明白點解另一邊廂的家長點解那麼困擾,不願意面對子女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向學校或社工求助,一時有感而發,現在還未能入睡呢!

Rank: 5Rank: 5


4440
28#
發表於 11-5-20 10:4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0 04:28 發表
我想我沒有覺得這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較嚴,我也該應沒把這學生的問題追究到某位教師
在其他區發表的小心的意思是83是因為這校是該區出名的學校,很多家長以這校為目標,但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朋友適合嗎?從這事會否讓家長多一點理解學校的處事手法呢?
單就這篇報導而言,我對校長的回應並不認同,甚至覺得他有推卸負任,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點我覺得出奇的是,原來那麼多家長同意 "港爸港媽"是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現在明白點解另一邊廂的家長點解那麼困擾,不願意面對子女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向學校或社工求助,一時有感而發,現在還未能入睡呢!


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相信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原因, 你認為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解決, 這是一可能及理想的方法.....但不是一個絕對及最好的方法, .....
不知道你認同情緒病最大的原因是"壓力"嗎?承受"壓力"的能力各人都不同, 所以患上情緒病與否關係到抗"壓力"能力的強弱,可惜能力是"天生"既, 人力應該改變唔到 .....所以我認為應該將個焦點放在消除"壓力"上, .....問題"壓力"來源,大小各式各樣,千奇百怪,所以你認為需要家校合作才有望解決; 但我覺得雖然"壓力"無處不在, 但最終對人有害的其實是來自當事人本身(即人的"心魔"), 所以最有效,最終既解決方法是要改變當事人自己本身的思維, 而不是"轉班"or"轉校", 我之所以認為當事人的父母是"港爸港媽",因為佢地幫王子"轉校"只系逃避左來自學校的"壓力",王子根本學習唔到點樣自己"企起身", 靠既只系支"拐杖"撐起身而已.......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9#
發表於 11-5-20 12:1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 ...


是的,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但從其言行可看出,父王母后是對很強勢的家長,且誤把焦點放在要求學校配合的零和遊戲上。

首先,父王母后強調一點:王子毫無問題,有問題是老師:佢執行古代才會有的連坐罰規,導致王子情緒不安。
因為連坐不對,利益歸對方,所以王子全對,所以學校要特殊處理王子的問題,因為王子的不安是學校一手造成的。

父王和母后是那麼理直氣壯,因此對於那麼多旁觀者竟在雞蛋(王子)和高牆(學校)之間選擇站在牆的那一方,大概感到非常意外?

呵呵,那大概因為在旁觀者看來,這顆雞蛋的處事手法有高牆的氣勢吧?

我認識一位家長,至今仍忘不了女兒初小時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其女現在小五,她憶述起,其憤仍具切齒之痛

事緣其女小一時被某男孩針對(女生長得漂亮,這可能是男生曲線表達好感的方式?),常親近並施以不溫柔的身體接觸,家長向老師反映,老師卻認為沒有問題,忽略之。
家長等了一陣,記錄了女兒每天上學的受欺情況,某天放學後向學校投訴。其言自然憤慨,甚至提出報警要求,致訓導主任副校等齊齊安慰,答應跟進處理。
在我看來,該位老師態度頗有問題,致未能把小問題平伏於微時,到愈鬧愈大,遇到家長要求溝通,甚至以忙為藉口逃避責任,要勞煩主任和副校等救火隊代擦屁股,實在太不專業。
不過,從家長複述的語氣看來,她的情緒也很大,估計其當初提出時,已滿有埋怨的情緒,先亮出刀來沾一下血,才重述事件,遇上對方是位不大專業的老師,致未能有效溝通和討論解決方法,只是把傷口愈刺愈大

老實說,老師的專業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pppp:  (到女生小五時,冤家路窄,遇到該老師到其班上監考,老師竟發難指女生作弊,卻也提不出證據,結果女生在惶恐心情下考試,成績頗受影響)(校方此事後亦答應家長,注意日後女生所在班級,不會再派該位老師去監課監考等),不過,站在友人的角度,我也提醒家長最初的態度有值得改進之處:家長跟學校或老師交涉,應該為解決事情,而非爭贏。要知道,以目前學校的機制,除非老師有嚴重的操守事件,否則管理層對失德老師的懲罰可說得上是無牙老虎 (好似以上老師咁,佢肯定因為以上女生事件,受到管理層的勸導,所以事隔兩年多仍懷恨在心,找到機會便搞小動作。校方應該了解前因後果,而家長響小三四曾入咗家教會幫手,家校雙方較易找到有效既溝通既渠道 ,所以才答應家長那個可能增添學校很多行政麻煩既承諾)

兩方對陣,先狂踩對方的痛腳(明顯理虧的地方)以便致勝方法,不應出現家長跟學校和老師溝通的管道上。若一時未能控制情緒,受累的肯定是被認定必須服從師長的學生 。有時,語言的魔法,會令事情發展有非常極端的結果。

言歸正傳,樓主也承認,王子的老師非如上述的失德老師一樣,專業操守有問題。不過,旁觀從整個爭戰的過程看來,卻不難推想父王母后對學校的步步進逼,以及得"理"不饒人的氣勢(那個理,只有一點:連坐不對,我仔好乖,係受害者。在當其時,家長大概在強調阿仔好乖之餘,也未必會把囝囝心靈很弱小的情況作平衡理據,只會用 角度去要求校方配合)。

這可能是父王母后一向是強勢的人吧?在溝通過程中,甚至會拋書包和專業資歷,表明我地(包括醫生既專業團隊)識野比你好多,教精你啦老師。

點知,校方唔受你大喎?不只你有,佢地都有心理專家啫,一樣可以用專業資歷黎大返你。咁唔轉得班,阿囝又攞唔返一身彩(要求有任其遲到的特權,就俾旁觀者判斷到,究竟父王母后係想爭勝,定係想解決件事)咁點呀?都玩到咁盡咯,轉唔到班,仲點可以肉隨砧板上返學啫?咁梗係拿返咋沙啦,要求有教師用書,就係類似既表態

(話時話,以我咁好既聯想力,都真係猜想唔到,王子既病況,同要求佢可以鍾意幾點鍾返學就幾點返學既權利,有咩關連?唔通有咗特權,條氣順咗,就唔會有腸胃病?定係估計王子如果要繼續返學,日日都會有腸胃病架勒,咁佢係病人黎嫁嘛,點可以再提早起床,搞到睡眠不足?咁都係老師玩連坐,搞到佢成日要花好多時間去廁所同平伏心情啫,梗係要遲D至返學喇?)

假如只為解決件事既,小朋友因為情緒而唔係身體問題,唔肯響呢間學校返學,咪拿拿臨轉校囉,簡單快捷,駛唔駛搞咁多野?咁認為間學校咁值得留戀既,甚至值得讓王子休學近一年去等,真係有少少矛盾噃 ?仲要唔請家教,又唔肯簡簡單單去出版社買本教師用書,點都要學校提供,仲唔係想爭口氣,一定要學校表示歉意

表面既雞蛋,內裡分分鐘係鋼做既,仲硬過高牆既磚塊 ,所以在旁觀者看來,都會同情相對"弱勢"既校方(校長可能多得家長咁坦白咁顯示既強勢,在偷笑呢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0 12:48 編輯 ]

Rank: 5Rank: 5


2258
30#
發表於 11-5-20 14:12 |只看該作者
"如果這個小朋友這種「病態」不去治好,家長事事都只著眼去改變環境去遷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相信,他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存在只是為了配合他而已。........子女對不合理待遇的承受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能承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對待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畢竟,這世界是個不完美的世界。" - well said!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8 22:24 發表
我看這個案時覺得有點好笑。這家長認為校規過嚴,而校規過嚴的典範就是小弟當年習以為常的「連坐」,是多麼的雞毛蒜皮。從此事例看,此校的校規大概不會很嚴。我有朋友從前在這學校任教過,偶爾會聊一下其學校的事,也從未聽過 ...

[ 本帖最後由 Yau_Cheung 於 11-5-20 14:14 編輯 ]

Rank: 4


777
31#
發表於 11-5-20 14:34 |只看該作者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提出的其他方案!

然而報導說: 家長陳太(化名)表示,兒子一向品學兼優。
但從成績單上看,他兒子的平均分是60.5。不評論品德,60.5 不會是學業成績優等吧! 我對陳太的說話真確性有保留。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6 16:27 發表
香港一學生壓力大導緻肚痛腹瀉無法上課         2011年05月16日 11:53    稿件來源:香港《明報》
      
家長陳太(化名)表示,兒子一向品 ...

[ 本帖最後由 DGJS 於 11-5-20 14:45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32#
發表於 11-5-20 14:3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 ...


報道中有一句: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第一: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這個建議,是醫生的旨意嗎?那就奇了 ?醫生什麼時候兼管教育?

第二:(建議)容許學童毋須準時上課。看到這點,不特懷疑醫生的專業水平,更懷疑他的邏輯思維

就算一個普通的家長,應也會明白,學校,是培養心智未成熟青少年學習紀律和規矩方圓的地方。今時今日,響各單位既訴求意識都那麼重的社會,莫講話容許某一學生不按規矩準時到校,會在同輩中惹起軒然大波或此起彼落的投訴和比較,就算高高在上的校長,假如在沒有充分理由下時常不準時到校,也會引起其下層的竊竊私語,甚或招致調查。

可以不遵守學校既定的規矩(而這規矩根本是約定俗成,沒有人會認為是不合理的),不是特權是什麼?會向校方提出這樣要求的,無論是家長還是醫生,腦袋大概是生在XX上的,絕對不打算站高一些,嘗試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甚至,也不打算有邏輯地估量一下自己的勝算。

家長提出學童患病,請求校方配合,校方滿足其要求,是人情,滿足不到,是道理。不能強謂滿足不到,錯就在學校,那就跟有家長要求政府應派專人、專職跟進學障兒童的學習進度一樣,聽來是合理的--假如資源無限的話。假如資源容許,要求每個廿二歲或以下青少年必須上大學,也是合理的?

不過,社會的資源和共識並未前進到學校必須照顧個別學生的弱小心靈,而家長的表現卻是那麼"得勢"不饒人,甚或要求校方為其子打破沒有人認為不合理的成規,那根本就是在干預學校的行政管理,實在難以引起旁觀者的同情

Rank: 8Rank: 8


17512
33#
發表於 11-5-20 14:40 |只看該作者
中學六十幾分平均分,算中規中矩!
原帖由 DGJS 於 11-5-20 14:34 發表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 ...

Rank: 4


777
34#
發表於 11-5-20 14:40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個句係咁讀:-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她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她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不是醫生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0 14:35 發表


報道中有一句: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第一: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這個建議,是醫生的旨意嗎?那就奇了 ?醫生什麼時候兼管教育?

第二:(建議)容 ...

[ 本帖最後由 DGJS 於 11-5-20 14:44 編輯 ]

Rank: 4


777
35#
發表於 11-5-20 14:42 |只看該作者
! 中規中矩。不是品學兼優

原帖由 karen55407 於 11-5-20 14:40 發表
中學六十幾分平均分,算中規中矩!

Rank: 3Rank: 3


165
36#
發表於 11-5-20 16:36 |只看該作者
我十分同意,情緒病來源有很多,由於幼兒、兒童及青少年階段,他們的生活圈子就是家庭與家校,隨著近年家長為子女安排了十分精彩課外活動及深造班等,課外活動的教師是他們生活圈子中開始佔很重的位置。
試想想今日香港學童花了七至八小時在學校,父母放工回家對得個子女幾多時間,若果父母不得到學校的配合,實難以幫助學生面對困難。
其他唔多講,由於這報導簡短,當中無交代過家長及學校曾經如何協助這少年,單從校長簡短幾句借書不接受,轉班不可以,更不用談在圖書館自修或某些堂轉班等。
那麼我就睇唔到繼續堅持留在這校如何幫助這少年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囉,轉校可能是其中一個出路,所以我唔認同這是逃避。
其實我很好奇那間學校願意中途接收一個有情緒困難並且有輟學紀錄的學生,這校如何能夠輔導這學生,若好像一些人講,王子得勝咪自然痊癒。(若果真的這麼容易就好啦!)
我個人就絕對唔同意軍訓式或這種"連坐"有助學生面對壓力、恐懼和害怕等情緒。
今天細女學校派了英文故事書,很適合幼兒階段︰
    When I'm Feeling SCARED by Trace Moroney
When I'm feeling scared my heart beats so loud  and fast I feel like it's going to burst right out of my chest!
When I 'm feeling scared it feels like my whole body trembles and shakes ....and my hair goes all prickly.
When I'm feeling scared I want to run and hide in a place that makes me feel safe.  Everyone feels scared sometimes.
Sometimes things that make me feel really scared are... creepy, crawly, spiders....  and people who are bullies.... and being alone in the dark.
It's okay to feel scared.  It can help us get away from danger and make us yell out for.... HELP!
We each have different things that make us feel scared.  Some things that are scary to me....may not be scary to you.
Talking to someone can help me understand that the thing that made me feel scared.... isn't so scary after all.  And sometimes ... Ilike to dress-up and be scary!
這本書大囡讀幼稚園都有用過,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作者在短短幾行字,讓幼兒明白到恐懼有的生理反應;然後指出大多數幼兒會如何面對死懼;幼兒恐懼的原因;指出幼兒有恐懼的感覺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們若能尋求幫助有助他們離開危險的;又指出每人對恐懼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又帶出有適當的協助你可能會發現這恐懼其實是不必要的。
今天收到這本書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5-20 10:41 發表


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

Rank: 7Rank: 7Rank: 7


12364
37#
發表於 11-5-20 21:54 |只看該作者
無意中發現,在《初中教育》裡又有這樣的一個同名題目: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 ... &extra=page%3D1


不知道在BK各大討論區中有多少個關於此的題目?不知有沒有在其他論壇發表類似的題目?人與人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很難想像一個老師會覺得家長全對,學校全錯。錯到要在不同渠道將之公諸於世。

可惜,輿論還是一面倒。

Rank: 6Rank: 6


6493
38#
發表於 11-5-20 23:2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36# tojanice_ma 的文章

題外話,我都好鍾意when i'm feeling XXX series. 成套書都好好.可惜我一直買唔到when i'm feeling kind 呢本...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39#
發表於 11-5-21 03:0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鄰居的兒子自三年級起就開始十分抗拒返學,鄰居每天早上要與兒子角力很辛苦,三年前開始服藥,有時也會見到她要用輪椅把穿著校服的面青口唇白的兒子送去看醫生,他們一家人五年來的內心掙扎誰會明白?


愈看,就發現樓主對個案的理解相當片面,有種某程度的"執",頗奇怪。我並非專業人士,只想以普通c9身份說一下我的觀點。

以上個案,的確應引起廣泛討論,但討論的主題,應是:遇有如上述的特殊情況,可否申請豁免執行強制十?歲以下青少年必須上校的法例?最少,可否暫時休學?

我其實不認為因生理或心理病需休學在家的,在王子或公主病。王子公主病是虛擬的,不過是品德問題,以上情況應屬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的長期病患。

誠如樓主所說,抗拒上學的情況並不罕見,我自己有,女兒也有。女兒的抗學期主要出現在由兩歲的幼兒中心,轉到三歲的幼稚園時。學校和老師對幼兒的要求都比較寬鬆,我們只需邀請她的新同學到家附近的沙灘燒烤一次,讓她跟新同學熟絡了,而解決了。現在,每當精神太累(主要是睡不足)或有輕微病況出現時,她都會強調自己的病狀,企圖不上學。

若不碰上默書等,不上便不上吧(有默書定要上,一來,是怕開了道門讓她逃避有壓力的課業;二來,補默不定時,不知老師什麼時候才有空,要每天都幫其重覆溫習一些本已可拋諸腦後的生字實在煩,但我囡的短期記憶力又太差,中英默好像常常都排名五十至一百名,不太好放任)。說實話,我覺得香港學生過的是非人生活,像繃緊的弦一樣,要不停頓地走走走,人都顛!偶而開開小差,不失是反抗的方法。

這無疑是一種放任,大概很多家長會不以然。的確,這也是培育公主病的其中一種途徑 (不過,我囡很明顯察覺我們這種思維,開始愈來愈頻密地宣稱自己病了,我們開始收費韁繩。跟孩子的角力,如何找出雙贏的中間界線,是永恆之謎。)所以,我和女兒選擇中學的首要條件,是功課要少,可以多點休息時間,也少生點"病"。

不過,公平點說,其實女兒學校的功課也不算多,她的困頓主要是她心散,未能有效運用時間之故。不過,有效運用時間可是個大難題,至小她媽的我還學不會

不好意思,又跑題了 我想說的是:假如我是以上案例的家長,想到的解決方法是:

一,不會歷那麼多年都強制角力,鬆一下,讓兒子失去了"奮鬥"的目標,未必是件壞事。

二,自然是找間讓他不會抗拒的學校。想想鄧靄霖常常分享大兒子視她為巫婆的事件?讓獨一無二的子女適應外間所謂的常規,真的那麼重要嗎?

三,探究他抗拒上學的原因,試試各種課外活動,看其是否怕同輩?大人?還是某種類型的老師?培育他的多種喜好,亦可分散其精神,不要把精力集中在抗拒上學上。

現時的制度,是一個適合多數人的制度。教育也是,不過幸好選擇變多了(所以有時很同情有作為但犯了眾憎的羅范和阿瑟王),另類點的學校和學生也可以配對。所以,也不大明白,上述角力了五年的家庭,其兒子換了多少間學校?父母難道只懂用一個方法嗎?他們有沒嘗試過開放心靈,以同理心了解一下兒子想什麼?還是花錢把責任推向專業人士,變相逃避責任?

不上學,尤其是攞正牌有醫生紙,也不是壞事。不過,不上學真的不等於不學習,在家自修卻是妙法。當兒子是愛因斯坦好了,最重要是發掘他的興趣,因勢利導。
這種較敏感和有主見的孩子(就算表面上不能反抗,也用心靈的念力來反抗,因此成功讓身體生病)常常會有某方面的特長,做父母的,就要相信、並不斷嘗試和尋找他有那一方面的特長。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3:36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40#
發表於 11-5-21 03:2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1 03:09 發表


愈看,就發現樓主對個案的理解相當片面,有種某程度的"執",頗奇怪。我並非專業人士,只想以普通c9身份說一下我的觀點。

以上個案,的確應引起廣泛討論,但討論的主題,應是:遇有如上述的特殊情況,可否申請豁免執行強制十?歲以下青少 ...


樓主可能會覺得我突變了觀點?我沒有

我第一次在這裡的發言,觀點包括:1.轉校咪好囉;

2.八三新聞學童的父母以為世界圍著王子轉;

3.假如父母沒有以上盲點,王子的病情可能輕些。

至今,以上觀點我仍然未改。

或者,我之前的post可以更有效解釋我第二點:學童父母跟校方商討如何解決兒子的問題前,完全沒有考慮過學校的角度,完全想像不到假如學校答應了家長那特權要求,有可能面對的四面楚歌和亂局。
或者我應改一下形容:兒子有沒王子病為未知數(已知是醫生證實了有病),但父王母后就大概染了朕即中心的視盲症

第三點,父王母后對外跟校方"打仗",其盲也如斯,對於兒子,大概更少站在對方觀點去看事?可能只信強權,強權不行也只好相信專業。既然是付錢,醫生的診治對象自然只能是兒子,但以我看來(BK中似乎持類似觀點者也頗眾),更需要治療的,似乎是父王母后?
這個案,讓我想起李維榕及沙維榕的家庭治療學派。我想,看看李維榕博士的書,或找找她是否有在香港執業,可能比給錢一些你叫佢講乜就做乜既專業人士有治療果效吧?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3:31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