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2-11
- 國民生產力
- 526
- 附加生產力
- 124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9-7-3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134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20082
- UID
- 3213131
  
|
可以入E的門檻IB是43分(滿分45分).DSE是36(best 6,不計加成),滿分42.
僅僅看數字43/45和36/42,表面是IB的要求高了,可實際尼?DSE的獲得36分或以上全港考生的比例是大約1.5%.約700至800人(視乎總體考生人數而變化,今年四萬幾考生,舊年五萬).IB尼,舊年2000考生,僅僅滿分狀元就約170個,還未計算榜眼和探花.今年約90個狀元~~計算43分以上的百分比離譜地高~~這兩者的區別是哪個考試制度更容易高分尼(入神科)?數字是最具説服力的,而某些人的轉移視綫的説辭是IB的教學方式如何如何地好~~~(不再引述,各自留意及思考)
某院長.早早講:達36分以上(符合某些學科要求包括面試)基本必收.但這一預設卻成了門檻:見多年"被食住"的"競爭對手"幾乎可以36分或以上收到足夠的學生.本院的報名人數不夠,點辦尼?有可能"被食住的對手"比下去自認低威嗎?靈機一動,不還有非聯招嗎?於是非聯招的收生份額近年不斷增大~~反正外界又無從對比聯招或非聯招的學生能力或質素.(在這裏又不得不讚一下某些人的障眼法,話某學院最多不合格人次的是DSE考生云云,可惜不敢承認的是不合格人次的學生比例是哪個試制進來的學生最高,基於數據的非公開可考究,不能過於詳盡,有條件的自行去查證)
而某學院近年炤非DSE的考生多了,又被人説成是某試制的考生能力高~~
試想,假如某學院秉承招生比例,又或者教育局(指政府,其實各地都有保證本地收生的政策)對聯炤(即DSE考生)和非聯招設定限額或固有比例,那麽,可以預見的是E學院的DSE收生分數必然低於36(best 6不計加成).那麽此時,IB僅僅狀元(以近兩年的狀元數字或比例計算)都可能收唔嗮.那麽此時會否講DSE考生能力高而IB考生即使是狀元都不被醫學院認可尼?
PS:任何一件事或一個事務,都可以有好多個角度或睇法.即使在討論區,亦充斥無邏輯或邏輯思維混亂的留言或觀點.
PS:有人思維真是混亂到一個點,話去特首辦要求IB撤出香港.
不應該是以下兩個之一更合理麽:(1)去特首辦(教育局)要求政府對IB設招生限額或重新認定.(2)去IB辦事處(如有)要求IB撤出香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