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24 小時
- 最後登錄
- 21-12-7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1607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2-1-1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5
- 主題
- 0
- 精華
- 0
- 積分
- 16182
- UID
- 858400
 
|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梗係我啱啦師兄,維基係人都可以上去改,難免有錯,我係做足功課先話比你知嘅,研究李小龍的學者都知,但聖芳濟校友一向低調,對外間的一些錯誤歷史論述,甚少指正。直至近年政府資助的李小龍徑、和香港文化博物館李小龍館相繼落成,為了求真,大量李小龍在聖芳濟書院就讀時的文獻才得以曝光,包括中二入學証、中二至中四的成績表、班照、甚至學校旅行照等,去博物館就見到哂。1951年,由於德信小學需拆卸重建,故轉讀喇沙書院附屬小學五年班,前後讀了五年才到中一,因與校旁KGV的英童打架而被趕出校。李小龍不是一眾學校願意收留的學生, 他能入讀聖芳濟只因何東家族的關係,但此憑關係入讀之說並無歷史文獻証實,我只知李振輝曾提過是透過母親何愛瑜的關係讓子女入讀教會學校。當時何愛瑜舅父何鴻章正是上海聖芳濟校友(現為上海聖芳濟校友會會長), 並贊助母校於1955年建成香港的聖芳濟書院,建校翌年李小龍即入讀。
1973年,李小龍事業如日中天,主動回校答謝恩師當年的收留,與全校師生齊唱校歌,場面極為哄動。當年小龍用英語說了一句極為感動的話,大意是: 沒有聖芳濟和恩師,就沒有我李小龍的今天,此事陶傑也有撰文論述。
當然,我相信以李小龍嘅天份,無論佢喺邊度讀都一様會出頭。我是小龍迷,借此機會澄清一下歷史事實而已,不喜勿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