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香港教育越改革越多問題(關焯照)
樓主: elbar
go

香港教育越改革越多問題(關焯照)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81#
發表於 17-10-16 01:08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10-15 23:16
大家既分享真係好有用,有時.....我幻想大家會將呢D分享直接寄去比教育局同林鄭,比佢地多D資料,去思考清 ...

你講到現在DSE的最大問題是太多兩文三語,中六學生語文過高,和中學生 critical thinking 太好,太懂明辨是非,分對錯?

我唸,這已是十分 polarized topic, far from unanimous.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234
182#
發表於 17-10-16 12:2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234
183#
發表於 17-10-16 12:2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234
184#
發表於 17-10-16 12:3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85#
發表於 17-10-16 13:31 |只看該作者
ILoveAA2017 發表於 17-10-16 12:22
你就認真反智啦,唔識就用吓個腦想清楚先講啦,現今為了大學從業人員為了增加進升機會,博命要求増加大學學 ...
學術水平幾時係倚靠undergrad 人數去爭取咩學術成就呀,你似連登高登個類多喎,談吐唔似博士後囉。水平高嘅你打唔入人地圈子唔好揾我出氣。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146
186#
發表於 17-10-16 13:41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5 19:38
工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等畢業3幾年便可註冊,往後幾十年,不求進升是可以不理基本溝通以外的事。 ...

後浪推前浪,不能企係到阻住地球轉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146
187#
發表於 17-10-16 13:48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10-13 11:03
香港的教育政策同目標,就一直有階級意識分野,到底為社會需要提供人材訓練重要,或是培養有素質可以應付不 ...

我覺得理論上兩者是可以兼得的,當然要看院校主政者及導師,但觀乎近年,就並不樂觀!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88#
發表於 17-10-16 14:1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Prepare for the worst 都合理,不過保持樂觀,日子會開心啲。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89#
發表於 17-10-16 16: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7-10-18 00:24 編輯

從1977年至八○年代末為「後
試驗停頓期」(post-experimenteller
Waffenstillstand)。在八○年代中期後,
社會對於實質性改革的期望逐漸消退,並
憂慮大學畢業生的失業問題。
當時人們預測,從七○年代晚期至八○
年代末之學生人數應會顯著上升,隨後,
則將大幅下降。在這一背景下,高等學
校政策制定者與大學決定從1977年起
放寬學生的入學條件,俗稱「開放性入
學」(offener Zugang);自此,高等學
校必須在10年內忍受超額學生數的負擔
,而預算與師資員額則基本不變,此協議就是著名的「開放決定」(Ö
ffnungsbeschluss)(Bultmann &
Weitkamp, 1999)。
然而,與推測相反的是,學生人數始
終持續地攀升,而學術人員(das
wissenschaftliche Personal)的人數卻
始終停滯不前,此導致1972—
2005年期間,德國的大學生人數雖已增
長3倍,但教授員額僅增加1.8倍(
Wissenschaftsrat, 2008);這也使得大學「
克服超負荷」(Bewältigung der Ü
berlast)議題,成為八○年代高等教育
政策的熱門話題(Bultmann, 2000)。
#摘自德國大學發展之軌跡; 張泉源(2010)


Rank: 5Rank: 5


3643
190#
發表於 17-10-16 21: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10-16 21:20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6 01:08
你講到現在DSE的最大問題是太多兩文三語,中六學生語文過高,和中學生 critical thinking 太好,太懂明辨 ...

呢個正正係好多局外人對教育既誤解得出黎既諗法。

社會的確需要語文好既人,我以前係學校,都一樣同學生講,語文好只有著數一定唔會令你蝕底。

然而,社會同唔少父母一樣,對小朋友既了解唔充份,以為你想佢識D咩,佢地就會肯學D咩,佢學得唔好,咁就迫你,強制你學,以為咁佢地就會做到佢地想要效果,我只可說咁諗真係有少少天真。

你唔係好反對強迫學生操練既學校同老師咩? 如果覺得學生兩文三語唔好,critical thinking唔夠,就焗你必修,要你高中三年,日日返到去唔係英文就中文,唔係數學就通識,一星期5日,日日如是,迫到你得為止,但結果,每年DSE英文中文達三級學生,只有一半,有一半係2級或以下,而2級,其實係等於昔日會考既E至F。

迫三年,要你日日操住對住.....出黎效果係,係多人跳樓死,成績唔知係咪仲衰過之前。

真係好奇怪DSE已運作多年,仲有人會唔清楚...迫...係無用。

要做好兩文三語,就應該好似私立/直資學校咁,從細細個比佢地有大量接觸既機會,就算普通公屋區村校(幼稚園及小學),學校若有2/5係外藉老師,2/5老師可以用英文教常識數學,1/5中文老師水平夠高,係自然兩文三語下,學生相信小學畢業,其讀聽講能力,都有機會超越DSE 3級水平,何須嫌學生語文水平唔夠,然後係高中迫讀?

相信語文或思考應從小而學係基本常識,只不過講黎講去政府唔想比錢,跟住叫有錢既人自己比,但我只強調咁樣係對窮人唔公平。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1#
發表於 17-10-16 22:28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10-16 21:17
呢個正正係好多局外人對教育既誤解得出黎既諗法。

社會的確需要語文好既人,我以前係學校,都一樣同學生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16 22:39 編輯

講來講去又係回到原點,錢。

你講左好多野,但無答我問題。莫非中英文通識變成選修,DSE就不藥而癒?變成選修,中英文會進歩定退步? 定退步唔緊要,香港人兩文三語已太好?

如果係咁 lB簡直唔要得。

不用做過教師,討論這些有「常識」便可以了。如果唔係教育講場不如改名做教師講場好了。

Rank: 5Rank: 5


3643
192#
發表於 17-10-16 23:1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6 22:28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16 22:39 編輯

講來講去又係回到原點,錢。
其實我已盡力回答你,但唔明你既目標,你係咪認為香港人要中英文好,而DSE必修中英文會令香港人中英文有進步?

高中將來無論會否改革,點改革,但肯定中英文仍然會係必修。最壞情況,係時數無現時咁多,但即使時數少左,係咪代表中英文會好大退步呢? 經濟學有個term叫marginal benefit,相信亦可應用於教育,當每星期有6個鐘教學時間,再加多1個鐘,應唔會多1/6既成績增長。假設成績增長只係8-10%,究竟值唔值得令學生識少好多野黎增加呢8-10%成績?

至於Critical Thinking,我就覺得直頭行錯方向,就當Critical Thinking重要,都應在學科內進行培訓。如讀地理科,課程及考核都可以加插高至如20%至30%分數,於應用及批判之題目,遠比現時通識只強調答題形態但欠缺實質內容既課程有意義得多。如果學生如昔日會考咁有三至4科學科(文、商、理等),而每科都有20至30%分數/課時係批判思考題,感覺考得好既學生,最後之批判能力會相當實在,有理有據。

不過,我都係果句: 要培訓中英語文能力、思考力等,應從小做起,夾硬係高中犧牲好多野咁去做,效能低,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

另外,我已講過根本個教育制度唔應該得DSE呢一條路,應係高中開始開設另一條較實務、同樣屬住主流既升學途徑。

我想我係呢個post既討論內容已重覆了不少,回應應到此為止。呢個世界係無完美既制度,但制度若能平衡各方面,配合不同人發展,就叫做唔錯。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3#
發表於 17-10-17 07:43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10-16 23:18
其實我已盡力回答你,但唔明你既目標,你係咪認為香港人要中英文好,而DSE必修中英文會令香港人中英文有進 ...

DSE死穴是否語文課通識課太多?太着重?

語文課通識課變成選修或減課時,香港中學生的語文和 critical thinking 會減弱定加強?

現今香港中學生的語文和 critical thinking 是否過強?

我咁簡單問題也不正面回答,左右言他,的確浪費時間。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4#
發表於 17-10-17 10:39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7-10-16 23:18
其實我已盡力回答你,但唔明你既目標,你係咪認為香港人要中英文好,而DSE必修中英文會令香港人中英文有進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17 13:11 編輯

I think the term you are looking for: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For your comment to be reasonable, you have to show the return curve and where is HK people's English level on that curve.

also the return is affected by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additional "cost" can be zero and yet benefits are achievable.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195#
發表於 17-10-17 11: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7-10-17 12:27 編輯

會計師,建築師,律師,醫生,似乎冇人會亂認自己是 "師"。
但工程行係好奇,冇牌都自稱甚至工作職位可以叫 "工程師"。
網友提到公司的工程師點唔駛有牌唔駛 degree ,其實看來頂多是技術員。
專業資格!原來咁多人唔識分有和冇的分別。
專業人士最值錢是甚麼?是專業資格!是佢個簽名!
大筆一揮簽個名,成件事要負責。
識做晒成盤數也不是會計師。
建築系畢業,未係建築師,讀 master 再考試先講。
師爺乜都識,但冇人會自稱律師。
好多 LLB 畢業生冇繼續讀考牌只可以做 Legal Officer, Legal Assistant, Paralegal。
( 或者好似某人,去英國執葉 )
你同我講,師爺同律師一樣,真係點傾落去?
在香港,多個專業之中,工程師行業真係最得唔到人尊重,有時真係真係有原因,
連所謂業內人士都覺得有冇牌都冇所謂。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96#
發表於 17-10-17 13:10 |只看該作者
https://youtu.be/SK6TPzv6ICI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7#
發表於 17-10-17 13:49 |只看該作者
nintendo 發表於 17-10-17 11:56
會計師,建築師,律師,醫生,似乎冇人會亂認自己是 "師"。
但工程行係好奇,冇牌都自稱甚至工作職位可以叫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17 13:50 編輯

我認同「工程師」可能被濫用,但無理由因為公眾誤解,行內用 title 唔夠嚴謹,便判斷這行業專業性,但無理由無視專業工程師學會的努力,工程人員的努力。以學會專業性,註冊嚴謹程度,有邊個「師」級行業低得過教師。

Rank: 5Rank: 5


3410
198#
發表於 17-10-17 14: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7-10-17 14:16 編輯

預左又會出現一些訓話。平常心
有些訓話都錯唔哂.

Rank: 5Rank: 5


3410
199#
發表於 17-10-17 14:12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7-10-17 14:08
預左又會出現一些糞話。平常心
有些糞話都錯唔哂.

不好意思,用語音,用錯字。是訓話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146
200#
發表於 17-10-17 14:5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17 13:49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17 13:50 編輯

我認同「工程師」可能被濫用,但無理由因為公眾誤解, ...

有見及此,HKlE 建議註冊工程師在姓名之前加上 lr,例如 lr Dr ANChan59. 如果冇 lr 好大機會不是香港的註冊工程師!

香港同時有 RPE,RPE才是正式在工程師註冊處登記,真正可以簽名,用來孭鑊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