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45校特教津貼未用盡須「回水」
發新帖
查看: 359|回覆: 1
go

45校特教津貼未用盡須「回水」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4-5-19 07:0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45校特教津貼未用盡須「回水」
2014-05-19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擬於下學年起把學習支援津貼大幅增加三成,加強支援主流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但現時不少中小學根本未善用資源,四十五所學校因錄得餘款,須向當局「回水」,逾半學校回撥比例達一成以上。當局解釋學校因聘用人手半途離職、未能成功招標外購服務等,導致學校盈餘超出上限;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回撥情況反映學校對支援特教生不重視。
        

        教育局在一一年度起實施學習支援津貼回撥安排,若累積津貼超過全年撥款三成的上限,學校須回撥盈餘。當局透露,截至今年二月分別有三十八所小學及七所中學須回撥一一年度的超額津貼,以十二個月撥款比例劃分,有一半學校回撥比例逾一成以上,十一校更回撥超過三成津貼。不過,當局指因特教生人數及層級不同,學校所獲津貼有差異,以「無特別意義,更會產生誤導」為由,拒絕透露具體金額。
        

        當局解釋,學校出現盈餘有三大原因,包括學校招聘額外教師及教學助理需時、員工中途離職,令實際開支較預算為少;其次是學校未能外購合適的支援服務;個別學校在實施回撥安排前已累積一定盈餘,需要被當局收回等。
        

        現時當局以三層支援模式,向取錄特教生的主流學校提供資助,政府擬於九月起把津貼額大幅提高三成,第二及第三層支援需要的特教生,每年津貼額分別增至一萬三千元及兩萬六千元,而每校首六名第三層支援學生的基本津貼額則增至十五萬六千元。
        

        當局強調,大部分學校能靈活地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不影響有支援需要的特教生,即使收回盈餘,並不影響學校在往後學年獲發學習支援津貼的金額。換言之,學校下年度仍會按特教生人數及層級撥款,不會因回撥比例高而被扣減。
        

        對於不少學校的學習支援津貼錄得盈餘,立法會融合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張超雄感到費解,「學校有錢不花有點」,他認為情況反映主流學校不重視特教生支援,「當大家『叫晒救命』的時候,怎麼可能有學校剩餘津貼超過三成?這說明學校不懂,亦無心花錢,對特教生支援置之不理。」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4-5-19 07:15 |只看該作者

回覆:JWKun 的帖子

津小議會:回撥多不等於無心支援
2014-05-19



        (星島日報報道)須回撥學習支援津貼盈餘的學校,小學佔了八成。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張勇邦認為,不能以回撥比例斷定小學無心支援特教生,反而坊間言語治療師等支援服務參差,有小學因質素考慮而選擇流標,而支援特教生的教學助理半途離職亦相當普遍。他認為當局可要求回撥比例較多的學校,解釋「有錢不花」的原因。
        

        隨着當局推行融合教育政策,主流小學取錄自閉、過分活躍症等特教生愈見普遍,津小議會主席張勇邦指,不少學校錄得超額盈餘回撥並非無理由,「不是說花盡資源,就是最佳支援」。以支援讀寫障礙的言語治療師為例,他指坊間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難求,即使學校公開招標,亦未必找到合適的服務機構,「有學校為服務質素寧願流標,由受訓練教師兼任輔導,撥款只能備而不用」。

        
        他坦言支援特教生的教學助理流失普遍,尤其個別支援情況較嚴重特教生,「畢竟工資不高,不少大學畢業生任職一至兩個月,便適應不到而辭工。」張勇邦認同,學校不應過分累積津貼盈餘,認為當局可引入機制,要求學校在回撥盈餘時須解釋原因,以提高問責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