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香港欠「STEM女生」
查看: 44172|回覆: 36
go

香港欠「STEM女生」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404
1#
發表於 20-5-7 20:4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香港欠「STEM女生」(文:蘇詠梅、趙永佳) (09:00)


受國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的影響,香港政府亦推出相關文件及高層次的策略,更重要是提供撥款。可惜無論教育界或其他界別都認為成效不大。况且稱得上與STEM有關的機構紛紛按自身的理解和利益來做STEM教育,結果是一大堆標榜着STEM的機械人、創意思維、編程課程及工具進入學校,使本來已課時緊張的中小學成為各「創新」計劃的試驗場。有些老師覺得吃不消,最後唯有敷衍了事,甚至放棄。其實善用原有學校課程中的教與學才是重點。究竟政府所投放的資源能否有效提升學生對STEM的學習興趣,在選科時選擇STEM相關學科,配合香港創科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這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

傳統來說,一般都是較多男生選擇STEM相關學科。但2018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數據卻反映香港女生科學能力明顯高於男生,成績差距為9分。這與考評局的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統計中男女生的表現相若,在生物、化學、數學必修部分與物理科取得2級或以上的女生比例相比男生高。

但在成績較佳的學生中並沒有出現同一現象。2019年文憑試在理科(生物、化學、數學和物理)獲得5級或以上成績的考生中,男比女多出1.2至4.2個百分點。這與香港教育大學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的研究「香港學生對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抱負的挑戰與機遇」的結果呼應。該研究以問卷調查了39所中小學,約4000名高小、初中及高中的學生,探討學生的STEM抱負。

男女生的STEM抱負

調查以學生的STEM相關學科及工作選擇作為他們的STEM抱負指標,男女生的回應有非常明顯差異。更多男生表示會從事需使用科技的工作(60%)、科學工作(55%)、需使用數學的工作(53%)及工程工作(48%)。較多女生對從事醫療(54%)、科學工作(42%)以及產品設計(35%)感興趣,相反較少女生表示會從事工程工作(21%)和科技的工作(30%)。

影響男女生STEM抱負的因素

女生的STEM抱負顯著低於男生。數據顯示,對比男生,女生的STEM抱負更易受到她們對STEM專業人士的印象和家長期望的影響。女生對STEM專家的印象稍遜於男生,且她們認為家長對她們成為STEM專業人士的期望較低,使女生愈加表現出較低的STEM抱負。另一方面,男生的數學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女生,且有較高的數學學習信心,有助於激發STEM抱負,從而擴大男女生的STEM抱負差異。

女生對學習STEM信心低

研究又發現3個組別(高小、初中及高中)的男生在STEM相關科目(如數學及科學,高中的物理及化學科)的自我效能均比女生明顯地高。特別在數學科,近七成男生認為自己學習表現很好,女生卻只有五成。其他有男女明顯差異的學科包括小學常識科、初中科學科、高中物理及化學科。女生對STEM相關科目欠自信,這亦反映於她們的大學選科,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處的數字,於2018/19年度修讀理學科的學生,平均10人只有4個是女生(整體女生人數已比男生略多),修讀工程科和科技科的男女比例更是7比3,情况令人憂慮,未來男女生在STEM專業的參與差異將更大。

男女生對STEM專業人士印象

無論高小、初中或高中生多同意STEM專業人士是「聰明的」、「可以改變世界」、「受人尊敬的」,及「從事讓人興奮/刺激的工作」。可見學生對STEM專業人士的看法均為正面,但都是男生擁有較正面的看法。事實上,大眾媒體也沒太多女性STEM專業人士的資訊。例如2017年港台的《我們的科學家》節目中,6個受訪的科學家只有一位女性。從事STEM工作的女性形象不鮮明,一直以來與科學及STEM相關的報道都是男性為主,女主持都是「扮傻」及「無知」女生,性別定型的現象會否影響女生進修STEM學科的意願?

在另一個有關「學校-STEM專家合作」的研究發現,小學生對STEM專家的認識與他們的STEM興趣有顯著的正相關。該研究中,五年級女學生參與一項有女性環境學家指導的STEM學習活動後,較男生更顯著地提高了對STEM人士的認識與興趣。若在小學階段讓女生多認識STEM的女性榜樣,更有助於她們改變對STEM專業人士的性別偏見,從而提高對從事STEM事業的興趣。

女生對家長期望的想法

研究也發現女生們認為家長對她們的學習情况掌握及期望,都較男生所認為的略低。在學習情况掌握方面,認為家長知道她們在校內的情况以及會出席學校家長活動的女生均比男生低;在對學生的期望方面,較少女生認為父母關注她們有沒有好的學業成績,以及能否升讀大學。覺得父母認為她們長大後能實踐個人志願比賺錢重要的女生亦比男生略少。

提高女生抱負  家校社會有責

從研究得知香港女生對STEM專業人士的認同、父母期望以及她們的數學信心都比較男生低,導致她們的STEM抱負不高,影響未來STEM專業的男女性參與及平衡發展。

雖然從學生的回應得知學校提供了平等機會讓男女生都可參與STEM學習,可是要提高女生的STEM抱負,學校要在課程方面多下工夫拉近男女生的差距,加強女生的數學學習信心。家長的角色也責無旁貸,應探討如何提升父母對女生的期望。改變女生的STEM抱負亦不可能單靠家長與學校的努力,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媒體要避免突顯STEM專業人士的性別差異,加強女生對STEM專業人士形象的了解及認同感也是任重道遠。

作者蘇詠梅是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學講座教授.
   1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37#
發表於 20-5-22 13:47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20 00:14
我們那些政府funding,其實幫不了太多. 香港人要的應該勇往直前, 不斷創新的能力及心態. 看見很多香港同行,  ...
STEM, 係教育廣場,反應真係麻麻,有d仲係負面.
社會的廣泛性, 並不是所有學生和家長支持的.

我細囝中五那年, 同班同學在一個科技產品開發比賽獲大獎.更派往美國觀摩.
之後,正藉家長晚會, 班主任和家長小組交流.
我問班主任, 學校對科學研發有興趣同學有咩支持?
我個人從事贸易,工業,商品開發有多年深厚經驗,
建議學校出面,組織家長支援隊伍.
可以提供多一些資源和意見.

最終,當然不了了知!

家長的教育理念.
人人不同.
可能,我覺得社會向前,科技向前,學習也應同方向.

但現實講,有能力的同學, 在選擇人生路向.
保本(投資)可以更重要.

所以.自求多福!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36#
發表於 20-5-22 13:31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5-16 18:07
同學們努力吧!所謂政治?
可能只是曇花.
原來唔使等一年.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652
35#
發表於 20-5-20 11:42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20 00:14
我們那些政府funding,其實幫不了太多. 香港人要的應該勇往直前, 不斷創新的能力及心態. 看見很多香港同行,  ...

不肯接手是常態,所以才會有富不過三代。

不一定是退縮的原因,是上一代冇得選擇,下一代有選擇,要求不一樣!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404
34#
發表於 20-5-20 00:1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0-5-19 09:49
補充一點,不少科技研發資助基金,不是所有都是購置設備,有些是以科研人手及特別測試設備及耗材為主。不 ...
我們那些政府funding,其實幫不了太多. 香港人要的應該勇往直前, 不斷創新的能力及心態. 看見很多香港同行, 都退縮了. 由其是第二代第三代都不肯接手做工業. 但見國內的同行就越做越勇.

Rank: 5Rank: 5


3404
33#
發表於 20-5-20 00:04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5-19 16:46
曾經有一次體會.
大約三年前, 到過蘇州一家售賣工業用/機械用特種刀具公司.
規模不是很大. 而, 公司還分支 ...
是...酸溜溜地接受芳華不再.....(我的感受)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32#
發表於 20-5-19 16: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5-19 17:02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8 10:32
香港人樣樣都講求速成, 發大財的人及政府官員對創科沒有深入認知. 政府funding也不完全用於科研, 我們買了 ...

曾經有一次體會.


大約三年前, 到過蘇州一家售賣工業用/機械用特種刀具公司.


規模不是很大. , 公司還分支了一個做機器人的部門.


機器人部門, 我並不覺得怎樣出色.


反而, 他們的動力, 好學, 願意做. 年青, 比較有意義.


其中, 認識的經理和女業務員, 各自對年少的子女教育, 有十分熱忱.


香港的社會氣氛,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方向都不同.


但是, 叫人擔心, 好像香港越來越落後的感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652
31#
發表於 20-5-19 09:49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8 10:32
香港人樣樣都講求速成, 發大財的人及政府官員對創科沒有深入認知. 政府funding也不完全用於科研, 我們買了 ...

補充一點,不少科技研發資助基金,不是所有都是購置設備,有些是以科研人手及特別測試設備及耗材為主。不是那些ESS,SME fund,零售業資訊科技,社福界購買科技那些特定基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404
30#
發表於 20-5-18 10:32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0-5-17 10:53
自己都有些感觸及無奈,當年是不少特別優秀的學生選工程,尤其是電子,跟著是電腦、土木工程。現在沦落到 ...
香港人樣樣都講求速成, 發大財的人及政府官員對創科沒有深入認知. 政府funding也不完全用於科研, 我們買了新機器都可以拿funding. 容易拿因為measure到即時"效益", 但研究就是相反, 充滿未知數. 沒有政府大力支持純研究, 真系好難. 但政府官員的, 不就是一班普通人, 還有吵鬧泒, 真正能做事的有幾多人? 看西方國家的官員也不外如是, 也就是吵吵鬧鬧的. 教育上, 全民都是追求要即時measure到分數的問答, 有標準答案最好. 沒有答案的research有幾多人會做?要學以色列, 先去了解人家的教育系統. 培育到什麼樣的年輕人, 社會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錢不是萬能, 無錢萬萬不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652
29#
發表於 20-5-17 10:53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5 20:45
系,好多STEM人才都在默默貢獻科技, 不過做科學家/做技術的人多數都不喜歡出風頭, 不像明星網紅的出名. 也不 ...

自己都有些感觸及無奈,當年是不少特別優秀的學生選工程,尤其是電子,跟著是電腦、土木工程。現在沦落到水泡科,不少有能力的寧願選較高工資及有較多保障的學科及行業。

去到研發及創科的心態是跟社會期望及教育背道而馳,期望是正確答案及清晰方向,但前者是充滿無數次失敗及改良,充滿不肯定性中找方向及解決方案,我們當然識講要容許失敗,鼓勵創意,但如果自己拿真金白銀去搏,現實中有幾多人會敢去拼。

不少人認為教育學芬蘭,創科學以色列等等,經驗提醒我,成功經驗通常很難模仿,因為運氣是模仿不来的。反而失败是較實在的可以避免,可惜大多數學者研究CSF,又有幾多人會研究CFF。

香港有自己的特色及歷史軌跡,發展方向不一定要被經濟規划,現在划地為牢之下,很多行業沒有機會或配套,硬套的行業是否適合香港人去耕耘發展?

我沒有答案,只好做好自己本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28#
發表於 20-5-16 18:07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5 20:45
系,好多STEM人才都在默默貢獻科技, 不過做科學家/做技術的人多數都不喜歡出風頭, 不像明星網紅的出名. 也不 ...
同學們努力吧!所謂政治?
可能只是曇花.

可能,現在是香港面對疫情,和政治的混亂時期.
一年後, 能夠企著笑, 已經是贏了!

Rank: 5Rank: 5


3404
27#
發表於 20-5-15 20:45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5-15 17:01
你的意見很正確.
不過, 我親身有見到:
亞囝中學師兄,A level最後一屆狀元.入 CU 讀精研数學.
系,好多STEM人才都在默默貢獻科技, 不過做科學家/做技術的人多數都不喜歡出風頭, 不像明星網紅的出名. 也不像玩財技的人風光. 疫症其間, 見盡政治醜態百出. 西方國家沒有幸免. 科學被醜陋的政棍壓倒. 近期香港社會同樣被醜陋的政棍壓倒.
那麼, 西方人幾百年累積的科學精神仍在. 仍能眾集很多人才.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26#
發表於 20-5-15 17: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0-5-15 17:14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5 14:46
科技不是無端端一日千里, 是很多人在做, STEM, 在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不斷創新研發, 而 ...

你的意見很正確.
不過, 我親身有見到:
亞囝中學師兄,A level最後一屆狀元.入 CU 讀精研数學.
細囝之前一屆我的鄰居小朋友, 入 CU 讀Financial technology.
我囝讀大数据.
朋友囝入劍橋讀数學.

原來, 也有不少同學們墨墨地努力.

Rank: 5Rank: 5


3404
25#
發表於 20-5-15 14:50 |只看該作者
cafeva 發表於 20-5-15 14:31
咁我又未遇過ED情況. 當年好多同學都係幾個offer 任揀. 不過後來好多女同學都轉行或嫁人無做, 好可惜.
...
而家應該唔會太歧視啦, 我而家就用我的STEM知識來教仔, 都好有用, 或者這是女人另一個天職, 唔算可惜.

Rank: 5Rank: 5


3404
24#
發表於 20-5-15 14:46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20-5-11 11:26
要發展科技行業,因為投資大,回報不確定,需要政府或大孖沙扶持,否則只是得個講字。最後只有寥寥數個成功 ...

科技不是無端端一日千里, 是很多人在做,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不斷創新研發, 這些創新科技的人不是香港, 或很微. 世界的財富都向創新科技的人才傾倒, 美國造就不少科技巨人. 中國近幾十年的科技發展也令自己開始有話語權.


政府, 商人及人才都是缺一不可. 政府應該要目標清析加大力度支持, 學校要能培養有創意的年青, 商人要有信心及有遠見積極投資. 但香港現在三樣都欠缺. 社會問題更會令香港泥足深陷.
香港政府官員怕事, 填鴨式教育培養不出創新人才. 商人短視, 只在金融系統在炒炒賣賣, 只看短期利益.


香港欠缺的, 還有社會文化氣氛, 不少朋友在美國生活, 他們都在比較高端的教育體系中. 他們子女STEM方面的培育真的很不同.


不少兒女在美加長大畢業, 不少都自己成立科技公司. 一班年青人的創新意念都是一個社會氣氛.



Rank: 7Rank: 7Rank: 7


12349
23#
發表於 20-5-15 14:31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0-5-15 14:07
一定有特別優秀的例子. 不過香港地女性在STEM方面還是不及男性普遍. 我以前(都90年代啦)見工就受盡歧視. 有 ...
咁我又未遇過ED情況. 當年好多同學都係幾個offer 任揀. 不過後來好多女同學都轉行或嫁人無做, 好可惜.

Rank: 5Rank: 5


3404
22#
發表於 20-5-15 14:21 |只看該作者
cpmummy 發表於 20-5-11 09:54
其實有D咩職業係要有stem背景呢?我不懂,虛心求賜教,只知方間有好多教育機構也推行stem學習,連考獎學金 ...

我成個家族都讀理科, 都從事與技術相關的行業, 甥仔女都讀不同類型的工程科, 英國及美加畢業, 回來不工作. 仔做過個行業的工程師,包括電力公司, 幫航空公司做自動送餐系統, 他說行內是非常缺人, 但人才未必太多. 網友都說, 香港工程是水泡科, 讀完出來能力如何? 顧主可能都難選才. 仔最後做金融科技. 他說公司內的同事都來自各專業, 大部份讀數學, 物理,工程的. 他上司是物理學博士.甥仔今年去澳洲深造. 老闆叫佢繼續parttime幫佢做野.

另一個甥女剛computer science畢業, 很快就找到政府相關合約工作. 看家中幾個年青人找這類工作不難.

各行各業都有好有唔好. 興趣會是最大的driver.


Rank: 5Rank: 5


3404
21#
發表於 20-5-15 14:0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0-5-10 01:14
夜了,我只讲一句先,我认识不少初创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或科研机构的领导人,都是高学历的女生,有工程有电脑 ...
一定有特別優秀的例子. 不過香港地女性在STEM方面還是不及男性普遍. 我以前(都90年代啦)見工就受盡歧視. 有間見完工即刻同你講我地唔會請女仔(間野無得撈啦). 以前傻下傻下. 比著而家一定去平機會投訴.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1811
20#
發表於 20-5-15 09:01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0-5-15 08:39
談到以色列.我的認知可由軍事方面而來.
然而, 以色列小國出不少諾貝爾獎得主.
優良教育是其一,
美國科技公司,不少背後研發都係來自以色列,其中原因係成本低,人地民族性和生存意志使然。
香港依家年輕一輩,有幾多係要愁生活,擔心能否生存?
曾面試過不少年輕人,態度都係“呢D咁既嘢馳乜搵我去做呀?”,心態決定命運。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7Rank: 7Rank: 7


11322
19#
發表於 20-5-15 08:39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20-5-14 18:52
以色列成功其中一個原因係美國背後全力支持
談到以色列.我的認知可由軍事方面而來.
然而, 以色列小國出不少諾貝爾獎得主.
優良教育是其一,
民族優良是二 (德國日耳曼民族,中華民族均是智慧過人)
政治和地理環境也有影響.

軍事上,集齊打仗元素,
利益,種族,宗教,

美國支持配合以色列.
一如美國利益主義.
美國雖然是民主投票選擇,
但政治上,從未脫離過猶太人控制的影子.

教育上, 猶太人生活在危險之中,
然而有頑強的競爭能力.
是民族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