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49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5
- 國民生產力
- 72
- 附加生產力
- 8930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6-10-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1067
- 主題
- 292
- 精華
- 3
- 積分
- 120448
- UID
- 107125
   
|
7500萬培訓10中學IT 尖子 擬大專教寫程式 最快2015/16推行
2014年2月27日
【明報專訊】政府昨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撥款7500萬元予最多10所資訊科技(IT)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以加插增潤課程培育IT尖子,最快2015/16學年推行試驗計劃,共3屆學生受惠。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會考慮由大專院校教授提供課程親授中學生。有中學IT教師歡迎政府措施,但指最大困難是說服學生及家長花長時間參與IT培訓,建議大學研究為IT表現出色的學生在報讀大學時加分。
每校數人 訓練6年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7500萬元資金會由2015/2016學年起,投放於不多於10所中學,每年由校方挑選數名中一生培訓,直到中六畢業為止,試驗計劃共訓練3屆中學生,為期9年。消息人士指出,局方初步計劃由大專院校教師設計具趣味的課程,親授中學生編寫電腦程式及一些迎合市場需要的新興科技技術,如寫手機程式等。政府未有透露受惠學生人數及挑選中學的準則。
位於天水圍的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近年在多個本地及國際科技比賽上奪獎,去年有3名中四生發明智能心律監測及警告系統,奪得全球最大型的學生國際資訊科技大賽(InfoMatrix)全球總冠軍。該校IT教師廖萬里表示,該系統用了約700小時研究及製作,「平均每日與學生由放學4時逗留至9時多才離校」,他指現時面對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短缺,「一部數千元的筆記型電腦及千多元的手機,已足夠讓學生學習編寫程式,最困難是說服學生投放長時間參與培訓」。
教師:說服學生長時間培訓最難
他續稱,有不少家長覺得這類活動是浪費時間,而現時文憑試中會選修資訊及通訊科技科的學生亦不多,建議大學研究讓IT比賽奪獎學生報讀大學時加分,吸引更多學生在IT方面發展。
廖老師補充,他主要在網上自學相關知識,然後在課餘時間教授學生。學校會每年學期初挑選部分學生,或由學生自願報名參與IT培訓,學習基本的電腦、手機程式編寫及藍牙連接技術(讓手機透過藍牙連繫上電子儀器),接着他會與學生一同構思與生活相關的發明,並研究及製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