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中大研超級電容器 效能最高創文獻紀錄
發新帖
查看: 446|回覆: 1
go

中大研超級電容器 效能最高創文獻紀錄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6-9-15 09:21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2016-09-15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氣候變化加劇,開發可再生能源對未來社會發展相當重要。不過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限制了其發電的普及性。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為期五年的研究計畫,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全球文獻紀錄中最高效能的超級電容器及最高容量的液流電池,大大提升儲存及傳輸可再生能源的效能,有助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普及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三本學術期刊刊登。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於六月發表的報告,全球太陽能的發電量佔全球總發電量將由現時少於百分之二,到二○三○年提升至一成三,即於未來十四年每年平均增長一倍。報告亦顯示,一四年的全球太陽能的發電量增長近四成,而發電成本預期可在未來十年減少近六成。不過,可再生能源的供應並不穩定,當用電量高的時候,因儲電不足或傳輸效能不佳,未能為用戶提供足夠的電力,限制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普及性。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領導的研究團隊,一四年獲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畫資助逾六千萬元,另由中大及其他院校分別提供一千三百八十萬元及三百萬元,展開為期五年的「智能化太陽能技術:採集、存儲和應用」研究計畫。汪正平與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趙鈮率領學生及博士後研究生,研發出納米結構金屬氧化物碳複合材料,並以此物料開發出不對稱超級電容器。

  今次研發的不對稱超級電容器,成為全球文獻紀錄中最高效能的超級電容器。汪正平形容,可再生能源時有時無,如太陽能、風能,在黑夜或沒風的日子,便無法轉化為電能,因此需要具效能的電容器,「不對稱超級電容器結合傳統蓄電池和電容器的優點,加強儲電量及電力傳輸的速度,有助解決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的問題。」

待續...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6-9-15 09:23 |只看該作者
JWKun 發表於 16-9-15 09:21
2016-09-15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氣候變化加劇,開發可再生能源對未來社會發展相當重要。不過可再生能源 ...

(...續上文)

  此外,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盧怡君的團隊,成功結合液相碘化鋰和固相硫流陰極,將陰極液流電池的容積量提升,成為全球文獻紀錄中最高容積量的陰極液流電池之一。盧怡君已為技術取得專利權,並計畫將技術應用於電動車上。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納米能源期刊》、《自然通訊》及《先進能源材料期刊》刊登。


(新版只得800字,唯有分兩次發佈)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