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青春期和爆粗文化(李浩然)
發新帖
查看: 553|回覆: 3
go

青春期和爆粗文化(李浩然)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18
1#
發表於 15-2-17 10:3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立法會有關政改諮詢的公聽會上有青年人用粗口表達政見,在社會上引起熱議。有傳媒將這說成是「爆粗主義」,以此宣示新生代語言觀和價值觀。亦有民眾斥責此舉缺乏修養,憂心引發同齡人追捧潮流、帶壞社會風氣。

美籍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社會心理發展八階段論。每個階段裏個人面對不同的危機,如能成功應對,則將為下一階段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如未能順利完成挑戰,則可能給下一階段的心理成長造成困擾。

十三至十九歲的青少年處於人生第五個階段「青春期」,身心變化非常突出,面臨「自我統整vs.角色錯亂」的危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追問「我是誰?」「我能成為甚麼?」積極尋求自我定位、尋找自我發展方向。

幫助青少年培養起對性別角色、政治取態、宗教信仰、國家意識等等的忠誠態度,將有助青少年順利化解這一成長階段的危機。如果對這一階段適應不良,青少年就有可能轉變為拒絕選擇與承諾,偏好與社會規範對立。

在青春期階段,青少年最看重的關係來自同齡人群體,同齡人模範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也最大。對於當下出位的爆粗文化,社會環境或許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包容,但根本上,面對不可避免的價值矛盾,或許存在主義的思考角度更有助引發青少年的理性思考和獨立判斷:人們在可選擇範圍內自由作選擇,自由和責任是一體的兩面。


李浩然

   0    0    0    0

Rank: 5Rank: 5


4779
4#
發表於 15-2-21 23: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青春期和爆粗文化(李浩然)

粗口每多出現在兩種情形。一是極度憤怒之時,一是已將粗口變成口頭禪,說話中總會夾雜著不少粗口。前者是刻意,後者是無心。有意的粗口,一般是帶有侮辱性、傷害性和憤怒性,是口中的倚天劍,倚天一出,誰與爭鋒。無意的那種,是不求是否夠侮辱、夠傷害與否,但求瑯瑯順口。這類無意的粗口,在青春期的年青人或早已成為一種文化,在各自圈子內流行。總的來說,就算爆粗幾咁有文化都好,都係爆粗,難登大雅之堂,亦不能雅俗共賞!要使粗口能在雅堂上出現,即古之可以為榮的,今卻以之為辱,古之可以為辱的,今卻以之為榮,唯立政者廢法而治民也,是政法倒退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952
3#
發表於 15-2-18 17: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2-18 17:47 編輯

“角色錯亂”。。。屋企果個以為自己喺boss!對我黎講,似精神錯亂多d~~


12651
2#
發表於 15-2-18 13:0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