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育政策如玩泥沙(任日言)
查看: 4793|回覆: 91
go

教育政策如玩泥沙(任日言)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23
1#
發表於 15-12-10 14:53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香港回歸後推行母語教學多年,不僅學生英文水平退步,就是中文水平亦未見進步,年年公開試中的報告都顯示考生錯字連篇,對成語典故一知半解,以致笑話百出,而中學文憑試中的中國語文科,在眾多公開考試科目當中更被形容為「死亡之卷」。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地方,學生卻對中文如此懼怕,教人莫名其妙。而當局近日公布,這份「死亡之卷」將有變動,今年中四級起重設十二篇指定文言範文,首屆考生將於一八年應考。

當局於○七年取消中文科文言範文,學生不必再拿着課本或參考書死背,當時不少人抨擊有關做法,認為學習中文,文言文是必要的。事實上,近年學生的中文水平確有下滑迹象,在文憑試中,中文科達到大學入學基本要求的比率只有約一半。

有見考生中文科成績差強人意,當局亡羊補牢,決定把經典文言範文列入指定閱讀範圍。其實,文言範文不僅能讓學生透過閱讀優美文章提升文學修養及語文能力,增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熟讀指定範文亦有助考生在公開試中更易達到合格「安全網」。

回看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歷史,由推行母語教學到進行「微調」,由取消文言範文到重推,都反映當局在教育政策上為推而推,兒戲如玩泥沙,難怪高官紛紛把子女送往外國接受教育了。


任日言 傳媒人

   1    0    0    0

Rank: 5Rank: 5


2604
92#
發表於 15-12-18 20:35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ronniedad+發表於+15-12-11+03:03+咁

原帖由 ANNAFRIEND 於 15-12-18 發表
認同,如果係甘,應該冇標準答案,只要考生答案合理,理應得分。
最起碼我覺得唔應該一分都無



Rank: 5Rank: 5


4194
91#
發表於 15-12-18 09:00 |只看該作者
ronniedad 發表於 15-12-11 03:03
咁我想知點先知考評局呢個第三身角度嘅諗法?我又唔識佢,點知佢嘅思維模式係點。那點解佢嘅睇法先至係啱? ...
認同,如果係甘,應該冇標準答案,只要考生答案合理,理應得分。

Rank: 5Rank: 5


4779
90#
發表於 15-12-17 17:23 |只看該作者

引用:莘莘嫩草本高低情感焉得任君齊奈何寒風作剪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7 發表
莘莘嫩草本高低
情感焉得任君齊
奈何寒風作剪刀
哦,原來係「情齊我者是為對,不齊我者飲恨歸。」

未得傳來齊我聲,
恨繞仇心徹未眠。
空剩愁腸悲倦客,
可憐道公已成仙!



Rank: 5Rank: 5


2301
89#
發表於 15-12-17 15: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7 15:43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7 00:56

「垂虹未霽難收景,頑石始終不點頭」

斜陽孤芳難自照

煙霞淺薄看不清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88#
發表於 15-12-17 01:11 |只看該作者
莘莘嫩草本高低
情感焉得任君齊
奈何寒風作剪刀
一尺度盡萬花情
情齊我者是為對
不齊我者飲恨歸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87#
發表於 15-12-17 00:56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13:40
了解事情的本質在時間性上當然重要, 難道閣下做閱讀理解時, 可以不先理解文章內容本質, 然後就可以針對問 ...
原來閱讀理解的本質就是要先閱讀後作答!如果從你的角度去看,我覺得唔係,應該先打開試卷,唔打開又點閱讀呢,遑論作答了!難度唔打開試卷就閱讀是你的考試態度、是你的本質!

「垂虹未霽難收景,頑石始終不點頭」,要待頑石點頭,真係要等到垂虹霽後才可以!

Rank: 5Rank: 5


2301
86#
發表於 15-12-16 13: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6 13:42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6 02:06
意義根本不是揭開本質前定揭開本質後的時間性。重點在單是揭開本質(而且根本是沒有問題)而不去找尋合適的 ...

了解事情的本質在時間性上當然重要, 難道閣下做閱讀理解時, 可以不先理解文章內容本質, 然後就可以針對問題把問題作答? 難道這就是閣下經常強調的讀書及考試態度?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85#
發表於 15-12-16 02: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6 02:18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50
…謝閣下賜教態度。。。

未揭開本質前,又如何針對本質哩?


意義根本不是揭開本質前定揭開本質後的時間性。重點在單是揭開本質(而且根本是沒有問題)而不去找尋合適的應付態度。

Rank: 5Rank: 5


2301
84#
發表於 15-12-16 01:50 |只看該作者
…謝閣下賜教態度。。。

未揭開本質前,又如何針對本質哩?
還是先揭開後針對吧。。。。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83#
發表於 15-12-16 01:41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32
揭開事情本質總比逃避好。
揭開事情的本質沒有實質意義,針對事情的本質然後去學習和應付才是應有的態度!

Rank: 5Rank: 5


4779
82#
發表於 15-12-16 01:37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28
我面對焦点,閣下扯開焦点而已。
我的扯開,只是為要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處境作例,去引證同一個焦點!

Rank: 5Rank: 5


2301
81#
發表於 15-12-16 01:32 |只看該作者
揭開事情本質總比逃避好。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80#
發表於 15-12-16 01:28 |只看該作者
我面對焦点,閣下扯開焦点而已。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79#
發表於 15-12-16 01:24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06
中文科題目至少有兩種,理性的及感性的或兩者兼備的,但是其中感性題材的標準答案是如何得來的?它必然就是 ...
不如你想深一層,你這個不斷重覆又重覆的疑問,雖換了文字,但問題中心一樣,我又一次又一次用不同文字、不同例子但卻是相同含意的答案來答你。就算你從不同角度,不同文字,但都是問同一個問題,最終都係只會有同一個答案。這已是一個典形的標準答案示範,難道還要用一加一等如二來計算先。

Rank: 5Rank: 5


2301
78#
發表於 15-12-16 01:24 |只看該作者
無意辯論
卻有意説客觀事實
對不對  好不好  
都只是相對的價值判斷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77#
發表於 15-12-16 01:15 |只看該作者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0:42
還是喜歡相對看。。。數理科題目都是純理性的,從來沒有感性的數學題或感性的科學題的,而數理科題目的標凖 ...
那麼英文呢?經濟呢?歷史呢?還不是從客觀的事實來獲得答案。中文跟數學之不同之處是一科是中文,一科是數學,各有其本質和特性,將一加一等如二的邏輯搬往中文,將中文變成數學,放棄文字的特性,拒絕感情的傳遞,我唔相信這樣的中文尚還有甚麼的意義!

Rank: 5Rank: 5


2301
76#
發表於 15-12-16 01:06 |只看該作者
中文科題目至少有兩種,理性的及感性的或兩者兼備的,但是其中感性題材的標準答案是如何得來的?它必然就是來自出題者的主觀感受及主觀的價值判斷,不必然的有蹟可尋,因出題者要定下一標準答案,這標準答案不是邏輯可供推敲,它是一個沒有對錯的及相對的判断或價值判断。而考生就要猜估這個出題者的判断?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75#
發表於 15-12-16 00:42 |只看該作者
還是喜歡相對看。。。數理科題目都是純理性的,從來沒有感性的數學題或感性的科學題的,而數理科題目的標凖答案是怎樣得來的?是否作題者自己的價值判斷?不是。數理科的標凖答案是來自知識性的客觀因果邏輯,全部因果步骤有蹟可尋,在這種性質的條件下,有標凖答案才是應該的,亦不能沒有標準答案。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4779
74#
發表於 15-12-15 20:10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原帖由+20120808+於+15-12-15+發表謝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5 發表
讀書的態度跟考試可以但未必一定
讀書的態度跟考試可以但未必一定有關係。你的考試態度才是考試的關鍵。讀書能充實和豐富知識,也擴大同學的眼光讓同學可主觀去欣賞事物然後可以用所學能客觀對待事情。但考試的態度比較嚴謹,方法需客觀。所以兩者不應混淆。

語文科的精彩處在於客觀而有根據的理解。媽媽對孩子的愛,不是可以用數式來量度。戀人的愛,不是可以甜言蜜語來計算。愛不可以計算量度,但可以感受,可以令人感動,可以令孩子安心,可以令戀人愉快,每一個温馨就已是愛的反映,亦已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數據。說明一點,這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所應有的條件嗎!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