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仁立紀念小學家長區 (2)
樓主: 黃巴士
go

仁立紀念小學家長區 (2)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521#
發表於 10-1-23 02:22 |只看該作者
很欣賞黃巴士能倒過來站在不同立場考慮的觀點

我曾參與過兩屆家教會常委,最深印象是老師工作的忙和瑣碎。負責任的老師除了更新教學方法外,多半略知所教學生的特性,甚或家庭背景,一班四十人(小四以下的班級減至三十多人),每位老師最少教三班主科班,另有閒科,另每年要處理很多行政文件,還要搞許多主題活動,擔任制服團隊和校隊活動或集誦導師,還要早上值班檢查同學們的體溫,放學值班送自行放學的同學出校門,看看他們有沒確實回家,跟回校接送的家長溝通等……而現在功課那麼多,小朋友回家做也應接不暇,但老師的"功課"量是小朋友的1 X 120,還有許多額外的工作紙呢……

曾試過,家教會約在最後考試日的七時開會,或家長義工燒烤日,都會見到很多老師會在晚上六七時才會離開(有些更晚)。也試過接到黃副校晚上九十點在校內給我的電話。所以,個人認為,每一項增加她們負擔的工作,都要細心衡量是否必要。

黃巴士好像不是經常回校,仍然有這樣的同理心就非常難得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522#
發表於 10-1-23 02:31 |只看該作者

singtao 21/1/2010:

  其實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學好英語,但所用的未必是最正確的方法,或對何謂「學好英語」存在誤解;因此,教育局與香港電台合作,製作一連十集的節目《走出英語迷宮》,以一些輕鬆有趣的方法,教導家長如何以正確的方法,跟子女學好英語。
  聽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組高級學校發展主任潘玉儀講,《走出英語迷宮》十集節目,會指出家長對子女學習英語的「十大謬誤」,這些錯誤想法會對子女學習構成甚麼影響,再為家長提供一些學好英語的小錦囊。潘玉儀稱,其實不少家長的出發點都正確,但只是錯用方法,例如用了一些較為催谷的方法,當中最常見的謬誤,便是過分緊子女的英文默書成績。
  「英文默書在不少家長心目中都佔一個好重要的位置,大家普遍認為子女的默書成績,反映他們的英語能力,於是機械式為他們操練默書,其實這是一個謬誤,因為操練式的方法對子女串字並無幫助,反而家長應該用一些方法,教子女如何串字或拼音,而非盲目地串字。」她稱,其中一集節目便會以詞語「triangle(三角形)為例,教家長如何將詞語分拆成不同音節,並以拼音方法串出正確寫法,「運用這些方法串字,對他們學好英語亦有幫助。」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英文)陳燕萍亦同Elsie講,不少家長都認為默書在自己的掌握範圍之內,因此不斷幫子女操練,亦很在意子女的默書成績,「見到默書分數低就怪責子女沒有溫習,這會令他們十分反感;其實家長有時都不用太介懷子女的默書分數,默書一百分不代表英文好,未能取得一百分亦不代表英文差,最重要是從中找出子女常犯的錯誤,再加以提點。」她又指,局方稍後亦會向全港小學生家長,派發一份《溫習英文默書家長小錦囊》,提供一些方法讓家長參考。
  潘玉儀又指,另一個最常出現的謬誤,是家長常購買各類型的補充練習,要子女抽空完成,或為子女安排各類型的補習班,務求令子女學好英語;但她認為,坊間的補充練習質素參差,加上若子女已經掌握基本英語文法,但仍要他們重複操練,或會令他們對學習英語感到乏味。「至於參加補習班,不少家長都安排在周末時間,令子女的時間表編排得密密麻麻,連唯一的休息時間都失去,結果只會令小朋友失去學習興趣。」
  她認為,做補充練習、上補習班這些操練模式並非學好英語的最佳方法,即使子女能熟讀英語文法,亦未必能說出一口流利英語;她建議家長,反而應該利用周末時間,一起閱讀英文書或收看英語節目,或多從日常生活中接觸英語,以行動去支持子女,而非單靠「操練」。
  除了以上的謬誤之外,其實家長對何謂學好英語仍存有其他錯誤觀念,例如「多功課一定是好」、「通過遊戲學習是浪費時間」等,《走出英語迷宮》節目亦會跟家長剖析其他謬誤。節目將由本周日起,一連十個星期日,中午十二時五十分在無電視翡翠台播出,並可於http//English.eTVonline.tv/網站重溫,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留意。

多謝"教育政策"果邊既mattsmum媽分享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173309&extra=page%3D1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523#
發表於 10-1-23 03:06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0-1-23 02:31 發表
singtao 21/1/2010:

  其實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學好英語,但所用的未必是最正確的方法,或對何謂「學好英語」存在誤解;因此,教育局與香港電台合作,製作一連十集的節目《走出英語迷宮》,以一些輕鬆有趣的方法,教導家長如何 ...


好耐冇上黎BK咁耐了,睇返以上引文個topic,原來集中好多BK熟悉的高手再討論有關學英文的有效方法,就係由閱讀開始。

不過,佢班高手都係中英兼擅,自小就自己進行中英文既床上伴讀,咁英文好似我咁差既咪冇行?惟有轉個第個方法:

播CD,除了課本有CD我地通常用作入睡的催眠曲外,市面上其實有唔少英文書係連CD既,但我囡更喜歡既係中英對照+CD既。現在佢最喜歡既,係美人魚系列(Not Quite a Mermaid,《沒有尾巴的小美人魚》,台灣東雨文化出版,現時出到第六集)。我地通常攞張CD作為做功課時既背景音樂,佢第一次聽,可能會分咗心,甚至會翻書既中文本睇,所以我會搵功課比較少既日子作首播。

至於男孩子,我會推薦商務印書館既Black Cat系列(我囡係今年小四至接觸,之前會睇附CD既Oxford Tree藍至紫各系列,同冇CD既Oxford Storyland Readers漫畫書系列,那些漫畫,是P2時英文老師在班內圖書館借給她們看,之後P3在家長日校內書展中佢逐本看後才買的。放在書架上,因為她慣性睇中文,少問津,後來我改放在洗手間,她就較多翻了)。

該系列level 1的字雖然多,但生字其實不多,每頁有一兩個難字會響同頁有中文解釋,基本不用查字典。有CD,不過我囡通常嫌CD慢,自己會先看,但CD在每章後都有個聆聽練習,如小朋友肯聽肯做,應有好處。可惜的是,level 1中適合男孩子讀的比較多,我囡只勉強挑了兩本愛看的,所以她的英語閱讀不算很成功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0-1-23 03:44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524#
發表於 10-1-23 03:37 |只看該作者
除咗書,睇教育電視和VCD都有幫助。

教育電視係我地唔可以睇長VCD休息時既選擇。老實講,我都覺得係英文科既做得比較有趣,所以我囡自己揀都會睇英文。

至於VCD,除咗幼稚園睇開既Tweenies外,佢有排仲鍾意睇同樣係for外國幼稚園小朋友既hi5。不過Hi5冇字幕,多歌舞,較Tweenies少對白和故事,以英語學習黎講,可能冇咁有效。

男仔既話,我會推薦"魔法校巴'系列。我地通常都會俾阿囡睇最少兩三次中文版先,之後,佢要求睇既話,就要睇英文原音既中文字幕版。因為d生字較難,我地都未打算改埋英文字幕,就咁睇住先。

音樂劇電影都係好方法。如三齣"歌舞青春",我地都有CD,但因為佢會跟住唱,所以做功課時唔可以開。套戲,阿囡就百看不厭,因為佢想跟住歌詞唱,所以後來情願睇英文字幕。

老實講,由於阿囡英文成績ok,我地在這方面花既時間相對少。今年七月開始已沒有學上了不到一年既公文英,之後只有每周一次的英詩朗誦班。這次考試,假期忙著溫中英默和常識,完全沒有翻過英文讀本,本打算臨考前一日打開電腦看e-book溫一遍,卻碰巧有朋友約了人在我們家附近吃飯,飯前上來看望剛睡醒、吃完下午茶+晚飯、打算開始溫書的我們。豈知她朋友遲大到,那天天又冷,她無處可去,留在我家聊天,由六點坐至九點。我只得趕囡囡回房自己溫習。但她在房中也總是偷聽我們說話和搭嘴,大概沒翻過幾頁書

最後,她英一的成績仍能勉強保持九字頭,除了因這次考試不太難外,老師教得好是主因,平日多聽多看CD和VCD,大概亦是較同學偷懶而暫未嚐惡果的原因吧?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0-1-23 03:57 編輯 ]

Rank: 8Rank: 8


15364
2525#
發表於 10-1-23 10:28 |只看該作者
記得席上, 我提出了"活動創意中文", 無須老師改寫作文功, 但須在堂上抽些少活動時間, 同學間亙傳閱(可不提名), 由小朋友/家長充當小老師, 互相欣賞文章, 從習慣書寫開始抒發感情.  
當時有些家長議論紛紛,
1) "最好在學校做完作文, 唔須要我在家勞氣FOLLOW.",
我覺得此與想法與我提議有些不同, 我們家長本身如果已將所有責任推卻予老師, 是否有些不公平呢??
有些家長都FACE到是:- (與我的一樣,在作文功課上僵持角力。)
2) 3天交作文, 都是待到最後一天才草草了事.
3) 成日話老師無教如何作...... (這個當然是小朋友推卸說話)
************************************

其實, 我原意是多寫作分享, CREATIVE WRITING, 小組作句, 使小朋友首先不怕作文.
好像外國人提出的記憶法引申至作文, 以樹根連結枝葉, 樹幹作啟發, 以顏色圖, 由小朋友自己繪圖,填色.  

再者, 又可在背誦句式的同時或完後, 小朋友可以懂得靈活運用.

因有時作文功課, 囝囝會為交功課而作文, 內容空泛, 結構混亂, 功課交了, 他已不CARE分數了.

好多時老師/父母的指導, 未有同輩間來得深刻&直接.
但當他們知道是同學間互傳閱, 自由討論他們喜歡的題目(當然有個GUIDELINE), 在這情況下, 增加小朋友間話題及衝進他們內心世界/生活化而書寫.

Rank: 8Rank: 8


15364
2526#
發表於 10-1-23 10:30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0-1-23 02:31 發表
singtao 21/1/2010:

  其實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學好英語,但所用的未必是最正確的方法,或對何謂「學好英語」存在誤解;因此,教育局與香港電台合作,製作一連十集的節目《走出英語迷宮》,以一些輕鬆有趣的方法,教導家長如何 ...



4448
2527#
發表於 10-1-23 10:3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3832
2528#
發表於 10-1-23 10:4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3832
2529#
發表於 10-1-23 10:4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448
2530#
發表於 10-1-23 10: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8Rank: 8


15364
2531#
發表於 10-1-23 10:4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sy_ma 於 10-1-23 01:48 發表
至於茶會記錄要交託由家教會代勞……我諗,以後可能會更少人肯加入家教會。每年家教會常委選舉前,校長就幾擔心果屆能否湊夠九個或以上的參選者。據我所知,過去四年,只有我第一年參選那一屆是參選者多於九人的,其餘幾屆人數 ...


對!! 見家教會-陳太都很繁忙記錄, 組織問題, 附加講解等....
所以我對於一些席上家長, 諸多埋怨, 詞鋒銳利(在自言自語時) 真有些 .


4448
2532#
發表於 10-1-23 10:5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3832
2533#
發表於 10-1-23 11:1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448
2534#
發表於 10-1-23 11:2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魅力公主 醒目開學勳章


2046
2535#
發表於 10-1-23 11:55 |只看該作者
我女雖然1D班,都係10號車....好似係跟學號............
韜媽:今次真係一齊喇


3832
2536#
發表於 10-1-23 12:2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魅力公主 醒目開學勳章


2046
2537#
發表於 10-1-23 12:3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swiss 於 10-1-23 12:20 PM 發表
seven_cola,

你識韜媽架?到時幫手介紹下.

好呀


4448
2538#
發表於 10-1-23 12: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4448
2539#
發表於 10-1-23 12:5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540#
發表於 10-1-23 22:4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黃巴士 於 10-1-23 10:28 發表
記得席上, 我提出了"活動創意中文", 無須老師改寫作文功課, 但須在堂上抽些少活動時間, 同學間亙傳閱(可不提名), 由小朋友/家長充當小老師, 互相欣賞文章, 從習慣書寫開始抒發感情.  
當時有些家長議論紛紛,
1) "最 ...


黃巴士:

很同意您的提議。我囡剛開始在英詩朗誦的課外活動課內加半小時創意寫作,導師先在小組中引起討論,讓每人作一句,然後下一節課交文,由小朋友跟導師一起來看、一起改。才上第一節課,囡囡已轉述四位小朋友寫的內容,然後叫我評比誰寫得好。
到下節課,她們對其他小朋友的文法錯誤,大概會較看自己文章的敏感,從查檢錯誤開始,是種頗好的學習

不過,假如這形式在大班中進行,技術上會頗混亂,不易進行。建議您找地方進行小組教導為宜。
一直認為,學作文跟學畫畫一樣,不宜單對單。因為非單一答案,多看同年齡層小朋友的作品,讓他們自己分析誰好誰壞,是最好的消化形式。

而且,表達能力其實先由說話開始,所以家長應多聆聽,嘗試引導其有條理地描述一件事:通常女兒跟我描述一件事,我很多時會表示不明白(那多半是真的),然後向其清晰她所述的人地時,不過,我還是頗心急,很快提供答案,只問她是或非,有時可能剝奪其學習機會。這一點,她爸較耐性和做得更好,家長最好只提問題,讓子女提供答案。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