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從上而下的藝術往往會創造一些垃圾,例如朗誦比賽冠軍 ...
查看: 11267|回覆: 53
go

從上而下的藝術往往會創造一些垃圾,例如朗誦比賽冠軍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1#
發表於 17-6-11 15:4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12 19:18 編輯

蕭若元曾取得全港朗誦比賽冠軍

我的偶像,才子蕭若元在他的一個網台Youtube視頻中提到,他年少時曾奪得1967年全港朗誦比賽總冠軍。他在視頻裡說,當年的評審標準是合理的,所以他用一個自然的方式,一個正常心智的人聽到都覺得動聽的方式演譯而取得冠軍,是合理不過的。反觀今的評審標準產生的冠軍都是不知所謂的,這是香港的不幸。

蕭若元自小培養了出眾的朗誦風格,其後當過出色的亞視新聞報導員、新城電台烽煙節目主持、自己創辦的網台主持,令人讚嘆不已,fans眾多。但假若蕭公子用今天朗誦冠軍的方式報導新聞、主持烽煙節目、主持網台節目,又會是甚麼光景呢?

大家都很清楚,今天的朗誦比賽冠軍只能在朗誦比賽這個扭曲了的場合揚威,但絕對出不了大場面。用他們取得冠軍的方式報導新聞、主持烽煙節目、主持網台節目,甚或朗誦比賽以外的任何場合,只能出現一個結果:「笑大人個口」。

古語有云,「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曾經有一個楚國國君喜歡腰細的女郎,於是宮女們都積極節食減肥,以取悅大王。)」,既然用一種心智正常心智的人準會覺得毛管動的演譯方法才能夠取得冠軍,自然有大量家長、老師、莘莘學子花費大量時間去操練這種朗誦方法。


甚麼是從上而下的藝術?甚麼是從下而上的藝術?

相熟的網友都知道,小弟花了無數時間和心血去培養女兒成材。但近幾年開始有收成。

論對藝術的認識,我老早不如醉心繪畫的女兒。一次,她教曉我一個jargon:「從上而下的藝術」。開始不完全是女兒接受我的教導,有時她也會教導我了。

藝術主要是靠從下而上的,一件藝術品,或者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只要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慢慢地,這種藝術就會被大家接受為一種很有價值的藝術品、藝術表達形式。

但有少數例外,一件藝術品、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的大行其道,可以是心智正常的人覺得很糟糕,但經過一群非常有影響力的人鼓吹後,大家都會覺得今是而昨非,從前覺得糟糕的觀點是錯的,很有價值才對。

自古以來,形容美女、美男都是「唇紅齒白」。道理很簡單,齒白紅唇像徵著健康體魄,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自然覺得「齒白紅唇」漂亮。這種審美標準,是從下而上的,是普羅都覺得紅唇漂亮,漸漸發展為塗紅唇。

大概二十多年前,當時炙手可熱的梅豔芳偏偏反其道而行,塗上黑色唇膏,掀起了fans們一陣跟風熱潮。對正常心智的人來說,黑色口唇其實一點也不漂亮,但只要有一個有影響力的偶像人鼓吹,就有些人覺得漂亮,值得效法。

當年,阿梅塗黑唇只持續了一段很短的時間,所以不久這種熱潮就馬上退卻了。但假若,阿梅持續地塗黑唇;又假若有富豪出重金鼓吹,每年搞一個最漂亮黑唇獎,冠軍獎金是一千萬,大家覺得黑色口唇膏的發展又會如何?


陳寶珠現象

像我一樣的老餅都知道,在六十年代,陳寶珠的風頭是一時無兩的。「陳寶珠落車喇!」是當時一個很著名的sound bite。她是一個很成功的演員,但歌喉則不散恭維了。然而,她所灌錄的黑膠唱片,卻能賣過滿堂紅。何解?她唱的歌,對fans來說,動不動聽不打緊,只要是心愛偶像所唱的,都是繞樑三日的好歌!

不少缺乏藝術價值的藝術品都會有很多人真心地喜愛。只要是陳寶珠唱的歌、梅豔芳塗的黑唇膏!

誰令超人風靡全球?

上世紀美國的大蕭條時,有一個窮畫家,創造了一個Character,見到別人有危難時,就躲進電話亭,除去眼鏡,換過上衣,將底褲當作面褲穿,面褲當作底褲穿就去救人。他把手稿連同Character的擁有權一拼賣了給發行商。後來,這個Character在發行商的marketing下成為家傳戶曉的超人,給發行商帶來大量的收益。

由於超人的版權擁有人是發行商,所以無論賺多少錢,原作者都無法分一杯羹。結果,他和發行商對薄公堂,但敗訴。

他覺得超人之所以成功,主要靠他創作的Character特別有價值,誰人發行都會大行其道。於是,他日後創造過很多的Characters,但很可惜,沒有那間發行商的marketing下,無一成功,他最後鬱鬱而終。

這故事可以見到,強大的marketing可以使平凡的藝術品變得不平凡。


只要投入金山銀海,油污也可以是上佳的藝術品

每隔若干年,世界都會有嚴重原油漏油事件。這些原油多都會漂到海岸邊,污染著海岸、沙灘。

白色的清潔沙灘,被黑沉沉的原油污染著,正常心智的人都會覺得是難看。不過,假如有一個超級富豪,發了神經,掏腰包去推廣「原油揉合沙灘美學」,將原油在沙灘上組成的pattern,拍了照,定性為美麗「沙龍」,去開攝影展。另外,每年都搞一個全球性的「原油揉合沙灘美學沙龍大賽」,冠軍一千萬美元、亞軍五百萬、季軍三百萬,優異獎五十名,每人五十萬。我相信,世界上就會有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產生,就會有不少人,真心覺得有些地方的沙灘油污美不勝收,在旁邊觀賞簡直是心曠神怡。

基於對人性的了解,我相信,強大的marketing可以將不少人訓練到打從心底裡喜歡上一些原本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

繪畫界

剛出來做事不久,一次午飯時,上師和我閒聊,說:「我少年時曾經想當畫家,但因為我家境不是富有,不能為我大肆宣傳,能成名的機會很渺茫,所以放棄這個念頭。其實,基本上所有的名畫家都是靠強大的marketing才能成功的,窮人最好不要希望成為畫家。」

有幾個很有趣的例子:

1. 梵谷

網上的資料:「決志成為一個畫家以後,梵谷從未有過收入,生活都靠弟弟西奧接濟,只在過世前四個月,才以四百法郎賣出一幅畫,還是西奧幫他賣的。西奧長期地支助梵谷,照顧他、鼓勵他。兄弟之情,令人感動。若非西奧,梵谷可能早餓死了。」

梵谷在生時,畫壇大佬們將之定性為無價值,他的畫不值錢。他死後,經過商家們的marketing後,有很多從前真心覺得梵谷的畫沒有甚麼價值的畫評家,開始真心覺得他的畫非常有價值。經過marketing之後,所有畫壇大佬都將梵谷的畫定性為價值連城,畫壇再也容不下反對聲音了,批評梵谷的大概沒有好下場。


2. 米勒

梵谷很不幸,死前從未享受過自己日後價值連城的畫的經濟好處。另外一個法國畫家米勒的運氣比他好一點。

從我這個門藝術外漢看來,米勒的畫是寫實的,是很有美感的。我相信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會覺得他的畫相當有美感,最少,我不相信有人覺得他的畫很難看。當然,我不認為他的畫、或者任何一個畫家的畫可以價值連城。

米勒壯年時,他的品被畫壇大佬們定性為「沒有甚麼價值」,所以他的畫賣不了多少錢,只能過一個很窮困的生活。但到晚年時,他的畫突然被大佬們重新審定為價值連城,畫壇再也容不下反對聲音,於是他的畫突然變得非常值錢,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3. 畢家索

畢家索是畫壇中的幸運兒。他的畫不需要等到老年,甚至死去才值錢。

他的畫是典型的「從上而下的藝術」。

學素描時,導師偶爾會這樣說:「繪畫的原則是……..但畢家索的畫是例外。」繪畫為甚麼會有原則?因為人有與生俱來的審美眼光,這些繪畫原則就是順應著人的本能而發展出來的。但畢家索的畫卻與人的本能相違背,所以一個正常心智的人,如果未經歷過marketing的洗腦,未經歷過畫壇大佬們的論述前,絕難憑天賦的審美眼光覺得畢家索的畫非常漂亮。

當所有畫壇大佬們都評定畢家索的畫非常有價值,經過marketing的洗體後,自然有不少人打從心底裡喜歡上畢家索的畫。但畢家索的畫始終違反人性,如果拿幾張畢家索不那麼出名的畫,說是一個非畫家eviepa繪畫的,在全世界隨機抽一萬人去問這幾張畫好不好看,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回答:「非常差勁。」



朗誦比賽:一種從上而下的藝術形式

1967年時,朗誦比賽的評審標準是以人的先天喜好為依歸,是從下而上的藝術形式,所以冠軍蕭若元的演譯,不需要經過marketing的洗禮,不需經過朗誦大佬的定性,所以一個正常心智的人聽了總會覺得順耳,很難想像這種演譯會有人覺得毛管動。

近年的朗誦比賽的評審標準並以人的先天喜好為依歸,只是朗誦大佬說了算,是從下而上的藝術形式,完全違反人與生俱來的審美標準,縱然能夠將小部分人洗腦,然而,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朗誦比賽冠軍的演譯,只會令人毛管動,只是一個鬧劇。

費盡心血去迎合朗誦評判,拿了個朗誦比賽冠軍,只能在朗誦比賽這個小圈子裡拿個將盃自high,完全不能在朗誦比賽以外的任何場合派上用場。

憑這種違反人性的演譯,憑這種完全和生活脫節的訓練,能夠孕育出蕭若元這個public speaking專家嗎?


結語:一個從上而下的藝術形式的極致

我不是說所有從上而下的藝術都是糟透,我只是相信,從下而上的藝術是經得起
驗,糟不到那裡。但從上而下的藝術,有時可能出現好東西,但有時卻會出現一些糟透了的藝術品、藝術形式。

以下的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卻可以好好地展視出從上而下藝術標準的荒謬:

一個國王,量身訂造了一套衣服,一套正常心智的人都會覺得是糟透了的衣服。這套衣服卻在把持著美醜標準的大佬們宣傳為非常漂亮的衣服。

當國王出巡穿著這套衣服時,人民們雖然心裡都覺得糟透了,但都在專家把持著的標準下低頭,紛紛讚賞這套衣服。

不過,一個小孩卻說:「為何國王沒有穿衣服?」


   7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54#
發表於 17-7-2 18: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7-2 18:20 編輯

眾人嘲笑的是甚麼?

《蕭生係1967年全港朗誦比賽總冠軍〈蕭遙遊〉2014-01-06 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DYJeYkNRA

兩三年前這段朗誦片段在網上公開後,有非常多人嘲笑這表演。

我們想想,大家嘲笑的是甚麼?

如果這位學生得零分,這個表演根本不會引起大家注意。問題是這樣的表演,居然可以拿冠軍,這就犯眾怒了。正如蕭若元在上述的視頻中講:「對唔住,雖然佢只係個𡃁仔,但係我睇到佢咁樣唸,我真係想dup佢一身……最Q荒謬既就係佢竟然可以攞到冠軍。」

食得咸魚抵得渴,在台上表演,無可避免地要接受觀眾的意見。演得好,有大眾的掌聲做禮物;演得不好,會受冷待;演得極劣,會受人柴台。

我觀看過不少香港中學生取得全港冠軍的片段及作品,所有都是非常優秀的,除了朗誦比賽冠軍。而且,朗誦冠軍,對我來說,對很多人來說,不但離優秀甚遠,而且是極惡劣的。

對極惡劣演出柴台,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可能大家覺得從來不會喝倒采的人較為厚道,較為可取。但對極惡劣演出柴台是古今中外都容許的,是無可厚非的行為。

另外,柴台的人所關注的,是演出的質素。至於表演者只用一天的訓練、或是十年的苦工是不相干的。總之,不少人覺得表演者上得台表演,演得極劣就有權柴台,表演者不可能只接受掌聲而禁止喝倒采。

當這個世界上只能容許謙謙君子生存前,上台表演,又明知有大量人覺得自然己的演出極惡劣時,你就要有心理準備受人柴台。

觀看過這樣的朗誦,有大量人會覺得差勁,心裡的感覺可能是最溫和的「我不喜歡」,至到「毛管戙」,至到「噁心」,或是逍遙遊裡Henry說的「為我地中國文學發展感到悲哀」。

香港是個開放社會,個人意見、個人感受應該可以隨意表達的。如果心裡面覺得「我不喜歡」、「毛管戙」、「噁心」、「為我地中國文學發展感到悲哀」,但表達出來後卻被打為不道德,香港會是個甚麼地方呢?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53#
發表於 17-7-2 16:2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imonlawht2 的帖子

謝謝,不過我女兒已經二十歲,女大女世界,由她吧。

Rank: 5Rank: 5


2055
52#
發表於 17-7-1 14:36 |只看該作者
eviepa 發表於 17-7-1 10:08
訓練朗誦或其他public speaking的場所可能是基督教教會

我不是教徒,就但也曾和教徒教會有些接觸。傳道 ...
我自己比較喜歡Toastmasters Club, 你也可以建議你女兒參加, 總部在美國, 香港也有分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astmasters_International


https://www.toastmasters.org/


http://www.toastmasters.org.hk/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51#
發表於 17-7-1 10:08 |只看該作者
訓練朗誦或其他public speaking的場所可能是基督教教會。

我不是教徒,就但也曾和教徒教會有些接觸。傳道人們在台上的演講,普遍都很有感染力,三分感情用三分力道表現出來,並不像朗誦比賽般的表達方法,是很好的學習榜樣。另外,有信教的朋友告訴我,教會裡有很多public speaking的場合,教友們不少有很好的public speaking訓練。

要學習public speaking,傳道人們的方法比全港朗誦冠軍好得多。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50#
發表於 17-7-1 09:50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7-6-28 09:42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
妳好多時D文咁有參考價值,我將妳D舊文貼出,就相等於引專家之言。不過妳唔想就以後唔引喇。唔好意思。

Rank: 5Rank: 5


4418
49#
發表於 17-6-28 11:17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7-6-28 09:42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

驚就唔洗驚, 我都知你被提名時的感受。

不過Eviepa佢近來作啲論文, 又長又論盡, 又話見識高, 舊時佢讀過都搬番出離, 全部耳熟能詳, 近來越見拉雜成軍, 以佢自稱之人, 對人批評用詞真有些失格, 失讀書人之態。

我多年對佢觀感冇變, 亦唔會跟佢所作去回應, 佢一向讀埋的舊嘢, 再化大量時間在網上推銷佢啲自我意念, 我拿番以前講過的已足証明。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 睇番十年應最清楚。

小學雜談上來都係吹水, 好少人覺得自己啱哂。但有人講咗十幾年都冇次講贏, 仲要重覆去講, 就是我說的多讀不明理之輩, 社會上好多!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8#
發表於 17-6-28 09:42 |只看該作者
好在你近日成日提住Judy, 你成日拿佢頂檔, 我又唔覺佢同意你。


不知其他人目的,我係度得閒吹水,吹水嘅嘢,最好講完就算。

你和eviepa喜歡掘返舊時文章,我就覺得好驚。

Rank: 5Rank: 5


4418
47#
發表於 17-6-28 01:11 |只看該作者
eviepa 發表於 17-6-28 00:26
個到這刻,我覺得這論題是非常成功的。在所有發言中,再沒有一個為極之誇張,令非常多人覺得毛管戙、甚至噁 ...

講到朗誦,  我找到一些資料, 主旨如下:-

“朗誦,是一種聲情意結合的表演藝術;透過處理聲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把文字作品由平面的書面文字,演化成立體的實際場景,更重要的是透過聲音把聽眾與優美的文學作品結合而產生共鳴感,此乃文學作品的創作藝術。“

唔知係咪啲大佬所作, 影響力咁深。咁啲去聽比賽的觀眾咪貼錢買難受, 聽到......

我對朗誦認識不深, 但都聽過幾次, 唔知係咪咁。 不過, 朗誦都有長久歷史, 近十多年來都出了不少冠軍, 有二三千掛, 唔合你準則都有一大班, 變咗垃圾成塘。我想這些冠軍之輩, 未必會在社會失色。

蕭先生係你偶像, 不過除咗佢在影藝我認同之外, 佢啲行徑唔合我意。Henry 我唔識。好在你近日成日提住Judy, 你成日拿佢頂檔, 我又唔覺佢同意你。

費話講多了, 你花時間再作多幾篇, 我一定再答你。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46#
發表於 17-6-28 00:26 |只看該作者
個到這刻,我覺得這論題是非常成功的。在所有發言中,再沒有一個為極之誇張,令非常多人覺得毛管戙、甚至噁心的表演辯護。再沒有一個會當眾表達「覺得這種表演毛管戙的是不識貨」的意念。

我想,不少原先興致勃勃向朗誦大佬標準進發的家長會反思一下。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45#
發表於 17-6-28 00:19 |只看該作者
無知人 發表於 17-6-20 08:56
大幅度擰頭、面部肌肉跨張地抽搐
、除了噁心、扭曲仲有乜形容呢 ?
樓主太勇了,利申者一定不放過你。
我出這道題時,已有心理準備被很多buy現代朗誦標準的家長群起而攻。不過,

1. 他們在理論層面上,怎講得過逍遙遊裡的蕭若元、Henry,以及judy的發言?

2. 有我這個首先刺破國王的新衣的神話後,居然有一些網友夠膽講真話,講出自己的真感受。我不會這麼孤單。

社會上沒有我這類為真理不適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也要對不合理的事宣戰,這個社會怎會進步?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44#
發表於 17-6-27 23: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28 00:09 編輯

要有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吃辣

我很喜歡吃辣,但知道大部分朋友都不能像我一樣地吃辣。因此,朋友的飯局中,我建議不建議點辣的就要和朋友商議好,要大家都能接受才成。

畢家索的畫

在繪畫圈中,有很多人喜歡畢家索的畫。我相信,他們當中,絕大部分覺得自己的品味比不懂得欣賞畢家索的人高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其實沒有甚麼大問題,只要他們:

1. 清楚明白世界上不喜歡畢家索的遠比喜歡的多。
2. 不要向不喜歡畢家索的人炫耀自己品味比人高。
3. 不要將自己的偏好變成一種標準,強加於別人身上。

普遍喜歡畢家索的都不會犯這三種錯誤,所以畢家索粉絲並未對香港造成甚麼破壞。但朗誦就不同。

朗誦

我可以和喜歡畢家索的相安無事,但對把持著朗誦霸權的人非常討厭,因為兩者有以下分別:

1. 畢家索的畫就算不好看,也不會令人毛管戙。但被強迫看一些迎合朗誦大佬訓練出來的朗誦,會毛管戙,甚至噁心。

2. 畢家索粉絲們不會將他們的喜好,強加別人身上。起碼,我看過很多繪畫比賽的得獎作品,絕大部分都畫得很有美感,從未碰見過用畢家索的筆法繪畫而得獎的。但朗誦比賽就是在朗誦大佬霸權下的產物,平均而言,評分越高,就越會令人毛管戙。這使得真正有朗誦能力的人永遠不能得大獎,又會使學生們拼命迎合朗誦大佬的標準而作出扭曲的訓練。

我女兒讀高中講過一段話:「今天很慘呀,朗誦比賽,我們都要強制出席聽朗誦表演。到最後,冠軍隊再表演一次,你知喇,越是評分高,就越是毛管戙,最難聽的一隊就要多看一次。」

我敬告大家,當你們希望愛子朗誦得獎,你們就要明白,越是迎合朗誦大佬的標準,得獎的機會就越大,但當孩子在台上朗誦時,要明白台下會有很多被迫參與的同學們,會感覺毛管戙。

Rank: 7Rank: 7Rank: 7


12460
43#
發表於 17-6-27 23: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7-6-27 23:26 編輯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7-6-21 15:05

ABC-DAD 發表於 17-6-14 12:14
https://youtu.be/F9Kxl8ohZFs
https://youtu.be/dJvVjiZyaFo
Honestly, 我兩種都唔鐘意。





兩個朗誦者所表演的,都讓人一種不自然的感覺。為甚麼不自然?因為他們搞不清甚麼叫朗誦,甚麼叫演戲。


兩個朗誦者七情上面,聲調誇張,像是演出一套戲,自己飾演李白,因此有這種表現。但朗誦、報導、旁述等,正常心智的人會覺得甚麼的演譯才是自然流暢呢?以下先一個例子:


一個記者趕到一個車禍現場,見到一個女子對著一具屍體,記者問她,她哭得呼天搶地的說:「我老公俾車撞死,我好傷心呀!」大家都覺得她表現出來的感情很自然。


另外又有一個記者,訪問一個路人甲,他說:「呢個女人俾車撞死,佢好傷心呀!」


如果路人甲的語氣聲調姿勢是三分憐憫中帶有三分憂傷,大家都會覺得很自然。反之,如果他用一個哭得呼天搶地的說:「呢個女人俾車撞死,佢好傷心呀!」就會很不自然。


又舉另一個例子。要朗讀一套《南京大屠殺》記錄片,講到日本皇軍屠殺中國同胞時,讀稿的如果用上自己親人剛被屠殺的感情去演譯,會自然流暢嗎?


朗誦、報導、旁述的時候,用一種演戲方式,百分百代入主角的感情,聽眾準會覺得不自然,甚至感到毛管戙。

Rank: 3Rank: 3


327
42#
發表於 17-6-22 09:4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birdbird 的帖子

其實彈琴身體郁動係正常,亦係技巧一種彈琴唔止係手指郁架,特別係音域廣及彈8度/Chord時

不過當然睇動作係咪自然啦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41#
發表於 17-6-21 15:08 |只看該作者
1998Ruby1998 發表於 17-6-13 11:27
回覆 judy 的帖子

彈琴果陣要搖動身體(特別係頭)去表達自己陶醉。我如果係陶醉的話,我會硬著身子,專心 ...
但係首歌開心.........就當然要笑住嚟唱...........唔通木口木面咩.............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40#
發表於 17-6-21 15:05 |只看該作者
Honestly, 我兩種都唔鐘意。

Rank: 7Rank: 7Rank: 7


14244
39#
發表於 17-6-20 20:54 |只看該作者
係呵, 我個都參加左好多年英廣, 仲有獨唱鋼琴都幾年, 其實都同你一樣知道大約本場次邊個會win (勁人在另一場就冇計). 所以評判都是有跡可循 (support or not 另計)
  
今年英詩我場的冠軍都是同學仔兼好友, 仲是阿媽教不經老師, 真是非常為佢開心, 通常我個都會同第3名的差一分的距離, 冇, 佢有D野做唔到我的要求, 有D野做不到評判的心水, 但overall 都學到好多. 下年小學最後一年參加啦, 也許要請個老師教下.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38#
發表於 17-6-20 16:06 |只看該作者
HaYi 發表於 17-6-20 12:38
Pth獨涌較多,英文獨同英普集涌少_
不過, 無論如何, 朗誦相比較運動同音樂, 又係比較有機會攞到校際奬既項目嚟。所以年年朗誦節都好多人參加。

Rank: 6Rank: 6


5844
37#
發表於 17-6-20 13:36 |只看該作者
現代( 重點是現代)普通話朗誦跟英文朗誦最大的分別是他們來自兩個絶大不同的文化系統 曾經彼此非常接近 但一個被催毀再被建立 一個延綿流長 去蕪存菁

如果有幸聽到民初徐志摩的吟哦 現今的評審能有一席

Rank: 7Rank: 7Rank: 7


14244
36#
發表於 17-6-20 12:38 |只看該作者
Pth獨涌較多,英文獨同英普集涌少_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