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辦家長日收回條 科大被嘲小學雞 學生會長:宜改辦開放日 ...
發新帖
查看: 2314|回覆: 3
go

辦家長日收回條 科大被嘲小學雞 學生會長:宜改辦開放日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1#
發表於 13-9-28 15:2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科大學生會會長石毅俊


【隔牆對論】

大學生「小學生化」,直升機家長、怪獸家長大舉入侵大學,科大明日首辦「家長日」,有逾千名家長簽回條表明出席。港大、嶺大和教院等院校也有類似活動,從事中、大學生輔導工作的理大學生輔導主任崔日雄指,外國院校也有家長日,不足為奇,有助家長了解子女的大學生活;科大學生會會長石毅俊則認為,「家長日」之名易與中小學的家長日混淆,令外界有誤解,認為應改成開放日,由學生決定是否邀家長參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父母不知先後,子女豈能近道? 

記:《蘋果》記者
石:科大學生會會長石毅俊                                                                                                        
                                                                                                                                                                                                     科大入口迴旋處有一個大型地標,是一個紅色日規,科大人俗稱其為「火雞」。校方舉行家長日消息曝光,被譏將「小學雞」文化引入大學。明日的活動主要是參觀實驗室和宿舍,各學院將講解課程和教學方法。石毅俊表示,學生會曾質疑校方舉行家長日的必要性,並認為家長日之名令人以為是派成績表、見老師。

記:科大明日首次舉行家長日,不少學生不表贊同,網民又譏諷大學中學化,你認為是否校方失誤?

石:名稱上有誤導,因為家長日普遍係指中學家長日派成績表。港大都有類似活動,但係叫家長資訊日,令公眾知道同中學嗰種家長日唔同,科大就冇考慮呢方面,變咗公眾以為係咪大學生拎成績表,家長同教授傾偈。

記:家長日邀請信附有家長回條,要家長答覆會否出席,是否另一個錯?

石:學生會邀請嘉賓參加活動,都會發出邀請卡畀佢哋,等佢哋回覆會否出席。我屋企都收到家長日邀請卡,但要家長簽回條,令人覺得好中小學。我覺得校方成個處理手法都係好中學諗法:舉行家長日,跟住我畀回條家長簽。

記:學生會一早知悉校方舉行家長日,有否提出反對?

石:早前與校方傾過家長日存在意義,科大校園開放畀大眾,連圖書館都可以入,學生都可自己帶家長入嚟參觀,所以質疑係咪有需要搞家長日。校方話收到一啲家長寄信、電郵嚟查詢子女情況,主要係學術方面,既然需求同供應同時存在,不如都舉辦一次家長日。


■科大明舉辦家長日,學生及教育界代表均期望,校方能讓家長了解大學與中學學習模式的分別。


記:科大最終沒有取消家長日,可以如何作出補救?

石:首先一定要改名,減少誤導性。聽日嘅活動同畀中學生嘅資訊日差唔多,都有展板同導賞團,帶家長參觀吓校園設施、實驗室、宿舍環境,介紹學生畢業出路等等。如果性質同入學資訊日差不多,可以改成開放日,開放畀公眾,唔係只針對家長,各界人士都可以參加,因為有其他人都會想嚟科大。

家長入到嚟,校方應同佢哋講係時候放手,好似話如果你哋發現仔女成個禮拜或成個月冇返屋企係正常,因為大學(生活)係好獨立,好多活動同學習,如果咁講嘅話,出嚟效果就好唔同。如果係勸家長放手,(學生)反而鼓勵大學咁做。
記:有否聽過科大有怪獸家長?情況是否普遍?

石:從校方方面聽到,學生考得唔多好,有家長寄信畀教授查詢原因或者要求加分,不過只係小部份。有啲家長好緊張仔女,為仔女抱不平,覺得成績咁樣會唔會係教授問題,但有啲係過咗位,學生係可以自己處理到成績、個人發展,要負最大責任。

有見到新學年家長幫手搬入宿舍,係多嘅,最主要原因係多嘢,所以我覺得合理。如果每日爸爸媽媽都跟住佢,就好有問題。

記:你認為為何現今家長會如此緊張子女讀大學?

石:係精英文化帶出結果,𠵱家有講怕「輸在起跑線」,家長都知道要不斷培養子女,由3歲開始學英語拼音、小學要考到八級鋼琴,好好裝備自己,等我哋一出社會就係精英。所以父母會幫我哋鋪排,但會令青少年少咗嘗試機會,等到大學先至學獨立,家長應該放手。

記:多間大學都舉行家長日或類近活動,有否擔心影響外界對大學生印象?

石:從自由角度睇,學生有自由,家長都有自由了解子女,呢個無衝突。不過另一角度睇,院校搞家長日係咪會令人覺得大學生冇自理能力,呢個係我哋關注。

青少年慣咗做「低頭族」,少同屋企人溝通,令到家長可能透過呢個渠道,去了解仔女。但家長會否將照顧中學生、小學生文化帶到大學,係潛在令人擔心嘅問題。

記:你父母明日會否出席家長日?

石:佢哋唔會出席。舊年我都有帶爸爸媽媽入嚟睇吓宿舍,同佢哋講吓上堂情況,但冇帶去見教授。佢哋睇完話幾好呀、幾特別。我覺得向父母交代,係作為成年人責任。自己帶家長入嚟,唔可以當係小學雞文化。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4#
發表於 13-9-30 10:21 |只看該作者
面試獲聘 僱主見母「即叮」

http://news.mingpao.com/20130930/gca2.htm


直升機家長除跟隨子女進入大學,部分「港童大學生」晉身職場後,「直升機」父母仍在他們頭頂盤旋,令僱主氣結。有母親見任職中醫的女兒跌傷沒告假、仍然上班,每日在診所日坐多個小時向僱主抗議;亦曾有大學畢業生面試過關,但僱主隨即發現其母在外面等候,二話不說將她「叮走」。

女帶傷上班 母上門靜坐

中醫診所負責人陳小姐憶述,診所內一名大學畢業不久的中醫師,一次因跌傷要坐輪椅上班。因中醫師多坐在房內診整,甚少走動,腳部受傷對工作影響實不大,但該名中醫師的母親卻不滿僱主要求其女兒帶傷上班,連續數天每日坐在診所多個小時以示抗議。

陳小姐說:「她(中醫師)若要請假,只要交醫生紙就可以,但她沒有交,也沒請假。」診所職員難以理解那名母親「代女出頭」的行為,只能置諸不理;其女後來則因人事問題辭職。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亦表示,曾有女大學畢業生應聘某會計公司,該公司高層面試完,本打算聘請她,卻發其母在公司外等候,僱主質疑她要由母親陪同前往面試場地、不夠獨立,最終改變心意不予聘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3#
發表於 13-9-30 10:21 |只看該作者
科大家長日 內地父母奔港代子「出頭」 港家長憂女兒住宿舍越軌

http://news.mingpao.com/20130930/gca1.htm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父母的心聲。科技大學首次舉辦「家長日」,吸引約3000人到場,有家長直言擔心女兒住宿舍會亂搞男女關係,亦有內地父母遠道而來,代兒子投訴宿舍噪音,還有港媽自認恐防女兒在宿舍吃不好、住不慣,頻頻送湯水給她;科大學務長譚嘉因則建議家長放手讓學生自行處理問題。

科大:發回條旨在計人數

科大首辦「家長日」,日前向家長發出邀請函時附有回條,確認家長出席,其後被學生上傳至社交網站,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網民嘲笑大學生也要如中學生般簽回條,是「大學幼稚化」;科大學務長譚嘉因昨表示,要求學生交回條只是想準確預計家長人數,而舉辦家長日是基於過往很多家長有此訴求,又強調全世界大學也有辦家長日。

媽媽隔數日送湯到宿舍

大學和中學最大分別,是大部分大學生都有住宿機會,科大更保證每名學生可住宿一個學期,惟有家長擔心子女不慣住舍宿。居於馬鞍山的陳太,每隔數日便會帶湯水給就讀商學院二年級、入住科大宿舍的女兒,雖然陳太是全職工作,要趁上班前後送湯水,每次來回約花2小時,但為了女兒仍不辭勞苦。

有家長則在宿舍概座談會上,表示憂慮大學宿舍男女同層,會容易出現越軌行為,舍監楊霖龍回應,男女應學習和異性相處。

來自廣州的楊先生及太太則擔心兒子的睡眠質素,楊太指兒子以往晚上10時便要休息,但宿生往往吵至凌晨2時,兒子曾向樓層負責人投訴不果,原本公務繁忙的楊氏夫婦,遂專程來港參加家長日,向宿舍舍監反映。舍監楊霖龍回應,若學生遇困難,應積極與其他宿生溝通,並自行解決,這才是大學生住宿的意義。他又笑言,每年都有家長過分緊張,甚至帶傭人及家人到子女房間打掃,他希望大學生可透過宿舍生活學懂獨立自理。

譚嘉因亦透露,過往有零星家長代子女向校方投訴或求情,如希望子女可繼續住宿。他寄語家長,若關心子女可加強溝通,但子女遇到困難時,應放手讓他們處理。

還有家長代子女打探前途問題,已退休的夏先生昨偕同太太及兒子到場,其間與生命科學學系教授交流,夏同學對研究生課程感興趣,但表現害羞,全程未有發言,而是由父母代為詢問。

學友社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提醒家長,大學生已是成人,對子女過分寵愛反會影響其成長;干預子女生活愈多,子女處理問題的能力愈低,家長應重新檢視管教模式。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2#
發表於 13-9-28 15:27 |只看該作者
理大輔導主任:提醒父母放手






■理工大學學生輔導主任崔日雄


【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崔:理工大學學生輔導主任崔日雄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曾經說:「人生應該是浪漫的,做大學生應該是浪漫的。」跨進大學校門儼如一場「成人禮」,年輕學子換走單調校服,掙脫嚴苛校規,在大學呼吸自由,追尋夢想。然而這幅浪漫圖畫的角落,卻有爸媽正在幫新生揹書包。科大今年首創「家長日」,外界迴響甚大,但崔日雄指出,大學為家長舉辦迎新活動由來已久,並非新鮮事。

記:大學為新生家長舉辦迎新活動是否普遍?是否越來越多家長參加?

崔:呢類活動一向都有,外國好多大學都會搞呢類家長活動,唔算好奇特,亦係理工大學嘅傳統。我哋每年開學禮都邀請家長參加,可以見吓仔女嘅老師,了解校園設施,聽學生分享讀大學嘅情況,因為同中學好唔同,校方希望令家長明白大學生活係點,了解仔女讀大學後學習方式或會有轉變。

參加開學禮嘅人數一向平穩,唔見得忽然多咗,反而越來越多家長主動參加資訊日,或者畀準新生嘅輔導講座,以往呢類活動只有一成家長,近年增加到一半,有啲自己嚟,有啲帶埋仔女喺身邊。

有報道指今年9月湧現大批「怪獸家長」入侵大學校園,替「小學雞」大學生子女揹書包,上學管接管送,甚至結伴參加O-Camp。部份學校因新生尚未成年,須經家長簽發回條批准,才能參加學生活動。

記:以往大學生予外界印象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父母甚少過問其校園生活。為何現在的父母如此積極「返學」?

崔:我認為有幾方面因素。首先呢代人嘅仔女數量普遍比較少,家長自然緊張啲;以前入到大學嘅都係精英,𠵱家學位多咗,入到大學唔代表係好特別嘅事,有啲家長會對仔女能力有懷疑,成日擔心「佢得唔得㗎?掂唔掂㗎?」加上仔女考少咗公開試,少咗歷
練,所以家長好想參與多啲,幫仔女做決定,否則唔放心仔女獨自返大學。

記:這類家長有何共通點?緊張到何種程度?

崔:家長會諗定幫個仔揀乜嘢科,向學校問得好仔細應該點做,(站在家長)隔籬個仔個樣多數比較乖,唔出聲。有家長甚至幫新生reg埋科(入學後挑選及登記學分課程),唔滿意reg科安排又會投訴。

其實咁樣做對培養仔女獨立性唔係幾好,我哋會建議家長同學生溝通咗先。呢類家長未必知仔女想要乜嘢,好多時我哋單獨同個學生傾,就發現佢原來有諗法,唔鍾意家長嗰套,只係冇講出嚟。家長只會覺得橫掂仔女冇意見,不如自己幫佢決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家長幫我搞掂晒,唔使自己諗,更加依賴家長,冇辦法成長,好似惡性循環。

記:類似家長日的活動會否助長「怪獸家長」或「小學雞」現象?大學如何處理這類家長?

崔:家長獲邀出席開學禮,感覺受尊重,係好正常嘅學校儀式、活動。如果開學只係搞一次家長日,問題唔大,有平台畀家長同子女加強溝通唔係壞事。問題係表達方式同埋調整家長心態。

活動目的要帶出一個訊息:仔女已經大個、成長,唔好用中學角度睇佢哋。例如我哋搵學生分享,有時提到大學生傾功課可能要通宵,咁家長就唔會問點解個仔成日咁夜返。家長亦需要明白,學校係直接面對學生,家長唔應該代仔女接觸學校。無論新生夠唔夠18歲,入得大學,我哋都當佢係大人,發成績單、約見,都係直接搵個學生,唔會好似中學咁見家長。呢啲方式,同中學好唔同,我哋希望家長都了解到當中分別。

記:有何建議給大學新生家長?

崔:家長唔應該乜嘢都管,要畀機會仔女成長獨立,大學生應該係處事成熟嘅人,家長唔可能成世跟住佢返學、返工。我哋會鼓勵家長同仔女傾多啲,了解佢哋諗法,大家一齊分析先做決定,而唔係幫仔女做決定。家長要諗吓,你嘅所謂溝通,有冇鼓勵仔女講多啲?畀佢做抉擇之後會唔會又質疑番佢轉頭?其實好多學生唔介意聽父母意見,因為父母可能都係過來人、讀過大學,但係佢哋想係做最後決定嗰個人。𠵱家個問題唔係你敢唔敢放手,而係你一定要咁做。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