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DBS VS SJC(HK) 如何選擇
樓主: ballmui
go

DBS VS SJC(HK) 如何選擇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7323
241#
發表於 17-11-15 12:55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2:48
咁算唔算直資及DSE既出現,改寫咗老牌學校命運?

DSE有少少影響,但唔會係最大原因,更加唔應該關直資嘅事,最大問題應該係學校管理層嘅問題。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692
242#
發表於 17-11-15 12:56 |只看該作者
Soundervolt 發表於 17-11-15 12:46
但我跟據一位83歲SPCC舊生講SPC當年係分別有男校及女校,但戰後SPC女校因收生不足而開始收男生,所以變成 ...

少少更正。

係當年男校校長個妹開女校。

後來日本仔征用男校,男校去女校上課,開始男女共校既年代。

點評

Soundervolt    發表於 17-11-15 13:17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243#
發表於 17-11-15 12:59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2:15
長知識了⋯

好似當年華仁都唔差,聽過KC當年數理超哂班,一個KC淘汰生去到其他學校都係超班馬 ...
當年笑傳KC班 A Level 學生中七後行過對面返學。

點評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3:07

Rank: 5Rank: 5


2956
244#
發表於 17-11-15 13:01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2:48
咁算唔算直資及DSE既出現,改寫咗老牌學校命運?
70年代尾MTR出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692
245#
發表於 17-11-15 13:03 |只看該作者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7-11-15 12:43
KC 收女仔應該係中六(A-LEVEL年代)

咪囉。英皇中六收得既女仔都好勁。唔知勁過QC 係咪差呢樣。

話時話,講緊既係港島未有地鐵既年代,咁QC 係ACCESSIBLE 好多。

由東區去西營盤返學係難以想像。

Rank: 7Rank: 7Rank: 7


13449
246#
發表於 17-11-15 13:05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7-11-15 12:54
香港考試制度都經歷過多次變化, 真係有實力既學校, 唔轉真資都只係需要一段適應期就可重拾光輝

不過, 直資 ...
其實只要自行完咗可以公佈已經好大分別,知道幾間勁嘢收咗都唔使註冊直資添。

Rank: 6Rank: 6


7649
247#
發表於 17-11-15 13:06 |只看該作者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7-11-15 12:55
我都覺得係,但係天主教學校比較難轉直資,舊生反對聲音大。
Sjc 、LS , 聖提女都係呢個原因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70
248#
發表於 17-11-15 13:08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7-11-15 13:05
其實只要自行完咗可以公佈已經好大分別,知道幾間勁嘢收咗都唔使註冊直資添。 ...
上次阿田生做過中一入學辦法既檢討時, 佢話官津中學反對呢種安排, 所以唔可以實施.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5Rank: 5


1512
249#
發表於 17-11-15 13: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omoon 於 19-3-18 23:27 編輯

....

Rank: 6Rank: 6


7649
250#
發表於 17-11-15 13:1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troboy 於 17-11-15 13:13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7-11-15 13:08
上次阿田生做過中一入學辦法既檢討時, 佢話官津中學反對呢種安排, 所以唔可以實施.
...

某程度上我覺得政府真正用意係刻意比直資行先,可以節省教育開支,另一目的係將親中學校洗白謀出路。一石二鳥政策。

Rank: 5Rank: 5


2066
251#
發表於 17-11-15 13:14 |只看該作者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7-11-15 12:11
QC係70年代,其實唔太勁,當年QES、KC比較熱門。

明白。我個時未出生。(emoji)

Rank: 8Rank: 8


17323
252#
發表於 17-11-15 13:15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3:06
Sjc 、LS  , 聖提女都係呢個原因
喇沙會創立時宗旨就係提供免費教育俾街童或弱勢社群,收費辦學有違喇沙會本身原則,呢個先至係最大既原因,當然舊生亦支持呢個理念而反對轉為直資學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70
253#
發表於 17-11-15 13:16 |只看該作者
somoon 發表於 17-11-15 13:12
官津為何反對?怕比人知自行無人揀?
記錯咗, 係小學反對先啱..... 原因呢.... 睇吓呢份文件 PDF P.89 既 6.8

http://www.e-c.edu.hk/doc/tc/publications_and_related_documents/education_reform/MOI&SSPA_report_Chi.pdf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692
254#
發表於 17-11-15 13:19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3:13
某程度上我覺得政府真正用意係刻意比直資行先,可以節省教育開支,另一目的係將親中學校洗白謀出路。一石 ...

直資點解節省教育開支?

Rank: 5Rank: 5


2066
255#
發表於 17-11-15 13:19 |只看該作者
Soundervolt 發表於 17-11-15 12:25
無錯! 港華多年前真係好勁,我有幾位五六十歲醫生朋友來自港華,佢話當年好多同學升大學既目標係世界學府 ...

好可惜。我都識 D 港華仔去耶魯史丹福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70
256#
發表於 17-11-15 13:19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7-11-15 13:13
某程度上我覺得政府真正用意係刻意比直資行先,可以節省教育開支,另一目的係將親中學校洗白謀出路。一石 ...
其實直資原意, 係你以為既"另一目的"

不過後來因為政府要求削減津校辦學團體既管治權遇到反對, 於是開放轉直資既條件俾部份名校轉直資, 減低反對聲音通過政策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5Rank: 5


2066
257#
發表於 17-11-15 13:22 |只看該作者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7-11-15 12:55
我都覺得係,但係天主教學校比較難轉直資,舊生反對聲音大。

我都覺得係。尤其是直資可比官津更早出 offer。

Rank: 5Rank: 5


1169
258#
發表於 17-11-15 13:27 |只看該作者
Soundervolt 發表於 17-11-15 12:46
但我跟據一位83歲SPCC舊生講SPC當年係分別有男校及女校,但戰後SPC女校因收生不足而開始收男生,所以變成 ...

Wiki其實寫晒來龍去脈:

1945年抗戰勝利,香港重光。史伊尹校長獲釋,返英療傷。聖保羅書院被聖公會安排與聖保羅女書院合併成「聖保羅中學」,在麥當奴道校舍上課。己連拿利校舍則被聖保羅中學附屬小學用作校舍。3年後再檢討合併安排。原聖保羅書院校友對合併之舉大表不滿,並爭取復校。
1947年史伊尹校長傷癒返港,暫任聖保羅中學副校長,另外與聖保羅書院同學會大力向英國聖公會爭取復校。復校之議獲校董曹善允博士及聖保羅女書院首任校長嘉芙蓮之丈夫馬丁法政牧師(Canon E.W.L. Martin)積極支持。
1948年史伊尹校長因戰功獲頒傑出服務勳章(DSO), 其後獲頒OBE勳銜及獲封為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榮譽上校。前校長史超域牧師及校友余兆麒將軍先後訪港,並大力支持復校運動。300名校友聯署向英國聖公會請願要求在鐵崗原址復校。
1950年復校紛爭解決。聖公會提出以般含道香港大學對面的原香港大學聖約翰舍堂(St. John's Hall)之用地另加現金補償,以交換鐵崗校舍之業權。另聖公會實行戰前計劃,將聖約翰舍堂及聖士提反舍堂(St. Stephen's Hall)合併並遷往薄扶林道82號現址,以組成今之香港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HKU),並委派聖約翰學院代表參加聖保羅書院之校董會。聖保羅書院遂於1950年在般含道69號現址復校,初期沿用原聖約翰舍堂舊建築物作校舍。復校時共有約280學生及教師在校,其中200人由聖保羅中學轉回。聖保羅中學及後改名「聖保羅男女中學」,仍維持男女生同校制度至今。

Rank: 6Rank: 6


7649
259#
發表於 17-11-15 13:30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17-11-15 13:19
直資點解節省教育開支?

最初期的直資計劃由1991年9月起在中學推行,成功加入的學校可以收取學費並同時獲得政府對每名學生的資助,限制是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之二,否則不會獲得資助。當時只有五所「愛國學校」、五所國際學校,以及恆生商學院提交申請。恆生商學院及另外一所國際學校並未獲教育署批准加入[2]


由於初期計劃未能吸引資助學校參加,教育署多次修改直資計劃的條款。至1998年,《中學教學語言指引》硬性規定學生英語能力未能達標的學校,不能繼續以英語授課;直資計劃則作出特別優待,直資學校可以自由選擇教學語言而無須向當局證明語言能力,同時容許直資學校加入統一派位機制。不過,儘管政府推出各項優待措施,依然沒有受資助學校的青睞。

在2001年,政府再修訂直資計劃的條款,容許直資學校大幅增加學費,學費限制更改為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二又三分之一倍。

計劃同時擴展至香港小學[1]買位計劃亦於2001年年底取消。新修訂計劃出台後的第一個新學年,隨即有三所資助中學及兩所資助小學轉為直資[2]。此後,加入直資計劃的學校數量不斷增加。政府後來提出的「一條龍」辦學模式,規定「結龍」的中小學必須使用相同資助模式[註 1],亦令部份學校轉為直資。在2006年,香港共有64所直資學校,提供的中小學學額佔全港總數大約6%[3]。2012年9月增至73所[1]

Rank: 6Rank: 6


7649
260#
發表於 17-11-15 13: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troboy 於 17-11-15 13:32 編輯
retriever 發表於 17-11-15 13:19
直資點解節省教育開支?

直資係收入來源來自收政府及用家兩邊,間接減低咗政府教育經費開支,官津係全數由政府承擔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