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中學交流 沙田培英中學交流區
樓主: 小師妹
go

沙田培英中學交流區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81#
發表於 13-7-1 20:13 |只看該作者
聽講S1今年地理好多人炒咗?阿囡話佢果班十多人不及格,都已經係四班中合格率最高既?
佢又話,佢班平均分好似最高?但都係5X?A班既平均分好似唔及格??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82#
發表於 13-7-4 15:09 |只看該作者
請問有沒有人會有興趣看今晚7:30pm那場音樂劇?
我朋友特地訂了昨天的機票從北京回港,要帶孩子來捧我囡的場,誰知孩子從昨天起就發燒,又吐……他們一直不想放棄來看的機會,直至現在才通知我:實在來不了……離上演還有四個多鐘,不想浪費那些票,有人想看嗎?

點評

MacMa  已經買飛,今晚睇。  發表於 13-7-4 16:45
Yanamami  叫S去奉場吧~  發表於 13-7-4 15:33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83#
發表於 13-7-4 15: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5 23:29 編輯

今天跟阿囡上現代舞那機構、負責培訓中學生的導師去看音樂劇,導師除了在海外當過專業舞蹈員外,原來還跟過詹瑞文夫婦及其美國導師上過形體課,以她的專業角度,原來話劇的欣賞角度可以如此不同!!

她激讚劇中第二女主角非常有魅力,不但整個身體的統合能力非常高,也是唯一會跟觀眾有交流的演員。當她得知原來那位女角只是S2後,更是擊節讚賞她講的身體狀態,我其實不太明白,例如:在/不在……

如在這場中非常搶戲的喜劇角色的男演員,她就覺得那位S3同學上半身非常好,也有那種感覺,但剛開始時,演員似乎"不在"?下半身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但到了他自己的獨腳戲開始,因為進入了狀態,情況就好了很多

這齣莎劇,男角頗多,但似乎培英的女孩子比較熱衷音樂劇?很多都找女孩子反串。女兒的舞蹈老師反倒偏向喜歡飾同性的幾位角色,至於真正的男角……她說我囡扮男的倒較劇中的男孩更像男子。可能是因自小習舞、常被訓要挺起胸膛的關係吧?當她得知第二女主角只是玩排球、沒習舞,她的解釋是:一樣,因比賽時身體也要進入準備的狀態,而在戲中,她身體的準備狀態就最好云云。

跟著以導師的角度去看劇,真是一種學習耶她說,其實戲劇界也分兩派,一種尚形體,另一種則尚唸白表情。呵,似乎我囡還有太多太多要學的呢……真希望因為這次導師來捧場和鼓勵,阿囡到下學年,會有興趣考導師教的舞蹈獎學金班吧

期待明天跟囡囡小學的戲劇老師同看時,再學嘢

Rank: 5Rank: 5


3927
284#
發表於 13-7-4 16:50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csy_ma+於+13-7-4+15:54+編輯+

原帖由 csy_ma 於 13-07-04 發表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4 16:43 編輯

今天跟上現代舞機構負責培訓中學生的導師去看音樂劇,導師除了 ...
csy_ma, 妳囡囡在培英真的找對了方向,看她多麼投入音樂劇中,培英不僅教導了她的知識,也能讓她發展所長!從妳每次詳盡的報導,也令其他家長更了解培英,衷心的向妳致敬! 只是我囝對此興趣不大,未能领略箇中樂趣!



Rank: 5Rank: 5


2963
285#
發表於 13-7-4 17:25 |只看該作者
csy_ma 發表於 13-7-4 15:48
今天跟上現代舞機構負責培訓中學生的導師去看音樂劇,導師除了在海外當過專業舞蹈員外,原來還跟過詹瑞文夫 ...
她激讚劇中第二女主角非常有魅力,不但整個身體的統合能力非常高,也是唯一會跟觀眾有交流的演員。當她得知原來那位女角只是S2後,更是擊節讚賞她講的身體狀態,我其實不太明白,例如:在/不在……

昨晚有幸應邀欣賞,真令我擊節讚賞,大開眼界!
Olivia係咪第二女主角?我鍾意!男角鍾意Malvolio

點評

csy_ma  JP:我都覺此兩角最突出佢地可能叉足電,整體都係晚上果場好d  發表於 13-7-5 18:20

Rank: 6Rank: 6


8971
286#
發表於 13-7-5 11: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acMa 於 13-7-5 12:03 編輯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昨晚(4 July)演Orsino和Cesario (Viole)的同學,唱功了得,音色甜美動聽。Oliva就型格出眾,不得不提扮演Malvolio的同學,演唱俱佳!
精彩!意想不到咁有專業水準,看到出色的團隊!Excellent and well done,學弟妹們!


點評

csy_ma  兩位主角都係唱做俱佳我囡舞蹈導師講既身體狀態,佢唔講我都唔明(而係都唔係幾明)佢地都好專業  發表於 13-7-5 18:22

Rank: 5Rank: 5


1650
287#
發表於 13-7-5 12: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3-7-5 12:50 編輯
MacMa 發表於 13-7-5 11:55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知否昨晚 發生了一些小挿曲 ?

點評

csy_ma  ??  發表於 13-7-5 18:23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88#
發表於 13-7-5 18: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5 23:35 編輯

回復 JP 的帖子

我囡由入選後排練就同我講:d師兄師姊話,呢齣莎劇,好似係呢幾年沙培音樂劇中最唔好睇既,套戲都唔係好知講咩,點解要揀呢齣呢??講咗好耐……
我昨日睇第一次時,雖然之前已看過原作既足本全譯,但都未係好搞得清當中既人物,到睇第二次至清楚

再猜,同以前自創劇人物主線幾統一唔同,莎劇喜劇係有好多支線,人物又多,互相穿插,第一次睇,真係要好有理解力至掌握到各個細節……

因為咁,呢次既男女主角戲份分得比較散。女主角其實戲功都細膩,唱做俱佳,但係冇咁型格,所以俾第二女角搶咗鏡??至於男主角,真係搞唔清係邊位,似M多d?呢部戲,各個角色都各具型格,各有發揮,莎士比亞果然名不虛傳,連熱鬧喜劇都搞得咁有層次,有多重觀照

我諗,部戲內容非但初中生難掌握,高中生看也有點隔(我猜,該劇在當時好有時代感),而家似乎改編得好好……好多吸引眼球既搞笑位,就算全劇未必好明白,但小學生都識笑,所以也不得不欣賞選劇既心思(另香港上兩年也有上演過,正好有參考基礎)

我囡由之前幾抗拒參加排練(因交唔到貨,學生導演有幾位,每位都對佢有唔同要求,佢唔知跟邊個好……跟住又同佢講,叫佢慢慢諗吓就明架勒,好難get到),到後來有畢業生給予較有經驗既指導,到密集式排練,睇住佢變……

佢又同我講,佢既同學前晚表演完,有位瞓唔著:佢係化妝組既,為諗一個化妝,諗到半夜至瞓……阿囡返黎梳洗後,頭未乾已瞓咗,可能係最早入夢果位……

一位幕後參與既同學,都有咁既投入感,其凝聚力真係幾叫人感動既

今日,有位來自公開考績彪炳學校的家長朋友來觀劇,佢就話,中學生活要係咁至得架嘛,唔通將來既回憶就係成績乎?(不過,這可能是家長得一想二既貪心,因佢果囝今年考完DSE,都幾有信心入到兩大既熱門學系)

昨晚,我陪我囡兩位小學老師觀劇。有位好有心有力既資深老師都話,多年後睇返轉,入較著重全面發展既學校,對學生既發展較有利。就算成績唔頂尖果批(但當年佢地都係第一輪就入到果區好受歡迎既學校,因到大抽獎時,學生全揀返聯繫中學),在學校都有其他方面既發展;相反,著重學業成績既聯繫中學,其實就好需要家長既支援(如出錢補習),否則要被淹沒……

睇昨晚謝幕既感人氣氛就覺得,就算唔係主角,或者唔係幕前,在這件奇妙既事上能參與出一分力,都係非常好既回憶

Rank: 5Rank: 5


1650
289#
發表於 13-7-5 21:3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3-7-5 21:33 編輯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妳囡囡是有很大的進步, 我囡雖然只做後台支援工作, 但都學了, 見了很多,絕對是次難得經驗,整個團隊, 就像微型公司, ,希望她從中有所領悟和得益.

點評

csy_ma  今晚有冇去睇?位嘉賓演說都好正正到唔似出黎見人既官囉  發表於 13-7-5 23:38
csy_ma  "都學了, 見了很多",這個最重要吧?令一件事make it happen   發表於 13-7-5 23:37
csy_ma  "整個團隊, 就像微型公司"  發表於 13-7-5 23:36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0#
發表於 13-7-8 02: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8 02:18 編輯
小師妹 發表於 13-7-4 16:50
只是我囝對此興趣不大,未能领略箇中樂趣! ...

小師妹:

您記唔記得當初您開此樓之初,亦在升中那邊開壇問,揀何傳耀還是沙培好?那時我忙,且覺得,既然您囝囝進培英不過因為運氣,而非知道沙培是間怎麼樣的學校,如能讓出個學位,給像我囡那種自己決定要爭取入的,豈不更好?因此,我等到您作了選擇才講自己的感覺。

我覺得,既然已進了沙培,假如您囝囝今後六年都只做兩年一次音樂劇的旁觀者,未免太浪費了。

在繼續話題之前,我先當一下文抄公,抄兩篇最近面書上流傳的文章:

第一篇來自擅打逆境戰的魔童"王維基的網誌":http://blog.yahoo.com/_JT4CPKBWC755OJKAEKHJ2TAE7Y/articles/1294911

說話的態度

2013年7月5日上午11:22
                    


以往,我經常犯同一個錯誤;到現時,每當我不留神,仍會不小心地重複這個犯錯。這就是當我企圖要說服別人時,即使我所提出的,是更合乎邏輯、更聰明,而且無懈可擊的大道理,但眼見對方反應冷淡,或不太接受時,我就會以更強硬的態度及語言重申一次,甚至用很重語氣去質疑別人不理解、不講道理。

  這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若受眾的資歷愈淺,就愈不能採用強硬的態度表達。我們這些高層爬上現時的位置,部份原因是我們分析力較強和講道理。高職位的人,都擁有一定成就,待人處事都依道理而行;相反,資歷較低的同事可能每每只依感覺和直覺行事。正因這樣,上司與下屬的矛盾漸漸萌生。一方只講道理,不談感覺、態度;另外一方正正相反,只講感覺、態度而忽視道理。

  我留意到一些外國政治領袖向公眾發表言論時,內容普遍十分空洞,甚至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台下的觀眾卻非常雀躍。這個「表演」的內容或許非常空泛,但講者誠懇的態度、充滿意志的眼神與高能量的表現,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想近日一個講座,在場有一千五百多個聽眾。我作為其中一位講者,發表的四十五分鐘演說內容根本沒有甚麼特別,但整個過程中卻掌聲不絕,大家聽得非常投入。我想要傳遞的訊息不多,但勝在較為「生猛」、生動,是我的態度令聽眾更易接收我的訊息。二十多年前,仍在IBM工作時,老闆曾教導我,大部份人都不會記得你說話的內容,只會憶起你給他們的印象和感覺。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1#
發表於 13-7-8 02:20 |只看該作者
為了找到好工作,現在要做的20件事

這是《波士頓環球報》刊登的文章,提醒所有大學生,現在該做的20件事情。分享給您周遭的年輕朋友吧!

(1)、走出圖書館。大學是四年人生經驗,不是高學分。在美國的大學,課外活動常常和功課一樣重要。

(2)、在你的宿舍裡開始做生意。雅虎、谷歌都會爭先恐後地買你弄出來的網站。谷歌本身就可以歸於大學宿舍裡誕生的買賣。

(3)、別債務纏身。在普通的州立大學和名牌但昂貴的私立大學之間,最好選擇前者。從個人前途上看,無債一身輕比花錢買個名牌要有利得多。

(4)、積極參加校園的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可以學會怎麼理解、幫助別人,滿足別人的需要以及和別人溝通。這在美國文化中,是所謂“領袖素質”的基礎,找工作時會被別人另眼相看。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生活只有校園而已。

(5)、不要讀文科博士,除非你離了學術不能活。讀博士對實際工作毫無幫助。

(6)、別上法學院。律師總是代表別人去爭利,壓力奇大。自殺是律師中第一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7)、參加體育運動。調查表明,大學從事體育的人,畢業後比那些不沾體育的同學明顯收入高。美國人從事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而且是培養競爭的才能和領袖素質。一個大學運動隊的隊長到華爾街找工作,優勢不可限量。

(8)、別按著父母的期待生活,要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前惠普女CEO說過:“千萬別出賣你的靈魂!”

(9)、接觸一些你並不擅長的新事物。你對自己未必了解,這是蘇格拉底給人類的教誨。所以。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10)、以自己為中心來定義成功。別以外在的東西(比如金錢)來定義成功。

(11)、好工作要自己去找,不要等著天上掉餡餅。

(12)、選修關於“幸福”的心理課程。在哈佛,這一課程是最熱門的課之一。

(13)、上表演課。美國社會整個就是個舞台。從教授、政治家、企業總裁,到律師、將軍、記者,不會表演就很難出頭。

(14)、學會讚美別人。在生活中,既要當好演員。也要當好觀眾。很多時候我總是感覺和別人有距離,其實就是缺那簡單的幾句問候和一個擁抱。

(15)、使用職業諮詢服務機構。美國大學一個重要部門就是求職諮詢機構。專業人員幫你分析自己的長短以及就業市場,幫助你準備面試,修改申請信。

(16)、被拒後應該坦然以對。要自己定義自己,不要用外在指標定義自己。

(17)、要傲視名校,別覺得上哈佛有多麼了不起。

(18)、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不要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生活不只是工作、學習,它還有很多很多。

(19)、要靠打工讀完大學,積累工作經驗。這很重要。其實打過工的人才會真正珍惜生活。

(20)、把你的目標列成表,因為你沒有計劃就不可能成功。不要整天沒事幹老胡思亂想,只有真正的行動才能拯救你!

引用來源:http://forum.gamme.com.tw/thread-10466-1-1.html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2#
發表於 13-7-8 02: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8 23:18 編輯
csy_ma 發表於 13-7-8 02:14
大部份人都不會記得你說話的內容,只會憶起你給他們的印象和感覺 ...

王維基那篇,有兩點挺值得參考的:

1. 「資歷較低的同事可能每每只依感覺和直覺行事。正因這樣,上司與下屬的矛盾漸漸萌生。一方只講道理,不談感覺、態度;另外一方正正相反,只講感覺、態度而忽視道理。」這種上下關係,像不像父母與青春期的子女的相處?

2. 今時今日,如想在一所機構中更上層樓,在公眾場合的溝通能力,似乎是一個基本條件?大人物總獲邀在台上分享這樣那樣道理。老實說,我前兩年曾做阿四陪老爸上台,光站在台邊等他演出,心也不禁抽緊,跳得頗有點快。除了廿多年前春夏之間中過魔法外,我是死也不會、也不敢在公開場所講話的……不過,到兒女那一代,連DSE也要考說話,他們怎也逃避不了,不如,讓他們早作準備吧?在台上依稿照唸,演他人的人生和感受,驚嚇度大概較要即時想回應低吧?既然培英少有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種機會,在著重填鴨教育的津中頗罕有,國際學校倒多的是吧),訓練如何演示態度、眼神和高能量,不多點利用,似乎就有點暴殄天物?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3#
發表於 13-7-8 02:50 |只看該作者
csy_ma 發表於 13-7-8 02:20
為了找到好工作,現在要做的20件事

這是《波士頓環球報》刊登的文章,提醒所有大學生,現在該做的20件事情 ...

至於這篇文章,也不是每一點我都同意。當然,青春期小孩就是探索自己定義自己的過程。留意:

13)、上表演課。美國社會整個就是個舞台。從教授、政治家、企業總裁,到律師、將軍、記者,不會表演就很難出頭。

簡而精地表達了我上一篇回應的意思。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4#
發表於 13-7-8 03:3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8 03:39 編輯

常覺得,沙培著重音樂劇,是計算得很精準的一盤好棋。


音樂劇於上周五結束,這幾天,作為旁觀者的我,耳邊一直響著音樂劇的歌……何況參與者?

去校網看沙培歷年的音樂劇片段,也覺得整個棋盤布得愈來愈巧,難怪在沙田區學校都跟風做音樂劇之際,沙培仍是水準最好的

首先是選材。莎劇被視為英文文學的瑰寶,加上近年傳媒常宣傳小莎翁(http://s4a.org.hk/en/home/),演莎劇幾乎成了名校的蓋印。據聞,有不少名直資男孩學生,近年就參演過小莎翁的《第十二夜》。沙培為什麼也選這個劇,校長在場刊上已作了官方解釋,下一部會不會也是莎劇呢?呵呵,我猜未必,但也未必是自創劇??

阿囡說,最初按著莎翁詩劇翻譯作普通英文的原初劇本,是沒有現時劇中的亮點搞笑位的。劇本是一步步改編都適合沙培演員的特性的。很好玩耶,記憶中的原著,管家角色就沒那麼搶

我上周看了四場,三場是相同cast,另一場不同cast的。不是戲劇愛好者,從來未試過看那麼多不同演員演繹的同一個劇;卻原來,觀賞不同cast不同的演繹,可以學到很多

我一直都不大明白,阿囡現代舞導師觀劇時所講的形體理論。她在群舞中點出那一位"大頭"演出者最好,我就完全看不出所以然來??她又說,我囡的演出,好在沒有太多多餘的肢體語言,其他人,總覺得要多動才能表達到角色狀態,但那種動,可能跟身體協調得不大好了……是不是很難明白?我是完全看不出來,直至看到最後一場小丑的演出,才有點捉摸到一點「不動」的涵意……

最後那場,小丑的動作沒有以前其他演員那麼多,也沒有那麼誇,但其動作和唸白的節奏都很精準,演繹出莎劇小丑本應有的真亦假時假亦真的深度。我看之前那些場次,只覺小丑有點煩,這場倒真有小丑是智者之感。

我問阿囡不同場次喜歡哪些角色的演繹,很多時都有頗為近似的觀感。沙培的學生何其幸福,只要看看不同角色的演繹,從直覺就會體會到一些感受,甚或一些道理。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耶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5#
發表於 13-7-8 04:10 |只看該作者
frogfung 發表於 13-7-5 12:44
csy_ma: 知否昨晚 發生了一些小挿曲 ?

Frogfung用PM告訴我,7月4日有哪些小插曲,呵呵,原來那些全屬小意思,7月5日聽說還有不只一宗失場事件??

這正是舞台的魅力之一:無論發生了甚麼事,the show must go on。台上台下那麼多人,那麼多新生或初中生,能沒出錯漏嗎?沒可能吧?人多的地方,尤其是可惹很多注目的位很多,自然會有是非。台上,台下,都是顯現人性本質的地方。不過由於演出一定要繼續,當時,大家一定要放下分歧,為一件進行中的事情而盡力,這不是很好玩的經驗嗎?

我留意到,上齣音樂劇光芒萬丈的男主角,這屆完全沒有參演。可能他的樣子比較現代吧?但,他當了幕後的學生最高司令,還是離不開舞台。舞台的確是吸引人的地方吧?

我囡告訴我,有位完全沒有教她的老師,突在演出後走到她身前給予鼓勵的評價。那老師據聞是出名的好老師,好老師不放棄任何鼓勵的機會,包括非他教的學生,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對阿囡來說,在排練之初被那麼多師兄師姊、甚至同級同學圍剿,告訴她這不成那不成,到最後竟招致有位陌生老師送上溫暖的話語,對她來說,大概不是她後來跟她爸所形容的光一件「小事」吧?

我不大摸得清她在一年後還會不會參加試演?這次,要她留/回校排練,造成我們之間頗多不必要的角力--我向來討厭當這種角色,所以絕不會自討麻煩引領她選擇。不過,假如她不想演,我大概也會鼓動她參與台後的工作,那應當見得更多,更好玩吧?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6#
發表於 13-7-8 04: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8 23:32 編輯

另外,音樂劇其實有很多畢業生和畢業生家長參與。

像學生導演,阿囡因為一位畢業生師姊指導(似乎沒有在場刊SD名單之列),才可稍稍捉摸到應怎麼去演。對戲,也有另一位沒有在場刊中顯示名字的上屆音樂劇參演畢業生幫忙。編舞的專業舞者中,好像也有一位是畢業生?

至於服裝,更是已畢業的學生家長華麗的舞台。我囡有位S2朋友,是他校的音樂劇明星,最佳女演員獲獎者。其家長是他校的PTA主席,她告訴我,該校年前才投資了上百萬改善禮堂的燈光和音響系統,可見,其校在舞台上的投資也不少。那女孩演出經歷豐富,除了自小跟我囡一起學舞、一年有多次的演出經驗外,她在有專業聲樂家主辦的歌劇團中,也常擔演吃重角色;加上她進了也以音樂/話劇作重點宣傳的學校,簡直是分身乏術。她後來告訴她媽,沙培音樂劇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戲服之漂亮,遠勝其校。她媽後來便whats app問我,沙培在此方面投資很多?

我在散場時去了戲服組家長那邊八一八。原來,沙培只是花了買布和材料錢,其餘都是畢業生家長整年的努力,織織復織織,直至最後一個星期,仍不眠不休趕製的結果。我囡在外的表演,有時也要度身訂戲服的,小女孩像公主般的裙子,幾年前的訂製價大概是七百元上下;如果是大人,則盛惠二千元,價錢貴得連導師也不好意思,要自掏腰包津貼扮演王后的學員一千元戲服贊助。單數兩位女主角華麗傘裙4~5X2X$2000=2萬計,沙培因著畢業生家長的努力,就省回好幾萬元

為什麼畢業生和畢業生家長那麼落力?我想,首先是對培英的感情和謝意;而且,這裡有她們可以發揮所長的舞台。記得校長在多個場合都強調「讓我閃耀」,不是因著學生有這方面的才能,才讓其發揮;而是首先提供一個機會,給學生一些責任,她相信,就算之前學生未必在該方面已發展得很好,但因有機會發揮,後來就會發展得愈來愈好。

像戲服組的家長,她說她本來只會裁剪,後來因沙培音樂劇,要上網搜尋參考自行設計,結果就造出惹人艷羡的出彩戲服

又例如製作沙畫的作學生。有位觀劇的朋友,問我那沙畫製作人是不會出錢請來的?呵呵,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位出色的學生,是家長書法班的其中一位家長的S6女兒。家長告訴我,她女兒其實之前沒接觸過沙畫,不過是老師邀請她做,她在考試過後,就不斷在網上找錄像揣摩怎樣做。我囡排練時很喜歡看沙畫師姊練習,她說,曾看過視藝老師過來給意見,後來想作個示範,但沙畫技巧反不如不斷練習的沙畫靚女師姊

不過,沙培確實在音樂劇下了重本。本期待阿囡小學話劇導師解答我許多不解的觀劇疑問,她們可能因為剛巧要為其他學校製作類似的東西吧?注意力反而放在「數錢」上:

升級的後排座位:一星期租七萬多;燈光和音響,這樣的水平一星期廿萬走不掉……連著沙畫的投影器亦所費不菲……總之,資源已投放了那麼多,那作為學生,如不參與其中,豈不是有點「蝕」?

所以嘛,最後一場,撲飛的家長眾。為什麼呢?因子女白天觀劇後都回家說超好看,著家長快點去看……但最後一場,學校要招待重要來賓,一票難求呵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7#
發表於 13-7-8 05:1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7-8 23:33 編輯

所謂藝術教育,就像不同人演繹同一角色有不同演繹風格一樣,沒有絕對的高低,更沒有標準答案……

欣賞沙培,就因為她願意花時間和資源在不提供標準答案的非應試教育上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298#
發表於 13-7-8 05:52 |只看該作者
總是覺得意猶未盡……關了電腦打算入夢了,想起欠了些,又重開電腦……

連我這個旁觀者,因跟不同的人觀了四次劇,也感觸良多,何況親身參與的學生?怪不得在最後一天,劇本創作兼男主角的高年級同學,會特地帶五盒紙巾回校--預備給演出後的同學使用。據聞,劇未終,因不捨而傷心流淚的同學已不少了,SD(學生導演)唯有捧著紙巾盒到各個災場掩水……又有很多參與者打算劇終後大玩一場,我囡可能是演員中數早離場的,不知後來弄至幾點??

最後引的是導演的話。跟來觀劇的女兒學英文會話那間學習中心的老闆娘喫茶,介紹培英的種種;她說,好老師有兩種,一種是收錢後交足貨的,一種是用個心去教的。在沙培,用個心去教書的老師聽聞不少,負責團契的導演自然也是其中一位。


導演的話

對我而言,每次音樂劇演出都是一次「長征」。由籌備的第一天起,便充滿壓力和挑戰。

仍記得良師的一句話,「劇本劇本,一劇之本」,要有成功的演出,先要有上佳的劇本。我們的編劇小組,不畏艱辛,改編莎士比亞的劇目。拉著,就進入遴選階段,甄選合適的同學飾演不同的角色。

在云云試演者中,有的經驗豐富,演來已入木三分,但也有的初試啼聲,表現青澀幼嫩。遴選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學學習一展所長,也學習接受自己的不足。到了綵排的時候,每個演員都努力揣摩劇中人物的性格,透過肢體及聲音塑造角色;有的演員預備充足,表現出色,至於還在努力學習的,也力求進步,至臻完善。同學認真學習的態度,是這次成功演出的基石。

觀賞音樂劇,一般觀眾喜歡留意舞台呈現的效果--在音響、燈光、佈景及服裝的襯托下,欣賞精彩的演出。但對我來說,我更享受與同工及同學籌備的過程:創作,由無到有,是師生合作的成果;演出,由抽象到具體,更是師生共同建設的結晶,最後令人得著無窮的愉悅和滿足。

我們的製作團隊--教師、家長、同學都不畏艱辛,迎難而上,毫無怨言。每次經過製衣間,看到無法的家長義工專注地構思及製作服裝,總令我動容,也為同學感恩;步過禮堂,看到設計及製作佈景的師生,手執工具,為音樂劇搭建華麗的佈景,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上的困難,卻面帶輕省的笑容……舞台背後,所有人都緊守崗位。掌聲應該屬於他們每一個--尤其是默默付出的一群。

感恩在這個「長征」的過程中,有各人相伴,為旅程添色彩。由始至終,整個旅途並沒有終點;能夠昂首踏出每一小步,學習、累積、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得著。一位前副校長特別喜歡遠足,經常分享郊遊的樂趣;拍攝美麗的蝴蝶照片得以珍存,也許是一個目的,而更令人滿足的,卻是享受沿路的習習涼風、新鮮的空氣和廣闊的視野。

也許,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作為單一篇「文章」看,此文可能略老調……不過別忘了王維基說的,還要看演繹方法。個人認為,孩子最應該學和對其最有用的,是有一顆感恩的心。而此文,則作了個實質的示範。

Rank: 5Rank: 5


1650
299#
發表於 13-7-8 16: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3-7-8 17:26 編輯

借個位 呻一呻,
細囡由小一至小五上學期, 每年2次(上下學期)都拿了品行獎(每班1名). 除了4年級上學期之外(因意外犯錯). 今年更拿了全級獎學金(品行+服務), 但今年下學期卻沒有失去了該品行獎, 囡囡當然有些不快及不理解,不服氣.(班上的工作, 老師分配給幾個班長做, 但經常都由囡囡獨自完成, 囡囡因此也有訴苦, 但我們鼓勵她, 不要投訴,不要計較, 不要怕吃虧, 她做的工作, 老師是看到的, 老師是心中有數的).但結果卻是這樣, 我們都不知如何向她解釋.難倒說" 這就是現實世界, .....妳接受現實吧 ...."

打電話去問班主任, 想了解細囡表現是否 有所不足,
答案是:
囡囡表現得好好, 沒得獎是因為俾機會其他同學, 我們聽到後有點納悶, 獎項不是有能者居之嗎? 如果真是要讓機會給其他同學, 我們可以理解和接受, 但老師是否應該對囡囡說明情由, 加以開導 ?? 唉, 不知道這要求是否合理 還是 過份呢 ?
p.s 作為家長, 又適逢下年升中選校, 在公平公開公証的情況下, 當然希望囡囡儘量有獎項, 如果囡囡的表現是
合乎資格及要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788
300#
發表於 13-7-8 18:3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3-7-8 18:32 編輯

回復 frogfung 的帖子

希望你別介意我搭訕。

其實班主任挺難做的。其他家長又會不滿他偏心,總是給你女機會幫忙,然後拿獎。我就有相同經歷。細女挺有條理,老師們都愛找她幫忙,yu是乎就總是她拿獎,其他家長就會不是味兒。。。。給機會其他同學亦是可以理解的。我唯有教她,幫忙老師是出心,不是為了拿獎的。別介意有沒有獎,幫到老師就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