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擁有無數證書卻失去人生方向的年輕人
查看: 2738|回覆: 28
go

擁有無數證書卻失去人生方向的年輕人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4-11 14:5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在今天事事講競爭、快人一步的時代,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寶貴,要用未來的價值培養孩子。


做生命培育工作愈久,我愈發現,生命有許多痛苦根源是來自一個人不能擔當自己角色,不能做心中的自己,生命中長存一份從不滿足的空虛。 好可惜的是,在這世界上,一個人能做自己是多麼的荊棘滿途。一個成人能否安然的做回自己,乃在於他在孩童時,父母培育是以「價格」抑或是看見孩子「寶貴」定位,奠定了孩子未來的是否快樂與幸福。


深信讀到這裡,大部份父母都會認為自己一直都是在培育孩子成為有價值的人。但在這點上,於我多年與香港青少年及家庭同行的觀察,我有共通的總結:



大部分父母培育孩子的動機方向,是以孩子未來是否競爭力或是害怕孩子落後於人的「恐懼」為主導。



在社區,我們不難看見,由懷胎十月至嬰兒期,無數父母為孩子能入到「心儀」幼稚園張羅。有些「孟母三遷」只為到心儀校網,有些為了入到好的學校,為孩子參加無數「證書課程」以增加孩子生命的份量。所以,孩子在求學期間,父母都會盡己所能,讓孩子累積形形式式的証書。


彷彿證書厚度就是孩子未來的保證,保證能有較大機會入到好的小學。有好的小學能入到好的中學,有好的中學便入到大學,有大學學位孩子人生就有了保證的「競爭力」。我不是扮清高的說上述種種皆不好,我會去告知各位:



上述種種都是把「外在」所謂重要的價值,「貼金」般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要窮他們所有的時間重重覆覆去追逐。那麼他的內裡呢?他的自我價值呢?他認識自己嗎?他滿足和欣賞自己嗎?他能安然於自己嗎?他可以和自己和平相處嗎?他一個人時能悠然自得、樂得自然嗎?



我可以告訴大家,以我經歷所見,答案是否定的:



大部分孩子,內心都是空空的,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不知道為何而那麼忙,到底在追什麼?懷疑自己到底是誰?君不見,現今年青人擁有無數證書,但卻無人生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在乎」: 在乎我們是否能「找到到自己」「做自己」、「實踐自己」、「活出自我真正價值」。


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一生出來就與生俱來地擁有獨特的個性,孩子一路成長時,有他們獨特的好奇心、興趣、關注、才華和個性。這造就了他們的獨一無二,這是由上天賦予的獨有價值。在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裡,他們自小就不能做自己,而是活在別人的期望下,擔當別人要求與角色。我們能想像及預計到,孩子在未來就算是多麼的成功或是有成就,他都不快樂。



能讀到名校及擁有厚厚的「佳績」,真的會叫孩子快樂嗎?為了競爭、怕落後於人,生活一味追追追,孩子生命會快樂嘛?我們真的要培育「成功但不快樂」苦澀的下一代嗎?



家永遠都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準備或推孩子去競爭的地方。


或許我們作父母不要活於恐懼中,為了競爭去教養孩子。競爭的動機不能叫我們的孩子肯定自我。恐懼帶來的生活,是無路可行,只有死胡同。


反之我們要相信這條簡單的道路。父母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要求於孩子的生命要成熟、有個性,並高度支持他自我實踐,孩子自會活出獨特的生命力,叫他在人群中容易出類拔萃、被看見,人群都欣賞他的美好。因現今社會都極需要有熱情、積極而有信譽的生命。在社會中具備這樣特質的人,機會是會走向他身邊 。


或許我們作為父母的,應在育養孩子上多加努力,但這努力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操練生命的厚度,把證書的厚度轉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讓孩子不是為了競爭力,或是為了能在社會中㩴取更多而活,而是自小幫孩子認識自己,把自已的天賦付出,作一個敢於為夢想而努力,在社群中活出個人正向感染力,去貢獻自己所有的,去造福社會,讓社區走向美好,變成一個活得自在,又會為身邊有需要的人去付出的人。



有證書不代表有生命力。


   1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9#
發表於 17-4-19 06:39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18 12:07
Last weekend in a dinner, we guessed who has the guts to be the next EDB secretary?

We proposed a c ...

領導的意識形態堅持,社會大眾對教育事務的關切,教育局局長的格位不變,這個角色一定存在,不過是由誰扮演耳,有啥分別?

Rank: 5Rank: 5


2225
28#
發表於 17-4-18 15:2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no matter who, cant see any differen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27#
發表於 17-4-18 12:07 |只看該作者
nintendo 發表於 17-4-18 03:20
日日批評批評再批評,但冇具體建議,得個講字。
如果香港真係死,就係死呢班老鬼手上。
...
Last weekend in a dinner, we guessed who has the guts to be the next EDB secretary?

We proposed a couple of candidates with real education vision, but may not the cup of tea of the government .....


Some insiders recommended the next secretary neither from AO system nor current or ex-EDB officials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26#
發表於 17-4-18 03:2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4-15 15:36
可能作者自己都冇小朋友?!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日日批評批評再批評,但冇具體建議,得個講字。
如果香港真係死,就係死呢班老鬼手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5#
發表於 17-4-18 00:11 |只看該作者
筆者嘅論調好模糊,但又企圖去廣泛去負面定義年輕人同家長,卻自稱為生命培育工作者,如只單單睇這文章,容易錯覺以為係筆者無咩生活嘅重心同方向感…

Rank: 5Rank: 5


3700
24#
發表於 17-4-17 23:19 |只看該作者
方向?什麼方向?生老病死不就是大方向嗎?我素不談方向,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一切皆天命,努力做好,我只有短期(一兩天)計劃,反正再遠的也充滿不確定,再完美的計劃都是妙想,天不會為我等小薯仔開。下一代!自己的命,自己尋找吧。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3#
發表於 17-4-16 17:22 |只看該作者
邊嗰話要放DSE啫,係你要咋?
文章對象係家長嘛!無受過哲學思維訓練啫,總可以有求知慾啩?

Rank: 5Rank: 5


2301
22#
發表於 17-4-16 16:51 |只看該作者
//
“或許我們作為父母的,應在育養孩子上多加努力,但這努力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操練生命的厚度,把證書的厚度轉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點操練呢?到底咩係生命的厚度?//

哲学問題,哲學答案,這問题只宜放在EK, 不宜放在DSE, 因香港中學生從未受過哲學思維教育。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21#
發表於 17-4-15 21:53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4-15 21:47
“或許我們作為父母的,應在育養孩子上多加努力,但這努力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操練生命的厚度,把證書 ...

用語似國內人!意識形態多於實踐!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20#
發表於 17-4-15 21:47 |只看該作者

“或許我們作為父母的,應在育養孩子上多加努力,但這努力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操練生命的厚度,把證書的厚度轉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點操練呢?到底咩係生命的厚度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9#
發表於 17-4-15 21:41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4-15 21:31
除非報紙報導的,身邊親友的見聞全是幻覺,香港教育原來非常尊重孩子意願,或者我們生活在平行宇宙。

I w ...
可能啦,明顯睇得出你有好強大嘅信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8#
發表於 17-4-15 21:31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4-15 18:44
原因好簡單,上EK太多,以為EK嘅post文=事實嘅全部。

除非報紙報導的,身邊親友的見聞全是幻覺,香港教育原來非常尊重孩子意願,或者我們生活在平行宇宙。

I would even argue EK 情況比出面好。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17#
發表於 17-4-15 20:59 |只看該作者
在中小學程度,STEM 是不用全部一起讀的,除了數學是百搭之外,其他選一個已經差不多,我指深入的學習,而非興趣,人有我有的那些課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16#
發表於 17-4-15 20:53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17-4-15 18:44
原因好簡單,上EK太多,以為EK嘅post文=事實嘅全部。



點評

ABC-DAD  85239,陳蛇,可能這就是你在EK生命的厚度  發表於 17-4-15 21:51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301
15#
發表於 17-4-15 19:44 |只看該作者
還有一體一藝培你渡過小學,近年還有STEM,綑绑式4科一齊作課外興趣。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14#
發表於 17-4-15 19:22 |只看該作者
香港教育以培养讀書興趣為主流,培养讀書興趣中,又以培养閲讀興趣為主流。

點評

cow  曲線反話?  發表於 17-4-15 21:09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3#
發表於 17-4-15 18:44 |只看該作者
原因好簡單,上EK太多,以為EK嘅post文=事實嘅全部。

點評

akys  同意  發表於 17-4-15 23:21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2#
發表於 17-4-15 16: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不少國際學校便是善於發掘孩子興趣長處。香港主流教育在可見將來不只邁向發掘孩子興趣長處無望, 情況比十年前更差。以前未聞兩間幼稚園, 幼稚園補全科, 請槍考小學, 小學東西幼稚園教等等。

明明學童人數減, 為何社會卻愈趨瘋狂, 為甚麽呢?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7
11#
發表於 17-4-15 15:36 |只看該作者
nintendo 發表於 17-4-15 11:53
文章一開始就應該入正題,教下家長可以點做。
一味話父母點點點,佢自己根本也是沿用港式教育方式:一味 ...

可能作者自己都冇小朋友?!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