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2
- 國民生產力
- 3585
- 附加生產力
- 4590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50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35
- UID
- 168291
   
|
【明報專訊】知專設計學院5名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畢業生,2013年畢業後將潮文拍成短片Come on James、《深宵小巴》等,同時追求精良製作與十足電影感,受歡迎的短片一周吸引超過6萬人點擊收看。不少公司看中他們了解年輕人心態及流行趨勢,紛紛找他們策劃及拍攝廣告,客戶包括鴻福堂、MaBelle及香港電台等。
5人用做兼職及實習掙取的10多萬元成立「開片Open Video」,再以參加創業比賽贏取的10萬元貸款注資該公司,「頭炮」是將潮文《大學四年制》拍成短片Come on James。創辦人之一姜海銘(Billy)表示,5人本身都是網民,熟知網上熱潮,選擇潮文就是看中這些文章有影響力,較原創劇本更能吸引觀眾;他們會先尋求原作者同意,若未能聯絡上對方,亦會在片尾註明作品意念來源。
預算低但堅持電影感
「開片」預算有限,創業初期5個人都是「做義工」,輪流擔任導演、製片等角色,也做過客串演員,有時一條片只用幾千元製成。即便如此,他們都堅持作品要有電影感,拍攝及製作、每個場景的燈光及收音都下足工夫。在人人都可製作短片的時代,Come on James突圍而出,上載一星期便有逾6萬點擊率,另一段《潮文映畫系列》短片《深宵小巴》也累積超過42萬人觀看。
鴻福堂無都曾光顧
短片吸引收視的同時,也吸引了很多瞄準年輕人市場的公司,這些公司看中他們有年輕人觸覺,且收費較低,Ma Belle、鴻福堂及香港電台等都找他們拍攝廣告,如鴻福堂的「檸轉味覺」廣告便出自「開片」手筆,他們還替無電視拍攝了外判節目《有求必應萬事屋》等,公司過去一年營業額達到70萬元。
另一創辦人呂榮棟(Woodeast)表示,他們雖喜歡拍片,也有志於自己創業,但剛畢業時也不確定靠興趣是否能養活自己,故約定用一年時間嘗試,望找到一條將興趣發展成事業的路,若一年後發現不可行,便各自去找工作。
Woodeast慶幸當時有嘗試,他亦想告訴所有人不要輕易放棄夢想,「一定要試,要踏出第一步才知有沒有可能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