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人才報告 星取代港成亞洲一哥
查看: 6377|回覆: 60
go

人才報告 星取代港成亞洲一哥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8-11-21 09:4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連續兩年下跌,「亞洲一哥」地位更被排第13位的新加坡取代。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公佈《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連續兩年下跌,由去年第12跌至排第18,「亞洲一哥」地位更被排第13位的新加坡取代。報告指,港府公共教育投資不足及生活費用成本高,成本港培育和留住人才弱點。特首林鄭月娥說,數據或未有反映本屆政府就教育的投資,「唔會因為評分低而灰心」。                                                                                                         

                                                                                                                                                                                                                                                                                                                                                            

                                                                         


港全球排名跌至18


IMD《世界人才報告》按「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和「人才準備度」3大指標,比較63個國家或地區在培養及吸引人才方面的排名。2018年結果昨出爐,首10名主要由歐洲國家包攬,其中瑞士連續5年蟬聯榜首。新加坡排名13,是名單中排名最高的亞洲國家;中國大陸則排第39,較去年微升一位。

香港排名就由去年第12名跌至第18,不但將「亞洲一哥」地位「拱手相讓」予新加坡,排名更是連續兩年下跌。報告指,香港在3大指標的評分都下跌,當中細項「公共教育支出總額」、「生活費用指數」分別排全球倒數第8及第3,成培育及留住人才的弱點。而「財務技巧」、「國際經驗」及「學生能力國際評估」等則是本港優勢,均排全球第3。

特首林鄭月娥回應說,IMD可能只考慮到香港一年前的情況,未有反映本屆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資,重申自她上任後已增撥83億元作教育開支,令教育經常性開支增加10%。她說,港府重視人才培育,會盡力提升本地學生能力,及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到海外交流,「唔會因為評分低而灰心」。


   0    0    0    0

Rank: 5Rank: 5


3410
61#
發表於 18-12-13 19:3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12-13 19:10
你都識講,lQ只是個人因素的一部分,還有環境因素的天時地利人和教育。 所以你前面只引述香港人和新加坡人 ...

我覺得香港條件憂厚,香港有錢又有才,所以覺得要求 應該高少少,是不夠自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0#
發表於 18-12-13 19:10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12-12 20:38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8-12-12 20:40 編輯

成就大人物應關兩樣事,個人因素是性格及智商,環境因 ...

你都識講,lQ只是個人因素的一部分,還有環境因素的天時地利人和教育。 所以你前面只引述香港人和新加坡人IQ高,便認為香港應該有多點成就高的人,是太苛刻了。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410
59#
發表於 18-12-13 14: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能給學生去美國的研究院這種exposure,非常難得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5
58#
發表於 18-12-13 09:22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13 09:16
在初中三年,雖然是本土學制,但男拔都有採用部分 inquisitive approach 於學習之中,而且學校本身班仔都 ...

后續

阿仔果屆到現在, IB stream 都有幾個出嚟創業,或是在 start up 公司工作,有些是科技公司,有些是看到一個 niche market,幾個人合作去嘗試!

資金來源有不同方式,我最深印象是三個同學幫一個 start up 公司一起砌,老闆是某前公營的董事,每個人的專業不同,但好有心去砌。我不知道將來成敗,他們會學到一些難得的經驗。

三個人要放棄不同的機會,一個可能是機師,一個原本去美國深造電腦,另一個是讀 Finance,都各自各精彩,另一個特點是讀大學的時候已經初步參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5
57#
發表於 18-12-13 09:1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12-11 17:41
但SPCC,DB之類學校,所謂 IB 也只是IBDP,只是兩年的預科課程,影響性格學習模式有限。
...

在初中三年,雖然是本土學制,但男拔都有採用部分 inquisitive approach 於學習之中,而且學校本身班仔都有不少的思維都是幾有創意,當然不會是人人欣賞及接受。SPCC就較為循規蹈矩,乖乖仔乖乖女,學業為重。

到了中四 lB stream 是過度的一年由本土學制轉型去 lB,然後兩年 IBDP 。所以我不覺得差異很大,最大分別可能在兩科語文及數學的程度。

自從 Prof Ron Li 回歸香港,他每年都帶一些師弟去美國的研究院,了解幹細胞及生物科技的研究,部分會去了海外向這些方面發展,而不是只睇住醫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410
56#
發表於 18-12-12 20:3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12-12 19:56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12-12 19:57 編輯

太苛刻。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8-12-12 20:40 編輯

成就大人物應關兩樣事,個人因素是性格及智商,環境因素就簡單一點叫天時地利人和。是這些因素的機會率吧?!

Rank: 5Rank: 5


3410
55#
發表於 18-12-12 20: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planetearth 於 18-12-12 20:39 編輯

重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4#
發表於 18-12-12 19:56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12-12 11:45
一個體制對一個社會及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 可能重要到過於我們的想像. 看看過去中國改革前後的社會發展就知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12-12 19:57 編輯

太苛刻。

I suspec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Q and “success” or “greatness” in life is not that high.Or high correlation up to a certain point which is quite low.

Rank: 5Rank: 5


2612
53#
發表於 18-12-12 12:55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12-12 11:45
一個體制對一個社會及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 可能重要到過於我們的想像. 看看過去中國改革前後的社會發展就知 ...

不苛刻,但經驗是等得政府做事小市民已經瓜得。香港人從來是自救而活。

教育連串大實驗,也改不動舊式教學,十年廿年都如是。幸好有些窗口給人選直私國際。留下讀主流學制,要麼便揠苗助長、求分數追證書,要麼便放鬆求學、放棄成績。

人人取向不同,但愛子女之心無異。走的路雖然不同,終點或者一樣,但,是迂是直、死路正路,看造化吧。

Rank: 5Rank: 5


3410
52#
發表於 18-12-12 11:45 |只看該作者
一個體制對一個社會及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 可能重要到過於我們的想像. 看看過去中國改革前後的社會發展就知道, 完全是兩個世界, 又一個管理體系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及競爭力又是何等重要. 學校教育體制要負責為社會育才, 當然重要. 家校要合一, 學校及家庭的培養都重要. 學校會影響家長的取向的.

香港及星加玻全球智商最高平均IQ108 (雙冠軍), 神校那些尖子中的尖子,是否under achievement? 是否期望不時要爆一些大人物出來? 不是指什麼考試狀元, 是指影響時代的的人物, 好像, 那些年代, 香港出唔少科學家, 數學家...(我是否太苛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1#
發表於 18-12-12 07:37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12 05:53
最重要要是名校學生的家長也是這個心態,並傳染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嗚呼哀哉!
...

那個心態,傳染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嗚呼哀哉?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50#
發表於 18-12-12 05:53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8-12-11 16:34
接上文,名校的功能,是集中能力高的學生,方便訓練。能力高的學生,有自學的風氣,有同儕間互相砥礪、互 ...

最重要要是名校學生的家長也是這個心態,並傳染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嗚呼哀哉!

Rank: 5Rank: 5


3700
49#
發表於 18-12-12 05:50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12-11 13:22
只有庸才才被學校教育管死。

Xxxxxx

我指庸才(包括我自己)只是平庸,非蠢材笨牛,天才的確少於幾巴仙,正如事業有成與我一世打份牛工分別,不是個個人可當老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8#
發表於 18-12-11 23:28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8-12-11 16:25
啟發學習熱情和創意,視乎老師多於學制。本地老師若非拘泥糾正、限死標準答案、開太多功課,學生天生就有 ...

呢個就係我成日講的,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可惜很多家長,甚至乎老師,校長,也似乎失去了這個判斷能力。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2612
47#
發表於 18-12-11 18:1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kd 於 18-12-11 18:53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12-11 17:41
但SPCC,DB之類學校,所謂 IB 也只是IBDP,只是兩年的預科課程,影響性格學習模式有限。
...


同意。也是聊勝於無。初中起要習慣寫,問,挑機,找資料。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6#
發表於 18-12-11 17:41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8-12-11 15:39
試想想,IB的訓練,是把大學的要求(分析,研究,論述)放在高中生身上,那麼將來都大學畢業的學生,無論是 ...

但SPCC,DB之類學校,所謂 IB 也只是IBDP,只是兩年的預科課程,影響性格學習模式有限。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2612
45#
發表於 18-12-11 16:34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18-12-11 16:20
人的腦袋好奇怪,例如年紀細啲會更加容易掌握他國語言。以前有幾個研究腦神經嘅學者,話Lateral thinking  ...

接上文,名校的功能,是集中能力高的學生,方便訓練。能力高的學生,有自學的風氣,有同儕間互相砥礪、互相(良性)競爭的化學作用。

名校最厲害的是熱衷比賽而令學生有強烈歸屬感,有搏盡的鬥心,經得起挫折的意志。這個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Rank: 5Rank: 5


2612
44#
發表於 18-12-11 16:25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11 08:31
香港教育或許侷限學生創意,但家庭教育乃可有作為,人的可塑性強,只有庸才才被學校教育管死。 ...

啟發學習熱情和創意,視乎老師多於學制。本地老師若非拘泥糾正、限死標準答案、開太多功課,學生天生就有好奇心、有新奇古怪的創意。遇過的本地老師,有些講課悶蛋,有些卻能夠引人入勝,令人樂在其中,根本不關學校名氣。

我傾向相信,教育方法要配合孩子年紀,過早過遲也無用。例如,小學階段,最重要,不是什麼創意、思考和解難,而是喜歡打開書本、喜歡解說、喜歡記憶等。錯過了這年紀,將來很難讀得快、很難演講、很難有記性。觀察、分析、探究這類能力,要腦部有相當發育後、有些基礎知識後才會掌握,急不來的。

傳統教育的問題,是花太多時間花在補習班,沒有時間去看書、去講故事、去鬥嘴。堂上沒時間去討論、老師又不願學生挑戰、同輩又排擠好問的同學。如此而已。

Rank: 7Rank: 7Rank: 7


13437
43#
發表於 18-12-11 16:20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8-12-11 15:39
試想想,IB的訓練,是把大學的要求(分析,研究,論述)放在高中生身上,那麼將來都大學畢業的學生,無論是 ...
人的腦袋好奇怪,例如年紀細啲會更加容易掌握他國語言。以前有幾個研究腦神經嘅學者,話Lateral thinking 或者創意要從小培養,否則思維方法會固定下來,不利解難和創新。


而家比我們以前好得多,小一已經開始灌輸Mindmap等方法,但教還教,要多啲機會應用才有效果。


個人感覺,中學階段對孩子將來性格,待人處事,眼光視野等影響好大。上到大學改變不了多少。唔敢講3年IB+ 3年傳統和6年傳統嘅分別有幾大,會否主因是名校效應?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