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神科」收非聯招生趨升 學界籲調低DSE生門檻 ...
查看: 25978|回覆: 81
go

「神科」收非聯招生趨升 學界籲調低DSE生門檻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8-8-16 09:18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香港大學


  (星島日報報道)大學以非聯招途徑,取錄國際預科文憑(IB)等海外資歷本地生比例按年上升,觸發教育界對大學收生機制的大辯論。有中學校長直指,隨着中學文憑試(DSE)考生人數持續下跌,學科更傾向以非聯招擇優取錄,要求適度調低DSE生入讀門檻,或設定聯招取錄比例。曾任港大副校長的學者程介明認為大學擇優取錄,坊間質疑影響社會向上流動是過度解讀。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顯示,八大在一七學年經非聯招取錄本地生人數逾二千六百人,持普通教育高級證書文憑(GCE AL)及IB的人數比例約三成,共七百九十一人(表一)。收生最多的港大取錄逾三百人,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分別逾二百四十及一百二十人。

  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在取錄GCE AL和IB本地生的學科,多屬文憑試收生成績高的「神科」(表二),如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包括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在內的二百三十五個學額中,取錄六十七人,佔整體學額兩成八。科大工商管理學(環球商業管理)亦有兩成人是持GCE AL及IB的本地生。至於比例最高的科目則是中大環球商業學,GCE AL和IB本地生佔了一半學額。

  文憑試考生人數持續下跌,尖子人數相應下跌,今年在五科考獲5*級的考生僅約六百人,是歷屆最低(表三),而大學在學額及收生門檻不變下,持海外學歷的尖子便取而代之,成為個別學科的主要生源。據悉多個中學校長群組近日激烈討論,不少意見要求調整大學收生機制。

  香港中學校長會副主席鄧振強指,大學透過非聯招取錄IB等海外資歷的本地生有增無減,對聯招的文憑試考生不公,「某些科目明顯地出現傾斜,聯招取錄比例不合理地低」。他認為大學可適度放寬入學門檻,不應把成績視為唯一指標,「讀醫科為何非全部科目5**不可?實際上把門檻訂在可接受範圍內,同時考慮他們非學術表現,未必要滿分才能讀」。

  津貼中學校長會主席潘淑嫻亦認同,大學應研究合理的聯招取錄比例,「大學擇優取錄之餘,亦應有促進向上流動的社會責任」。她稱現時雖可透過校長推薦計畫,推甄非學術成就的考生,但名額相當少,大學收生仍以成績為唯一指標。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牽頭的智庫「教育2.1」,去年初曾發表報告,批評大學收生機制「純粹考慮考試成績」,建議一籃子考慮考生的學術成績、非學科表現、成長經歷、學校推薦及面試表現。

  不過,擔任「教育2.1」首席研究員的前港大副校長程介明,不贊成放寬入學門檻,或設立特定的聯招取錄比例,「如果非聯招的同學達到要求,為何大學不可以取錄多些?」他認為大學取錄更多非聯招,持海外資歷的本地畢業生,未必與文憑試尖子人數減少有關,而是院校擇優而取的結果,而院校主要考慮考生能力,而非他們所持資歷是本地抑或海外。

  對於坊間質疑大學取錄GCE AL和IB本地生,是影響社會向上流動,程介明認為是過度解讀,「我看不到有這關係或負面影響,不應該扯得太遠」。


   1    0    0    0

Rank: 6Rank: 6


9973
82#
發表於 18-11-17 09: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0 13:00 編輯
Lamtau 發表於 18-11-17 00:21
閑閑地一億到十億是一年嗎?

......

Rank: 5Rank: 5


3677
81#
發表於 18-11-17 00:21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8-11-16 15:15
科大Glob B應該係揾得最多錢,ibanker 嫻嫻地1億至10億,醫生望塵。一係做工程師,做到可以捐一億比學校, ...

閑閑地一億到十億是一年嗎?

Rank: 5Rank: 5


1307
80#
發表於 18-11-16 22: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一直都覺得 只有做i bank 先可以搵到你 想都未想过嘅咁多錢!

Rank: 6Rank: 6


9973
79#
發表於 18-11-16 15: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0 12:58 編輯

del......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61
78#
發表於 18-11-15 08:09 |只看該作者
想入神科就要睇下自己有冇斤両,否則去邊個學制都幫唔到你。
係香港如果目標唔係入神科,考DSE透過JUPAS係成本效益最高。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61
77#
發表於 18-11-15 08:06 |只看該作者
Talent2018 發表於 18-11-15 03:54
已經好少上來,每次只會見到固定幾個人回與答,幾乎連密碼也忘了。

社會的影響也令神科不在神,最近見到有 ...
心理學從來都是重要,其實門檻一直都唔低。加上港大一直未有將佢獨立成科,只掛在Social Science中。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3Rank: 3


214
76#
發表於 18-11-15 03:54 |只看該作者
已經好少上來,每次只會見到固定幾個人回與答,幾乎連密碼也忘了。

社會的影響也令神科不在神,最近見到有一科就是環球的社會影響到開始神起來,就是心理學,外國分得比較清楚,法律,民生,保險到位但香港就相對弱勢了。
有一個朋友的兒女,十多年前由中學立志心理學,的確生活得辛苦對普通人來說吧,要做義工,讀書.....大學心理學,畢業之後再上....一直讀到自己要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個專家。見到她的成功也感到高興,知道當時家人是極力反對的⋯⋯

只是給有志人士,先知先覺才能勝在起跑點,很多人都會這樣說。

Rank: 3Rank: 3


214
75#
發表於 18-10-5 02:15 |只看該作者
人生本來就是簡簡單單,開開心心地生活著⋯⋯珍惜緣份此生!

點評

like_travel    發表於 18-10-5 11:04

Rank: 3Rank: 3


214
74#
發表於 18-10-5 02:0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alent2018 於 18-10-5 02:09 編輯

個朋友仔知道佢父母想佢讀醫學,但佢只對父母咁講:「我不想一生就咁好像某某醫生咁過(因為佢父母認識好多名醫,曾經也約飯局任佢問), 想要一個不會浪費一生又可以做到自己的人。」後來,佢父母唯有在背後支持佢。

Rank: 3Rank: 3


214
73#
發表於 18-10-5 02:00 |只看該作者
曾經問過呢個Band1a學生為什麼不早去外國讀書?佢話佢不想令父母擔心,外國大學的offer 只是防一萬,但要搏HKDSE因為有信心,佢係無補習,靠衝最後一年,就是因為佢有後路可退,大不了就去外國。報外國及準備好DSE, 全部佢一個人搞掂。而英國個朋友仔,也要父母衝去英國幫佢選擇及安排一切。無論怎樣,入名校也好,全部就是學生的資質問題⋯⋯

Rank: 3Rank: 3


214
72#
發表於 18-10-5 01: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alent2018 於 18-10-5 01:50 編輯

見到咁多評論,有錢有選擇,只是多條路行下。DSE 也許是一條硬路。早前有講過,朋友個仔Band2a 去英國考advance level 取5A,CU 及HKUST 收左但佢最後在英國讀醫科,當然要負出比較多金錢(應該有人會知道點解)。另一個朋友個仔,資優生band1a留香港考DSE 38-40分也入左自己的心儀系,而放棄外國一流大學的offer 及奬學金。重點在于孩子的個人資質及興趣,相反沒有個人的資質,用幾多錢也許是徒勞的。

Rank: 4


879
71#
發表於 18-9-6 16: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ilyrd 的帖子

如有選擇的話,入讀行雙軌課程的中學,起碼讓子女升高中時有得揀IB或DSE,如果他們放棄,是他們的選擇,於升中時就幫他們入讀只可讀DSE的中學,對他們不公。

Rank: 5Rank: 5


4556
70#
發表於 18-9-6 15:53 |只看該作者
我又唔會針對有錢冇錢,我自從知道香港何為中産,我就知自己原来是窮人级别,不過不用住劏房啫.冇錢都有方法去追求,當然難度大的,只要肯去做,要用心幫小朋友,是有機會做倒的.反倒笑自己帶子女去考名直資小學無知.因為那會能夠在面試4,5歲人仔,可揀選叻學生.學校倒不如揀資源充足家庭,如果6年後未達水平,中學入叻人便可.我諗我冇估錯.不過,我也慶幸不收,要不然,一定會以為攪掂,12年無憂,過咗海便神仙.所以幾時都係有磨練係好事.

Rank: 4


790
69#
發表於 18-9-6 12:47 |只看該作者
全中,這是一個對有錢人更加公平的制度。

Rank: 5Rank: 5


4556
68#
發表於 18-9-6 09:29 |只看該作者
所以以前有人問皇x,喇x,拨x和聖保x, 4間都收,佢話嗰两間唔使學費....我同佢講借錢都去另外两間.(面對香港這個傾斜教育制度,要識玩遊戲規則)

Rank: 5Rank: 5


4556
67#
發表於 18-9-6 09:23 |只看該作者
上面幾位家長都好有理性講的事實情况,幾間直資,無論出發點是想學校整體成績提高,還是協助學生獲取好成績,都是雙赢.問題不在於IB,GCE,或直資或國際學校.是在於(1)DSE本身,(2)大學收生33222, (3)津校學生冇得揀IB或GCE.

Rank: 4


790
66#
發表於 18-9-6 08:59 |只看該作者
My friend tells me that in DGS, those with poor academic result in Chinese will be asked to study GCE.  I don't think student with poor academic result in language means that the student has poor academic ability in general.

Rank: 4


755
65#
發表於 18-9-6 08:51 |只看該作者
My colleagues’ husband is a teacher of SPCC. She said that student who choose IB path but without adequate English level will be persuaded/asked to keep in DSE path. It is to the benefit of the students.

She said all other elite schools with IB path will the take similar strategy. As the requirement of English knowledge is much much higher in IB to get high score.

In fact, her daughter goes IB path where her son is kept in DSE path.

Rank: 6Rank: 6


8834
64#
發表於 18-9-6 08:44 |只看該作者
hksarah 發表於 18-9-6 07:11
DSE 個基數大, 最差的一群學生組别在GCE-AL 及IB 不會出现 (中産或以上才會揀non-dse, 亦有資源催谷子女成 ...

基數大? 唔知全球IB/AL基數大還是DSE基數大呢?例如,英國讀IB/GCE一定都係千挑萬選,其他學生應該中途輟學變咗文盲,所以佢哋分數才會咁高。返黎HK,SPCC/DBS等DSE課程一定又係任何人都收啦,所以成績冇IB亮麗囉。

你唔信數字,都睇吓D家長用腳投咗乜票。我知幾間B1A學校,升高中前年年雙位數咁去外國讀IB/AL。唔使掛住佢哋喎,有NJ呢條好路,幾年後再見啦。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