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聖士提反女子中小學擬轉直資- 家長,學生,舊生,市民齊反 ...
查看: 71909|回覆: 252
go

聖士提反女子中小學擬轉直資- 家長,學生,舊生,市民齊反對   [複製鏈接]


400
1#
發表於 13-3-21 18:13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2    0    0    0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冬日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熱血金章


15444
253#
發表於 13-6-27 18:39 |只看該作者
請國民於教育王國討論區發表前,先詳閱基本版規 (部份版塊或有附加版規,如二手市場),以免因違反版規而被刪文、警告或甚至封鎖帳戶。謝謝!

現將本帖關閉。


127
252#
發表於 13-6-27 17:43 |只看該作者

直資學校 vs 津助學校座談會 30/6 (星期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27
251#
發表於 13-6-27 17:3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4


608
250#
發表於 13-6-27 12:56 |只看該作者
同意同意...自由行07講得好好!

我唔反對校董會申請轉直資, 但手法的確有問題。直資有利有弊, 必須令大家心中的疑問一一解答, 只顧一味 hardsell 真的令人反感。

直資某程度上的確有其好處及價值, 以現時教育局的政策, 實在令好多人擔心... 有能力的學校想以轉制去推行不被制肘的教育, 實在不難令人明白, 但何以學校在資詢/推行期間都處理得咁差, 叫人如何安心???

Rank: 3Rank: 3


498
249#
發表於 13-6-27 00:1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行07 於 13-6-27 00:13 編輯

其實現在仍是津校的聖士提反女子,又有幾多個寒門?放學接送的名車,可能少過coed , 但也夠塞死一整條列提頓道。世襲同有關係人士佔去了一半,甚至以上的學位,剩下四五十個學位,也有一大批中西半山區人和你爭,中西區的寒門夠膽揀的已不多,抽中的機會也微得很,區外的寒門,更是連抽都冇資格。百幾年前的創校原意,又是否只serve 樓價貴到冇譜的中西區的市民?根本當年的創校理想已經被教育局政策歪曲了,現在拿出來建造道德高台,是否有點不倫不類,不合時宜?有教無類固然理想,但現時基制就是排斥非中西區的族類,又有誰來伸寃?

至於教師投票反對,數據固然有意義,不過若可交代到背後理由會更令人信服,有沒有教師可講一下是否單純怕貴族化而反對?轉直資後,教師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和工作量的改變,會否也是他們考慮的因素?單是就記名、不記名爭拗,十分幼稚,也無助於了解事情。一味hard sell老師有怎樣高尚的情操,其他支持者又如何「不擇手段」,也片面得很。現在討論的是學校發展的方向,不是主觀的態度。

要轉直資,學校也做得不妥當,「先安內,後攘外」,老師關口還未通過,便拋方案出來。對現時學生的承諾也不足,令到人心惶惶。早年協恩中學轉直資,老師一致贊成,再尋求舊生支持,雖然也有人反對,但最後都投學校信任票而成功轉制。因為留下來的、選擇來的,都相信學校有承擔,當初承諾會助貧窮學生,轉制後,的確有「寒門」學生受惠於為數不少的獎助學金撥備,以零學費入讀。如果聖提女子肯大膽承諾,有資源去幫助困苦學生,有基制去確保收生不論門第,寒門向上流就有通道。

講到尾,轉直資,要交學費,哪個人會歡喜?但如果2015年後,政府劃一資助額,聖提同街坊學校收一樣的津貼,一眾樂團還可以請專業楽團的指揮?小學還可以每年免費請全校學生去旅行?還可以由老師帶隊參加國外比賽?成績是否可以保持高水平?如果失去這些,聖提同其他街坊學校有什麼分別?還有一窩蜂要報讀的人嗎?如果質疑校董會能力、誠信的話,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杯葛她,任誰也不想將寶貝孩子交給怎樣也無法相信的人所辦的學校。

百多年的歷史,可以是沉重的包袱,令人固步自封,也可以是堅實的基石,仗其踏出創造歷史的新一步。可惜,校董會抓不著重點,反對者執意投不信任票,落得鬧劇一場!


127
248#
發表於 13-6-26 21: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2670
247#
發表於 13-6-26 21:2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sforth 於 13-6-26 21:47 編輯
TY33819 發表於 13-6-26 10:29
唔一定支持轉直資, 但唔轉就有咁既情況.. 你話點??? 世襲! 咪又係令世邊D人無辦法入讀, 無了上流機會???

...

明白你不安既心情,不過,呢種唔係一個合理的理據。

一個窮人,抽到好學校又肯讀書,自然會上流,唔讀書追唔上,自然會轉校,好多上一代很窮的人都係靠呢種機會發為,何來有阻人上流的事?

富爸爸的logic 是有六百萬買樓,有錢讀名幼再比得起課外活動的學費就一定qualify 入LS, 是理所當然嗎? 咁好"準備"應該考到其他直資,點解最後要有咁既結果? 如果佢既 logic 係對既,六百萬唔夠喎,捐六億比間學校,好似+ x d 子孫就一定收硬。


通常幼稚園部家長,一方面話津校世襲有幾唔公平,另一方面又"關心"轉直資之後原校幼稚園部學生有無優先權,會唔會加多幾%自己人分數。
黃子華的魚旦論正好形容呢種心態








127
246#
發表於 13-6-26 20:5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4


608
245#
發表於 13-6-26 10:29 |只看該作者
唔一定支持轉直資, 但唔轉就有咁既情況.. 你話點??? 世襲! 咪又係令世邊D人無辦法入讀, 無了上流機會???

呢日撞到獅子山學會王弼,諗起小一派位及聖士提反女校轉直資二事,順口問佢:「你當年點解小一派位可以入到聖××?」王弼笑曰:「世襲吖嘛,我阿哥夠運抽到籤入聖××,我以細佬身份申請入學,可以加分,咪入咗囉,之後一條龍升上中學,驚都未驚過,想當年,我即使唔識ABC,都可以入到聖××。」
原來係抽籤決定命運,咁又何解有一位爸爸幾年前已佈局在九龍塘買樓(六百萬元),送兒子入著名幼稚園,要兒子學鋼琴、繪畫,球類活動,甚至攀石,目的只有一個,就係要入喇沙小學,點知抽籤結果出咗嚟,係派去樂善堂小學,富爸爸當然失望。入樂善堂讀書,投資駛唔駛咁大呀?王弼以另一角度睇:「要恭喜呢位爸爸呀,佢買落層樓升晒值,啲教育投資連本帶利起碼賺兩三百萬啦!」

Rank: 7Rank: 7Rank: 7


13468
244#
發表於 13-6-25 19:18 |只看該作者

引用:"該校的中學及小學部老師近日自行發起不記

本帖最後由 Bluegene 於 13-6-25 22:44 編輯
原帖由 ylaam 於 13-06-25 發表
"該校的中學及小學部老師近日自行發起不記名投票,分別有七成半及八成老師反對轉直資。校方指投票不記名而 ...

校董行事已不擇手段及強詞奪理。聖公會表面上愛莫能助,實際上支持。若你相信在教會或教會學校內公義必得顯,實在太愚昧。




Rank: 3Rank: 3


183
243#
發表於 13-6-25 14:48 |只看該作者
"該校的中學及小學部老師近日自行發起不記名投票,分別有七成半及八成老師反對轉直資。校方指投票不記名而不承認結果。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董會主席王鳳儀今日對無綫記者表示:

「其實做問卷,係要有科學認受性,如果要有認受性,因此必須要記名,但我們希望與持份者解釋,雖然係記名,但程序不經學校手,即我們會請獨立核數師、獨立分析員(去做)。」"
http://thehousenews.com/society/ ... %E7%9B%B4%E8%B3%87/

"其實做問卷,係要有科學認受性,如果要有認受性,因此必須要記名"

What is the logic?

Rank: 3Rank: 3


250
242#
發表於 13-6-24 14:49 |只看該作者
前中校監楊簡煥珠於08年曾說過:
捨直資、取結龍
預計於死線2012年申請,2013年結龍
中學is not for the rich
希望做到幼稚園都結龍
對小學學生英文有百分百信心,完全毋懼轉車為中中



127
241#
發表於 13-6-24 12:41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183
240#
發表於 13-6-24 00:23 |只看該作者
If I were EDB's AO, I would wish the school would not pass the hot potato to me.

Rank: 4


950
239#
發表於 13-6-23 19: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ylaam 的帖子

既然校董会一意孤行,如果佢地向教育局申請轉直資,教育局會考慮甚麼因素批准轉直資?教育局通常會在学校申請後幾時有決定?




127
238#
發表於 13-6-20 13: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3468
237#
發表於 13-6-16 17:43 |只看該作者
聖士提反女中創辦者後人 「教,不為錢」       

百年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直資,學費估計高達三、四萬元,惹起家長和舊生激烈反對。照理說,舊生既已畢業,轉直資與否對她們沒有直接影響;挺身而出,為的是前校監「St.Stephen's is not for therich」的承諾。曾在此度過一段無分階級背景、共同成長的青葱歲月,怎捨得母校淪為學店?

創辦人之一的後代曹禮,直言聖士提反轉直資有違學校百年來堅守的「有教無類」精神,加上現時校方財政計劃不明,擔憂資深教師因薪酬太高被裁員,依賴商界捐款易令校方陷入利益交換的歧途,犧牲的都是莘莘學子,「可以預見的是,將來會大部分是有錢才能入學, 前人的辦學理念,慢慢就不見了。我們是覺得他沒了那份心, 這是好可惜的」。

文林茵圖尹錦恩、受訪者提供

創辦人盼人人受教育回顧學校歷史,當年為創校奔走的曹善允先生及其紳商好友、為同學爭取一套長衫校服以消弭貧富差距的李曹秀群,皆出身上流社會,卻看到基層的需要,為弱勢者出力。今天,同樣來自富裕家庭的前教育局政治助理楊哲安,卻滿口「demand」、「supply」來理解教育問題,有一女兒在讀聖士提反幼稚園的他,成為支持學校轉直資的家長代表。時代確實不同了。年代久遠,今天或已不是很多人知道曹善允的名字。翻看他的生平,香港教育史上卻多處見到他的事迹。曹善允是曹禮的爺爺,曹禮憶述,在曾祖父的一代,曹家在澳門甚有地位, 同時受到葡國政府和清廷的冊封;曹善允自小就得到用心栽培,十四歲被送往上海習國學,數年後又到英國修讀法律,考得優異成績。他在英國取得律師資格,由於司法體系相近,沒有回澳門老家,選擇來香港執業,成為香港早年少有的華人律師。曹家也有不少親戚友好在港居住,曹善允很快就跟其時的紳商名人如何啟、區德等成為好友。

這條成長之路,就像現代家長趨之若鶩的「贏在起跑線上」。但曹善允沒有獨善其身,而是運用自己的地位和人脈為社會出力。「回看他做過的事,有兩個好清楚的範疇,就是教育和醫療。現在當然好難去問他當時的具體想法是怎樣,但我猜想,他自己有機會到英國受教育,體會過西方教育的好處,就好想將這引進來令香港的華人受益。」

時為二十世紀初,香港社會仍處於非常草創的階段,學校缺乏,一般孩童就算有機會受教育, 都是傳統的「卜卜齋」。一九零一年,以何啟為首的八名華人紳商,包括曹善允在內,上書港督倡建一所仿效英式公學的學校,專收華人子弟,以便他們畢業後可銜接升讀英國的大學。計劃獲港督和聖公會班納牧師支持,曹善允協助籌款,一九○三年成功創立聖士提反男校(今聖士提反書院)。翌年,曹何等人希望女孩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故創設兼收男女學童的小學及幼稚園,該校於一九○六年交由聖公會營辦,正名為聖士提反女校(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後來開設中學部,曹善允一直有參與校政,首屆校董會於一九二六年成立時他亦當選為校董之一。此外,一九一一年創立的香港大學、一九二六年的首間官立中文學校金文泰中學、一九三五年成立的孔聖講堂,曹善允都是籌組工作的核心人物。港府以其豐富的辦學經驗,一九二○年起邀請他加入教育委員會, 為教育發展提供意見,曹善允連任該職二十年之久。

長衫平等教育精神

曹禮指出,關注基層的理念,貫徹他爺爺的教育和醫療工作,像他籌辦的九龍城民生書院、西區的贊育醫院,都是有意設在貧困華人聚居之地,以幫助他們改善生活。聖士堤反女中亦不例外,當時雖未有九年免費教育,但學校收取的學費亦很低廉,不少貧困人家的女孩子都能入讀。一九二六年是標誌性的一年,聖士提反女中成立校董會,「當時聖公會的何明華牧師(後升任主教)公開表明,聖公會的辦學理念是﹃有教無類﹄。其後,新任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長Miss Atkins亦說,會跟隨何明華牧師所講的理念去辦學。最近校友講那長衫故事,也是這時間後發生」。事緣當年聖士提反女中雖然貧富兼容,但家境好的女生穿戴得花枝招展上學,基層女生卻只有天天白衣黑褲。為免同學互相比較,當時就讀該校的曹秀群便設計了一件藍色長衫,向校方建議定為校服,獲得採納,從此聖士提反的女生不論出身都穿起這件藍色長衫上學。長衫美麗,在於其平等教育的精神。曹秀群長大後成為大家熟悉的李樹培夫人、香港立法局首名女議員,力推修改婚姻法廢除納妾,捍衛女性權益,聖士提反校園內的金禧樓,一九九六年亦命名為李曹秀群金禧樓以作表揚。

那些年同學無分背景

曹禮笑言,曹秀群雖與他家同姓,但並非親戚關係。曹秀群來自越南華僑家庭,亦甚富裕,其父將曹秀群送往香港,在聖士提反寄宿就學,與曹善允的三女兒同期,故非常熟稔,放假都到他們的家裏同住。曹善允的4 個女兒都在聖士提反就讀,到曹禮這一輩,才較多入讀聖保羅男女學校,「我堂姐就仍讀聖士提反,她爸爸還安排她寄宿,那是四十年代尾,戰後的時間,堂姐很記得,當時宿友什麼階層都有,還有來自九龍城寨的同學,明顯是什麼家庭背景都歡迎的」。七十年代,聖士提反女中還開始預留學額給視障和聾啞學生,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也是舊生家長,早前跟曹禮和一群關注轉直資事件的朋友提起,當年他對校長Dr. Barker讓視障和聾啞學生入讀的決定大加讚賞,Dr. Barker回應說,能有機會給他們進來讀書當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同學有機會接觸到跟她們不同的人,令眼界更為廣闊。「所以這真的是一間好好、好前衛的學校。﹃有教無類﹄這理念,是一九二○年代末由學校官方講出來的,實踐到今時今日,如果這時候去轉,係好可惜。」

二○○八年,聖士提反女中前校監楊簡煥珠接受本報報章訪問時,堅稱不會跟隨傳統英中轉直資的潮流,因為「St. Stephen's is not for the rich」(聖士提反並非為有錢人而辦學)。不料數年過去,換了新校監和校董會後,校方態度忽然一百八十度轉變,仍在諮詢階段,已擺出一副轉直資事在必行、別無他選的態度。曹禮曾就此事與辦學團體聖公會的大主教鄺保羅面談,鄺表示,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政府設定的期限,學校要決定是按《校本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還是轉成直資學校;教會對此沒有既定立場,應由各校的校董會諮詢持份者,如家長、老師等,討論兩個方案的優劣再作決定。「後來我就在會上將主教所講的,向校董會、校監同大家講番出來。但校監(王鳳儀)卻一句話,﹃唔係喎,我們覺得直資是最適合聖士提反的﹄。好多人問,我們是否都要睇睇法團校董會優劣?甚至你可否話我聽,直資有咩唔好處?一樣咁多啦?無。一樣都無講,一句都無提過。」

「有無計過條數?」

曹禮說,四月中得知聖士提反擬轉直資,當初仍抱開放心態,與身為校友的太太同往出席諮詢會,想聽聽校方的計劃,然而,二十幾場諮詢會,「只是不停hard sell 轉直資。我覺得佢係做場戲咁」。諮詢文件裏,對於日後的財政安排,細節欠奉。「我並不反對直資制度,只是認為它不適合聖士提反。從一個好practical 的角度睇,即是從錢方面睇,聖士提反轉了直資後是否維持得到?校園內有廿三個斜坡,兩個護土牆和一個法定古蹟,每樣都需要維修,別的學校無這些開支。比如說政府要你每五年檢查一次這些護土牆和斜坡,平均一年都要花幾百萬,現在由出錢到找工人、完成工程,都是政府負責的。法定古蹟也是, 現在教育局幫手做,教育局筆錢好大, 要拿出幾百萬給你是好容易的事, 但轉了直資, 唯一途徑就是向古蹟辦申請, 那邊的錢得咁少, 你要申請就要排隊, 要同其他古蹟去爭那筆小小的錢, 還不知道是否全額資助, 這是其他直資學校不用面對的問題。」

「校方還有一個好大的賣點是說, 轉直資後會起一座好靚的教學大樓, 卻沒講到要幾多錢、在哪裏起。因為大家知道,校園已無地方再起一幢新大樓,唯一方法就是將徐大統樓拆了再起過,徐大統樓才建成十五年,非常新的,而新大樓同佢現有設施相比,只是多個游泳池。我們問建築界的朋友,起一座這樣的大樓,起碼要三億,用三億買一個游水池?」家長和校友不斷想問更多詳情和計劃,校方卻一律避而不談。學費方案同樣令人疑惑,「第一輪說四萬二,因為比人話好貴,兩三星期之後就改口說三萬五,同時撥入學費減免的比例由原本十巴仙升至二十巴仙,卻無解釋是怎樣計出來,好似閤埋雙眼寫的而已,畀人感覺是,到底你是第一次想撳水魚?定係第二次那個根本做唔到㗎呢?有無計過條數呢?讓人疑慮方案背後根本無實際的財政分析及預算。」

師資恐成開刀對象

曹禮預見,若跟隨校方現時的方向,轉直資後財政壓力必然沉重,師資將是頭號被開刀的對象,「這裏好多老師都好有經驗,人工已升到頂薪點,跟普通中學相比,薪酬開支是比人高一截的。你當一盤生意你會點做?炒了高人工的請兩個平的囉。唔係仲有咩可以cut?大部分資源是放在教師上面。」當他們向校方查詢,轉直資後各種新建設錢從何來?校方便說找人捐錢,「如果我係一個舊生,會樂於捐錢畀間津貼學校定直資學校?搞到今時今日咁,好多校友已經覺得,如果轉了直資,根本就會同間學校切割的了,都唔係以前那間學校了。佢會點呢?搵商界囉。或者你都會諗到,商界會唔會無條件捐錢畀你?唔多唔少都希望會有番啲嘢吧。」曹禮感嘆,一些學校轉了直資後財政混亂,甚至有聽聞受廉署調查,「點解做學校會搞成咁?」

他的母校聖保羅男女學校都已轉了直資,問他轉直資前後的變化,他說,實在不知如何回答。他聽聞在黃竹坑小學部接送孩子的私家車太多,被鄰居投訴,校方要安排一架校車將孩子送到一處寬敞的地方讓他們「轉車」;朋友也有孩子在讀小學,說班裏二十多個同學,每個都是大企業家、高官名人的兒孫,名字一講出來人盡皆識,「佢話我都唔知個仔在咁樣的環境長大,會變了一個怎樣的人?這是否好的教育?佢話佢都唔敢講。」曹禮認為,今天基層向上流動的機會明顯減少,窮學生入大學的比率跟富學生相比,差距由二十年前的一點二擴大至三點七倍,「這是社會好需要正視的問題。教育不應該是這樣的。現在香港的教育制度或者未係好完善,但這應該是大家一齊去跟政府傾,爭取改善,而不是自己轉了直資就獨善其身」。

點評

belkin  創辦者後人 眼見現任校董將教學理念歪曲, 痛楚就像眼見後母扼剎親子  發表於 13-6-20 13:28

Rank: 3Rank: 3


183
236#
發表於 13-6-16 11:11 |只看該作者
呢個星期,讀過幾篇有關名校轉直資既文章。

我以前讀果間中學,早幾年都轉咗,學費仲好x貴。朋友問我,諗唔諗住俾個仔入去讀,話晒old boy既子女,應該有啲優勢。

「優勢?你講吓好。」我苦笑:「我呢亭窮old boy,捐個尿兜俾學校都唔夠錢啦,有咩優勢可言?都未計,有N個人同你爭入學。」

好多年前,我仲響果度讀緊中學既時候,我記得我既同學仔之中,好有錢既又有,基層既亦都有。當然,亦有好多係中產既同學仔。同學仔來自不同階層,我覺得某程度上係擴闊咗我既眼界,讓年少無知既我,起碼清楚認識,唔同階層既人,生活會有點樣既分別。學校轉成直資,最窮果個既老豆都係醫生律師…小孩子入到去讀書,見嚟見去都係社會上層,眼界無形地被收窄。同我果個年代相比,學校既學生或者響公開試攞A既能力,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對社會各階層既理解同體會嘛…我其實幾悲觀的。

我其實相信,一個人既所謂「競爭力」,對世界同真實社會既認知,遠較學術上既能力來得重要N倍。從來都唔知「民間疾苦」為何物既後生仔,我偏見地認為,叻極都有限。

「咁你真係唔諗住俾你個仔試下?」

「到呢一刻為止,我既答案,都係No。」

仲有一個理由既,我估按依家咁既形勢,我個仔如果「有幸」入去讀既話,怕且都必定係最窮果幾個。太多有錢同學仔同佢一齊成長,我總係覺得會唔係好妥。

人在中環 - CK

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 ... %E5%BB%A2%E8%AA%9E/

Rank: 3Rank: 3


183
235#
發表於 13-6-16 01:15 |只看該作者
If interested in the feedback and comments of the girls, search facebook.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