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73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5-9
- 國民生產力
- 4727
- 附加生產力
- 1103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6-11-2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301
- 主題
- 22
- 精華
- 0
- 積分
- 20066
- UID
- 2356337
  
|
本帖最後由 twhkleung 於 24-10-18 06:31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4-10-17 23:43 
無人針對港大, 只係暫時未有其他人講其他大學情況
应该係因為 #116 講 "香港大學收不少南亞及一帶一路學生,這些都是有全額獎學金,不然的話都不一定選擇港大。" 為开端.
根住#118 講 "記得之前有個訪問在港大讀書的東南亞學生, 被香港大學"international" students 比例高吸引".
因為以港大為例子, 所以網友对号入坐左.
但从讨论覚度泥講, 係有d 搞笑, 因為題目講紧成间大學, 但網友只攞其中一個dept做例, 并不能说名什么, 因為係請講紧整体.
更什既係, 其实本來係想講HK的U. 因為語言的 ambiguity 本質, 所以变成咁!
又好似之后再討論的国際化同本地化, 又係一個搞笑, 值得㝝㝝的例子.
如 #202 "我的學系西人教授反而比以前多了", 和 #211 "我以前就唔明點解咁少外國教授".
到底乜係外国教授?
1. 如果"西人"才算 (而"東人"如日本印度等唔算), 咁HK的U,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 一定好低. (而MIT/Standford 一定高好多)
2. 如果只睇passport, 只要唔係特区/本地passport就算, 咁HK的U,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 一定好高.
但內地都係Intl? 咁早年HK移民返來也算? 只出去讀个PhD, 冇乜机会認識當地文化,同仍然勁重HK或内地口音的也算?
唔理叫国際化好, 東西人又好, 乜人都好, 初心其实係#216. 做唔到的話, 比我也100分都冇用(除左自high).
大家可能觉得好無撩, 事但啦, 事但结果就係HK 5間在QS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都 100滿分,反而havard/stanford/...就合理d, around 70分.
Impact係乜, e.g., HKU #17, Cornell U #16, 但Cornell 的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係54分. 咁如唔係咁"事但", 差距便會加大了.
我唔係要踩自己d 大學, 反而係希望我可以實至名歸啲, 而不是從"事但"中佔便宜, 再反過來覺得自己好勁.
有時覺得自己屎, 反而有动力要自己做 好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