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239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7-1-1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17
- 主題
- 21
- 精華
- 0
- 積分
- 3410
- UID
- 2443548
 
|
Vanadium 發表於 17-10-17 19:55 
所謂牌唔牌,感覺主要源於法律責任,某D工作因有重要法律授權,如醫生可開藥、判斷一個人係咪已死亡,機電 ...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8 10:15 編輯
最近有一位朋友,退休老師副校說,每個人都有個comfort zone, 我們要教導孩子一步步走出個comfort zone, 個comfort zone會越 越變越大。 深刻領會當中的哲學。
這位朋友有位 優秀的學生, 已是颇有科學成就的人物,在的訪問當中 提及這位老師對他的啟發.
我中 學有位老師喜歡講她週遊列國的經驗,令我嚮往外國 見識(我那個年代及當時的家境不是容易的),吸引我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另外有一位物理老師講課非常有趣生動,吸引我對理工科 產生濃厚的興趣.
老師在我生命過程中有著不同重要的角色。當然也遇過 略為差勁的的老師. 當然我傾向記住對我影響深遠的老師們, 不好的 無形中忘記了。
至於我的工程師們,工作過程中也有很多創新發明, 有時是一些獨特的生產工具的創新. 當中 創造很多價值。
科技大學一位優秀的畢業生,創立大疆科技, 航拍机銷售至少十億美元 這位工程師沒有註冊.
有位朋友 在北美生活,兒子讀麻省理工畢業出嚟 現在在科技公司做工程的工作,也不是註冊。
可能 家族之間互相 影響, 讀大學的全都是理工科。 有機械工程電子工程 電腦工程自動化工程土木工程醫學工程化學工程。
外甥前公司是公眾服務 機構, 一班老工程師想培養他, 工程師註冊是其一個階段。 他反而不想因為做一名註冊工程師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還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向ai自動化方向發展。 最近他主導的一個project登上報紙。 後來他又跳去另一間 跨國企業 搞大數據, 當然他到這個階段人工是非常吸引的。
我不是其他行業,分享的也只是 身邊的故事 ,也不敢指點批評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