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annie40 於 21-11-18 18:21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1-11-18 12:29 
題外話, 昨天看了一些視頻和資訊.
1. 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按作者遺願不再出版
2. 台灣國民黨老將軍, 帥 ...
謝謝分享柏楊對作品的遺願。河南衞視的文化傳承作品有看過,特別讚歎敦煌美女水底下的翩翩舞姿。
順道分享愛斯坦1922年訪遊上海,香港後所寫的亞洲日記:
在爱因斯坦出版的亚洲日记中,详细记录了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的偏见,他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没有数学天赋,勤劳但是迟钝。并还有其他歧视性的词汇。 他详细描述了香港民众的生活状况,他看到了当时的香港,中国人为了挣5分钱,每日早出晚归,敲敲打打,搬运石头的生活现状,并对此表达了同情。
但是,这位科学家却对中国人如此评价,中国人如此辛苦和底层,是因为中国人的生育能力而受到了冷酷无情的经济机器的处罚。 同时,在日记中,他还对中国女人进行了十分难听的形容,表示发现香港的中国女人和男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他不明白中国女性有什么吸引力,让中国的男人如此着迷,让他们沉迷于繁衍活动。 民国时,爱因斯坦到上海呆过几天,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当时的上海,有远东第一都市之称。爱因斯坦和上海的进步青年交谈得非常顺利,爱因斯坦对中国的进步青年们也十分看好。 他在日记中写到,中国人十分勤劳,一直挣扎在社会底层,但是却不懂生活,不知道如何去争取应有的权利,一直没有觉醒。他写道,在中国大陆,他看到了“勤劳、肮脏、迟钝的人”。爱因斯坦还引用了自己葡萄牙老师的话,对中国人的数学天赋不可置否,认为中国人没有数学的逻辑,中国人不能进行逻辑思考。他形容中国人像马一样工作,像机器一样工作,中国人不具有思想,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痛苦。
爱因斯坦的看法背后
爱因斯坦到达中国时,中国正处于清末明初,整个社会一片萧条。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在西方列强前一直是软弱无能的形象。国家的形象代表了人民的形象。当时的欧洲,早就对中国留下了懦弱落后的印象。 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确实非常不好,当时的中国人民挣扎在社会底层,爱因斯坦看到的景象确实是相当落后的。 但是,除此之外,许多欧洲的名人都将中国人视为低等民族,对中国负面评价早就由来已久。在爱因斯坦之前,许多我们熟悉的西方哲学家等名人例如黑格尔、孟德斯鸠等人已经开始站在西方和东方对立的角度评价中国人为“劣等民族”。
1922年,見到的是我們的祖父輩,或曾祖父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