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樓主: 匿名
go

d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418
201#
發表於 05-2-2 11:33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唔知這個八成 五 指 標 會否像"八萬五 "? 個number不祥! 不過唔緊要, 好快又話無提等於唔存在!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02#
發表於 05-2-2 11:43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Contingency?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Philip,

我估,YK認為教改要有一致性。同理,人的思维也要有一致性(不然可能有病)。對我来說,我會先問:97年之英中划分,升中派位方法背後之理念,和現在之政策有没有冲突?

Rank: 5Rank: 5


1009
203#
發表於 05-2-2 12:27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Actually I am talking the contingency approach in management style, in response to philip change management's ABC.

But what you said didn't conflict to my idea - consistence in the policy: generlisation of subsidary school (reduce elite tag); other options in DSS or previlege PS.

From the policy of EMB - use of mother tongue will benefit more students, and from yours postings, I can't see why the EMIs obtain more subsidy from the Government, as posted, 1 million more for an EMI than a CMI each year. Is that English teacher getting higher wages?

Pinpoint to Ms Lam's (YW) words is reasonable. A through train school should be in consistence to its teaching approach. why bother to be EMI at lower secondary, at the end it goes back to EMI at higher level. With same logic, why bother to be lost the tiltle of EMI as insist to be a through train system.

Why through train? because you(the school management) believe that the 12 years consistent approach will at the end most beneficial to the students. If mother tongue is good, why bother to be EMI only on lower secondary. Why need training in order to uphold the title.

Or is it really good for secondary students being taught in English. Or just the name of EMI attract elite students from whom keep the school still "elite".
If so, why bother through train.

My conclusion, Schools(or teachers) don't really know what they want! Being an educational bodies to maximise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or keeping themselves in a higher reputation than the peers.
Once their reputation is harmed, they will forget their initial mission.
該用戶已被刪除

204#
發表於 05-2-2 13:13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205#
發表於 05-2-2 13:40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206#
發表於 05-2-2 13:59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193
207#
發表於 05-2-2 16:15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綜合judy, philip 等各人的言論,可以感覺到不同年代的人對此事的看法,judy姐應較年長(請勿介意),不知有沒有猜錯。judy的想法跟我極為相似,她質疑的 "只要英文好,思維能力低一點也可" 正是我在另一欄與其他人持不同意見的觀點的理由。

諮詢文件被喻為 「教育界大海嘯 」,固然是香港報業之悲哀,而看到多個身為校長的竟說些矛盾及不盡不實的說話則使人更感教育界的無能,影響更深遠。

其實 "操練" 並不一定是壞事也不一定要是 "機械式",我曾多次提過,語文(不管是中或英)是要浸回來的,是要多學多練多接觸, "操練" 有甚麼不好?如果學生能每週寫中英文章各一篇(老師自己要有足夠水平及要改),及多看書,他們的語文能力必定能提高?不 "操練" 又如何能有進步?那些極力主張全英語的主要目的不就是想孩子有多些機會常用英語嗎?只是他們想少中(甚或無中)多英而已。很多人有錯的感覺認為以中文學習的學生思維能力必較差,只要拿數學水平一看便知那想法是錯誤,如果以英文學習的學生思維能力會比較好,怎麼內地學生能在奧林匹克數學年年勝出?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駕車的嗎?可不是操練再操練令自己可以像機械似的本能地已作出適當反應?只要是活的操練,甚麼技能也離不開這 ”熟練” 過程。

教統局最差的決定是強行限制教學語言,之前我己提過,純化教學語言,會令英中學生不知課文的中文意思而中中學生也不知英文意思,這措施與其兩文三語的主張背道而馳,十年過去後可能本港難找翻譯人才。

而且我亦已指出:「如要強行淨化普通科目的教學語言,學校及學生如何可以有轉換教學/學習的適應機制去由英轉中或中轉英呢?中二學sedimentary rock、中三學沉積岩?此種矛盾,迫使中中要檯底叫學生黑市兼讀英文教科書去準備好涵接﹝如果其教師夠實力的話﹞,但因實力﹝教師及學生都是﹞極有限,變為只在少數的精英班中進行,令教育變得更加階級化,而精英班以外的學生,更有被放棄感覺,最可悲的是此情況於小學﹝由其是無直屬中學的﹞更是嚴重。」

Rank: 7Rank: 7Rank: 7


10860
208#
發表於 05-2-2 17:03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copy]
有審辨必要有變化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顏色都是同一樣的綠色,就不可能有綠色的概念與理解了。要有綠色的概念就必須要有紅色,綠色、黃色等顏色的變化。

有變化必先有重複
我們必須設計一系列(重複)的練習(而非單一的練習)才能引入這種漸變。透過有系統的變化就有可能達至有效之理解。

重複的操練觀念問題不在於操練之「量」,而是其「質」。

重複演練 -> 有可能導致 -> 不求甚解
有變化的重複 -> 有可能導致 -> 理解
該用戶已被刪除

209#
發表於 05-2-2 17:09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193
210#
發表於 05-2-2 17:09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cow 寫道:
[copy]
有審辨必要有變化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顏色都是同一樣的綠色,就不可能有綠色的概念與理解了。要有綠色的概念就必須要有紅色,綠色、黃色等顏色的變化。

有變化必先有重複
我們必須設計一系列(重複)的練習(而非單一的練習)才能引入這種漸變。透過有系統的變化就有可能達至有效之理解。

重複的操練觀念問題不在於操練之「量」,而是其「質」。

重複演練 -> 有可能導致 -> 不求甚解
有變化的重複 -> 有可能導致 -> 理解


講就容咩易,點「質」法?點「變化」法?你似係張x光喎。
該用戶已被刪除

211#
發表於 05-2-2 17:29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193
212#
發表於 05-2-2 17:50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Philipwhau 寫道:
我認為學校進行操練亦不一定取得成效。而且,編班試所考的內容為中、英、數,即使學校強行操練,學生感到一定壓力,但仍可以為基礎知識打好基礎,並非全無用處。很多人擔心會形成操練文化,走回頭路,但有甚麼東西可以不勞而獲?最重要操練的內容可提升他們的知識。學能測驗的推理、IQ題,就算學生日夜操練,亦全無價值,更重要是無法反映學生實際水平。


[但有甚麼東西可以不勞而獲?]最o岩聽。
要活操亦有好多辦法,其實現在既學校有好多有利條件以前無既,例如就課文內容辦親身體驗,如帶學生去街市或地鐵睇睇,然後叫各人寫文,內容要有描述、評論及建議部份,再可就各自既評論及建議分組作正反方討論。教師可就學生知識水平作補充、示範及糾正,相信此等方式學校亦有用到,只是計劃得好唔好,此為practical application活學活用,放於中英文皆宜,此方面似乎幼稚園用得更好。學能測驗當然死哂火,因為與時代脫節,唔實用既野無人記得既,但當小朋友見過生既薯仔,佢食薯條時都會望多兩眼,當小朋友唔再問"點解"時你就要留意啦,通常係小三四之後,因為教學內容漸漸遠離現實環境,及更重要而多數人忽略既係:小朋友因為時間填滿,已經無時間思想,變成無目標。

要反映學生實際水平?恢復升中試啦。

Rank: 3Rank: 3


193
213#
發表於 05-2-2 17:51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Philipwhau 寫道:
wetfoot,

你寫o野個 style 開始似 Judy姐 --- 茁茁迫人!


明白明白,要收歛一下。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214#
發表於 05-2-2 18:26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I can't see why the EMIs obtain more subsidy from the Government, as posted, 1 million more for an EMI than a CMI each year. Is that English teacher getting higher wages?


YK,

看错了,是CMI學校每年可得額外3個英文教師或100萬做為提升學生英文水平之用。
該用戶已被刪除

215#
發表於 05-2-2 18:40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775
216#
發表於 05-2-3 00:02 |只看該作者

Re: 中學教學語言及升中機制諮詢文件論壇

要反映學生實際水平?恢復升中試啦。
---------------------------------------------------------
"活學活用,放於中英文皆宜,此方面似乎幼稚園用得更好"that is actually very true"
---------------------------------------------------------

1.        The discussion in the Committee is more like a political bargain between principal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chools, government, education organisations,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etc. But why the parent and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have no chance to participate? They (and the perspective parents like us) are the users!

2. EMB is too focused on how to please the majority and the consultants, rather than for the sake of the society in the long run. I opin that the society needs people of different talents. More banding (at least 10 bands) differentiation will allow better school/class matching and talents.

3. EMB should educate the public not to stereotype the low-band students but discover their non-academic talents. In fact there should be many non-academic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available.

5. English should be learnt in life but now the media organisations do not cope with it. More cooperation should be arrangement, e.g. more English TV programes with English titles, English day for whole HK, more English media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etc.

6. Ethnical training should be reinforced.
---------------------------------------------------------
1.一條龍只是保証中小學直升,和英中不英中無關。
---------------------------------------------------------

林 湘 雲 建 議 , 由 小 六 生 應 考 升 中 試 , 決 定 學 校 Banding 比 例 , 再 根 據 校 內 成 績 排 先 後 次 序 , 決 定 每 名 學 生 所 屬 Banding 。 他 不 認 同 小 六 生 應 考 升 中 試 是 高 風 險 , 因 學 校 適 當 操 練 學 生 中 、 英 、 數 等 課 程 內 容 , 反 而 對 學 生 有 利 。 林 湘 雲 坦 言 , 以 師 兄 師 姐 的 編 班 試 成 績 決 定 學 校 Banding 比 例 , 學 校 照 樣 會 操 練 小 學 生 編 班 試 。

「 為 避 免 升 中 學 生 的 考 試 風 險 , 改 由 師 兄 師 姐 應 考 , 是 斬 腳 趾 避 沙 蟲 。 」 李 少 鶴 批 評 。 他 又 稱 , 學 生 的 Banding 不 應 假 手 於 他 人 , 「 由 師 兄 姐 決 定 自 己 的 Banding , 實 不 公 平 」
---------------------------------------------------------

I agree to the above statements.

Having read tens of relevent news articles during the past month, I note two radical changes in the recent years.

1.        The school principals focus protecting the schools’ survival more than caring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encouraging a fair & incentive system for students competing for suitable secondary schools.

2.        “操練”由褒詞變成貶詞!

I feel disappointed that these happen in our education field.
該用戶已被刪除

217#
發表於 05-2-3 09:41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218#
發表於 05-2-3 09:42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219#
發表於 05-2-3 09:43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該用戶已被刪除

220#
發表於 05-2-3 09:43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