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90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3-26
- 國民生產力
- 21702
- 附加生產力
- 60760
- 貢獻生產力
- 1100
- 註冊時間
- 13-1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8007
- 主題
- 177
- 精華
- 44
- 積分
- 121569
- UID
- 1389083
   
|
simonwan 發表於 15-6-10 22:27 
我甘計法,其中一個理由就系,如果keep 到阿仔系個百分比以内的名次,就好大機會升到 top tier 中學。以衛 ... 呢種做法係忽略咗一D野:
1. 每間學校既學生選校心態不盡相同, 某小學較少人升去某中學, 不代表佢地學生能力較差, 只係可能有更好, 更安全的選擇
2. 小學"整體升讀一線中學比例"既重要性:
點解重要?
(a) 假設A小學的學生主要目標係升讀B中學, 咁佢A校自然多學生選B校, 入選既人數自然多 (但可能落選中仲多), 可能最後其實A小學的學生除了入到B校的人數外, 只有極少量能入到其它所謂既一線中學. A校既實際"整體升讀一線中學比例"可能唔係好高;
(b) 一間小學既"整體升讀一線中學比例"唔高有咩問題? 除咗升讀一線中學睇落係較細以外, 另一點要考慮就會影響學生既全港性次第.
EDB會因應小學畢業生係Pre-S1既表現, 制定該小學的B1%. 如果學校B1%低, 即使你係屬於學校既Top 15%(即B1)學生, 係全港次第都可能會好差, 甚至有機會變成地區性B1, 全港性B2既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