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大學收生須增透明度 貧富「成績鴻溝」待縮窄 ...
查看: 44086|回覆: 513
go

大學收生須增透明度 貧富「成績鴻溝」待縮窄   [複製鏈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05
1#
發表於 18-8-14 10:1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 2018-08-14 | 明報 | A02 | 港聞 | 社評

大學收生須增透明度 貧富「成績鴻溝」待縮窄


港大中大多個收生門檻甚高的學科,非聯招學生比例高達三成至五成,港大醫學院錄取聯招學生比例大跌,降至不足收生總數的一半,更惹來不少議論,有人質疑大學偏袒修讀國際預科文憑(IB)的家境富裕學生,對一般應考文憑試(DSE)學生不公平。港大醫學院曾承諾收生75%來自聯招,當然需要為說話負責,惟以仇富民粹心態看待問題亦不可取,所謂「IB 課程比DSE 容易」也缺乏科學憑據。大學收生有權擇優而錄,然而取錄準則應該有更高透明度,政府亦應大幅增加對一般津校的資助,縮窄貧富學生「成績鴻溝」。


聯招收生比例突下降院校應交代收生標準


八大招收本地新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憑DSE 成績參加大學聯招(JUPAS)的學生,一類是非聯招學生,他們大都持有IB 課程資歷。目前本港有提供IB 課程的學校,主要是直資中學、私立學校及國際學校,很多市民心目中,這些學校最大共通點是學費驚人,並非一般家庭能夠負擔。近年香港社會貧富懸殊惡化,基層少年向上流動機會不足,教育門第化和貴族化問題愈益受到關注,在這些因素交織之下,大學「聯招」與「非聯招」收生比例,自然觸動各界神經。


回顧2013 2017 年,八大聯招收生比率持續上升,由85%升見91%,惟本年回落到88%。今年有超過4.6 萬人憑DSE 成績參加大學聯招,相比之下,只有2285 名學生應考IB,不過港大中大一些爭崩頭的「神科」,例如醫科、法學和環球商業學等,非聯招收生比例卻高達三成半或以上。以港大醫學院為例,過去數年聯招學生取錄比例一直都有七成左右,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說過,為了協助基層學生向上流動,將聯招生取錄額定為至少75%,然而根據今年聯招數字推算,港大醫科本地新生只有不足一半來自聯招。


港大中大均強調,不管學生是透過文憑試或IB入學,都是擇優而取,不會規限不同渠道入學的比例,然而港大醫學院聯招新生比例大跌兩成,難免令一些未能圓夢的DSE 學生和家長不服,質疑院方是否突然改變收生標準,降低他們入讀機會。院校收生強調自主彈性無可厚非,擇優取錄也沒有不對,然而收生政策和標準應該有更高透明度。港大醫學院表示今年聯招入學成績中位數跟去年相若,然而「75%」畢竟是港大醫學院的承諾,如果有變,至少應該向公眾解釋。港大醫學院遲遲未有回應聯招收生比例問題,只會惹來更多揣測,加深公眾對IB DSE 的誤解。


近年IB 學制頗獲本地富裕中產家長熱捧,原因之一是課程國際認受性高,既可升讀本地大學,也可選擇負笈外國,而坊間對於IB 課程也有不少迷思,例如認為「IB DSE 容易」,「讀IB可以輕鬆入大學」等。IB 課程強調創意自主不太鼓勵背誦,然而,不少師生均認為「IB 課程淺易功課少」顯然帶有誤解。讀書無捷徑,IB 是國際課程,考試結果獲國際一流大學認可,如果以為「IB 課程淺易」,未免低估了國際著名學府對收生的要求。


教育資源成決定因素政府應大增津校資助


接受高等教育是低下階層爭取向上流動的階梯,富裕家庭擁有較多資源栽培子女,亦是不爭事實。在美國,1970 年代富裕家庭花在栽培每名子女的平均開支,是低收入家庭的5 倍,到了2007 年,這個比率已擴大至9 倍。有學者分析過去半世紀美國貧富學生在學術水平測試的表現,發現由1960 年代到本世紀初,來自全美最頂尖一成富裕家庭的學生,與來自最低層一成貧困家庭的學生,雙方成績差距拉闊了四成。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生於1960 年代初的美國富家子弟,有三分之一得以入讀大學,生於1980 年代初的一群,比例更升至五成以上;相比之下,同期出生的低收入家庭子弟,分別只有5%和9%能夠入讀大學。


經濟全球化加劇發達社會貧富懸殊,貧富學生「成績鴻溝」(achievement gap)也有擴闊之勢,美國如是,香港恐怕亦不會例外。IB 課程與本地傳統教育有別,「填鴨味」較少,然而IB 學生入讀本地大學比例較高,資源分野也許才是關鍵。本地提供IB 課程的學校,大多收取高昂學費,部分直資學校同時還得到政府資助。它們財力雄厚,教育資源遠比一般津校為多。本港貧富學生「成績鴻溝」拉闊,與此不無關係。


貧富學生「成績鴻溝」持續擴闊,必然令跨代貧窮惡化。直資學校貴族化情况必須正視,然而民粹仇富亦非解決問題之道。政府要遏阻「成績鴻溝」擴大,必須縮窄津校與直資學校的資源差距。如果政府願意拆牆鬆綁,大增津校資助,讓津校有更多資源推動小班教育,以及安排基層學生出外交流,相信有心有力的津校一樣可以辦得有聲有色。
   8    0    0    1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14#
發表於 18-8-28 08:50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3:16
接上討論比大家又回顧下咩係發展天賦同興趣.....

昔日HK高考年代,理工、醫科收生,係3個AL全數理科,以我 ...

這段我只講,你說的大學應該收8分的學生而不受9分學生是不合理。你有一如既往差到好遠。算啦,唔講呢樣。

但係身為教育界人士,成日把權貴金錢掛在口邊,你真心以為最大問題係錢?

不理家庭是否單身綜援戶,定中產高產,香港政府在 16/17 年每位中學生用了 $74,000,幾年前才五萬幾。國際學校 KCIS/KIS 一年連利潤,校舍維修,才 10 萬至11萬元左右。

真的是平民因為沒有錢而沒有理想教育?問題係邊?

是那些人用這麼多資源,但大眾對教育系統又不滿意?

孩子見自己有進步空間,別人較好,不是要啊媽保護,要學校保護,對付叻的學生。正常人是要自己「爭氣,自強」。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513#
發表於 18-8-28 01:16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3:42
交啦....果頭近,世界變成點都唔係太關事。

唔係啱既材料又入左果科,大學生都要補習數學,比你補到都無 ...
無啦啦,你幫自己賣廣告乎?
定係你係大股東?

Rank: 6Rank: 6


8834
512#
發表於 18-8-28 00:21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3:42
交啦....果頭近,世界變成點都唔係太關事。

唔係啱既材料又入左果科,大學生都要補習數學,比你補到都無 ...

咁你又唔好咁認真信晒所謂 "神" 既野,宣傳技倆嚟,呃吓D中學生,搵餐食姐。

呢D topic,小菜一碟,就算完全唔識calculus,一個semester夠自修晒啦,何況依家大一已經有數學補底。入到U,hea吓拍吓拖好過啦,重拜乜 "神" ?

Rank: 5Rank: 5


3410
511#
發表於 18-8-27 23:52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3:42
交啦....果頭近,世界變成點都唔係太關事。

唔係啱既材料又入左果科,大學生都要補習數學,比你補到都無 ...

其實V兄講的某些事情都有point的. 肯講咁多野,欣賞。對與不對,各自思考啦!

Rank: 5Rank: 5


3643
510#
發表於 18-8-27 23: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8-8-27 23:47 編輯
ABC-DAD 發表於 18-8-27 23:37
同懷緬過去二.三十年前自己光輝歲月嘅人討論,就預左係咁上下。

我覺得大人要做嘅係交捧,交棒啦,老彿爺 ...

交啦....果頭近,世界變成點都唔係太關事。

唔係啱既材料又入左果科,大學生都要補習數學,比你補到都無用,讀得好極有限。

最尾一頁,大學yr 1及yr 2數學班,$690 4堂。
http://www.beacon.com.hk/leaflet/18-19/regular/others/koopakoo_IAL.pdf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509#
發表於 18-8-27 23:37 |只看該作者
同懷緬過去二.三十年前自己光輝歲月嘅人討論,就預左係咁上下。

我覺得大人要做嘅係交捧,交棒啦,老彿爺,唔想參與都唔好攪亂檔。

Rank: 5Rank: 5


3643
508#
發表於 18-8-27 23: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8-8-27 23:21 編輯

接上討論比大家又回顧下咩係發展天賦同興趣.....

昔日HK高考年代,理工、醫科收生,係3個AL全數理科,以我既年代,只有一科UE+3AL,即超過80%課程係數理,考得好入到大學工程醫藥,必然係數理有天賦先得。

(諗真應該100%數理,因當時UE根本唔計分,合格就得。)

到後期加入AS中文,但2AS+3AL,都有75%數理。

到今日DSE,當4 cores + 2科理科 + 半科M1/M2,只有54%係數理。若只有其中一科係理科(好多係咁),咁就只有38%數理,但呢批學生若總成績夠高分,仍會被選入去讀工程同理科。

而真係數理科勁,但因中英通識科成績拉低總成績,甚至攞唔到2或3,理工既天賦就可以報銷了。

而家啲工程畢業生同以前3AL年代比果啲得唔得? 問返工程界既人先知了。

點評

poonseelai    發表於 18-8-27 23:22

Rank: 5Rank: 5


3643
507#
發表於 18-8-27 22:5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8-8-27 23:03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8-27 21:4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8-27 21:47 編輯
係你不斷强調天賦,無其他人,係你認為
A:先天5+後天3=8
B:先天4+後天5=9
大學應收A,因為有天賦,阿B只係學制好,父母有錢,世叔伯見識好,勝之不武。

我話大學按數字會收B,亦係你角度即應該收B,大學只睇成績,難以知道你成績點黎,呢個係現實。

但若教育做得好,先天5果個,應該係會高分過先天4果個,即A應係10分唔係8分,咁大學就會收A,而大學幾年後會好開心,因發覺收返黎既學生啱教,個個係讀果科既好材料。

若社會個教育系統,好大量咁將先天4果個最後成績好過先天5果個,個社會運作就會好差,而事實4果個只係呢科先天4,但另一科可能係先天7!

講下現實情況,徐立之教授都不斷講,現DSE制度下,理工科根本收唔到"想收既學生"(即天賦高),照計分收學生係高分,但又無讀數,理科又讀得一兩科 (即數理天賦低但總分高分),甚至唔識計數,結果理工科死晒,香港又話搞科研,最後自己畢業生唔掂,研究生全被內地生佔據!

浸會大學最搞鬼,理學院甚至為收生,連DSE無讀過理科既人都話可apply! 一個文科人DSE成績幾好都好,突然係大學讀理科會讀得好? 唔會啦,大學只係填數!

當然,你可以話你收生時指明要讀phy chem M1/M2先收咪得? 可惜,DSE讀呢啲組合又讀得好既實在少得可憐,讀得好都讀晒醫,無咁多呢啲人比佢地收。

香港其實有好多數理強既人,咁徐教授講咩呢? 唔好咁多必修! 比數理強既人專心讀好數理,即比佢地既天賦發揮!

其實我地諗既野好簡單,係世人太多野諗變得複雜晒。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05
506#
發表於 18-8-27 21:50 |只看該作者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8-8-27 20:45
其實41分,就是dse 6科32分,因為係spcc的average.如果佢唔考ib,考dse,佢可能係考到32分。記住,dse係可以 ...

你所說的:「其實41分,就是dse 6科32分,因為係spcc的average」是什麼邏輯呢?

假設IB 41, 扣去可能取得EE & TOK 最高的3分,該學生的6 subjects 就可能是38。(當然此消彼長,所以也有可能是39/4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05#
發表於 18-8-27 21:45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0:08
睇先天,即等同唔使讀書、唔使努力?

咁我討論不同學制講咩?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8-27 21:47 編輯

係你不斷强調天賦,無其他人,係你認為

A:先天5+後天3=8

B:先天4+後天5=9

大學應收A,因為有天賦,阿B只係學制好,父母有錢,世叔伯見識好,勝之不武。

你唔係咁意思咩?

Rank: 7Rank: 7Rank: 7


13435
504#
發表於 18-8-27 21:23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8-27 17:1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8-27 17:17 編輯

你和V君有類似的錯誤的想法,以為DSE top 5%,在lB/AL ...
邊個話要大家一樣啫,呢邊要3-4%, 嗰邊我差好多,攞到13%就算了。
唔好講到IB唔教書,淨係睇適應性,全部靠自己資資啦。咁小學揀錯IS 或CKY咪死得?

我唔熟IB, 係咪英中數文理藝+tok?


Rank: 6Rank: 6


9973
503#
發表於 18-8-27 20: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8-9-29 18:16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20:20
大家認真啲諗下我地討論緊啲咩,唔係IB同DSE,係個學制既公平性。

你講呢啲其實係離左題。

del....

Rank: 6Rank: 6


9973
502#
發表於 18-8-27 20: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9-2-21 00:30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18-8-27 19:57
另一個帖你又再説:「隔離post某名星女,IB 41分入港大建築,唔知佢考DSE入唔入到。」

為何要重複引她做 ...

其.....

Rank: 5Rank: 5


3643
501#
發表於 18-8-27 20: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8-8-27 20:28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18-8-27 19:57
另一個帖你又再説:「隔離post某名星女,IB 41分入港大建築,唔知佢考DSE入唔入到。」

為何要重複引她做 ...

大家認真啲諗下我地討論緊啲咩,唔係IB同DSE,係個學制既公平性。

你講呢啲其實係離左題。

IB有IB既難既地方,DSE有DSE難既地方,若然處理唔到DSE 4個cores,又處理唔到IB你講果啲cores,咁仲有得考GCE AL...…

呢個係好多條路入大學,比唔同能力既人有機會,但窮人只有1條路考1種能力既問題,唔係純話邊個深淺問題。

其實DSE係一件好怪既事,現在有唔少學校都想比學生考GCE AL代替DSE,反正近似昔日HKAL,老師都唔使點訓練,但教育局係好怕DSE玩完,係好抗拒學校咁做。

Rank: 5Rank: 5


3643
500#
發表於 18-8-27 20:0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8-27 19:07
因為你講大學收生要看先天才公平,咁都唔明?
睇先天,即等同唔使讀書、唔使努力?

咁我討論不同學制講咩?

我已一再強調教育係應發展各人天賦,一個有某方面天賦既人得不到好好發揮,成績差左,大學當然唔收,咁呢個即代表教育失敗、個制度失敗,你仲想張我呢個講法扭曲成點呢? 係咪想講即我話大學收生只睇天賦?

大學收生一定睇天賦,成績就係部份天賦既反映,部份科無天賦一定無好成績,敢講幾努力都唔會有。

執個別字眼去理解整段說話,一見到"天賦"、"先天"等字眼,就話人一定係講三歲定80,唔使努力,說來,IB係咪就係可以訓練到人唔係咁簡單咁睇野?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05
499#
發表於 18-8-27 19:57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19:45
"另一個post講某明星個女IB 41分入港大建築,當然IB 41分學生資質肯定唔差,亦要好努力先得,但我會問,呢 ...

另一個帖你又再説:「隔離post某名星女,IB 41分入港大建築,唔知佢考DSE入唔入到。」

為何要重複引她做例?

講番你對IB的認識,有不少誤解。若説DSE四科core成為考生的負擔,咁IB規定的考兩種語文+Extended Essay及Theory of Knowledge ,咪簡直是理科學生的殺手?


Rank: 5Rank: 5


3643
498#
發表於 18-8-27 19: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8-8-27 19:48 編輯
Radiomama 發表於 18-8-27 19:10
讀你的帖,知道你是對教育有心的人士,所以請不要再一而再提某某明星的女兒的例子,小女孩考IB 41分入港大建築系,不應被任何人看輕。

"另一個post講某明星個女IB 41分入港大建築,當然IB 41分學生資質肯定唔差,亦要好努力先得,但我會問,呢個女仔若考DSE,必修4科佢未必善長既科下,會否同樣考到港大建築呢? "

好在係文字唔係口傳記錄,真係想知我邊一到係輕看緊佢呢?

有時睇人既野,真係唔好先心裡面有刺,否則好難溝通。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497#
發表於 18-8-27 19:39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8-8-27 17:36
同你地辯論真係好鬼離譜.....

講緊大學入學試呀,無啦啦講6歲!
你唔擅長嘅嘢就唔好攞出嚟講啦。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496#
發表於 18-8-27 19:3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8-8-27 20:05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8-27 17:1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8-27 17:17 編輯

你和V君有類似的錯誤的想法,以為DSE top 5%,在lB/AL ...

有啲情況都幾好玩,讀兩年DSE 去做IB, 讀兩年IB去考-DSE, .......邊有得咁去計。
靚蘋果就係靚蘋果,靚橙咪靚橙。

靚橙靚蘋果加埋靚奇異果咪靚靚混合果汁.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