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耶魯大學校長:我們已經到了最需要人文學科的時刻 ...
查看: 3946|回覆: 42
go

耶魯大學校長:我們已經到了最需要人文學科的時刻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550
1#
發表於 17-4-20 12:28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我們正身處的複雜的、互相連通的世界中,迫切需要有想像力、善解人意的高情商領導者——只有這樣的領導⋯⋯



專欄:思想與社會 作者:群學書院 日期:2017-04-16





我們正身處的複雜的、互相連通的世界中,迫切需要有想像力、善解人意的高情商領導者——只有這樣的領導者,才能夠帶領人們超越分化的爭論,積極著手處理我們面對的挑戰。而要培養這樣的領導者,我們唯有加大對人文學科的重視和投入。


文學藝術有助培養情商 實現互相理解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我主要的研究對像是人類感情,尤其是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我的研究經驗顯示,藝術、文學、歷史和其他人文學科對於培養我們的情商至關重要,對人類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也必不可少。人文學科能夠幫助我們和不確定性作鬥爭,理解錯綜複雜的形勢並與他人產生共鳴。

想像一下,你正在讀一本小說。你沉浸於故事之中,受邀從其中某個角色的角度想像這個世界。你會思考她的慾望和行動是怎樣相互作用的。在你聽音樂、看戲劇、逛博物館的時候,你會產生情感上的回應——這種回應會把你和他人、和新的視角聯繫起來。

我們培養自己的情商——學習體會他人的情感、提高想像力、懂得理解他人——這些都要通過學習人文學科。如果這些技能培養起來了,就能夠讓領導者有效地應對各個領域的挑戰與機遇。文學有助於科學家的研究,學習多門語言能讓外交官與軍事領袖更加高效地工作,接觸藝術和音樂可以使數據分析師看到算法以外的世界。

全球化在世界各地都顯現出了優勢。然而,如何才能實現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經濟增長,增強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同時更加尊重環境,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

人文學科必然是討論中的一環。領導者需要深刻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略知一二,也需要明白人如何才能活得更加有意義、更加完整。

高瓴資本創始人、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張磊既是一名耶魯校友,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領導者,他說:「人文學科是邏輯推理的基礎。脫離了人文學科,空有孤立的數據和科技,就像是試圖在沒有水的環境裡游泳。即使你有麥克·菲爾普斯的游泳技術,也是動也動不了的。」

人文學科提供了一個環境——能夠真正實現互相理解的可能性——無論未來將會如何。


保衛人文學科 教育機構首當其衝

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文學科的力量,我們必須確保大多數人都有機會接受人文學科的教育。為了保衛世界最珍貴的文化寶藏,像耶魯這樣的教育機構必須行動起來,與公眾分享人文學科的美好與神奇。否則,未來的領導者便會失去學習人文學科的機會。

去年,我的同事和朋友,哈佛校長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寫了一篇文章,充分指出了獎學金和教育機會在消除貧困方面的重要性。通過人文學科中蘊藏的變革的力量,文化和教育機構能夠將世界變得更加平等、包容。

最近,我有幸到華盛頓參觀了新的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走進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方,我能夠看到、聽到、想像到非裔美國人的故事。

其中,一個關於美國黑人對音樂的影響的展覽尤其吸引了我。藍草音樂(譯註: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以Bill Monroe的樂隊Bluegrass Boys命名)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我對非裔美國人布魯斯音樂家與演奏阿巴拉契亞音樂(譯註:美國東部阿巴拉契亞地區的音樂)的蘇格蘭-愛爾蘭移民之間的交流感到十分著迷。了解到這些相互影響,讓我對習以為常的音樂有了新的感悟——聽出了我從未聽到過的節奏與韻律。

博物館激發了那些喚醒我們的情感與智慧的時刻。如今,科技讓我們能夠把這些時刻分享給更多的人。比如說,耶魯的學者就和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合作建立了Photogrammar網站,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審閱、搜索、察看羅斯福新政實施過程中的17萬張照片。這些標誌性的圖片捕捉了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最真實的情感。

再比如,另一個名為Transcribe@Yale的項目則是將存放在耶魯古籍善本圖書館(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的基爾帕特里克收藏版切諾基(譯註:北美印第安人的一個民族)手稿的轉寫本眾包出去,這樣一來,我們才能理解並保護俄克拉荷馬州的切諾基文化的一些側面,使之不致流失。


結合人文科技 探索文化資源

儘管科技承諾把人與人聯通起來,人們仍常常囿於自己的小圈子。然而當全新的數字工具與人文學科結合起來的時候,卻能夠幫助我們超越彼此的不同——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更多人探索到豐富的文化資源。


我們正面臨著許多巨大的難題。貧困、疾病、全球變暖、各國和全球受到的安全威脅正考驗著世界上最為傑出的領導者。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把藝術、音樂、文學和語言拋在腦後可能看起來像是個明智的選擇。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陷入這般境地。

1939年,當歐洲和亞洲仍然戰火肆虐之時,時任耶魯校長的查爾斯·西摩(Charles Seymour,1885-1963)擔心人文科學將會遭到忽視。儘管大多數人認為人文學科沒什麼用,西摩卻認為它們是不可或缺的。他深情地寫道:「沒有人文學科,人類歷史留下的遺產將會枯竭。」

如今,就像那個時代一樣,即便身處爭端不斷、分裂嚴重的世道之中,我們也必須重視人文學科。只有人文學科能夠培養出有想像力、善解人意、情商又高的領導者——他們將會對錯綜複雜、紛爭不斷的形勢作出反應並負起責任。耶魯和其他教育機構也必須承擔起領導者的責任,讓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分享人文學科中蘊藏的寶藏。我們有責任幫助未來的領導者做好準備,振興並保護我們共同享有的人類歷史留下的遺產。







   1    0    0    0

Rank: 5Rank: 5


3643
43#
發表於 17-4-27 19: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27 19:44 編輯

我諗大家要搞清楚文科理科係講緊D咩,同咩階段既文科同理科。

香港尖子學生中學時大都選讀理科,但到大學時,又未必一定修讀理工科目。若然大家講文理科係講中學,其實唔使太認真,因中學程度既野,基本上唔可以叫分科,只可以講係學D咩野。

其實中學理科訓練係可以應用係將來文理科既學習,好多大學文史哲科目,其實都好歡迎理科學生,亦又唔少理科學生讀,只不過數目較文科人少,係理科生自己唔讀,而唔係人地唔收。更奇妙,係我識既人中,中學理科而大學轉到文史哲既,既使修讀歷史,成績都唔差,有D甚至叫做好,只要前設該理科生有一定語文能力,而唔係淨識推理計數唔識寫字果D。

商科更甚,大學最要求高既專業商科,如精算、計量金融、財務等,理科生更有優勢。即使其他普通商科,理科生到大學亦唔會有任何輸蝕,甚至仍有著數。

因為理科訓練全面,而升學文理商全部可選擇,正正解釋尖子大都喜歡係中學選讀理科。

其實好多國家,係好看重中學時期既科學訓練,如英國,科學係會考既必修科。

總結黎講,文理科唔係中學分,主要係大學主修先分,而中學時期一個好既理科邏輯、數據分析訓練,係可為將來無論主修文、商、哲、理、醫、工都打好基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2#
發表於 17-4-27 12:48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26 23:58
I just emphasis the focus shift fro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others, MBA is an example.

Now co ...

my defini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does not include business schools.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41#
發表於 17-4-26 23:58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26 23:56
Good old days, some MBA under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I just emphasis the focus shift fro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others, MBA is an example.

Now come back to STEM.

BTW, what's your definition of Arts?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40#
發表於 17-4-26 23:5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6 22:37
商科算文科嗎?

商學院通常是歸文學院管理嗎?

Good old days, some MBA under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9#
發表於 17-4-26 22:37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6 19:53
歐美工業革命之後, 有曾輕視理科嗎?

以我之前之比喻, 理科是工具, 文科是學如何用工具。一個輕視文科的社 ...

商科算文科嗎?

商學院通常是歸文學院管理嗎?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38#
發表於 17-4-26 22:29 |只看該作者
Interesting article :-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Education: A Primer


https://fas.org/sgp/crs/misc/R42642.pdf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7#
發表於 17-4-26 20:21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6 19:53
歐美工業革命之後, 有曾輕視理科嗎?

以我之前之比喻, 理科是工具, 文科是學如何用工具。一個輕視文科的社 ...

在香港,除了某些神級專業,一般工程師,會計師等在一般公司事業發展到中等,再進一步便要做管理的工作,或負擔生意。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6#
發表於 17-4-26 19:5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26 15:44
大家有沒有另一個角度去看,歐美國家有一段時間在教育制度輕視了STEM,在十年前才醒覺。我們可能是醒覺遲了 ...

歐美工業革命之後, 有曾輕視理科嗎?

以我之前之比喻, 理科是工具, 文科是學如何用工具。一個輕視文科的社會, 例如「好學生」多選理科, 是一個不善思考, 辨對錯的社會。

點評

ANChan59  Yes, from eighties onward ..... go for financ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MBA is the product.  發表於 17-4-26 22:20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35#
發表於 17-4-26 15:44 |只看該作者
大家有沒有另一個角度去看,歐美國家有一段時間在教育制度輕視了STEM,在十年前才醒覺。我們可能是醒覺遲了十年,不應太側重財經及文科,現在才忘羊補牢。

我有一個客的伙記,讀商科出身,現在讀工程兼讀課程,因爲他現正看到機會在科技,而非他本科的電子商務!他認為學電子商務很快很易,但工程科技要浸!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34#
發表於 17-4-26 11:01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4-25 21:53
什麼知識較缺乏,這很難定斷,現在DSE已經有三科自選科目,學生哥可因應自己興趣選擇,而且今天更可借互聯 ...

社會有需求,自然有人才。

*****

政府已經做緊,所以遲十年八年!

因為製作需時,要有前瞻性。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700
33#
發表於 17-4-25 21:53 |只看該作者
什麼知識較缺乏,這很難定斷,現在DSE已經有三科自選科目,學生哥可因應自己興趣選擇,而且今天更可借互聯網之便尋找書本外的知識。社會上需要多點文還是多點理也不重要,社會有需求,自然有人才。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2#
發表於 17-4-24 13:30 |只看該作者
Doray 發表於 17-4-24 13:24
icic, 香港應該promote一個多元嘅社會,咁小朋友就真可以跟興趣同將來嘅志向選擇, 唔駛限死乜嘢文科,理科 ...

香港教育無一科叫 life long learning.

在現有科目中,香港學生較欠缺文科方面,還是理科方面的知識。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8550
31#
發表於 17-4-24 13:2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4-24 12:4 Initiatives

Xxxxxx
icic, 香港應該promote一個多元嘅社會,咁小朋友就真可以跟興趣同將來嘅志向選擇, 唔駛限死乜嘢文科,理科,應該檢討下宜家點教育有冇引導小朋友life time learning 嘅attitud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0#
發表於 17-4-24 12:49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23 12:15
咁香港孩子要多D乜?

Initiatives

Xxxxxx

呀,我講緊香港學要多一點理科,或多一點文科?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2936
29#
發表於 17-4-24 12:4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8#
發表於 17-4-23 12:15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4-23 08:01
"人口紅利"一詞相信並不陌生,學歴亦有紅利優勢,即仗依學歴而獲得優差或厚職,但此紅利不能長久,畢業後 ...

咁香港孩子要多D乜?

點評

Doray  Initiative  發表於 17-4-24 09:53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27#
發表於 17-4-23 08:01 |只看該作者
"人口紅利"一詞相信並不陌生,學歴亦有紅利優勢,即仗依學歴而獲得優差或厚職,但此紅利不能長久,畢業後五年,學歷因素對事業發展遂漸消退,取而代之是個人際遇,處世態度和社交手腕,除專業外,職業再不受學歷所限,理科生跑到商場,文科生當公關傳媒,商科生搞生產管理,文理商不是重點,我看得更重是語文能力,語文能力佳,哪(emoji)也獲人賞識,老闆最討厭看到一份不能出街的文件和一個令自己在公眾面前失威的手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6#
發表於 17-4-21 14:46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17-4-21 10:48
唔係个个細路都似我地果d禁有主见,知自己想点同要d乜~~我連升中都俾細女自己揀学校~~有好多真係唔嗲唔吊 ...

有時係雞同雞蛋。家長容許孩子有主見, 孩子才有主見?

點評

Yanamami  对~~不过有时天生~我掉轉俾細女点~  發表於 17-4-21 15:16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5019
25#
發表於 17-4-21 11:41 |只看該作者
Artie 發表於 17-4-21 11:05
非常同意行行出狀元。

其實,耶魯大學校長講的是美國的情況,由於和香港學制不同 (我指大學學制),的確成 ...

美國大學學制, 跟香港的確是有很大分別.   尤其是商學院,  一流大學都絕少開BBA, 絕大部份學位都是BSc.  此外, Year 2或Year 3才選major, 弹性很大.  我兒讀商學院, 初入大學時目標是major Finance, 後來他選擇了major Stat, 再後來覺得有需要就double major Stat / Computer Science.  以上有網友把商科納入文科, 只適合香港情況.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