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7-19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30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8-10-1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6
- 主題
- 0
- 精華
- 0
- 積分
- 354
- UID
- 3026943
 
|
本帖最後由 Williamma 於 22-3-24 10:17 編輯
medicine 發表於 22-3-24 09:52 
回覆 Williamma 的帖子
一個社會.經濟結構已經成型,自然會對各個方面產生影響.那麽,作爲個人,除了盡力以求 ...
在發展期這樣考慮無可厚非。但是當今社會正在發生巨變,世界架構正在重組,貿易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香港如果再以原來的思維繼續前行,很有可能面對的是一個緩慢下降的下坡。港府其實當前的風格還是以前曾蔭權所說:我要好好做好這份工“,缺乏真正為香港考慮的政府架構。這也是香港的特殊歷史地位造成的。香港的富豪階層/中產/底層的架構已經形成,大家各司其職,晉升和創業的通道大部分都關閉了,這也是為何香港的教育的菁英目標都是醫科,而美國的教育菁英則在科技,經濟,法律等均勻分布的原因。 香港繼續以貿易定位,是建立在中國大陸不完全開放的前提下的,現在海南島都要建立自貿區,香港的原有的貿易中繼模式是否可以維持?如果海南再有一個美元自由交換的離境平台,那麼香港的亞太區金融中心的位置如何保住?如果中美發生貿易脫鉤,那麼香港的金融中心如何重新定位?可參考近期中概股的暴跌,就是一種提前演練。
提出問題,作為一介草民其實已經超出我們能力,以香港現在仍有的法律,金融,貿易人才儲備以及強大的資金實力,如不固步自封,仍然可以在未來有一席之地。保住港交所,在金融上大力創新,同時在貿易上不僅侷限於港口,發展軟系統軟實力,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佔有一席之地。比如香港中文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的商湯科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的李教授發起的大疆科技,都已表明香港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有識之士在殫精竭慮為香港謀發展。
因此,我認為香港的未來還是科技創新,貿易創新,金融創新。這都需要教育為這些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中學教育也要能跟上這些節奏。有些落後思維,階級思維的學校有可能會走下坡路,而積極進取,順應趨勢的學校,則會逐步發展起來。
不要忘記,香港也是出了丘成桐這樣的大數學家。還有高錕這樣的物理學家。香港的教育曾經也是無限輝煌。現在只是走向一個十字路口,教育的管理者和政府應該會不斷的適應形勢而改變。
我的見識有限,視野亦窄,觀點不足為考慮,只是有感而發,您看看笑笑就好,只是希望香港能夠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