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以色列教育基石--鼓勵思考提問, 訓練思辨(作者:張德齡) ...
查看: 3844|回覆: 42
go

以色列教育基石--鼓勵思考提問, 訓練思辨(作者:張德齡) [複製鏈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241
1#
發表於 15-3-13 23:3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5-3-14 09:07 編輯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5540_1.html
作者:張德齡 │ 攝影:陳之俊
出處:2014年6月號《遠見雜誌》 第336期

訓練思辨、不怕衝突 只有笨蛋才會沒有意見

以色列沒有豐富的資源,2/3的土地是沙漠,周邊鄰國不友善,必須隨時保持備戰狀態,像這樣的國家,靠什麼維生?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腦袋」。

     有人開玩笑說,10個猶太人,有11種意見。這可以從猶太家庭的晚餐上一窺究竟。遠嫁以色列10年的台灣婦女Sabi媽媽分享,每次家人吃飯,簡直就像一場沒大沒小的辯論大賽。在餐桌上,大家總是熱烈地討論某個話題,幾乎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看法,也質疑著對方的言論。

每個人都要有主見 重視思辨能力
     你一言,我一語,不管是小子、老子還是老媽子都是如此。重點是,如果你不跟著一起動動腦筋,沒有自己意見,就會淪為「弱勢團體」。

     2年前加入以色列高科技公司CEVA,目前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于長艷深有同感,「進入以色列公司,對我有很大的文化衝擊。」每年要去特拉維夫總部開會前,她就會神經緊繃,「他們常常開會開到一半,突然問我,『Barbara,妳有什麼看法?』」「我必須全神貫注,馬上提出想法,因為他們認為,怎麼可能有人沒有意見?只有笨蛋才會沒有意見吧!」于長艷說。

     讓每個人有主見,就是以色列教育的特色之一。不只重視讀書寫字,更重視「思辨能力」。猶太人的教育是鼓勵思考與問問題。無論家庭和學校,都是這樣教導小朋友。
   17    0    0    0

Rank: 8Rank: 8


15282
43#
發表於 15-3-21 12: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erinac 的帖子

係, 其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Rank: 6Rank: 6


9057
42#
發表於 15-3-21 11:37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小時了了+於+15-3-15+08:24+編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5-03-1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5-3-15 08:24 編輯

其實,2個月前香港首富誠哥個慈善基金攪咗個學生交流團去以 ...
所以佢咁發



Rank: 8Rank: 8


15282
41#
發表於 15-3-21 06:06 |只看該作者
serinac 發表於 15-3-18 08:25
日本人的順從及權威文化比較懦家思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便被教導不能逆師、兄、長輩們的意,那又從何解釋 ...
只比較現代,日本人執著於細節,中國人現在只要求一個字:快

點評

serinac  執著細節,是不是代表創意來源?   發表於 15-3-21 11:33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Rank: 5Rank: 5


4147
40#
發表於 15-3-18 12:2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小時了了 的帖子

正是這樣! 也搞不通中國人在那裡在何時出了毛病, 只向$看.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241
39#
發表於 15-3-18 12:15 |只看該作者
本雜誌講其中一個以色列與中國人思考的方式相異之處如下,  我覺得講得好真實:


"曾經有個笑話:一個猶太人在某地開了家「加油站」,因為生意很好,客人愈來愈多,另一個猶太人就想,既然人多,我就在旁邊開個「餐廳」;結果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猶太人想,既然人愈來愈多,我就來開個「旅館」。

如果換成是中國人情況可能會改變。一個中國人開了家「加油站」,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中國人就在他對面也開了家「加油站」,然後價錢比第一個便宜,後來另一個中國人也在附近開了「加油站」,價錢比前兩個還便宜,削價競爭的結果是,大家關門大吉。這雖然只是笑話,卻表現出不同的思惟方式。"

Rank: 5Rank: 5


4147
38#
發表於 15-3-18 12: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erinac 的帖子

日本人的創新意念來源可能來自大和民族那種專注傳承精神吧。相對中國人,他們更內歛自恃,精益求益的心更強。

Rank: 9Rank: 9Rank: 9

醒目開學勳章


20246
37#
發表於 15-3-18 11:08 |只看該作者
以色列允許孩子們在混亂中成長。


我覺得我仔好適合響以色列成長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36#
發表於 15-3-18 10:51 |只看該作者
Olympian 發表於 15-3-17 23:48
我想是以色列人鼓勵發問的文化令他們成功。中國人主張順從,臣服,聽話。長輩,老師,上師或其他權威,都是 ...
係呀, 老細提出意見, 然後問你意見, 如果你有少少唔同意既觀點, 即刻黑面

Rank: 6Rank: 6


5302
35#
發表於 15-3-18 10:15 |只看該作者

回覆:serinac 的帖子

咁又係喎!但我還是很欣賞他們勇於發問,階級觀念不重,學習上不設modal answer,相信答案永遠有更好的演繹的心態。要很開明及心胸廣闊才能推動這個文化。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48
34#
發表於 15-3-18 09:25 |只看該作者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5-3-15 08:20
其實,2個月前香港首富誠哥個慈善基金攪咗個學生交流團去以色列學創新科技,我當時心諗誠哥咁古怪交流團去 ...
去年三月,誠哥的科技基金已經參加由 Invest HK 舉辦以色列科技考察團,效果不俗,所以今年學生交流團是後續。

點評

小時了了  多謝補充  發表於 15-3-18 09:32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982
33#
發表於 15-3-18 08:25 |只看該作者

引用:我想是以色列人鼓勵發問的文化令他們成功。

原帖由 Olympian 於 15-03-17 發表
我想是以色列人鼓勵發問的文化令他們成功。中國人主張順從,臣服,聽話。長輩,老師,上師或其他權威,都是 ...
日本人的順從及權威文化比較懦家思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便被教導不能逆師、兄、長輩們的意,那又從何解釋日本人的創新意念來源呢?



Rank: 6Rank: 6


5302
32#
發表於 15-3-17 23: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小時了了 的帖子

我想是以色列人鼓勵發問的文化令他們成功。中國人主張順從,臣服,聽話。長輩,老師,上師或其他權威,都是不容質疑的。小時媽媽會說,咪問咁多,你聽我話就冇錯啦!學生時代也少有人堂上發問,多問兩句又覺得你challenge 佢。老闆更是多喜歡聽話的員工。所以多發問或挑戰權威在中國人社會是很難做到。



Rank: 12Rank: 12Rank: 12


64163
31#
發表於 15-3-17 11:15 |只看該作者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5-3-15 08:20
其實,2個月前香港首富誠哥個慈善基金攪咗個學生交流團去以色列學創新科技,我當時心諗誠哥咁古怪交流團去 ...
當我大女仲係BB時, 我買了一本《猶太人教子方法》, 讀完了, 發覺自己跟唔上, 教不來, 所以本書俾我束之高閣封塵去也。

Rank: 5Rank: 5


2177
30#
發表於 15-3-16 22:13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241
29#
發表於 15-3-15 08: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5-3-15 08:24 編輯

其實,2個月前香港首富誠哥個慈善基金攪咗個學生交流團去以色列學創新科技,我當時心諗誠哥咁古怪交流團去以色列學創新科技,創新科技唔係日本又或者美國嘅咩?原來係我唔識野,學識淺薄,原來以色列有咁多好野俾人學。

誠哥,您真係有遠見!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241
28#
發表於 15-3-15 08:14 |只看該作者
http://www.lksf.org/techcracker- ... vation-dna/?lang=hk

(以色列,2015年1月13日) 1月8日,五十名香港學生放下教科書,換上背包,經過嚴謹的安全檢查後,搭上客機,前往以色列,展開「科技夾子﹒營」創新之旅。以色列,希伯來語意為「與上帝角力者」,即使是唯一沒有石油的中東地區國土,以色列人憑著「無畏無懼」的Chutzpah 精神,建立了高科技和充滿活力的新創企業之國。香港學生甫下機,即遇上以色列的反常寒冷天氣,部分地區降雪 — 學生們最終在雪地上完成實彈射擊和反恐訓練,在低溫天氣下於沙漠帳蓬內席地而睡,在雅法老城憑著加密線索尋找不同挑戰站,在一日內認識至少四家初創公司創辦人,在四日內完成了模擬投資簡介。面對無常天氣和陌生的環境,香港青年以實踐和參與,體現以色列創新DNA的力量,解決各種問題。

生存問題 科技解決

以色列國防軍以高科技軍事聞名,被視為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育成中心,不少初創公司創辦人均來自軍隊。為讓學生感受以色列自強、果敢的文化,行程的第一站就是參加名為「Caliber3」的反恐訓練。在專人指導下,他們學習以色列自衛術Krav Maga、實彈射擊及模擬槍戰。雪下過不停,同學們冒著寒冷完成所有訓練,並獲頒發證書。

以色列面積僅20,777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是沙漠地,800萬人口卻可自給自足,全靠他們對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的熱切。訪問團抵達Kfar沙漠營地,Kfar希伯來語「村落」的意思,村落是蘊釀集體智慧的地方,同學們在沙漠工作坊上,認識到以色列人如何以智慧和科技應付生活,他們運用鏡子和反光物料,結聚太陽熱能,製造出攝氏240度高溫的「焗爐」功能,足以烤熟肉類。

訪問團另一行程是參觀馬薩達要塞,此世界文化遺產記載著一段猶太人對抗壓迫、力爭自由的悲壯歷史,同時保留著數千年前智慧的印記。在乾旱的土地上,為求採集每滴雨水,馬薩達有分佈極廣的集水道,沿著斷崖峭壁及天然地勢流到地下水庫,儲水池多達12個,總儲水量4萬立方公尺。如此巧妙設計,源於那奮力克服艱辛的基因,以及擅於運用科技的精神。縱然沒有教科書,但在壯麗的山崖上,同學們上了精彩的一課。

不怕失敗 實踐創新

繼死海一「游」後,訪問團完成了上山下海行程,其後前往海法,訪問有「以色列麻省理工」美譽的以色列理工學院 (Technion),校長Peretz Lavie教授親自歡迎代表團。

他致辭時憶述,李嘉誠先生於2013年9月訪問該校時,曾以希伯來語「Tikoon Olam」一詞形容教育的使命,意即「以推動社會公義、公益去修理世界」。Lavie教授十分認同這看法,並指出教育是要成就學生去改變世界:「以色列過千家初創公司成立目的就是要讓生活過得更好,當中很多創辦人是我們的畢業生,例如因治療柏金遜病聞名的公司Azilect®,由當日在校內進行研究,到今天產品遍及全球,信念從沒有變改,就是提升生活質素,為全人類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訪問團其後回到首都台拉維夫,到訪多家初創公司,聆聽不同的創新歷程。以色列初創公司的發展蓬勃,引起全球注目,與創新相關的就業達15%,佔本地生產總值15%,佔工業出口50%。

台拉維夫兩月前獲得2014全球智能城市殊榮,可見政府在推動創新和數碼生活不遺餘力。經濟部首席科技家Avi Hasson與同學會面時表示,以色列政府相信「創新」是經濟繁榮的關鍵,故在推動創新方面扮演積極角色,在過去40年落實公、私營合作模式,包括提供基建平台,分擔企業風險,共同建立更美好社會。以色列打破了一般政府在市場上的被動角色,Avi Hasson引用達芬奇名言勉勵學生:「成功的人不會等待機會來臨,而會主動出擊,創造機會。」

因創立社交導航應用程式而被谷歌收購的Waze,成功秘訣就是不斷鑽研問題所在,且要不怕失敗。「要找出問題所在,要有作出改變的熱誠,且不怕失敗。如果你害怕失敗,牽著你走的是恐懼,而非機會。」創辦人Uri Levine與香港學生分享時說,經常有人問他「失敗了怎麼辦?」他勸喻大家轉換角度:「你應問自己,若不作出嘗試,會如何?」創造Waze的成功後,Uri Levine沒有停下來,創立另一公司FeeX,同樣從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出發,他想到要挖出退休金管理的潛在費用,幫人們省下退休金。他強調,一定要集中研究問題所在,這樣才可找到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

渴望改變 敢於嘗試

以色列人自幼在常年備戰的環境中長大,總有一種在不安下解決問題的迫切感。香港生活相對安逸,於溫室長大的同學們,在四天行程緊密的路途上,表現卻非常投入,沒有抱怨。現於中文大學就讀工商管理的二年級生韓旭成笑言,全程最難忘是在參與「極速前進」挑戰途中,他們問路超過五次,但遇到的途人,不但樂於助人,且是堅持要協助解決難題。「有一名的士司機,因幫不了忙而感到不快,他不斷幫我們拆解線索,希望我們成功到達下一站。」

除了50名香港學生的參與,以色列理工學院學生亦全程陪伴,扮演文化大使角色,與港生互動交流。韓旭成說,有一以色列學生表示已停用Facebook,因為很多人都只展示無關痛癢的資訊。「他建議Facebook應加設停讚功能,如被點擊10次,那訊息就會自動刪除,防止『無聊』泛濫,這意念很有趣﹗」韓旭成認為,他在以色列人的行動和想法當中,就體現了何謂創新。

「當我踏入The Library 時,看到許多年輕人圍坐一起,對著電腦商量初創公司的事,其後經職員介紹下,才了解到那地方是為一群抱有創業意願的年輕人所設立的,原來創業在以色列,已是一股社會風氣。」曾獲得科技發明獎項的英皇書院中六生朱逸浩,參加「科技夾子﹒營」後,對如何把科技和營商結合得到一定啟發,「與多名以色列創辦人會面後,了解到他們渴望改變的心路歷程,以及所堅持的信念;若將來有機會,我也許會創業。」

基金會與以色列理工學院、維港投資合辦的「科技夾子﹒營」活動,得到以色列領事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及新一代文化協會的支持,組成40名大學生、10名中學生、八名教育工作者及逾20名傳媒代表的訪以團,順利於1月8日至13日完成創新之旅,以行動感受創新國家的活力和學習敢於嘗試的精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241
27#
發表於 15-3-15 08:13 |只看該作者

http://www.lksf.org/observe-thin ... racker-lab/?lang=hk

(香港,2015年1月8日)由李嘉誠基金會與以色列理工學院合辦的「科技夾子﹒營」百人師生團今啟程赴以色列,展開為期四天的創新之旅;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與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高史歌先生現身香港國際機場為大家打氣。

一直強調創意教育是投資未來關鍵的李嘉誠先生,與學生揮手道別時鼓勵同學們:「看多點、想多點、Have Fun、互相照顧。」

基金會是次以色列「科技夾子﹒營」安排的行程充滿活力,以希伯來詞Chutzpah 為主軸:「希伯來語意即『無畏無懼』」,創新企業家要有勇往直前、有不怕失敗的精神,創新意念探討源源不絕的「可能」,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行程包括讓學生參與軍事及反恐訓練,體驗以色列人在不安環境下解決問題的迫切感。

此外,學生們還會在沙漠渡宿一宵,學習以色列人在乾旱土地上的集體智慧;亦會遊覽馬薩達歷史遺跡及死海,感受以色列人走往創立之路的歷史,見證死海「不死」的無限可能。訪問團將前往以色列理工學院並聯同該校優秀的科研學生,分組往訪多家不同階段的初創公司參觀,體現如何實踐創意理念、營運增長以及籌募資金。「科技夾子﹒營」活動於1月12日 結束,訪問團將由台拉維夫返港。

一、 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與以色列駐港總領事高史歌先生親臨機場為「科技夾子﹒營」以色列訪問團的師生送行,並且一同合照。

Rank: 6Rank: 6


5179
26#
發表於 15-3-14 14:23 |只看該作者

回覆:以色列教育基石--鼓勵思考提問, 訓練思辨(作者:張德齡)

Inspiring.  Thanks




12651
25#
發表於 15-3-14 12:0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