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BSCYL 於 17-8-16 18:58 編輯
HaYi 發表於 17-8-16 18:37 
總覺得中六生寫此纇題目仍用步移法好似流水賬,其實一係描寫得十分出格精彩,需加强形容,一係留重心在描寫 ...
https://snapask.co/ch-hk/academy/215/DSE%202016%20%E4%B8%AD%E6%96%87%E4%BD%9C%E6%96%87%E9%A1%8C%E7%9B%AE%E5%88%86%E6%9E%90
第一題(抒情文字)試以「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落。」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
(尋尋覓覓,我到底係咩類型既學生?[心理測驗] 如果想知自己係咩類型既話就㩒我呢到!)
EndFragment (一)扣題重點 必須以記事抒情文體寫作。 [td]主要扣題點 | 解說 | 熱鬧(過後) | - 此為題目對文章記事部分的要求。考生作品中所記必須為「熱鬧」之事。
- 「熱鬧」亦當涉及多人的活動或場景,但重點不在人潮擁擠,而在人聲鼎沸,考生於記事中作描寫之時應當注意輕重比例,聽覺描寫不宜點到即止。
- 「過後」不一定要是緊接事情發生之後,可以讓感悟在事後稍為沉澱深化,但記事與抒情的時間點不宜相隔太久,否則易失聯繫。
| (感到)失落 | - 此為題目對文章抒情部分的要求。考生作品中主要所抒之情必須是「失落」所指的沮喪與灰心,即是因理想或期望未能達成而生的失望之情。
- 注意本卷考核的大原則之一是全文最終立意必須積極正面,因此不可只流露出失望灰心以至不滿抱怨等負面情緒,而是要著重從中所得的反思,宣揚正面價值觀,使全文最終符合局方的立意要求。
| 卻 | - 此為題目對文章關係部分的要求。「卻」字表達轉折之意,即「熱鬧」與「失落」之間有轉折關係。考生行文時應緊扣兩者的轉折關係,亦即「熱鬧」本應帶來正面的感受(諸如享受、樂在其中、盡興等),但竟在所記之事中帶來失望灰心之感,從而引起反思。
- 以上轉折關係,當以在文中表現明確者為佳。若全文只記「熱鬧」之事及「失落」之感,未見強調轉折關係,則視乎行文,有可能被判斷為不完全扣題。
|
(二)取材立意舉隅 - 出席聚會,人多熱鬧,似是樂在其中;聚會過後,因曲終人散,人去樓空而感失落;感慨聚散有時,終需一別,只是別人生命中之過客;最終悟出珍惜所有,無悔一生。
- 出席除夕倒數或聖誕狂歡等節慶活動,人潮不絕,場面熱鬧,本來全情投入;活動過後,因人們你推我撞,並不負責任留下垃圾而感失落;感慨人性自私,或行禮如儀地慶祝,不懂節慶真正意義;最終悟出同理之心,或節慶意義所在。
- 作為義工,到老人院或殘障人士服務中心參與義工服務,一行人在活動中與受助者有說有笑,熱鬧非常,自己亦全情投入;服務完後,同行義工爭相離開,自己作為組長留下執拾,但見受助者們再度陷入無助,因覺一眾義工只視活動為玩樂,把義工服務宗旨拋諸腦後而感失落;感慨人們不懂真誠待人,易地而處;最終寄盼人們能有同理之心。
- 作為觀眾,出席世界杯外圍賽「中港大戰」,場面熱鬧,自己投入為港隊打氣;比賽過後,因兩地球迷敵視對方,互數對方不是,違反體育精神而感失落;感慨尊重對手的精神蕩而無存,比賽意義遭扭曲;最終寄盼球員與球迷同樣推崇體育精神。
- 參與遊行示威等社政運動,表達政見,現場熱鬧,群情洶湧;活動完結後,政府如常作官腔回應,甚至有責備示威者阻礙施政之意,因覺政府尸位素餐,漠視民意而感失落;感慨敢府未能取信於民,反而與民為敵;最終寄盼港人能群策群力,跨越政治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