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想得太多了!
私小只是某D科教快一點,如小朋友上堂有聽書,家長肯認真同小朋有考試前溫下書,其實唔係真係好谷。私小難在密集式評估日或默書,小朋友差不多個個星期都要溫書,而且要溫得好熟才可高分,因為評估時間短,卷唔短,要快而準。但每次的量唔算多。如唔喜歡呢種模式又或者適應唔到就早d轉校。如接受到又做到,成績keep到,升中選擇好多。今年級頭幾個DG and Coed都收了,最終4個選coed,1個選DG. marymount都5-6個,st paul convent有4個,st mary 1個,YW幾好似4個,同shcc差不多的ssgc都有5個,…相信多是自行的,因為乙一大家都要保障所以填shcc,甲部都有可能,但甲一好多都是YW…所以樓主唔使諗太多,如小朋友到5年後有B1A成績,可以去考B1A的學校,如沒有B1A的成績,返到書院已經要感恩有書院做後盾!
至於書院banding下滑,你見上面沒有回書院的人數可能係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很多老牌名校都有banding下滑的情況。新教學模式的學校多了,不少second tier的學校進步了,叻學生多了選擇,可以按自己的性格、宗教和住地點去選取。再者,老牌名校的學生唔少生於中產家庭,不少都預左打好個底,中四中五就出國,又或者dse考得唔好就出國,不少學生都少了一定要考好dse的壓力。但無論如何,真正原因肯定不只一兩個,也不可能完全知道,樓主冇需要執著找到答案了!比心機讀好之後的幾年,到時看到孩子的真正性格同成績再去研究書院是否適合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