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摩拳擦掌迎新資源 大學爭百億撥款 深化智能項目研究 ...
發新帖
查看: 467|回覆: 0
go

摩拳擦掌迎新資源 大學爭百億撥款 深化智能項目研究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65
1#
發表於 17-10-21 12:5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詠芝則期望申請資助,把智能機械人應用在訓練自閉症兒童。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圖中)相信該校在爭取新資助具一定優勢。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將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不少於一百億元,高教界蓄勢待發,待資源到位後力爭撥款。主力做基礎研究的大學冀爭取資源,讓研究深化至應用層面,並開設智能材料研究所培訓更多人才。有教授看好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擬成立「AI+實驗室」;亦有教育心理學者打算,以機械人訓練自閉症兒童應對情緒變化。惟學界擔心,若按照教資會現有的撥款方式,非主流研究項目難有競爭力,故盼經費可劃分不同項目予學界申請配對。

        港大副校長(研究)賀子森表示,不少教授都有不錯的研究計劃,惟資金僅足以起步,若爭取到資源便能深化研究的影響力。他舉例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任詠華研究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應用層面廣闊,例如電子產品熒幕甚至醫療科技;港大將盡力為二人爭取撥款開辦智能材料研究所。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則看好人工智能(AI)的發展潛力極大,盼利用新資源成立「AI+實驗室」,解決人口老化等問題。他舉例指,工廠生產線設置圖形識別系統,毋須人手也能盡早追蹤到瑕疵產品;另以機械人取代客戶服務工作。

現資金不足 僅夠起步

  目前理大有六、七成研究均為應用研究,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相信,憑藉跟大企業,以及高鐵項目的合作經驗,日後在爭取新資助或具一定優勢,「我們擅於研究大型項目,跟企業合作要很實際,譬如高鐵不止要電機系支援,因涉及鐵路高架橋和沉降問題,跟土木工程系和環境測量系教授都有合作。」

  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蘇詠芝則期望申請資助,把智能機械人應用在訓練自閉症兒童,利用機械人表演話劇,教導自閉症兒童理解個人情緒變化,減少他們的自殘機會,項目預算開支約一百萬元。她相信,研究對社會的影響將會是項目能否成功獲批資助的關鍵,「我們預計可服務數百名兒童,相信受惠人數愈多,成功(獲批資助)機會愈大。」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提到,浸大於兩年前開設了「低氧實驗室」,並曾讓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內進行訓練,惟他有意擴大研究服務,為廣大市民進行體重控制,礙於資金不足而無法成事,「運動有很多高科技項目,如單車設計、訓練方法、肥胖治療及智能用品,但沒有人看重體育應用研究。」他期望研究經費分配能顧及非主流創科項目。

  另外,《施政報告》建議將為企業的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研發食物檢測技術的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陳子翔認為,有關建議對整個科研行業起重大幫助,能鼓勵更多企業投放資源開發創科研究,甚至聘請市場推廣相關人才。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