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3
- 國民生產力
- 3592
- 附加生產力
- 4599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90
- 主題
- 12600
- 精華
- 0
- 積分
- 77374
- UID
- 168291
   
|

有調查歸納出20種正在消失的能力,其中大部分是遭科技取代的技能,如睇地圖、睇指南針、記電話號碼等。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科技進步了,但英國有調查卻指,大部分人反而覺得人類能力退步,睇地圖、查書籍索引等能力正在失傳,應該拯救,樣樣要救固不可能,哪些能力不應失傳、哪些就要與時消失?
科技發達,淘汰不少舊產品、夕陽行業,但有着同一命運的,還包括一些人類曾經看重的技能,英國《每日郵報》上周五報道,當地有調查公司訪問約2,000名英國人,歸納出20種正在消失的能力,既有部分是因社會富裕,新一代懶得做,如縫補衣物、自己烘焙食物等,但更大部分是遭科技取代的技能,如睇地圖、睇指南針、轉換重量單位、查書籍索引、記電話號碼等(見表)。
籲學校教育 習基本求生技能
這些能力遭受淘汰,不少人大呼可惜,據調查指,81%受訪者認為,由於科技影響,這一代的能力已比不上上一代(less skilled),更呼籲要拯救,93%受訪者認同,應在學校課程之中,重新讓新一代學習這些面臨消失的技能。
要挽救消失中的技能,也是想為學生好,例如是學習看地圖、看指南針等,不單增加地理知識、方向感,還是好的求生訓練,但這些技能會面臨淘汰命運,亦並非無因,現今有了導航系統,手機不單能直接告知現在身處位置,還逐步教人前往目的地,如向前行100米、向右行50米等,要未來新一代把看地圖、指南針,看作人生必要學習的技能,只怕未必容易。
事實上,部分能力更是難有拯救的希望,例如是記住朋友的電話號碼,雖在失去手機時可應急,但在絕大部分時間裏,都可在手機輕易找到,要花時間多記一些數字,隨時被視為無用;更甚的是使用書籍索引,在過往年代,要在數萬字的書內尋找特定內容,索引有其效用,但現今電子書愈見盛行,內設搜尋功能,輕輕一按就列出答案,學用索引就變成意義不大。
沉迷手機通訊 溝通能力退步
當時代變遷,部分能力要被淘汰始終難以避免,正如耕種、騎馬等亦曾被視為人類要學的重要能力,但到了如今還如何適用?欠缺應用機會,硬要小孩子學,也只怕事倍功半。反而有些對孩子發展極有幫助、時時刻刻要應用到的基本能力,在科技年代正陷入危機,更應被人注意、要拯救。
其中之一便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科技發展令我們進入「少說話」的年代,短訊取代打電話、面對面說話,甚至連一家人面對面食飯時,也不再談天說地,各人沉醉於自己的手機世界,但少說話的環境,對孩子發展並不利。
去年美國加州大學有研究便比較兩班小學學生,其中一班經常使用手機,另一班較少,結果發現經常用手機的一群學生,其察言觀色、判斷他人情緒反應的能力較低;又有澳洲專家提醒,沉迷手機的學生,患說話障礙的機會較平常孩子高25%。不少專家已擔心,長此下去既會影響孩子在未來處理衝突的能力,更擔心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
思考力專注力定成敗 須挽救
要提防的還有專注力、思考能力。智能手機早在不少大人、小孩子裏種下「心癮」,人人無時無刻也要查閱手機,要長時間專心工作、讀書,變得困難,更甚是連專心致志看一本書也難!正因如此,美國去年才有人發起慢讀運動,要齊集一班人一起offline,連續30分鐘精讀書本,就是要挽救專注力。
更甚的是深入思考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人習慣了愈來愈講求快捷的網絡模式,要尋找問題的答案,到Google搜索,一下子就出現大量「即食」答案,搜尋資料的能力提高了,但反而沒有認真動腦筋思考?
專注力、思考力往往對孩子尤其重要,既是有深入的思考,才能消化知識,不會過目即忘,而有不少專家指出,專注力高低對孩子未來的優劣成敗有決定影響,2012年有美國研究發現專注力較高的孩子,日後取得大學學位的機會較其他的高出50%。
隨着未來科技發展更快,現今視為重要的能力,在未來或也變得不重要,甚至如查找書籍索引等能力般將遭到淘汰,但溝通、專注及思考的能力就是人類最基本的技能,不可能會淘汰,要讓孩子在未來競爭中站得住腳,更在乎是否能守住這些能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