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1


19
361#
發表於 04-6-4 15:1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ykWong
~~Who said 通識教育 is useless! When you climb up the hierarchy, you may find that you are lack of knowledge in law (contract); economic (sales & marketing); psychologies (human management); medical (personal health)...which is useful in your daily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 history, literature, geography, do it help much to you? 尺讀? have you ever use it after school?

通識教育是學好多東西, 但已短的時間去學很多東西, 最後會否樣樣都只是學d皮毛? 法律, 經濟, 心理學, 醫學是否這麼容易讀丫? 易的話就唔會醫科要讀及實習共7年啦. 地理,歷史,文學是否無用? 也許以直接來說對你是無用的, 但間接是有用的. 尺讀是否有用? 你看看現在的人怎去寫一封中文信就知啦. 你認為用毛筆寫大字對你有何用處?

Rank: 1


19
362#
發表於 04-6-4 15:4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高官問責制是一個好制度, 但要看誰去執行.

Rank: 2


79
363#
發表於 04-6-4 21:2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stccmc,

"當你是獨市, 顧客沒有選擇, 但公司要加利潤時, 你會加價, 定減成本? 我就沒聽過獨市的時候有人說資源增值, 裁員, 減薪, 減福利, 加工時, 外判, 工序北移等。 這樣的期望會否有點不設實際?"

獨市公司是否指五豐行, 港燈, 中電, 煤氣, 九巴等公司. 其中有些是受政府利潤管制, 有些沒有. 想請教近幾年來, 這些公司有沒有如你上述所說情形發生, 或有勞資糾紛?

我未做過獨市生意. 不過我想經營者不會一成不變. 好的經營者有空間加價會加價, 有方法節省成本會節省成本, 有些會雙管齊下. 我有朋友在一間香港製造某一體育用品專輸往歐洲的公司任職多年. 她公司歐接洲訂單歷年穩定. 在香港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多年前中國開放已把廠房遷往中山, 對成本控制也揸得緊. 她老闆時時認為做生意屬"花無百日好, 好天搵埋落雨柴". 到競爭大時無啖好食時才節流就為時已晚. 他的想法我唔知啱唔啱, 近年經濟衰退, 兼有多間大陸廠家加入競爭, 他的公司在艱苦經營下仍站得住腳.


2714
364#
發表於 04-6-7 02:2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1009
365#
發表於 04-6-7 10:3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stccmc:

佩服! 佩服!

Rank: 2


79
366#
發表於 04-6-7 14:1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你說開壟斷, 我不知你的簡單分類是否正確. 我也對壟斷有自己的看法, 香港很多公共公司屬"寡頭壟斷".  因為這是只有少數具影響力的供給者(a few dominant suppliers)的市場. 其特徵包括如下任何兩點就可造成"寡頭壟斷".

物品可以是同質的, 也可以是異質的(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product)
不完全的市場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
不容易加入市場(entry barriers)
是尋價者(price searcher)
進行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
供給者互相牽制(inter-dependent)
不輕易改變價格(price rigidity)
存在同業聯盟及價格協議 (cartel of pricing agreement)

Microsoft在美國定証是否壟斷也擾攘了幾年, 有出判決也不是絕對的. 市場經濟實質比理論複雜得多. 所以經濟學教授營商可能會失敗, 因為會太流於理論, 不能因市場千變萬化而隨機應變.

你今次加上了"有規模/積極"的裁員, 減薪, 外判"旳字眼. 相信做生意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 很少公司會消極到常常想着”有規模/積極"的裁員, 減薪. 到這地步也許該公司的經營已出現危機要作出救亡.  中電在二千年曾經裁員, 九巴新巴城巴在今年初也有凍薪減褔利肥雞餐事件, 港島兩間巴士是被同一財團擁有後減路線人手重叠後才作出裁員, 兩間公司競爭是否少了. 這些新聞翻閱網頁不難找到. 不過我相信他們祇是想方法減低成本, 不是有"規模/積極"地做. 電訊盈科可萛是有規模積極裁員, 不過也不一定是競爭下的結果, 它在科網熱潮時過份借貸擴張, 是熱潮爆破加上經濟衰退引發大幅虧損, 要變賣優質資產裁員以減債.

我不是想提出反例子, 我亦知我的例子不代表全部絕對. 不過你問開有沒有公司在冇競爭下廠房北移, 我知道朋友的個案不是因為競爭是因為可以較低成本才北移. 做生意任何時間也應尋求較低成本, 很多方面也是減成本的誘因.

"窮則變, 變則通"對逆境者是一激勵.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 很多時都會不通, 所以會有更多公司破產, 更多人領綜援, 更甚者, 有人挺而走險, 有人自殺.

你說"競爭可減低成本"是合理, 你有你的想法. 不過, 我仍然贊成囝囝爸的講法"競爭不一定可減低成本", 反而競爭愈大節約成本愈難, 因競爭為保持質素增加成本機會較多. 競爭有良性和惡性, 在市場有利潤下良性競爭不一定會或要減低成本, 因為貨品服務質素會相應降低, 減低在市場競爭力. 惡性競爭下的減成本會引致質素更加下降, 有可能減減吓以失敗告終.

最後, 也是一句, 想法不同, 由公眾定論. 放下無結果爭論, 要返回較有回報結果的仔仔考試準備去.



Rank: 5Rank: 5


4418
367#
發表於 04-7-5 00:0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以下是一篇評論台灣教改的文章.  對香港教改有沒有可比對參考之處?

***************

十年教改︰反省與檢討

本篇文章原刊登於《天下雜誌》283期

杏壇成戰場、講台換砲台

教育,原該是社會最寧靜穩定的力量,現在卻成為社會紛紛擾擾的導火線。一些運動細胞強烈、使命感強的菁英分子,已紛紛就戰鬥位置,把教育當成新戰場。

在兩個禮拜內爭取到一百多個大學教授連署,發表教改萬言書,批評十年教改是「四不一沒有」--「學生不快樂、家長不安心、老師不支持、政府不負責、畢業沒頭路」的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已經好幾年不對社會議題發表意見了,最近卻老是頭戴著一頂草帽,現身召開一場場教改座談。
他充滿使命感地說:「這會是我這一生中,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從這兩、三個月來的教改新聞發現,一波又一波的街頭運動、一場又一場的辯論座談,甚至一本又一本的新書出版。多方立場,隔空交戰,缺乏共識與交集,因此更增添這一波教改爭議的火藥味。

當有人召開記者會談「誰捉弄了教改」,隨即另一立場的人就召開記者會「誰扭曲了教改」。當「教改萬言書」發表後,旋不久另一團體發表「我對萬言書的困惑」。

當各界把教改亂象矛頭指向歷任教育部長時,史無前例的,除了已去世的前部長林清江外,過去二十年來的七個教育部長,包括八十七歲高齡的前教育部長李煥都被請出來了。現場還有部長尷尬戲稱這種場面「像不像是七個小矮人」?
當天台北市高溫炎熱,福華飯店內擠滿了記者與攝影機。七個部長坐成一排,第一個接到的問題就是到底教改變成這樣,哪位部長要負責?你們的感想是怎樣?

接著每個部長起身談論他們的觀點,主調是:教改雖然問題很多,批評很多,但是還不能說是失敗的。

高層打空戰,基層打焦土戰:-
這一波批判教改的聲浪會如此巨大火爆,原因是不僅知識菁英、社運人士,連基層教師、家長們,也紛紛發難。「這是高層打空戰,基層打焦土戰,」已在國小任教十三年,台中市惠文國小老師林榮梓形容目前的情況。

林榮梓還有另外好幾個身份。他是台中市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的研究員,也是台中市九年一貫種子教師,接受過教育部培訓。這些工作讓他跑遍各個國小,跟數百位以上的老師接觸,他深深感受到,十年前是一群教授與菁英在發動教改,十年後的今天則是另一群教授與菁英在發動批判教改。

但是「教育現場的聲音,教育主體者的意見--老師、家長、學生卻一直上不去決策體系,」林榮梓說。教改一直都是官員、教授專家在主導,要求基層教師配合,沒有平等的專業對話。若是推不動,就給老師貼標籤,視他們為拒絕學習上進的保守勢力。

一群輿論與決策光譜中的相對弱勢者,今年一月林榮梓與十幾位台中市教師,將學校教學現場碰到的問題合寫了一本書《教改野火集》,一直只能在零星書店販賣。還要等到八月份被黃光國教授注意到,並在公開場合推薦過,才開始有了銷路。

老師反彈了,家長的焦慮更是累積到了高點。平心而論,這幾年一系列推出的教改方案,對許多家長而言,像是一個個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這些改變讓不少家長產生排斥心理,也製造很多誤解。這也是教改為什麼無法成功的關鍵因素。
從廢國立編譯館教科書,改成「一綱多本」自由市場競爭;再到廢除聯考,改成「基本學力測驗」,並同步實施「多元入學方案」。以及「九年一貫」,甚至現在教育部展示決心要推動的十二年國教「非免試、非免費、非強迫」的三非免方案等。

每一個政策名稱,後面都隱含著一套教育哲學,執行上又有很多異於過往的細節,在在考驗家長的知識、耐心與時間。在一場教改研討會中,一位家長就表示︰「教改工作者做到了化簡為繁、不知所云。」還有一位家長說:「可不可以不要再改了,暫時休息幾年再說?」

即便是教育程度高的家長,也感覺挫折。一名有三個小孩、擁有碩士學位、並在政府中央部會擔任中階公務員就表示,這一波教改以來,推出的措施很多,還常常「去年聽的方案,今年可能就改變了」,家長若沒有隨時跟著改變的步伐,一路用心了解,真的不太明白教改到底在做些什麼。
她坦承夫妻上班都很忙,這幾年來真的都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今年她的小孩要升國一,聽同事說應該利用暑假去上數學補救課程,她就只好讓小孩去補習。

這一波對十年教改的批判,讓台灣社會沸騰起來。但是若是將時間軸線拉長,會發現現在的氣氛,跟約十年前主張教育改革的那份社會急切與焦躁,有異曲同工之妙。
十年前的急切,十年後的失控

一九九四年時,也是李遠哲所領導的三十一位教改會委員之一、現任教育部長黃榮村就感慨,「其實教育問題從來就沒有寧靜過。」他回憶,十年前也是兵分多路,分別給行政院、立法院、教育部壓力。

關於當初社會的焦躁急切,當初是少數師範教育體系,被納入教改會成員之一的現任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伯璋,也是感受深刻。

陳伯璋這十年來一直密切參與教改,也親身參與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他說,要了解今天教改的問題,必須回到十年前的社會氣氛去思考。當初社會普遍憂心,已經是世紀末了,馬上二十一世紀就要來了,台灣的人才是不是可以迎接未來的國際競爭?因此整個社會氣氛很急切要改掉過去幾十年來,已經讓大家都很不能忍受的教育制度。

包括一試定終生的聯考制度、死背強記的填鴨式教育、單一的文憑價值觀、升學的窄門、甚至單一的師範師培體系等,都是當初教改人士要改革的對象。

「當初大家很急,認為我很保守,」 十年前正在擔任教育部長的郭為藩說。當初他一直主張要穩步漸進,因此老是被批為保守,受到很大壓力。

因此之後接任他的教育部長,不用被批為保守勢力的師範體系人才,而任用當時從美國回國沒幾年的成大校長吳京接任。

也就是十年前的這份急切,種下了今天教改爭議的火苗。
當初因為要大刀闊斧改革,因此教改推出的方案,堪稱是將五十年教育結構大翻修。

「一是鬆綁,教育權力下放,二是市場化,教科書開放,自由競爭。兩大結構全改變了,但卻缺乏執行上的配套,例如師培沒有跟上教改的步伐,又沒有常設的機構做研究,」一位當初是企業界出身的教改會委員,分析教改未成功的關鍵。

陳伯璋教授也形容,「要結構性大改變,就好像車子要U型轉彎,但若轉彎速度太快,動作太大,是可能會翻車的。」
陳伯璋也分析,也就是這份急切感,使得當初推動教改的人士,包括他自己,一直主張同步發展的思惟,也就是先啟動教改,政策先推,邊修正,邊前進。即便是師範出身的前教育部長林清江,也在民國八十七年上任後,急著推動九年一貫,而且還不是分九年逐年實施,而是四年就要推動完成。
事後證明缺乏配套與準備,又急著推動的政策,常常問題很多。今年九年一貫課程已經進入實施第三年,過去兩年紛紛擾擾,未來還很有得吵。例如光是從分科教學,改為七大領域合科教學這件事就引起很多困擾。

例如過去歷史與地理分開授課,現在合成社會領域一科;過去美術與音樂分開授課,現在合為藝術人文領域,但是老師都是舊的老師。「要叫教音樂的,怎麼去教美術?要叫教歷史的,怎麼去教地理?」學校紛紛發難,連課表都排不出來了。

甚至合科領域概念都已經推到中小學去了,現任師範大學名譽教授的郭為藩就指出,但到現在,教育部還未要求師資培訓機構,如師範教育學程,用合科教育培養未來的師資。
九年一貫課程,是指將國小與國中兩個過去分開的學習階段,合成一個階段,強調課程銜接,因此叫九年一貫。然而它翻修的範圍又大又急,讓不少人無所適從。不只將分科改成合科,它還將各個課程的學習時數做了很大調整。這些調整都是從上到下強行推動的,到現在很多基層老師仍不太認同。

八月底,十幾位台中市各領域國教輔導團的老師,聚在教師研習中心裡,表達了他們的憂心。

教國文領域的老師李秀美說,過去國小中文每週上課十節,現在剩五節,以前一學期會讓學生寫八篇作文,現在能寫三篇就不錯了。加上國中基測也不考作文了,下一代的中文寫作、閱讀能力令人憂慮,「而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她說。

窮孩子沒錢補習,富家子愈補愈爭氣?

數學領域老師李慶祥則表示,國小數學從每週六小時變三小時,加上教改有一重要使命就是減輕負擔,因此「數學難度也全面下降到不符合社會的期望,」李慶祥說。

他發現,現在學生在學校學不夠,家裡經濟好的,會送他們到校外補習,家裡社經地位不好的,就不能補習。教改全面簡化教育內容,反而加大了貧富學習的差距。

教藝術人文領域的的張可芳老師則形容,現在這個領域簡直是「擁擠的樂園」,舉凡美術、音樂、舞導、表演藝術,都是原來的音樂美術老師要教,但表演藝術在過去師範體系並沒有這種科系,「這不是把老師當成萬能的天神」?

其實九年一貫從一開始就注定可能不易成功。多位參加過當初教育部舉辦的宣導活動的老師回憶,很多專家領了教育部的經費負責宣導,但並不太了解這一套,甚至也不太支持,有人一上台就說:「我其實也不太了解九年一貫在幹什麼。」還有人戲謔地說︰「什麼九年一貫,我還一『罐』九年,一罐啤酒喝九年。」

九年一貫的源起和演變,很像是龐雜的十年教改的縮影。有理想沒配套、也缺可行性實驗,就急著推。只有上層急切,基層卻不支持,推了後發現問題很多,只好修修補補。

在這過程中紛擾不斷,不但讓社會對教育失去信心,甚至更讓數以百萬計的下一代變成教改白老鼠,嚴重影響台灣的未來競爭力。這正是今天又出現另一批充滿使命感的知識分子與社會運動者,急著再次推動二次教改的原因。
然而,攸關下一代競爭力的百年大業,還有再一次躁進的本錢嗎?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其十年前知名作品《第五項修鍊》一書中就指出,推動改革時,上面愈用力推,系統反彈的力量愈大,而且欲速則不達。

十二年國教不能再躁進:-
十幾年前參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成立,自承一直都是師範體系中的激進分子,陳伯璋的反省是,當初自己或許真的太急了,今後改革的腳步應該可以放慢一點,例如配套措施、政策先實驗可行性等。

在不宜躁進的原則下,教育部正急切釋出的十二年國教,更值得三思,以免變成下一個教改災難。
儘管目前教育部認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可全面解除升學壓力,是教育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但主張優先解決目前亂象的人卻更多。

「對十二年國教,我是採取保留態度,」前部長郭為藩就表示,現在教育需要的是安養生息,把舊的問題一個個解決,不宜再做太大變動。

溝通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十年來,政府原本有一些好的想法,例如要推動多元價值,引進多元入學方案,結果搞得許多家長認為,小孩只要補習才藝、參加社團活動、從事社會服務,並取得證明,就對未來升學有幫助。硬是把多元價值,變成多元競爭,甚至被解讀是多錢的競爭。

有些不肖的才藝補習班負責人甚至以訛傳訛告訴家長,例如只要補習鋼琴到幾段,將來升高中、大學就多加給分。但是事實卻是學生必須參加縣市或全國比賽,取得名次,證明具某方面的特殊能力,才得以加分。

重新培訓基層老師,取得他們的配合與認同,並讓他們的專業與聲音也能進入決策體系,更是教改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甚至幾乎是各界都共同呼籲的,成立一個常設的國家教育研究院,進行台灣與國際教育政策、教學方法、課程改革的長期研究,是不是真的是一個解決方法,也需進一步討論。譬如由哪些資格與能力的人去主持,也是成功關鍵。

朝令夕改,教改沒方向:-
尤其忌諱政治掛帥、在上位者以意識型態為選才標準。過去十年,自郭為藩以來,目前已經是第六個部長。除了郭為藩外,平均每一個部長任期都未超過兩年,事情還沒搞清楚,就被迫下台,最短的只有十一個月。其中吳京因為大陸學歷承認問題,政治不正確而下台;曾志朗因為主張漢語拼音,又一個政治不正確下台。教育政策跟著部長換來換去,已有的方案也無法落實,也是今天社會反省教改不成功的主因。
政治粗暴地介入教育,一直讓教育專業領域者無奈。例如在師資與教科書的來源未定時,就規定小一學生每週都要上一小時母語課,變成一個正式學習課程。「根本就是少數有權利人的偉大民粹理想,硬加上全國小孩子的身上,讓全國小孩子去實現,把十字架放在所有小孩身上是不公平的,」一位參與教育部語文領域研究小組的人士痛陳。

母語教學已經出現很多亂象了,沒有統一的拼音與造字,各個硬編出來的教科書,幾乎考倒每一個會講母語的大人。
台中市某國小為了讓閩南語融入教學情境,在每一個自來水水龍頭上貼著「水稻水」,結果獲得推廣母語績優的評語。有些偏遠學校傳出聘用嚼檳榔的國小學歷人士,進入校園教小孩母語。

屏東露台國小三年級的黑板上清楚地寫著,除了母語、國語外,還要學英語。而原住民小朋友的母語往往一校就有多種,更是狀況混亂。結果是小孩什麼語言也學不好,成了犧牲品。

許多家長與老師都在期待檢討,在師資教材尚未完備前,各類的母語教學是不是真要進行下去?
不要從反師範到反教改

現在更不是從一個極端,擺盪到另一個極端的時刻。十年前一股反教育的勢力,幾乎把舊有的師範教育體系批為保守反動勢力,「現在似乎又有另一股勢力,把教改批評得一無是處。我覺得台灣最大的危機,就是這個,社會割裂,」郭為藩感慨。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在新書《十年教改為誰築夢》中提到,現在要終結的並不是教改,而是教改的政策亂象。也不是反教改,只是希望有個檢討與改進的機會。
終結政策亂象,這應該正是教改下一步的主軸。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68#
發表於 04-7-14 14:2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自 由 美 國 勝 福 利 歐 洲 日期 : 2004年07月14日

--------------------------------------------------------------------------------
曹 長 青

伊 拉 克 戰 爭 , 導 致 美 國 和 歐 洲 發 生 分 歧 , 大 西 洋 兩 岸 出 現 鴻 溝 , 迄 今 也 沒 完 全 修 復 。 但 最 近 發 表 的 一 份 經 濟 學 報 告 揭 示 , 美 國 和 歐 洲 國 家 的 經 濟 鴻 溝 更 深 , 無 論 是 「 人 均 國 民 生 產 總 值 」 ( GDP ) , 還 是 生 活 品 質 , 美 國 都 遠 超 歐 洲 國 家 。  



     
     
      

這 份 題 為 《 歐 洲 和 美 國 對 比 》 的 報 告 , 是 由 「 瑞 典 貿 易 研 究 所 」 ( SRIT ) 總 裁 伯 格 斯 特 龍 ( Fredrik Bergstrom ) 和 該 所 前 首 席 經 濟 師 吉 迪 哈 戈 ( Robert Gideha ) 研 究 撰 寫 , 近 日 由 瑞 典 智 庫 Timbro 發 表 。
報 告 說 , 如 果 歐 盟 十 五 國 的 GDP 是 一 百 點 的 話 , 那 麼 美 國 五 十 州 的 平 均 水 平 則 高 達 一 百 三 十 九 。 美 國 排 名 第 一 的 是 首 都 華 盛 頓 , GDP 高 達 四 百 四 十 , 其 次 是 特 拉 維 州 , 一 百 九 十 九 點 , 然 後 是 康 州 , 一 百 九 十 點 。 歐 洲 唯 一 超 過 美 國 五 十 州 平 均 水 平 的 盧 森 堡 是 一 百 九 十 四 點 , 除 此 之 外 , 只 有 比 利 時 ( 一 ○ 七 ) 和 法 國 ( 一 ○ 五 ) 超 過 歐 洲 平 均 水 平 , 剩 下 的 都 低 於 一 百 。 歐 洲 兩 大 國 意 大 利 和 德 國 , 才 各 自 是 一 百 點 , 和 美 國 普 通 的 兩 個 州 蒙 坦 那 州 和 阿 肯 色 州 ( 都 是 九 十 九 點 ) 幾 乎 一 樣 。
據 這 份 報 告 , 二 ○ ○ ○ 年 , 美 國 GDP 高 於 歐 洲 平 均 值 三 成 二 ! 而 且 過 去 三 年 來 , 這 個 差 距 並 沒 有 縮 小 。 若 美 國 經 濟 現 在 「 凍 結 」 不 再 變 化 , 而 歐 洲 經 濟 一 直 成 長 , 也 要 十 多 年 後 才 趕 上 美 國 現 在 的 水 平 。 只 有 歐 洲 實 行 市 場 經 濟 最 充 份 、 稅 率 最 底 的 愛 爾 蘭 ( 個 人 所 得 稅 百 分 之 十 二 點 五 , 更 是 單 一 稅 率 ) , 明 年 才 會 趕 上 美 國 ; 德 國 和 西 班 牙 要 十 年 後 ; 意 大 利 、 瑞 典 和 葡 萄 牙 三 國 要 十 八 年 後 , 而 這 是 指 美 國 經 濟 不 動 , 等 歐 洲 趕 上 來 預 估 的 。


美 國 和 歐 洲 的 窮 富 差 別 , 還 體 現 在 平 均 每 個 美 國 人 比 歐 洲 人 每 年 多 出 九 千 七 百 美 元 的 收 入 。 報 告 說 , 「 在 可 見 的 將 來 , 絕 大 多 數 歐 洲 人 根 本 不 會 趕 上 美 國 人 的 生 活 水 平 。 」
美 國 的 富 有 , 還 體 現 在 窮 人 數 量 在 大 幅 降 低 。 五 九 年 , 美 國 有 百 分 之 二 十 二 的 窮 人 , 現 在 降 至 百 分 之 十 二 。 九 九 年 , 四 分 一 美 國 家 庭 被 定 義 為 「 低 收 入 」 , 標 準 是 年 收 入 低 於 二 萬 五 千 美 元 。 如 果 歐 洲 的 典 型 福 利 國 家 瑞 典 按 這 個 標 準 計 算 , 那 麼 瑞 典 四 成 人 口 都 是 「 窮 人 」 。
另 外 , 美 國 的 「 窮 人 」 和 歐 洲 還 有 不 同 , 據 美 國 人 口 普 查 局 去 年 的 報 告 , 百 分 之 十 二 的 「 窮 人 」 中 , 四 成 六 已 買 了 房 子 ; 七 成 三 擁 有 小 汽 車 或 卡 車 , 其 中 近 三 分 一 有 兩 部 或 以 上 ; 六 成 五 有 洗 衣 機 , 七 成 六 有 空 調 , 這 在 歐 洲 被 視 為 奢 侈 品 。
是 甚 麼 原 因 導 致 美 國 和 歐 洲 的 經 濟 水 平 和 生 活 品 質 有 這 麼 大 的 差 距 ? 從 剛 去 世 的 美 國 前 總 統 列 根 所 代 表 的 政 策 和 理 念 , 可 以 找 到 部 份 答 案 :
一 是 美 國 實 行 了 列 根 式 的 減 稅 、 限 制 國 營 成 份 , 削 減 福 利 , 充 份 自 由 市 場 化 的 經 濟 政 策 。 九 九 年 時 , 歐 洲 國 家 的 國 民 生 產 總 值 的 四 成 來 自 稅 收 , 法 國 的 稅 收 已 佔 一 半 以 上 , 而 美 國 低 於 三 成 。 法 國 的 國 營 成 份 佔 百 分 之 二 十 四 , 而 美 國 低 於 百 分 之 十 五 。 因 此 報 告 說 , 「 歐 洲 經 濟 之 所 以 落 後 美 國 , 主 要 由 於 公 共 部 份 不 斷 擴 大 , 結 果 成 為 福 利 國 家 。 」


另 一 原 因 是 多 數 美 國 人 具 有 列 根 式 的 積 極 、 向 上 、 樂 觀 、 奮 鬥 的 精 神 , 更 重 視 依 靠 個 人 努 力 的 內 在 力 量 來 獲 得 成 功 , 而 不 是 依 賴 外 部 環 境 。 六 月 十 三 日 《 紐 約 時 報 》 在 「 為 甚 麼 美 國 人 總 是 樂 觀 」 報 道 中 說 , 美 國 人 堅 信 自 我 潛 能 的 作 用 超 過 外 部 力 量 。 「 即 使 美 國 的 窮 人 也 相 信 他 們 是 富 翁 , 只 不 過 機 會 還 沒 到 來 。 」 據 ○ 二 年 的 民 調 , 經 過 科 技 股 票 大 縮 水 和 九 一 一 的 雙 重 打 擊 後 , 仍 有 八 成 一 的 美 國 大 學 生 說 , 他 們 將 比 父 輩 更 富 有 , 五 成 九 說 他 們 會 成 為 百 萬 富 翁 。
該 年 度 另 一 項 對 全 球 四 十 四 個 國 家 、 三 萬 八 千 人 的 民 調 顯 示 , 在 被 問 到 個 人 成 功 主 要 靠 自 我 奮 鬥 還 是 外 部 條 件 時 , 美 國 在 四 十 四 國  排 名 第 一 , 六 成 五 美 國 人 認 為 靠 自 我 奮 鬥 , 是 內 在 力 量 。 這 個 數 字 是 德 國 、 意 大 利 的 一 倍 , 是 中 國 的 一 點 五 倍 , 是 佛 教 社 會 和 穆 斯 林 社 會 的 印 度 和 巴 基 斯 坦 及 土 耳 其 的 三 倍 , 是 孟 加 拉 國 的 十 倍 !
德 國 和 意 大 利 , 各 有 六 成 五 人 認 為 個 人 成 功 要 靠 外 在 力 量 , 中 國 是 六 成 , 顯 示 中 國 的 個 人 奮 鬥 意 識 , 過 去 這 些 年 有 相 當 的 提 高 。 土 耳 其 最 糟 糕 , 相 信 外 在 力 量 的 佔 八 成 以 上 。
正 是 列 根 總 統 所 代 表 並 實 踐 的 小 政 府 , 大 社 會 、 減 稅 、 充 份 市 場 經 濟 的 自 由 政 策 , 和 堅 定 基 督 信 仰 、 自 我 奮 鬥 、 樂 觀 主 義 、 昂 揚 上 向 的 精 神 力 量 , 使 美 國 成 為 列 根 所 說 的 , 是 「 山 頂 那 閃 亮 的 城 市 」 , 「 美 國 的 前 面 永 遠 是 太 陽 升 起 的 早 晨 」 , 充 滿 希 望 , 充 滿 信 心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69#
發表於 04-7-16 08:3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學 券 制 還 主 權 於 民
日期 : 2004年07月16日

--------------------------------------------------------------------------------
袁 大 明  



香 港 最 近 推 行 「 校 本 條 例 」 , 各 界 產 生 極 大 迴 響 。 社 會 反 應 如 此 激 烈 , 是 因 為 教 育 的 官 僚 制 度 , 再 一 次 侵 犯 辦 學 者 的 自 主 權 。 香 港 教 育 政 策 一 直 採 用 由 上 而 下 壓 的 行 政 主 導 政 策 , 卻 不 是 由 基 層 的 家 長 及 教 育 工 作 者 產 生 。
香 港 現 時 的 教 育 並 非 真 正 免 費 , 只 是 將 你 我 所 納 的 稅 集 合 再 分 配 , 但 政 府 提 供 的 所 謂 「 九 年 免 費 教 育 」 , 令 我 們 以 為 所 享 受 的 教 育 屬 免 費 。 西 方 有 句 諺 語 : 「 誰 付 錢 , 誰 有 權 點 唱 。 」 所 以 我 們 便 不 敢 有 太 多 主 意 。 但 如 果 我 們 明 白 教 育 所 用 的 錢 都 是 自 己 的 , 家 長 參 與 學 童 的 教 育 選 擇 便 會 更 加 積 極 。
現 時 政 府 教 育 資 源 的 分 配 等 同 「 二 奶 」 制 度 , 辦 學 者 處 處 要 迎 合 政 府 的 教 育 認 識 水 平 , 有 錢 時 就 獲 分 配 多 些 , 無 錢 時 就 削 減 津 貼 ; 學 生 不 足 要 關 閉 學 校 , 辦 學 理 念 要 符 合 教 育 官 僚 的 心 意 , 不 敢 有 過 於 突 出 的 方 法 。 而 現 時 所 有 辦 學 的 教 育 從 業 員 全 部 是 受 人 養 活 的 「 二 奶 」 , 很 難 對 教 育 問 題 作 出 真 正 改 革 , 很 少 人 「 膽 敢 咬 餵 他 的 人 的 手 」 。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培 育 社 會 需 要 的 人 才 , 尤 其 是 技 術 人 才 。 但 社 會 是 由 不 同 類 型 、 多 元 化 的 人 組 成 , 教 育 的 真 正 目 的 是 培 育 多 元 化 的 人 , 令 各 人 發 揮 本 身 獨 特 的 潛 能 , 符 合 社 會 各 方 面 的 需 要 。
而 目 前 香 港 的 教 育 制 度 卻 愈 來 愈 走 向 單 元 化 , 各 學 校 、 大 專 院 校 都 大 同 小 異 地 提 供 類 似 手 法 , 培 訓 學 術 性 人 才 。 但 是 , 須 知 學 術 性 教 育 只 適 合 大 約 三 成 學 童 。 教 育 往 往 被 視 作 力 爭 上 游 的 工 具 , 窮 人 只 好 希 望 藉  教 育 而 脫 離 困 境 。
事 實 上 , 教 育 成 就 往 往 與 家 庭 財 富 有 關 , 香 港 更 有 研 究 顯 示 , 教 育 成 就 與 住 屋 呎 數 成 正 比 。 很 多 公 務 員 及 富 有 家 庭 都 送 子 女 到 國 際 學 校 、 特 殊 私 校 或 外 國 學 府 就 學 , 這 明 顯 對 大 部 份 香 港 人 不 公 道 。
我 們 要 徹 底 解 決 教 育 問 題 , 首 先 必 須 還 家 長 主 權 , 因 為 最 重 要 及 真 正 的 教 育 都 由 家 庭 開 始 , 所 以 要 將 自 家 教 育 合 法 化 。


其 次 , 是 採 用 學 券 制 , 鼓 勵 有 心 教 學 人 士 推 動 多 元 化 的 教 育 方 法 , 符 合 各 類 學 童 的 需 要 。 如 果 我 們 將 現 時 政 府 每 月 用 大 概 三 、 四 千 元 在 每 個 學 童 身 上 的 錢 , 發 還 予 家 長 , 讓 家 長 選 擇 適 合 自 己 學 童 的 學 校 , 必 定 可 以 鼓 勵 真 正 對 教 育 有 熱 誠 的 人 , 在 公 平 的 環 境 下 收 取 學 生 , 支 持 其 辦 學 。 並 減 少 那 些 以 教 育 為 「 鐵 飯 碗 」 的 人 士 , 不 斷 扼 殺 孩 子 接 受 優 良 教 育 的 機 會 。
推 行 學 券 制 可 以 打 破 教 育 官 僚 , 還 主 權 於 民 , 是 真 正 民 主 的 教 育 制 度 。 不 要 再 讓 教 育 官 僚 壟 斷 地 使 用 納 稅 人 的 錢 , 建 立 自 己 的 王 國 , 妨 礙 教 育 改 革 的 道 路 , 令 教 育 問 題 進 一 步 僵 化 。
因 為 在 現 時 的 教 育 制 度 下 , 是 一 群 缺 乏 獨 立 思 考 能 力 的 盲 目 消 費 羊 群 。 如 果 香 港 人 深 信 自 己 的 教 育 有 效 , 為 何 不 讓 受 過 教 育 的 家 長 , 為 自 己 子 女 的 教 育 負 上 真 正 的 責 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 者 為 香 港 更 好 大 行 動 協 會 召 集 人

Rank: 5Rank: 5


4418
370#
發表於 04-7-23 13:5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直 資 及 私 校 准 招 非 本 地 生                    2004/7/23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教 育 統 籌 局 宣 布 「 敞 開 大 門 」 , 容 許 直 資 及 私 立 中 學 吸 納 非 本 地 , 包 括 內 地 學 生 , 但 不 會 提 供 資 助 , 預 計 最 快 二 ○ ○ 五 / ○ 六 學 年 推 行 。 直 資 學 校 議 會 主 席 陳 偉 佳 表 示 歡 迎 , 但 建 議 每 校 設 立 百 分 之 五 至 十 的 限 額 , 並 促 請 當 局 盡 快 制 定 有 關 措 施 。

    教 統 局 常 任 秘 書 長 羅 范 椒 芬 昨 日 出 席 午 餐 會 時 透 露 , 打 算 容 許 直 資 及 私 立 中 學 , 招 收 非 本 地 學 生 , 包 括 內 地 學 生 , 當 局 現 正 研 究 放 寬 學 生 來 港 讀 書 的 入 境 安 排 。

    她 於 會 後 補 充 , 中 港 人 才 交 流 漸 趨 頻 繁 是 不 爭 的 事 實 , 當 局 希 望 兩 地 青 年 除 短 期 的 交 流 外 亦 希 望 有 內 地 學 生 到 港 讀 書 。 羅 太 說 計 畫 的 具 體 內 容 尚 在 研 究 中 , 如 一 切 順 利 , 預 計 最 快 於 二 ○ ○ 五 / ○ 六 學 年 實 施 。

    「 計 畫 還 須 進 一 步 討 論 , 例 如 怎 樣 訂 定 學 額 、 入 學 標 準 等 , 我 們 也 要 考 慮 入 境 、 保 安 、 資 源 等 問 題 。 」 羅 太 指 由 於 這 計 畫 在 直 資 及 私 立 中 學 進 行 , 當 局 不 會 給 予 資 助 , 學 費 方 面 則 由 學 校 自 決 。

    「 京 港 學 術 交 流 中 心 」 董 事 副 總 裁 郭 明 華 認 為 , 開 放 本 港 直 資 及 私 校 予 內 地 生 是 有 市 場 。 「 內 地 許 多 地 方 已 經 發 展 起 來 , 不 少 家 庭 亦 富 起 來 , 願 意 送 子 女 到 外 地 讀 書 。 他 們 較 喜 歡 送 子 女 到 新 加 坡 等 操 英 語 的 華 人 地 方 , 幾 年 前 , 新 加 坡 的 中 學 已 取 錄 港 生 。 香 港 與 新 加 坡 同 屬 國 際 化 城 市 , 但 較 為 接 近 內 地 , 故 此 具 有 吸 納 內 地 生 的 優 勢 。 」

    直 資 學 校 議 會 主 席 陳 偉 佳 , 歡 迎 有 關 計 畫 。 他 認 為 , 內 地 學 生 到 港 就 讀 可 擴 闊 視 野 及 提 升 英 語 能 力 。 他 促 請 當 局 盡 快 設 立 配 套 措 施 , 包 括 為 內 地 生 提 供 宿 舍 及 輔 導 服 務 。

    他 又 建 議 每 所 學 校 訂 定 百 分 之 五 至 十 的 學 額 上 限 , 以 免 令 學 校 變 質 成 為 「 整 所 中 學 都 是 內 地 學 生 」 。

    教 育 評 議 會 副 主 席 曹 啟 樂 亦 贊 成 計 畫 , 認 為 有 助 紓 解 學 生 不 足 的 問 題 , 「 現 時 適 齡 學 童 人 數 減 少 , 很 多 學 校 收 生 不 足 。 內 地 學 生 佔 了 直 資 和 私 校 的 學 額 , 使 部 分 本 地 學 生 回 流 津 校 , 有 助 紓 緩 縮 班 問 題 。 」

    儘 管 教 統 局 不 資 助 非 本 地 生 入 讀 直 資 及 私 立 中 學 , 而 學 費 由 校 方 自 定 , 曹 啟 樂 認 為 這 類 學 校 仍 能 吸 引 內 地 生 報 讀 。 「 內 地 人 口 太 多 , 始 終 有 些 較 富 裕 的 家 庭 希 望 子 女 來 港 擴 闊 視 野 。 」 他 建 議 計 畫 推 行 首 年 , 把 名 額 限 定 為 一 千 人 以 下 。

羅 范 椒 芬 透 露 , 當 局 現 正 研 究 放 寬 內 地 學 生 來 港 讀 書 的 入 境 安 排 。  

Rank: 5Rank: 5


4418
371#
發表於 04-7-23 14:4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再貼一篇:-

直資學校歡迎 苦無宿舍安置

 【記者劉美顏報道】對於教統局為內地學生到港升讀中學大開綠燈,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表示歡迎,認為計劃的方向正確,但卻認為由於較難找地方以解決學生的住宿問題,故估計初期反應不會太踴躍。該會預期內地生的學費將較港生貴一成至三成,以彌補增加了的成本。

學費貴三成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惠僑英文中學校長陳偉佳表示,目前大部分直資學校均無宿舍,要安置有關學生頗為困難,故部分學校未必有興趣,但他服務的學校將會積極考慮如何配合有關政策,如研究是否租用宿舍或讓同學寄住在本港家庭中,另外,亦會主動了解入境手續等問題。近年不少津貼或直資學校均要爭取學生「維持生計」,他相信新政策有助減少學校製造超額教師。

 他指出若取錄內地生,學校要設立銜接課程及聘請輔導教師跟進內地生的適應問題及學習生活,學校運作成本會增加,一年就要數十萬元,故估計內地生的學費將較港生貴一成至三成,才能彌補有關支出。

 真道書院校長丘日謙表示,其服務的直資學校對此計劃不大感興趣,因每年均有逾千學生申請該校,校方已忙於應付,未必能騰出學額取錄內地學生。他又指目前只有拔萃男書院及其附屬小學等極少數學校才設有宿舍,對方或會很歡迎有關計劃。

Rank: 5Rank: 5


4418
372#
發表於 04-7-30 22:4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這是一間翻生小學和保良局合作轉為直資, 以英語和普通話授課.  轉直資後看能否脫胎換骨?

圓 玄 小 學 轉 直 資 英 語 授 課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教 統 局 雷 厲 執 行 殺 校 令 , 「 榜 上 有 名 」 的 香 港 道 教 聯 合 會 圓 玄 小 學 成 功 與 保 良 局 合 作 , 二 ○ ○ 五 年 轉 制 直 資 「 保 命 」 , 成 為 首 所 透 過 轉 制 直 資 「 翻 生 」 的 被 殺 學 校 。 該 校 近 日 訂 立 未 來 發 展 方 向 , 致 力 成 為 屯 門 區 首 所 以 英 語 及 普 通 話 教 學 的 學 校 , 並 安 排 每 名 學 生 參 加 外 遊 活 動 擴 闊 視 野 , 每 年 學 費 八 千 元 。

    新 校 將 易 名 為 保 良 局 香 港 道 教 聯 合 會 圓 玄 小 學 , 九 月 中 招 收 首 批 ( 二 ○ ○ 五 � ○ 六 學 年 ) 直 資 小 一 學 生 。 校 長 劉 惠 珍 接 受 訪 問 時 表 示 , 校 董 會 已 訂 立 未 來 發 展 大 計 , 將 以 英 語 及 普 通 話 為 授 課 語 言 , 並 採 取 主 題 教 學 法 。

    「 每 名 學 生 須 在 一 個 學 期 內 , 最 少 閱 讀 十 本 英 文 故 事 書 , 而 高 年 級 的 中 文 課 程 , 更 加 入 文 學 元 素 , 好 像 三 年 級 的 學 生 , 便 會 閱 讀 《 西 遊 記 》 。 」 她 續 稱 , 學 校 將 安 排 一 、 二 年 級 學 生 參 加 宿 舍 活 動 , 高 年 級 同 學 則 到 訪 內 地 及 外 地 考 察 , 學 習 獨 立 及 擴 闊 眼 界 。 硬 件 方 面 , 辦 學 團 體 打 算 投 資 六 百 萬 至 八 百 萬 元 , 興 建 全 天 候 室 內 泳 池 。

    雖 然 經 歷 收 生 不 足 而 被 逼 停 辦 , 劉 校 長 卻 有 信 心 二 ○ ○ 五 年 收 足 四 班 直 資 小 一 。 她 解 釋 ﹕ 「 學 校 早 前 召 開 新 校 簡 介 會 , 約 四 百 個 家 庭 出 席 , 當 中 接 近 一 半 表 示 十 分 願 意 報 讀 新 校 。 」 劉 校 長 表 示 , 屯 門 區 內 現 時 並 沒 有 英 文 直 資 小 學 , 相 信 需 求 殷 切 。

    圓 玄 小 學 是 首 所 透 過 轉 制 直 資 「 翻 生 」 的 被 殺 學 校 , 教 統 局 其 後 再 推 出 特 別 視 學 及 自 資 班 , 讓 學 校 有 機 會 再 招 收 小 一 。 不 過 劉 校 長 沒 有 後 悔 選 擇 直 資 之 路 , 她 解 釋 ﹕ 「 其 他 方 法 始 終 走 回 津 校 之 路 , 學 校 根 本 沒 有 彈 性 革 新 , 亦 難 以 跟 他 校 競 爭 。 」

    二 ○ ○ 五 年 新 辦 的 直 資 小 一 預 期 需 要 八 名 老 師 , 劉 校 長 表 示 現 階 段 尚 未 訂 定 教 師 薪 酬 , 但 會 優 先 考 慮 舊 校 老 師 「 過 檔 」 。 由 於 新 校 規 定 所 有 老 師 必 須 通 過 基 準 試 , 五 名 舊 校 老 師 現 積 極 進 修 , 希 望 達 到 要 求 轉 職 直 資 班 。

    任 教 數 學 科 的 何 嘉 碧 老 師 , 十 月 份 將 修 讀 公 開 大 學 的 課 程 , 希 望 達 到 英 文 基 準 的 資 歷 。 她 笑 說 ﹕ 「 學 校 就 像 我 第 二 個 家 , 踢 我 也 不 想 走 , 所 以 現 在 辛 苦 點 進 修 , 為 將 來 的 教 學 鋪 路 。 」

    圓 玄 小 學 校 長 劉 惠 珍 透 露 , 辦 學 團 體 計 畫 投 資 六 百 萬 至 八 百 萬 元 , 於 學 校 操 場 上 建 設 全 天 候 室 內 泳 池 。

2004/7/30

Rank: 5Rank: 5


4418
373#
發表於 04-9-7 19:23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小 學 生 閱 讀 水 平「 貧 富 懸 殊 」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香 港 大 學 教 育 學 院 一 項 研 究 發 現 , 由 於 直 資 學 校 的 興 起 , 以 及 家 庭 、 學 校 的 支 援 增 加 , 本 港 小 四 學 生 的 中 文 及 英 文 閱 讀 水 平 差 異 嚴 重 , 出 現 兩 極 化 現 象 , 高 低 分 的 差 距 分 別 高 達 六 十 二 分 及 七 十 五 分 。 此 外 , 補 習 社 的 存 在 亦 無 助 提 升 學 生 的 閱 讀 水 平 , 逾 半 學 生 補 習 後 閱 讀 水 平 仍 不 及 格 。

    港 大 教 育 學 院 於 四 、 五 月 進 行 「 香 港 小 學 生 中 英 雙 語 閱 讀 能 力 研 究 」 , 訪 問 四 千 三 百 名 小 四 生 、 家 長 、 教 師 、 校 長 , 小 四 學 生 約 佔 四 千 人 , 了 解 學 生 中 英 閱 讀 能 力 水 平 、 閱 讀 能 力 差 異 以 及 英 文 閱 讀 能 力 與 國 際 水 平 的 比 較 , 作 為 「 二 ○ ○ 一 年 全 球 學 生 閱 讀 能 力 進 展 研 究 」 ( PIRLS ) 香 港 地 區 研 究 的 跟 進 研 究 。

    研 究 顯 示 , 港 生 的 中 文 閱 讀 平 均 分 達 五 百 三 十 二 分 , 較 二 ○ ○ 一 年 上 升 四 分 , 但 高 低 分 數 的 差 距 達 六 十 二 分 , 較 二 ○ ○ 一 年 的 三 十 二 分 倍 增 。 英 文 閱 讀 方 面 , 平 均 分 為 三 百 八 十 一 分 , 當 中 四 成 二 學 生 的 表 現 高 於 平 均 分 , 百 分 之 八 學 生 的 水 平 更 超 越 國 際 平 均 水 平 , 達 五 百 分 或 以 上 , 即 能 力 相 等 於 可 以 英 語 作 為 母 語 的 閱 讀 水 平 , 高 低 分 的 能 力 差 異 卻 高 達 七 十 五 分 , 情 況 較 中 文 嚴 重 。

    港 大 教 育 學 院 副 院 長 謝 錫 金 昨 日 分 析 說 ﹕ 「 叻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叻 , 差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差 , 好 像 貧 富 懸 殊 。 」 他 解 釋 , 以 往 全 港 小 學 資 源 平 均 分 配 , 學 生 表 現 較 平 均 , 近 年 直 資 、 私 立 學 校 湧 現 , 可 收 取 學 費 , 增 聘 助 教 提 升 閱 讀 水 平 , 拉 遠 距 離 , 令 個 別 差 異 情 況 惡 化 。 他 建 議 政 府 急 需 為 能 力 稍 遜 的 學 生 保 底 , 打 好 閱 讀 基 礎 , 否 則 將 來 要 花 幾 倍 資 源 協 助 學 生 學 習 。

    研 究 亦 發 現 逾 四 成 受 訪 學 生 有 參 加 課 餘 補 習 , 但 效 果 未 如 理 想 , 中 文 閱 讀 的 及 格 率 不 足 五 成 , 英 文 閱 讀 及 格 率 僅 四 成 。 港 大 教 育 學 院 教 學 顧 問 林 偉 業 分 析 , 補 習 活 動 主 要 是 指 導 完 成 作 業 、 做 補 充 練 習 、 重 溫 課 本 內 容 , 無 助 提 升 學 生 閱 讀 能 力 。 他 補 充 , 要 補 習 社 改 革 , 應 從 家 長 教 育 入 手 , 由 消 費 者 選 擇 令 補 習 社 轉 型 。

    聘 用 傭 人 及 看 電 視 亦 會 影 響 閱 讀 能 力 , 家 庭 聘 有 懂 說 英 語 的 傭 人 , 學 生 的 英 文 閱 讀 平 均 分 達 四 百 二 十 一 分 , 高 於 全 港 平 均 水 平 。 每 日 花 一 至 三 小 時 看 電 視 的 學 生 , 中 文 的 閱 讀 表 現 最 佳 , 中 文 平 均 分 達 五 百 三 十 七 分 。 他 解 釋 , 有 能 力 聘 用 傭 人 的 家 庭 , 經 濟 條 件 較 好 , 支 援 較 多 , 學 生 的 成 績 自 然 較 好 。 若 家 庭 支 援 較 少 , 可 透 過 電 視 吸 收 資 訊 , 提 升 閱 讀 水 平 。

2004/9/7
  

以上是一則報章有關香港學生閱讀能力的文章。 直資因資源有所增加之下,就讀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是一大喜訊。 但如愈來愈多好學校轉為直資的話, 佔香港大部分未能負擔學費的家庭學子又如何呢? 付不起學費的好學生也衹能就讀較次的官津學校, 埋沒英才!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74#
發表於 04-9-13 19:1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港 大 教 育 學 院 副 院 長 謝 錫 金 昨 日 分 析 說 ﹕ 「 叻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叻 , 差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差 , 好 像 貧 富 懸 殊 。 」 他 解 釋 , 以 往 全 港 小 學 資 源 平 均 分 配 , 學 生 表 現 較 平 均 , 近 年 直 資 、 私 立 學 校 湧 現 , 可 收 取 學 費 , 增 聘 助 教 提 升 閱 讀 水 平 , 拉 遠 距 離 , 令 個 別 差 異 情 況 惡 化 。 他 建 議 政 府 急 需 為 能 力 稍 遜 的 學 生 保 底 , 打 好 閱 讀 基 礎 , 否 則 將 來 要 花 幾 倍 資 源 協 助 學 生 學 習 。


囝囝爸,

從報道中,得知整體中英文水平提高了,而且水準參齊。但却没有以前的數据,所以"差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差"不知如何說起。至於"叻 的 學 生 愈 來 愈 叻"合乎常識。

從這篇報道可得到以下結論:

1.直資、私校之設立,直接提高了香港之教育水準,所以整體中英文水平提高了。

2.以往全港小學資源平均分配 , 學生表現較平均 。這個平均,是均貧,不是均富。我們要水準提高,而不是平均。要平均,去北韓吧!

3.這幾年來,由於學生減少,很多學校都變相小班教學,同時,政府也大幅增加資源,但官津學校不見進步,可能反而退步。不然,怎會有"貧富懸殊"之結論呢?

4"但如愈來愈多好學校轉為直資的話, 佔香港大部分未能負擔學費的家庭學子又如何呢? 付不起學費的好學生也衹能就讀較次的官津學校, 埋沒英才!"此話怎說,政府有減資源嗎?政府既增加資源,又變相小班教學,每個學生所得之資助,比很多私校還要多,但辦的,却是"較次"的官津學校,良心怎過得去。可見,辦學之好壞,不在經費,而是在制度。直資、私校就是好的制度。

Rank: 5Rank: 5


4418
375#
發表於 04-9-13 23:3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文中說直資私立提高了部分學生閱讀水平, 但是可否提高香港的教育水平則有待觀察.  直資私校能自由收生,  較多富裕家庭, 對子女學習支援相對高,  加上近年家長對子女學業緊張多了, 水平自然會提高, 也不一定是學校的關係.  直資的大力推行也不過是近年的事, 我們不要因幾間名津校轉直資就認為直資會是名校或好學校, 新校直資的辦學成績才是明証, 我相信它們也將會良莠不齊.  幾間轉了直資的官津名校未轉直資前水平也一樣高, 轉了直資之後是否能更進一步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  北韓的落後不一定是"平均"所造成. 芬蘭的"均富"教育亦是一成功例子.  香港也算是一個富裕社會, 為什麼教育捨"均富"而取"棄貧"政策.

"辦學之好壞, 不在經費, 而是在制度".  對學校家長而言, 經費財力不足, 何能成事?   好的制度有時也要經費推行, 小班, 設備, 優良合標師資, 無一不涉及資源. 現在學生不足, 有好制度也要有足夠學生造出好成績.  新校用什麼吸引家長學生報讀, 總不能"大隻講", 口惠而實不至吧.  在強大競爭下, 相信將來很多直資會失敗於資源不足.  直資名校自由收生已帶起了風氣, 很多有志於此的家長已佈署其幼稚園子女, 升小時已要練就子女文武全才.  家長也要準備半小時的教育理念, 以便和校長心靈相通.  直資的好處是可高度自由, 高度競爭, 學校學生血肉長城, 由淘汰競爭下出精英.  官津像北韓一樣, 由政府縛手縛腳, 規行矩步, 不得爭學生, 煮到來就食, 全部照本子辦事, 但勝在平均,  資源和學生都平均.  兩種兩極化的制度都是由我們的政府制定出來.  我們政府喜歡化簡為繁, 所以有官員叫家長選學校要到校早午晚觀察.  我們的教育如此多元多變, 我想早午晚不足夠, 要身入其境當校工一段時期才能以窺全豹, 洞悉先機.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76#
發表於 04-9-15 08:5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校董會議室豪裝捱轟

學校無錢裝冷氣募捐 學生捱噪音蚊叮


【 明 報 專 訊 】 上 水 區 曾 梅 千 禧 學 校 被 家 長 投 訴 , 部 分 課 室 沒 有 安 裝 冷 氣 , 學 生 受 附 近 地 盤 噪 音 、 空 氣 污 染 及 蚊 患 困 擾 , 校 方 回 覆 因 經 費 不 足 無 法 全 校 安 裝 冷 氣 , 遂 向 家 長 發 起 籌 款 。 不 過 , 該 校 被 揭 發 「 豪 裝 」 校 董 會 議 室 , 包 括 等 離 子 電 視 、 改 裝 全 落 地 玻 璃 、 雲 石 地 磚 及 日 式 花 園 平 台 , 有 建 築 人 士 估 計 費 用 或 需 要 達 100 萬 元 , 足 以 支 付 全 校 安 裝 冷 氣 的 費 用 。 校 方 強 調 , 改 裝 費 用 不 涉 公 帑 。 教 統 局 發 言 人 表 示 , 期 望 校 方 將 資 源 用 於 學 生 身 上 , 並 「 用 得 其 所 」 。


仿 古 設 計 落 地 玻 璃 或 需 百 萬


該 校 去 年 遷 入 斥 資 億 元 興 建 的 千 禧 設 計 新 校 舍 , 辦 學 團 體 「 收 樓 」 後 , 自 資 作 出 多 處 改 動 , 包 括 ﹕ 將 7 樓 工 友 休 息 室 改 裝 為 校 董 會 議 室 、 設 教 師 會 所 、 一 樓 全 落 地 玻 璃 圖 書 館 。


至 於 校 董 會 議 室 以 仿 古 式 設 計 , 全 落 地 玻 璃 、 仿 古 長 桌 、 家 俬 、 雲 石 地 磚 , 其 他 設 備 除 獨 立 廚 房 之 外 , 亦 有 等 離 子 電 視 、 音 響 設 備 及 影 碟 機 。 會 議 室 外 改 裝 為 花 園 平 台 , 地 鋪 石 磚 、 石 春 及 旁 邊 設 花 槽 , 平 台 末 端 採 用 木 板 天 花 及 地 台 設 計 。


等 離 子 電 視 音 響 設 備 齊 全


該 校 鄰 近 馬 路 , 獲 環 保 署 安 裝 18 個 課 室 的 冷 氣 設 備 , 辦 學 團 體 亦 斥 資 於 部 分 特 別 室 安 裝 冷 氣 , 但 其 餘 12 個 課 室 、 禮 堂 、 音 樂 室 等 均 未 安 裝 冷 氣 。 家 長 投 訴 , 部 分 沒 有 安 裝 冷 氣 的 課 室 , 開 窗 便 會 受 噪 音 及 蚊 患 影 響 。 校 長 李 耀 寶 表 示 理 解 家 長 訴 求 , 但 校 方 資 源 所 限 , 未 能 全 部 課 室 安 裝 冷 氣 , 校 方 已 不 斷 與 政 府 部 門 周 旋 , 希 望 減 低 對 學 生 的 影 響 。 他 估 計 仍 未 安 裝 冷 氣 的 課 室 及 特 別 室 , 約 需 近 100 萬 元 。


自 資 改 動 合 法 教 局 曾 勸 喻


教 統 局 發 言 人 表 示 , 新 校 舍 「 交 樓 」 時 有 基 本 裝 修 及 設 備 , 學 校 可 自 資 改 動 校 園 設 施 , 但 改 裝 前 須 通 知 教 統 局 。 有 教 統 局 官 員 透 露 , 局 方 曾 向 該 校 發 出 警 告 , 於 獲 認 可 前 不 能 改 動 校 舍 設 施 , 但 當 時 校 方 已 完 成 改 裝 而 「 無 可 奈 何 」 。 局 方 亦 曾 勸 喻 校 方 , 就 算 學 校 自 資 改 裝 校 舍 , 但 拆 卸 原 有 設 施 亦 會 浪 費 公 帑 。


校 監 李 智 廣 透 過 校 長 李 耀 寶 表 示 , 剛 完 成 手 術 正 在 家 養 病 不 便 回 覆 , 但 保 證 痊 癒 後 會 作 出 交 代 。 李 耀 寶 以 未 獲 校 監 准 許 為 理 由 , 拒 絕 讓 記 者 入 內 參 觀 。 他 表 示 , 剛 於 9 月 上 任 , 不 清 楚 前 校 長 及 校 監 於 去 年 「 收 樓 」 的 事 。


張 文 光 ﹕ 運 作 經 費 應 學 生 為 先


教 育 專 業 人 員 協 會 會 長 張 文 光 表 示 , 學 校 運 用 經 費 應 「 以 學 生 為 先 , 非 校 董 為 先 」 , 校 董 為 學 生 服 務 , 不 應 「 豪 裝 」 校 董 會 議 室 。 他 說 ﹕ 「 若 學 生 全 身 被 蚊 叮 , 校 董 在 會 議 室 再 舒 服 亦 毫 無 意 義 。 」 他 亦 批 評 政 府 審 批 撥 款 安 裝 課 室 冷 氣 制 度 僵 化 , 只 考 慮 噪 音 問 題 , 而 應 顧 及 蚊 蟲 、 氣 溫 等 因 素 。


資 助 小 學 校 長 會 主 席 林 湘 雲 表 示 , 一 般 學 校 將 安 裝 課 室 冷 氣 列 為 運 用 資 源 的 「 首 要 考 慮 」 , 至 於 是 否 需 要 「 豪 裝 」 會 議 室 , 則 見 仁 見 智 。

學 生 受 附 近 地 盤 噪 音 、 空 氣 污 染 及 蚊 患 困 擾 , 校 方 回 覆 因 經 費 不 足 無 法 全 校 安 裝 冷 氣 , 遂 向 家 長 發 起 籌 款


看,這就是公幣教學之"好處"。

Rank: 5Rank: 5


4418
377#
發表於 04-9-15 13:0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引文:-

"自 資 改 動 合 法 教 局 曾 勸 喻

教 統 局 發 言 人 表 示 , 新 校 舍 「 交 樓 」 時 有 基 本 裝 修 及 設 備 , 學 校 可 自 資 改 動 校 園 設 施 , 但 改 裝 前 須 通 知 教 統 局 。 有 教 統 局 官 員 透 露 , 局 方 曾 向 該 校 發 出 警 告 , 於 獲 認 可 前 不 能 改 動 校 舍 設 施 , 但 當 時 校 方 已 完 成 改 裝 而 「 無 可 奈 何 」 。 局 方 亦 曾 勸 喻 校 方 , 就 算 學 校 自 資 改 裝 校 舍 , 但 拆 卸 原 有 設 施 亦 會 浪 費 公 帑 。"


公帑真是花得冤枉, 出錢者也無能為力,  政府和教局之無能盡顯.   怪不得先前有些官津舊校花了一千幾百萬翻修隨後又被殺校.   撥款也不能好好規範監管, 如何能對其制定的教育制度有信心呢.  一間新校, 我認為課室裝冷氣應是標準設置, 但居然資源去了董事會議室豪華設置上, 一如清朝建海軍的款項用在頤和園去, 腐敗如斯, 失敗可見.   

Rank: 2


90
378#
發表於 04-9-16 00:5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豪裝校董會議室用的是自資,應不涉浪費公帑。

但這100萬元自資經費不去安裝全校冷氣,卻去豪裝校董會議室、設教師會所、全落地玻璃圖書館,可見校方認為麵飽師傅比麵粉更重要!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379#
發表於 04-9-17 10:4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可見校方認為麵飽師傅比麵粉更重要


toystory,

很少聽見這樣的比喻:將教師比喻為麵飽師傅,學生比喻為麵粉。麵飽師傅將麵粉做成麵飽,然後吃掉。

我想是這樣的;學校先以教育之名義,申請千禧校舍。申請的時候,校方一定會提出自己出錢若干等。建成了。他將那筆用於装修,至於學生之福祉,不理了。反正學生成為人質,家長自會乖乖的奉上捐獻。

以前的人是這樣比喻的:教師是蠟燭、是和風、是陽光。

Rank: 5Rank: 5


1009
380#
發表於 04-9-17 12:0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後知後覺,原來此題目翻生了,我也來湊湊興:

競爭不是零和遊戲,不等於我勝了便等同你敗了;我富起來你便要比以前貧窮。根據引文,整体水平的確提高,不過是高低水平距離增大了吧。請注意, if there is no privilleed school, you may assume that the average standard still raised but less. You would not ressit the raise of the standard in any case. While whether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has any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ducation standard is another topic, but I think they are related.

囝囝爸's point is: if you have more money, you could choose a school that provide higher standard than the average, so it is unfair. Is it true? Provided you have more money (resource), then you are ascertained to enter into those school? As he said, new school will not gurantee high standard. These school suffer greater pressure in my view. Pressure of parents (consumers) that pay more will definitely request more from the school. Who will pay extra for nothing privilleged?

My main point is: if you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then you have higher chance to achieve a higher standard than the aver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verage is still rais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so-called privilleged school doesn't take away your chance of free but higher standard than before.

它沒有剝削你的權利(比前更好),只是增加你和其他更佳的距離。始終整体都是進步了,不可算是雙贏嗎?

Still have to say, it is not the problem of money, I don't agree that if you are richer, you may get better achievment. But you have more cha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