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8
- 國民生產力
- 3586
- 附加生產力
- 4592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59
- 主題
- 12593
- 精華
- 0
- 積分
- 77269
- UID
- 168291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726go02.html
傳統名校轉制直資,近日備受社會關注。已轉制直資的英華書院,有家長昨致電電台節目,質疑校方轉制後,資源投放集中於支付學費的直資學生,新學年更要求非直資學生支付三千元特別用途費,但未有交代用途。校方澄清費用僅每年二千二百元,用作支付新校舍電費、聘請教師等,強調對學生一視同仁。
英華書院及結龍小學先後於○七及○八年轉制直資,原先就讀的學生只須維持支付堂費或特別用途費,便可免學費直至完成中學。有新學年直升英華書院的中一非直資學生家長,昨在電台節目質疑,校方徵收三千元特別用途費,無交代具體用途;又狠批學校轉制後變質,「資源不會放在津校學生,而是放在收費的直資學生身上,最好的老師都不教津校學生,很不公平」。
英華書院校長鄭鈞傑接受本報查詢時指,中、小學獲教育局批准,分別向非直資學生徵收每年二千二百及二千元特別用途費,用作支付新校舍電費、設施維修、增聘教師等,而學校亦參照綜援及書簿津貼,提供全額及半額減免。由校方及家教會組成的委員會共同監督用途,每年披露款項收支狀況,目前滾存約數十萬元。至於家長所述的三千元,實際是銀行自動轉帳金額上限。
鄭鈞傑強調,全校約有四分之一學生是屬於直資,校內無論編班、日常教學,乃至課外活動安排,直資與非直資學生均是一視同仁,沒有差別待遇,「連學生名單都不會列明是否直資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