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男拔GA面試
樓主: jason1978
go

男拔GA面試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791
221#
發表於 22-3-23 18:31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8:09
回覆 喇叭茶 的帖子

      我講的課題有點多,針對你提出的方向,我們一一討論。大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 ...

同意DBS收生方法不理想,舊年申請講明二月份會收到interview邀請,但見到原來好多人已經在一月見咗,咁即係點?吱牙膏方式只會令冇份見既日日期望,直至四月才收到死亡證書!
但佢寫interview佔15%個可信程度又幾高,有啲寫佔40%以上嘅我真係唔信!

Rank: 9Rank: 9Rank: 9


20086
222#
發表於 22-3-23 18:32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3-23 18:30
在EK質疑IB是會被"圍毆"的
上面幾個字,同樣適用其它地方,包括閣下的"强大的~~"

Rank: 3Rank: 3


354
223#
發表於 22-3-23 19:0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illiamma 於 22-3-23 19:08 編輯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多謝提醒,我質疑IB是以IB現在的發展模式,如果不改革,照此發展,可能再過個五到十年,全港20%的學生IB都要滿分。 IB的燈塔是否會繼續照亮指引大家的信仰,讓我們拭目以待。但是我真心希望IB考試機構也可以與時俱進給出好的改變方向。但是目前看,我誠惶誠恐的給出一個小小的結論:他不如AP 也甚至不如DSE。至少DSE是公平的。
         其實A level也是一樣,三個考試局出題,四個科目,每三個月可以重複考試一次。直到你滿意為止,其實這個 總體我起個名字叫“教育產業化”。在英國式的教育裡面,這種模式非常普及。我們應該明白為什麼尤其是英國的名校,能夠錄取這麼多學生。

         現在世界的中心在美國,各行業領先的大學也都在美國。  英國的學校正在走下坡路,這是一個現實。在這個世紀,這個趨勢只會加速。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名校,他們錄取學生相對來說只考慮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其實也更傾向於錄取boarding school,但是比英國學校強多了)。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MIT,CIT,YL,PLST,UCLA 到底在我港錄取了多少學生? 他們很多都可以給出獎學金,不向英國大學還要自費,為什麼還是這麼少的學生願意過去?是不願意過去,還是沒有創新型沒有能力?我一般喜歡調研和事實,香港真正去美國比較有實力的學校只有SPCC和HKIS。 如果香港的教育模式 能夠輸出到 這些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創新性的國家盡可能多的學生,再加上留在香港的好學生,香港的未來豈不是更加輝煌。





55370
224#
發表於 22-3-23 19:09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8:09
回覆 喇叭茶 的帖子

      我講的課題有點多,針對你提出的方向,我們一一討論。大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 ...

本帖最後由 mcl203 於 22-3-23 19:38 編輯

3C2D嘅多人入到DBS,係不少背後有DBS要求嘅才能或體藝~~~

香港學生以公開試分數去大學選科,係普遍嘅現象,但並不是一定,不少中學都偏向展示自己學生入醫入律,係因為公開試,呢啲學科係要求成績好嘅,亦係不少家長偏愛知道嘅~~~

DBS等嘅直資畢業生已經算廣㗎啦,醫律商音體科,各行各業都有,已經係闊過大部份官津,連電競高手都出過~~~

坊間經常評DBS DSE成績未如理想,咪佢哋堅持收生嘅方向,未必係全睇學術成績囉,佢哋收得體藝生,就會預知結果,亦係佢哋多年嚟嘅收生模式。要推高成績,走SPCC/SPC模式已經可以改變,SPC出奬學金,已經可以收到不少尖子,或只以成績收生~~~


55370
225#
發表於 22-3-23 19:11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9:07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多謝提醒,我質疑IB是以IB現在的發展模式,如果不改革,照此發展,可能再 ...

IB係國際試,點會因香港現有嘅現象去求變~~~

Rank: 9Rank: 9Rank: 9


20086
226#
發表於 22-3-23 19:26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9:07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多謝提醒,我質疑IB是以IB現在的發展模式,如果不改革,照此發展,可能再 ...
閣下未領會真正用意.

IB考試制度是別人的.但大學的收生制度才是自己可以規管的.別人的東西如何,能管得到嗎?別人迎合市場需求,即"教育產業化"的結果.(接受"教育產業化"的同時又話推行"義務教育',是否矛盾?這是哪個地方的特色?)


再結合既得利益幾個字,慢慢去體會爲何開了個後門,或者講捷徑吧.

Rank: 3Rank: 3


354
227#
發表於 22-3-23 19:41 |只看該作者
mcl203 發表於 22-3-23 19:09
3C2D嘅多人入到DBS,係不少背後有DBS要求嘅才能或體藝~~~

香港學生以公開試分數去大學選科,係普遍嘅 ...
  你好,回覆你的想法。        3C2D的學生入到DBS的基本都是靠成績,而不是體育和音樂進去的。體育和音樂非常優秀的如全港羽毛球top3,游泳top3 這些學生基本不需要成績。3C2D的頭十名成績已經非常接近,但是新界很多學校的top3 可能由於普通家庭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想去3C2D,他們理應獲得同樣的機會,他們的質素並不差。
     我喜歡數據支撐,我本身對教育要研究多年,並非只是家長。直資招聘音樂生,至少要是港內頭幾名以及兩門樂器在演奏級別以上。 每天至少要兩個小時以上的練習時間。以學業為主的家庭的學生,包括3C2D,是無法達到這個標準的,好一點的大部分也都是六級或者八級水平,無法達到靠音樂錄取的水準。可能一兩位特別的可以達到,但是以DBS錄取3C2D大約30名到40名為基礎,他們明顯的就是和學校有默契,不是考慮體育和音樂,所以這個不是考慮的重點。

     以其他才藝為主,英文,中文大部分學校級頭成績都很好,無非是3C2D教的深一點走在了前面。可能在RO上機會大一些。數學在大級別的數學奧賽裡面,這一級的小六在全港頭十名裡面基本沒有3C2D的學生,DBS的小學裡面都沒有數學頭十的學生,頭十名出現在各個不同的學校。所以DBS沒什麼特別的。
      但實話實說,DBS確實在過去錄取了數學特長生,如全港如今最年輕的奧賽IMO冠軍就在DBS。DBS中學在IMO(國際數學奧賽)領域,目前是全港最厲害的中學。我不會只說DBS的不行,他的好處我也不放過的。但是這不影響我對他的一些小小的看法:
      他招生不透明,面試不透明,公開信息不透明,這勢必為影響到他未來的總體走勢。看看DSE的成績就明白,他在走下坡路。他對很多學校的學生缺乏尊重。他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
       當然他有體藝特長生,但是他不是體校,也不是藝校,他不是香港演藝學院,也不是香港體育學院。他永遠還是是主科有希望,體育和藝術才有機會,假如有一天DBS DSE在繼續走下坡路,滑落谷底,那麼他的體育和藝術是支撐不住他的未來的。我希望DBS能夠繼續強大,因此我才給他提出意見。
      所以我認為他除了考慮一些特別突出的學生,需要立足於全港考慮人才,才會有機會。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想法,可能是錯的。一個心懷四方,按照你說的希望有特色的學校,怎麼會視野這麼窄呢? 你選擇的盤子越大,基礎數據越大,不是成功的機會越大嗎?選擇人才應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55370
228#
發表於 22-3-23 19:42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3-23 19:26
閣下未領會真正用意.

IB考試制度是別人的.但大學的收生制度才是自己可以規管的.別人的東西如何,能管得到嗎 ...

部分直資將成績較好嘅推去IB/GCE,集中埋一齊去催谷學生成績影像,呢啲唔係考試團體可以控制。要揀過先俾你讀,原因係為適合性而作最妥善嘅處理~~~

Rank: 6Rank: 6


6458
229#
發表於 22-3-23 19:43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3-23 19:26
閣下未領會真正用意.

IB考試制度是別人的.但大學的收生制度才是自己可以規管的.別人的東西如何,能管得到嗎 ...

去讀IB 各校不只要學生學業 更重要是否適合 各城市有自己一套教育制度 香港開埠以來都係貿易中心再加金融 畢業生除去醫科 都有去商科 工程等 只是現實所造成

Rank: 3Rank: 3


354
230#
發表於 22-3-23 19: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cl203 的帖子

    如最後人人IB滿分,則IB意義何在? 讓我們後續幾年看看結果。


55370
231#
發表於 22-3-23 19:46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9:41
你好,回覆你的想法。        3C2D的學生入到DBS的基本都是靠成績,而不是體育和音樂進去的。體育和音樂 ...

你去DBS經常大量收嘅小學網頁睇睇,睇吓有乜另類體會。DBS嘅生源係來自?而最終公開試嘅生源又來自?自己評估下有冇関連性?~~~


55370
232#
發表於 22-3-23 19:55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9:41
你好,回覆你的想法。        3C2D的學生入到DBS的基本都是靠成績,而不是體育和音樂進去的。體育和音樂 ...

另一間傳統男校近幾年收生模式,偏向收某強私小學生,某年更係自行收18-9位,佔總數30%。一間官津能交到18-9位學生,係DSE有表現,已經係非常優秀,亦能係香港位列前列,但近年表現如你所說係欠平穩~~~

Rank: 3Rank: 3


354
233#
發表於 22-3-23 19:55 |只看該作者
tkhhung 發表於 22-3-23 19:43
去讀IB 各校不只要學生學業 更重要是否適合 各城市有自己一套教育制度 香港開埠以來都係貿易中心再加金融  ...
      貿易中心加金融是否是未來值得探討,我也認可貿易,金融。但是貿易和金融接下來的發展,不知道你是否會關注到變化。 金融目前正在走向去中心化,包括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步引發 交易所,銀行,證券的革命,貿易正在走向民粹化,大陸正在各個城市興建集裝箱碼頭。 所以形勢大變,金融和貿易,是離不開技術尤其是創新型技術的,靠著碼頭和中環那些金融白領 是無法帶領香港走下一個百年的。 所以必然是 貿易+金融+法律+制度+科技這條線。       我剛才的主題是,說白了,全港十年來 千千萬萬個家庭 萬眾矚目的 DSE狀元,天子驕子的 夢想 居然是 牙醫,這是讓我沒有想到的。 一個香港的棟樑不應當是 壞香港為己任,為香港拼出一個未來的有夢想的人才嗎? 怎麼變成一個關起門開,過自己小日子就滿足的牙醫了?
       有一兩個有這個想法,我還可以稱之為由於愛好帶來的職業選擇,但香港過去10年70%的狀元選擇了醫科和牙醫,這就不是愛好的問題了,這說明教育的短視。再往大了一點說,如果教育是無可奈何,這就是整個香港的 階層已定,再其他領域已無機會。
        如果我們眼光再放的長遠一點,不只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家庭考慮。站在香港的角度考慮,這不是說明香港已經故步自封,不再進步了嗎?





Rank: 9Rank: 9Rank: 9


20086
234#
發表於 22-3-23 19:55 |只看該作者
mcl203 發表於 22-3-23 19:42
部分直資將成績較好嘅推去IB/GCE,集中埋一齊去催谷學生成績影像,呢啲唔係考試團體可以控制。要揀過先俾 ...
講緊的是誰開了個後門,你卻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們也是付出努力才能通過那個後門的",或者講"學校也是集中好成績的學生去通過那個後門的"

Rank: 9Rank: 9Rank: 9


20086
235#
發表於 22-3-23 19:58 |只看該作者
Williamma 發表於 22-3-23 19:55
貿易中心加金融是否是未來值得探討,我也認可貿易,金融。但是貿易和金融接下來的發展,不知道你是 ...
閣下把文字的香港二字換成其他,把牙醫/醫生換成"體制内",去和~~講下,睇下點?


3295
236#
發表於 22-3-23 20:0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354
237#
發表於 22-3-23 20:03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3-23 19:26
閣下未領會真正用意.

IB考試制度是別人的.但大學的收生制度才是自己可以規管的.別人的東西如何,能管得到嗎 ...
    有道理,這就是教育的多元化,既有教育的普及制度,又有教育產業化走資本路線的機會。這裡我不敢多說,因為涉及到很多實際的利益問題。
       但就IB而言,我認為 IB應當有所適當收斂,要有延續性,比如狀元按理說不應該超過總考試人數的1%,才能稱之為狀元,否則則會陷入沒有公信力的危機。最後自我淘汰。去年是線上考試,我們就不探討裡面的內幕了。

       不過,從這個角度,IB只是一個被設計好的遊戲,一個普通的考試,不應被神話。


3295
238#
發表於 22-3-23 20:0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354
239#
發表於 22-3-23 20:09 |只看該作者
chitchit0520 發表於 22-3-23 20:01
點解你講到想安居樂業咁做一份工,就係好不思長進咁呢?

任何年代,都有不同想法既人,有人想做總統,但 ...
    任何一個社會,想安居樂業打一份工,都是大部分是居民的夢想。但是一個社會,應當有精英階層,應當有為城市,為國家考慮的人才,不應當只是打一份工,不應當只是把養家糊口做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必須要有一批仰望星空,考慮民族,國家,城市前途的人來為這些安居樂業打一份工的人提供良好的政治,科學,法律,金融環境,能夠保護好他們。     而我期望,成績特別優異的這些學生,是最有有希望能夠超越溫飽和安居樂業的層次,成為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棟樑之才。為什麼一開始就定義自己要去做個醫生呢,當然如果有部分人想成為醫生,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如果大部分人的目標都要成為醫生,是不是這個社會有病了呢?是不是路堵了呢?
       請指正!

Rank: 3Rank: 3


354
240#
發表於 22-3-23 20:13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3-23 19:58
閣下把文字的香港二字換成其他,把牙醫/醫生換成"體制内",去和~~講下,睇下點? ...
       有道理,我不是在香港嗎?所以我只是希望給香港提些建議,其他的地方希望他們自己借鑑總結。😄香港有問題,不見的其他地方沒有問題,每個地方的問題都需要解決。、        如果大家不認可,我其實無所謂,就當我沒說。如果大家要提想法,我願意開誠布公一期探討。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