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海外留學 報入學試人數增 赴英求學年輕化
發新帖
查看: 1357|回覆: 3
go

報入學試人數增 赴英求學年輕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91
1#
發表於 16-4-18 12:1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英國寄宿學校一直是本港家長送子女出國念書的熱門選擇,有升學諮詢機構表示,自前年「雨傘運動」,以及去年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操練情况被揭後,更多家長計劃提早送子女到英國念書。英國著名寄宿學校Oundle School的國際學生入學處總監Caitriona Redding指出,英國升讀名大學的競爭大,「學生愈早入讀愈好」,但會視乎學生心理上是否準備好留學,決定取錄與否。有臨牀心理學家則表示,小學階段是孩子與家長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時機,小孩隻身赴外國亦未必可適應新環境,需視乎其性格決定。


指傘運後 家長怕同儕影響


英識教育創辦人陳思銘指出,去年9月至今年1月已有約400名學生透過該機構報名參加2016年UKiset(英國私立學校入學測驗),相等於透過該機構報考去年UKiset的人數,當中7%報考第5至第8級預備年(Preparatory School)的人數,比去年高出3個百分點,亦有年輕化之勢。他認為本港近年社會氣氛不穩,如自前年「雨傘運動」起,有家長怕子女未找到自己方向便被朋友影響,送子女到外國讀書的意欲更大。他又指本港愈來愈多國際學校由開辦大學預科(GCE A-Level)轉至國際文憑(IB),因兩者對學生之要求不一,前者較着重學術,後者重視全人發展及邏輯思維,「不是那麼多學生都all-rounded(全面)」。另外,他認為文憑試的中文及通識必修科是英中名校生的「死敵」,以及香港教育制度下的學業壓力較高,亦是家長轉投外國寄宿學校的主因。


面試宜展示好奇心


Oundle School的國際學生入學處總監Caitriona Redding曾面試多名本港學生,她指希望招收有自信、對學習有好奇心的學生,若學生在面試時不自然地背稿,她定會知道,建議學生自然交流及多發問,以顯示其好奇心。該校會多詢問一些開放式問題,如「你有一部神奇電話,可以致電予古今中外的人,你會致電給誰?」又會問小孩最愛什麼故事,及模擬處理兩難局面,學生回應時言之成理即可。


   1    0    0    0

Rank: 12Rank: 12Rank: 12


54483
4#
發表於 16-4-18 14:43 |只看該作者

引用:誤解父母「為何要撇下我?」......係真,+身

原帖由 siumiu2010 於 16-04-18 發表
誤解父母「為何要撇下我?」......係真, 身邊幾個朋友係真實個案, 出黎做野父子後關係仍然疏離  ...
重點係:如果孩子唔想出國讀書,千祈唔好迫佢地,唔係有錢就得,咁會冇左個仔、冇左個女。



Rank: 5Rank: 5


2508
3#
發表於 16-4-18 13:41 |只看該作者
誤解父母「為何要撇下我?」......係真, 身邊幾個朋友係真實個案, 出黎做野父子後關係仍然疏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091
2#
發表於 16-4-18 12:17 |只看該作者
專家:小學生最重家庭 親疏影響一生

【明報專訊】有些父母安排讀小學的子女赴海外讀書,臨牀心理學家葉妙妍提醒,小學階段兒童的家庭生活最重要,此時與父母關係親疏,對一生有影響,家長應審慎考慮。她補充,未必所有小孩均有能力獨自適應海外生活,即使是初中生,部分亦因未能適應留學生活,要回港重讀。


葉指出,童年時小孩生命中最重要是父母及兄弟姊妹,其次才是學校;至青少年階段,其重心才轉移至學校及朋友。若孩子小學就放洋,她擔心親子會錯過建立親密關係的時機,「在小學階段學習家庭觀念、父母應如何相處、以父母作為模範都很重要,這時與父母關係有多親密,對一生都有影響」。她指小孩適應能力一般較弱,若要遠赴不熟悉的環境,面對生活及文化差異,又要守宿舍規矩,可能會很不適應,有初中生因此常哭說掛念家人,也誤解父母「為何要撇下我?」


適應力未逮 宜在家學獨立


有些父母認為可藉以訓練孩子獨立,葉則指「獨立能力應在家培養,不是別人替你培養」,港孩在家依賴父母和家傭,獨自赴外國時會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來,產生挫敗感。她提醒,若有意讓子女放洋,應及早訓練其自理能力,之前亦要透過遊學等讓他們接觸當地生活;性格較主動、外向及獨立者會較易適應。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