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副學士生路變死路 社會徒添壓(周基利) ...
發新帖
查看: 824|回覆: 0
go

副學士生路變死路 社會徒添壓(周基利)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3-7-19 13:4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60b8dc7d-b5c5-48dc-a818-25f42fbdd3b9-226123





本港資助學士學額有限,而基層學生為改變命運只好付高昂學費入讀副學士課程,但有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的計時炸彈。

第二屆文憑試星期一放榜,結果今年全港約有2.8萬名考生4個核心科目和1個選修科達「33222」的成績、符合入大學的最低資格。但大學聯招學位只有約1.2萬個,所以會有約1.6萬名考生望門興歎。

背巨額學費貸款 前路仍茫茫

這些考生只好和其他未能達到入大學最低要求的5萬多名考生報讀自資學位、副學士、或其他文憑課程。過去十年,資助學士課程學額只有小量增加,但副學士課程卻大幅擴張,至今年自資副學士學額已達3.9萬個。筆者的同事吳迅榮博士周三已在本欄撰文,批評政府並沒有為這些副學士畢業生的持續升學做好配套措施。結果令每年超過1.6萬名副學士畢業生,除了背負了十多萬元的學費貸款,對前路仍然是茫無頭緒。

今年初,筆者發表了一項關於貧窮家庭子弟入讀大學的研究,其實那項研究亦包括副學士課程的。

貧青年讀大學比例 較富人低

筆者的研究是利用1991年和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作進一步的分析,從樣本中選出年齡介乎19至20歲的青年,因為他們是最大機會剛剛升讀大學學位和副學士課程的適齡學生。然後,筆者再根據他們的住戶收入選出兩組:貧窮綫下(住戶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分界)和最富有的百分之十。

結果顯示,生活於貧窮家庭的青年,入讀學位課程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8.0%上升至2011年的13%,增加了超過6成。不過,比較起最富有的1成家庭的青年,貧窮家庭青年的增幅便顯得可憐了,因為這些富裕家庭青年入讀學位課程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9.3%上升至2011年的48.2%,增幅近4倍。

換句話說在1991年時,最富有1成家庭的青年入讀學位課程的機會只比貧窮家庭青年多兩成﹝(9.3%÷8.0%-1)×100%﹞,但到2011年時,這個百分比已增至近3倍﹝(48.2%÷13.0%-1)×100%﹞,不過當中包括升讀海外大學學位課程的學生。但就算扣除這些海外升學的學生,富裕家庭的青年升讀本地大學的比例,仍然是貧窮家庭青年的兩倍(即高出1倍)。

基層讀副學士 冀脫跨代貧窮

升讀副學士的情況又怎樣呢?結果發現生活於貧窮家庭的青年,入讀副學士(或性質類同的文憑課程)的比例由1991年的16%上升至2011年的30%,上升了近1倍。而最富有1成家庭的青年的相關比例則由1991年的16.4%上升至2011年的23.6%,只上升了44%。

即是說,在2011年就讀副學士的比例,在生活於貧窮家庭的青年要比富裕家庭的青年為高(30%比23.6%)。結果顯示基層家庭的家長,普遍明白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所以他們為了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就算子女成績未能入讀學位課程,只好付高昂學費讓他們入讀副學士課程。

雖然副學士課程的增加,的確為這些貧窮家庭的青年帶來了另一條的出路,但是當他們行完了這條路後,究竟他們得到甚麼回報呢?跟着又有甚麼出路呢?這條是不是一條死路呢?可否因着知識改變命運,擺脫跨代貧窮的厄運呢?假如政府不能適當地處理好這個問題,如讓更多成績好的副學士重回資助學位升讀,當副學士畢業生數目與日俱增的時候,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不和諧的計時炸彈。


撰文:香港教育學院 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周基利



按圖放大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