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視頻】上品無寒門?(鏗鏘集)
樓主: elbar
go

【視頻】上品無寒門?(鏗鏘集)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327
201#
發表於 13-6-7 00: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pchui2046 的帖子

所以我就列出多項家長認為係不公平事,不淨祗直資,其他呢,再講呈分試,我個人覺得祗是一個名稱,四五年級成績表全部要見人,呈唔呈分都重要,考直資,自行收生,都有用,你認為呈分應一次過,定計1一6年级全部,有無好建議,定係都係抽好D。



Rank: 4


738
202#
發表於 13-6-7 01:1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athyming1 的帖子

個人認為一試决定是較公平的,也最簡單直接的,花臣愈多就枝節愈多,雖然肯定會有人唔同意,但歷史告訴我地以前的升中試/學能測驗俾小朋友嘅壓力無疑比現在的細好多。請你千萬千萬别提要P.1-6的成績來做呈分標準,否則我地D小朋友就細細個就要做補充練習+補習,真係人都癲。分banding 已經係千错萬错,大抽獎更加係糊弄家長,有遠見嘅中學當然會考慮轉直資,而且呢個係趨勢 ,不出幾年,當呢D直資提供到優質嘅教育,成績出衆,就肯定會對名津/官中做成威脅。

Rank: 5Rank: 5


1444
203#
發表於 13-6-7 02: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ukchilee 於 13-6-7 02:33 編輯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千祈唔好話指正, 不過有時間就講下睇法咁啫.

首先要講明, 本來個topic講緊直資中學, 但係因為一條龍政策, 所以無可避免又有同直屬直資/私立小學有關.

我係好贊成有才能不過無財力嘅學生去考直資學校嘅, 原因好簡單, 因為直資學校可以收兩份錢呢樣真係好有優勢, 理論上有減免的話, 你得到嘅資源就一定多於官津同私校.

又講番直資小學收生 , 因為現實上係唔會得到小學校方收生嘅資料, 所以只能作些假設和推論(即係靠估)...

假設 :


1. 校方傾向選擇"優秀"嘅學生 (可能家長同校方唔同定義, 隨心啦!)

2. 任何人都可報考, 而校方有大量學生可供選擇, 揀完之後個學生又會入讀



面試時有可能出現嘅情況:

情況1: 校方無任何特異功能/方法選優秀學生.而面試只係儀式, 咁即係ramdom selection, 如果係咁, 因為統計學上人口分布嘅理由, 佢會攞到一大堆窮學生 (因為富人同中產遠比窮人少), 現在這情況在現實似乎沒有發生, 即係校方唔係用ramdom selection.

2: 校方有特異功能, 可以在面試一小時內搵到天生(記住係天生) "優秀"5歲學生. (如果真係咁, 嗰班要用3,4個小時叫人做一大堆題目測IQ, 又話年齡細結果可能會唔多準嘅心理學家就執定包袱都得), 不過, 就算係咁, 除非優生學原理發揮效用. 否則得出來嘅結果應該都會係窮人學生比較多, (又係因為人口分布)


情況3: 校方無特異功能, 除少數突出嘅天才兒童外, 校方無法知道大多數5
申請人是龍是虫
有咩潛能, 不過佢地知道要發揮潛能就要有栽培, 因此, 父母嘅財力同見到嘅支持就成為關鍵. 而呢樣就比較容易估計,由家長職業,住址, 有幾多湊仔時間, 再睇埋父母比小朋友學緊咩, 都大約估到呢個申請人能夠發揮潛能嘅機會係比人高定係比人低. (即係要睇家長有幾多錢, 時間同心血)


情況4: 校方無特異功能, 不過收生時就有足夠數量,顯而易見又潛能盡展嘅後天優秀申請人, 所以無咩要做, 佢地亦無刻意選擇家庭背景, 而實情是: 家庭的支援已經在入選的申請人身上發揮了威力, 因為對5歲的學生來說, 有家庭的支援和無家庭的支援的小朋友表現可以相差很遠,(問題只是那些支援是用了多少家庭資源)

而呢個情況就令校方响不知不覺間收左一堆"有家底"嘅學生.


以現在所知的現實情形, 似乎情況3 和4可能是令直資小學貴族化的原因機會比較高.



事實上, 要選出5歲的優秀學生比要選出12嘅優秀學生難度大得多, (可能是出於無奈, 因為大部份情況根本沒辦法分辨出來) 所以直資中學收生可以比較看才, 而直資小學收生比較看財.貴族化的程度亦因而有所不同. 所以中學的家長和小學的家長感受和看法可能都唔一樣.




Rank: 3Rank: 3


327
204#
發表於 13-6-7 06: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Mukchilee 的帖子

我都赞同你說法,直資,私立,小學收生係有問題,大部份看家庭資料收生,有D私立仲係校綱寫不接受細仔申請,係形成直資貴族問題。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135
205#
發表於 13-6-7 07:11 |只看該作者

回覆:cathyming1 的帖子

可能將來搵工,結婚都抽。

共產黨員見到都笑死!

會唔會是僥倖的心態,又知小朋友未得,又想入名校........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4


738
206#
發表於 13-6-7 09:4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ukchilee 的帖子

要在那麽小的小朋友揀優質不是易事,但要剔除那些有問題的就容易得多了,有經驗的老師好容易就可以觀察到一個小朋友是否有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自閉...等等,若果睇漏眼收左,呢D私小/名津小都會有方法把你弄走,所以佢地D banding 可以咁高,一般官/津小就必定要收呢類學生,收得愈多,學校愈難教,我仔學校有兩班都是這類學生,老師每日只是負責秩序都用上大半授課時間,所以全級同學差異極大。

Rank: 9Rank: 9Rank: 9


21695
207#
發表於 13-6-7 10:2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ukchilee 的帖子

From what I can see around me, I lean towards 4.  I actually believe there is a large and observable gap in abilities even at age 5.  Take a group of kids and hand everyone of them a book.  There will be some who can read on their own and there will be some who don't even know where to start.  Or read them a story and then ask some questions.  You will get some very thoughtful answers and also some blank stares.  The outstanding ones can be a combination of innate abilities or early preparation by parents.  But does it matter?  From the school perspective, they should of course take the outstanding students irregardless of the reasons!  Chances are many of these students are from families with resources.  But resources can be because the family is middle class and have been sending them to tutorial classes since age 1 or it can just be a dedicated mother who visits the library every week and read to her children everyday.  Good abilities at age 5 may not be an accurate predictor for future achievements but probably as good a predictor as one can find at such an age?  Or you can always do the marshmallow test!  
今日佳句: 我以往也以為國際板的家長也有質素,但現在才知deal with 一些麻煩家長也不易!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208#
發表於 13-6-7 19:47 |只看該作者
【音頻】聖士提反200家長公開信撐學校轉直資(自由風自由PHONE)


1907-1930 聖士提反200家長公開信撐學校轉直資

1936-2000 聖士提反200家長公開信撐學校轉直資

嘉賓︰潘芸妮 (準小學家長)
嘉賓︰姚家莉 (舊生/家長)
嘉賓︰張嘉欣 (幼稚園家長)
嘉賓︰楊浩然 (幼稚園家長)
嘉賓︰袁崚翔 (小三家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209#
發表於 13-6-8 19:58 |只看該作者
教育走回頭路


香港中小學直資化與否,事實上反映着本地教育路向:是以收入能力來分學生,抑或是維持殖民地時代九年免費教育帶來的有教無類。說甚麼有助學金、獎學金幫助窮學生,全屬廢話,校長們應該心裏明白:由津貼轉直資是為了錢、為了貴族化,結果必然排斥窮家子弟。留幾個窮家子弟來裝飾門面,既虛偽也無恥。

事實上,十二年免費教育政策底下,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不少;各校也有出類拔萃的校友,捐獻也不少。故此,從經費而言,我看不出津校要改直資來籌集資金維持運作。香港的教育支出在發達社會並不佔優,每班學生人數過多,特區政府應增加教育經費,對社會作長遠投資。但應該是所有津校一起爭取,不是名校轉直資各自努力。

名校有一定條件,故此轉直資學費貴了許多還有市場。但名校的條件是歷史積累下來,包括了政府資助,不能盡歸名校所有。換言之,以政府與社會之力,歷屆老師學生的勤奮,造就了今天的名校,卻被現在的校長拿去賺錢,搞貴族化,排斥社會大多數的窮家子弟;用任何的道理都說不通,尤其是這些名校屬教會主辦。教會應該不會在二十一世紀走回中世紀為貴族地主服務的時代。

最大的問題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經歷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香港教育已千瘡百孔。殺校便已反映出這些教育官僚是以破壞教育,而非建設教育為目的。

直資化是從十二年免費教育走回頭路,重新構造社會的分化;學券是私有化的另一例子。


陳文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135
210#
發表於 13-6-8 21:0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elbar 的帖子

但應該是所有津校一起爭取,不是名校轉直資各自努力。

********


正中問題核心,打擊直資及名校是用錯力。目標是教育政策及教育官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511
211#
發表於 13-6-8 21:27 |只看該作者
制度越改越不知所謂,那有人願生孩子,要訂定人口政策,官員先反省下啦。

Rank: 5Rank: 5


1871
212#
發表於 13-6-8 22: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在現今教育制度下小市民無力改變制度。只好在有限條件下幫小朋友還擇最好。但當傳媒或“有識之士“不停的妖魔化直資。這是什麼心態?我想信任何人都不想當可享有免費教育的情況下要自資讀書。而制度出現了問題,在家長角度來看是不是應該正確地運用有限的家庭資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135
213#
發表於 13-6-8 22:3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tttw1 的帖子

我認為是觀點與角度,如果是要參加遊戲者及塘邊鶴的觀點肯定不同。

身受其苦,自然傾向實際如何避開官僚的干擾。子女讀國際學校或有子女教育津貼可自由選擇,又或者子女已經或就快完成中學的家長(我是後者!),自然輕鬆得多,所以我看到兩方面的分別。但我傾向支持如何減少教育政策及官僚的干擾,及他們有意無意破壞香港教育制度!


作為要玩這個䢟戲的家長,要看多角度,不要單看理論,道德,又要看孩子能力,子女數目,經濟能力等等。只要三思,不衝動,不後悔,就好!


跟母語教學不同,一看就知超錯。直資可能再過25年(教育一代人)才可以定案,自己都未必看到,讓歷史判斷!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1871
214#
發表於 13-6-8 22:58 |只看該作者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同意你的分析。但以現今香港的情況恐怕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制度可能已改了幾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215#
發表於 13-6-9 09:30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與傳媒談話內容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六月八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與傳媒談話的內容:

教育局局長:各位早晨。有關直資學校方面,我再和大家分享幾部分。直資學校一直是香港教育制度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希望、亦不建議用貴族學校來標籤化這部分。因為七十三所直資學校中,有超過百分之三十學校的學費是全年五千元左右,個別最高亦不超過十萬元。直資學校有一個很重要的制度,就是獎助學金和學費減免,所有直資學校也要撥出學費收入最少百分之十作為學費減免或獎助學金。如果學費超過某一水平,每收取一元學費,就要撥出五角用作獎助學金,所以這能令更多同學受惠。在二○一○/二○一一年度,我們統計在獎助學金方面的整體支出超過一億五千萬元,即是說有不少同學都得到這方面的援助。

  至於其他關注的地方,直資學校收生的過程,我們現時的機制容許直資學校自願參加派位機制,所以整個過程是合情合理和有規管、有質素的學校體系。

記者:剛才你在節目中指會檢討直資學校政策,達至哪個水平才會檢討,方向又是甚麼?

教育局局長:我們對系統和其他各項教育措施都不斷注視,如果個別體系出現問題,我們會即時檢視。直資學校也是一樣,有人覺得會否有很多學校申請而變成一種趨勢,我們也有研究這問題,最近我亦有和大家溝通。二○○八/○九年度至今,只有三所中學成功轉為直資學校,而小學則沒有。第二,在過去二十年,只有二十一間學校成功轉為直資學校,另有十一項申請是不成功,所以大家關注的是否一個真實的趨勢呢?根據數字是不能支持這項論據的。當然,香港是一個多元發展的地方,所以我剛才說各項措施我們都會不斷監察。

記者:你說現在有百分之九學校屬直資,未有證據是一種趨勢,那到甚麼程度才需要啟動檢討?

教育局局長:現在是百分之九,過去數年亦大概是這水平,這樣的話要視乎趨勢是否不斷增加和增加至甚麼程度。第二,我們亦會和學界、家長等持份者不斷溝通,看看大家是否有此需要。相反,如果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其中一個可能性,他們有整體要求需要增加的話,我們要和他們討論和了解。至於是否需要訂出一個確實數字,我暫時未看到有此需要。

記者:有教師反映學校根本不是有教無類,學校轉為直資就是想招收好的學生,而你則認為學校應該做到有教無類,如何確保學校轉為直資不是為了收取較好的學生?

教育局局長:每所學校或辦學團體都有其辦學理念,所有辦學團體都是非牟利的,從這角度看,他們都是因為教育而辦教育,這是大前提。至於個別學校希望收取不同學生,例如直資學校有一個特性,學校希望在一般學校系統下就其辦學宗旨做一些其他目標,這是直資學校制度的其中一個目標,亦要視乎學校想做些什麼。我曾參觀一所學校,看到學校想特別加強視覺藝術科而投放較多資源,給予個別學生額外機會作多元發展,這正是教學理念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這方面應容許學校有自由度,亦應用多元化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記者:……北區方面,早前副局長與北區校長見面後結果如何?有關「返回機制」,你提及學位會保留予下年加入中央派位,有否就此和北區校長溝通,或只是臨時宣布?

教育局局長:我剛才提及,今年年初已有很多家長表示擔心,特別是北區的同學和家長。所以二月初我宣布特別針對大家關注的地方,除了維持現有自行收生和統一派位機制,所有學童必須經歷公平公正的過程之外,我們了解個別家長希望原區上學的要求,所以今年作出特別的措施,實施這個安排。六月一日宣布派位結果後,在大埔借調的約四百個學位中,有大概二百個學生來自北區。我們了解這些同學和家長可能有需要返回北區上學,所以這項特別措施是朝覑這個方向進行。他們有權選擇,我亦希望他們在註冊後,由現在至六月十七至十九日之前,盡量了解有關的安排再作最後決定,在這三天致電我們,讓我們知道他們的決定,然後在六月二十四日完成整個程序。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第一,我們盡量迎合他們的要求;第二,我再一次感謝北區的校長、老師等合作伙伴。今次要處理因為人數增加而出現的問題,在二○一三/一四學年,我們有信心可全面處理,這方面我真的很感謝他們的合作。

  至於有個別校長要求可否考慮加班情況的安排。我想提醒大家,我們早前已討論過,初期我們預計要加二十四班,但現時我們只能加十四班。其中一所學校加開的三班只是機制的一部分,而且已加班的部分不是只加一年,同學上學後會一直升班,所以會變成整體機制的一部分。

  我們完成今年的派位安排後,會在未來數月全力研究二○一四/一五學年及之後的挑戰,探討整體方案,希望在九月公布一籃子措施,讓家長在選校時有足夠資料。

記者:跨境校網是否一個比較主流的方案?會否擔心有家長提出法律上的挑戰?當局在這方面如何解決?

教育局局長: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適當的問題,無論在法律上或安排上,我們都會兼顧到。至於你提及增加新的校網,這似乎是一個相當多人建議的方案。正如我已承諾,在未來數月,我們會全力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35分


【音頻】津貼學校轉制直資(星期六問責)

Rank: 3Rank: 3


452
216#
發表於 13-6-9 10:57 |只看該作者

回覆:【視頻】上品無寒門?(鏗鏘集)

記得自己以前做學生時,社會上普遍是反填鴨式教育的聲音,嘈左咁多年,自己都做埋家長了,終於出現「直資」這新產物,因為新,所以需要有磨合期。我十分認同要讓低下階層向上遊的機會,所以學校轉直資需要申請,希望政府真的能做好把關,能平衡各方利益。話分兩頭,我個人對直資抱樂觀態度,市面上多了各種學校,形形式式,任君選擇,好好醜醜都叫有得揀丫,以前只可以跟大隊食「大獲飯」咋



Rank: 5Rank: 5


1444
217#
發表於 13-6-9 11:29 |只看該作者
再轉多D直資校, 首先淘汰嘅可能係私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135
218#
發表於 13-6-9 11:55 |只看該作者

引用:再轉多D直資校,+首先淘汰嘅可能係私校

原帖由 Mukchilee 於 13-06-09 發表
再轉多D直資校, 首先淘汰嘅可能係私校
未必嘅!

過多3-5年,如果本地 lB是成功,例如CKY,更多學校靠向其他課程,放棄本地課程,私校是一門出路。

當私校直資越成功,轉變越快,到時又......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5
219#
發表於 13-6-9 12:55 |只看該作者
【短片】名校轉直資 吳克儉死撐無問題





■有聖士提反的家長及校友,昨收集市民簽名,反對聖士提反轉直資。


傳統名校近年爭相申請轉直資,倘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跑馬地聖保祿中學落實轉制,全港22間傳統名校中便有一半變身「貴族學校」,基層學生日後勢難躋身名校。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死撐全港只得9%直資學校,屬可接受水平,業界駁斥數字不算低,且制度不公平,必須檢討。

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等9間傳統名校先後轉直資,近月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聖保祿中學亦申請轉制,津貼名校買少見少,惹來學生及家長激烈反彈,斥直資潮剝奪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數十名聖士提反的家長及校友,昨穿上「給孩子公平教育」T恤收集市民簽名,批評校方一意孤行,憂慮該校變成「貴族學校」。

中西區居民楊先生的女兒下學年升中,區內只有三間女校,若聖士提反轉直資,等於減少三分一津貼女校學位,對想入讀傳統女校的學生有很大影響。女兒就讀聖士提反的張女士則指,辦學團體理應有教無類,保障各階層學生有均等機會。

稱僅9%可接受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本港現時只有9%學校屬直資學校,且過去20年只得21間學校成功轉制直資,不認為轉制直資是大趨勢,暫未需要檢討。他指,直資學校是教育制度多元化的重要部份,不建議用貴族學校標籤,獎學金及助學金亦足夠支援有需要學生。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反駁,9%並非小數目,「因為教育機會唔均等,多數入到都係中產甚至更富裕家庭嘅仔女」。尤其中西區等校網特別多直資名校,「最弊一定係有條件有名氣嘅學校先會轉直資,變咗嗰區嘅家長同學生少咗好多選擇」。

他批評,政府當年推行直資計劃時,為吸引首批白老鼠,提供過份優厚的條件,例如校方可同時獲政府資助及向學生徵收學費,收生、教學語言等亦非常自由,「係咪真係要畀咁多優惠,令到啲學校有好多誘因轉制,唔想跟政府啲朝令夕改嘅政策,好自然我就諗轉直資」。若政府繼續縱容,直資潮將一發不可收拾,促教育局盡快檢討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Rank: 5Rank: 5


1871
220#
發表於 13-6-9 14:03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原帖由+Mukchilee+於+13-06-09+發表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3-06-09 發表
未必嘅!

過多3-5年,如果本地 lB是成功,例如CKY,更多學校靠向其他課程,放棄本地課程,私校是一門出路 ...
可能是一個商機,將教育變成一個產業,就像澳洲。但對本土人士的影響會如何?如文化差異,社會問題等。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