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趙永佳: 不做怪獸家長﹕ 告別IB,追夢吧! ...
查看: 20803|回覆: 192
go

趙永佳: 不做怪獸家長﹕ 告別IB,追夢吧!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205
1#
發表於 13-1-7 15:0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http://step-up-kids-english.blogspot.hk/
不做怪獸家長﹕ 告別IB,追夢吧!
趙永佳



明報「星期日生活」2013年1月6日



我家老大(剛滿十六歲)剛在十二月底飛往新加坡,在當地一月份開始的新學年繼續高中學業。最近順便整理一下電腦硬盤中和他有關的文件,「發現」了一份我在2007年(他十歲)時寫下的檔案,原來是我提醒自己,要他在足球比賽和訓練時要注意的事情。這份備忘共有十點﹕
1. 就算是最簡單的訓練(例如「掃把腳」傳球),都應該盡力做好。
2. 在比賽時必需時常大聲呼叫要球。就算你明明知道隊友不需要你,也要支援附近有球的隊友(因為可以分散敵人注意力)。
3. 在比賽和訓練時最少也要緩跑,不要「慢」步,因為這會令你看來很懶散。
4. 當教練說話時應該望他,不要一直盯地面!
5. 在比賽時要時常四周張望找尋敵人的位置。不要一直只盯皮球的所在。
6. 在比賽時要時常四周張望找尋隊友的位置。
7. 如在比賽時擔任前鋒,球隊防守時一定要退到中場協助防守。
8. 如在比賽時擔任後衛,當球隊反攻時應先回望身後,確定沒有敵人然後推前助攻。
9. 任何時候,尤其是失球後,不要埋怨隊友。
10. 不論球隊失球或入球,都要大聲為隊友打氣,鼓勵大家集中精神繼續比賽。



20069




看到這份清單,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他現在能自己做到嗎?在腦內「快速搜畫」一會兒後,結論是「大概都能做到」。他當時十歲,足球技術其實還是十分粗糙,只是靠拼勁和鬥志去比賽,所以在球賽中常常有頭腦發熱,亂跑亂踢的情(當然這在該年齡球員中很常見)。因此我當時在球賽中會和其他家長一樣,在場邊大呼小叫,提醒他要注意的事情。回首過去這十年來,作為老大的「私人足球教練」,這十點注意大概反映了我對他在足球運動上面的期望。


現在看來,我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他做到他能力所及的事情。我希望他做到的事情,不需要天分,不需要技術,只需要他集中精神,時刻提醒自己。我要求的是態度要正確,精神要集中,要時刻嘗試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是否真的能做得到,有沒有犯錯,有沒有入球,甚至有沒有勝出比賽,在我當時來說,其實都不太重要。這麼多年來,我帶他「上山下鄉」差不多踏遍了香港所有的球場去訓練和比賽。足球成了我倆父子之間最強的羈絆,也有了不少我們的共同回憶。通過足球,他認識了不少朋友,也遇上了不少好教練,和旗鼓相當的對手。當然球賽也輸了不少,踢法粗野、滿口「粗言穢語」的對手,和完全蠻不講理、只會痛罵球員的教練也遇過。不過我相信,他在球場上學到了不少事情,也成長了許多,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友一同成長,在陽光下以熱血和汗水來練習和比賽,也將會是他一生難忘的經驗。



2012年暑假代表愉園U16遠征瑞典高菲亞盃




但作為一個「足球老爸」,我心裏其實長期都在憂心戚戚,擔心的是終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在綠茵場追逐他的夢想。他現在是球隊的隊長(球隊成績中上),說實話並不是一個會用「出類拔萃」、「天才橫溢」等詞來形容的球員。大概「兢兢業業」、「勤奮刻苦」、「富團隊精神」。才是放在他身上的讚美之詞。幾年前我在這裡寫過他的足球經歷,已經用「不可能的夢?」來表達我的擔憂。實力夠不夠不是我擔心的焦點,而是他能不能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來磨練自己的球技與狀態來挑戰更高水平的比賽。在足球世界,青年球員因為「技不如人」被淘汰而「掛靴」,本來就是必然的定律,但起碼我希望能為他争取一個比較理想的環境,來讓他應付這場淘汰賽。


不過,在香港學業從來都是足球小將們的最大敵人。於是升中時我們為他找了一家國際學校,希望他能兼顧學習與足球。這家學校念的是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課程,最近在香港大熱,有不少本地學校也跟風開辦。他的學校是較早在香港開辦IB,系統也較完整,由Middle Year Programme(MYP,IB的初中課程)開始,不像很多的其他學校,只在O-Level之後的高中(Diploma Years)才開始。我其實很喜歡IB課程,因為它的課程對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要求很高,訓練學生獨立探究,以作業和專題研習(Project)等延續性評估,而不是以考試來決定成績。習作也強調科際整合和多元能力的展現,如老大有一個中文習作是要拍攝短片來介紹茶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物理的家課是自己製作一台投石器的模型,英文就以人權作主題教學,作業是一封寫給某國元首為最近該國的人權問題發表意見的信。印象最深的是他兩年前(中二)的人文科(Humanities)習作,是要去一個香港的社區實地考察,並寫成報告描述社區的發展。因為他的小學老師周綺薇(詳情見《推土機前種花》)正在關注深水舊區重建問題,於是就和他兩人一起去K20-K23重建區走了一整天,並向他解釋了一些市區重建的問題。這些課業,都不是在主流本地學校都可以「享受」得到,而且IB特別強調「基本功」,每份作業的資料來源都要按照指定格式列得一清二楚。想起我那些在本地公開試中考得優良成績的學生,就算我們三番四次叮囑,還是忘記要做好citation,真是啼笑皆非。


不過好日子過得特別快,到了去年(Year 10, 等如中三),我開始發覺他花在家課上的時間愈來愈長,而且因為他每星期也有二至三次足球訓練,訓練之後往往因為要完成家課而熬到晚上一時多才能睡覺。IB的家課強調搜尋大量資料,加以綜合,並反思才能完成,因此腦筋轉得不夠快的老大每每要花上兩三個晚上才能完成一件家課。如果同時有多過一項作業或有測驗的話,他就不得不放棄練習在家寫作業或溫習。


他的責任感極強,也不容許自己的成績太差,於是「捱更抵夜」的情形就愈來愈常見。起初我們還懷疑是不是老大天生魯鈍,於是向他的同學、學長查詢,又在網上搜尋,發覺每晚因為「衝」習作而只睡上幾小時的情在IB是非常普遍。而且因為香港的IB成績普遍甚高,學校之間的評比嚴重,家長給學校的壓力又大,因此香港的IB比海外的要求似乎就更高,評估也更多,而香港IB學生的高分背後,卻是補習成風。老大的成績不過不失,七分滿分大概都有五分,在班上可算是中上水平。但我和老媽商量,發覺長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又發揮我們的「怪獸家長」本色,四處打聽是否還有其他選擇。方才發現,IB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壟斷了香港的國際學校,雖然很多還有GCE O-level的課程,但到了高中,就差不多只有IB課程,再也沒有傳統的GCE A-level。IB課程其實是為少數優秀同學設計,主流本地學校的競爭和課業要求,當然也不是老大所能應付,於是唯有開始考察海外課程,因為他已有不少同學、朋友,在中三前後已經負笈海外,到了英國或澳洲升學。


本來的Plan A是在完成MYP(今年暑假)之後到英國升學A level,但後來發覺他到了英國,也差不多代表他的足球生涯也要結束。因為我心知肚明,他的實力和英國同齡球員有一段距離,而且在學校寄宿,他再也不可能跟隨當地球會的青年軍訓練。和他再三商量之後,他表示希望在香港把IB課程「捱」完,我們也暫時打消海外升學的念頭。


但「柳暗花明」,在今年開學之後,一方面他的功課壓力愈見沉重,訓練也只能每星期出席一次,狀態大不如前。另一方面,他的一位隊友決定往新加坡升學,也就再次重燃我們的「逃出香港」念頭。隊友的爸爸也是球圈中人,人脈豐富,在新加坡找到一家罕有而歷史悠久的私立教會學校,開辦英國IGCSE O-level及GCE A-level課程。而且他在該地也找到一位足球教練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他家裡寄宿,亦找到當地球會青年軍給孩子「落班」。


我們知道之後,就開始蒐集資料,發覺IGCSE及GCE A-level的深度和廣度比IB都不可同日而語,相信老大應該能應付。新加坡的足球水平整體卻比香港高一點,國際足協排名是154(香港是163),職業聯賽水平也比香港高。而且他也曾被現在球會選派到新加坡短期訓練和比賽,也是在該位教練家中借宿,對當地環境、足球水平都已有一點認識。因此我們覺得,他到新加坡升學,一方面可以避開那個折磨人的1B,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較高足球水平的地方繼續踢球,可謂一舉兩得。他和朋友一起,可以互相照應,而且新加坡民風淳樸,監護人也是以紀律嚴明見稱的足球教練,他們「學壞」的機會比在西方國家當然較小。因此,我們就願意賭上一把,送他到新加坡。




2011年於新加坡集訓與當地隊友合攝







老大到了新加坡,足球生涯是否能更進一步,學業是否能兼顧,當然還是未知之數,但我們兩老覺得起碼我們為他找到一條「生路」,讓他能在一個較寬鬆的環境下來繼續做他喜歡做的事,追尋他的夢想。將來他是否能在足球道路上成才,我們並不抱太大期望,但我們作為家長,最少知道自己已為他盡了力,為他鋪了一條為將來打拼的道路。今時今日,中產家庭的孩子,大概大學畢業是最低要求,而他如留在香港,大概要考進「心儀」大學課程,也要有一番折騰,也難免要在足球與學業間作兩難的選擇。他現在的很多隊友,也就正面對這個兩難的局面。除了極少數已經「投降」的朋友之外,大部分的隊友也是每次訓練都在掙扎是否能參加,到了考試季節,就只有小貓三兩來練習。到上了中六,就更是只能「吃老本」,光比賽不練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現在香港學界的比賽,年齡最大的甲組最高水平Division One的冠軍差不多已經被幾家不以學術水平見稱的學校壟斷?學業與足球,永遠是香港的足球小將們的兩難。


事實上我愈來愈覺得香港不適合年輕人成長。整個中學教育制度,都只是被設計成大學的預備班,對多數未必有能力升讀大學的同學來說,高中可說是一場噩夢。但我們也沒有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其他的出路,好像如果高中文憑試考得不好的話,大部分家長同學都會選擇副學士或副學生先修班,希望再「博」一次入大學的機會。就算好像我們一早決定不跟隨主流升學,卻又發覺在競爭之下,還是和主流一樣,「one size fits all」沒有選擇。在這條擠進大學的窄門途中,除了少數早早放棄或幸運地有父母全力支援的同學之外,大概運動並不是一條很多人可以選擇的道路。林書豪的傳奇,是他可以學業與籃球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的成功,除了因為全力為他撐腰的家人之外,可能也是因為他們早已移民到了美國?試想像,如果林書豪生在香港,甚或台灣,他能夠學體兼修的可能性有多高?


我是念社會學的,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同學的錯,不是家長的錯,也不是學校的錯,是整個社會一起製造出來的結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社會制度,也在香港無路可逃,有能力的唯有一走了之。老大現在非常幸運能在異鄉找到一條可能容許他繼續尋夢的道路,不知道香港的年輕人何時方能享受到一個能給他們成長、發展以至追尋夢想的環境?


   5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93#
發表於 13-2-18 15:02 |只看該作者
追逐夢想,每個運動員總有這種信念。機會來到,更加要懂得珍惜同把握。


淨係聽呢句,有紋有路。不過得知目的地是新加波,就變冷笑話。


17374
192#
發表於 13-2-18 14:5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7374
191#
發表於 13-2-18 14: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9Rank: 9Rank: 9


23819
190#
發表於 13-1-22 17:48 |只看該作者
讲左甘耐, 无啦啦有十页纸, 应该请.趙永佳先生来'及及'他的'没厘头'效应.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或许从而发现崭新理论.


17374
189#
發表於 13-1-22 15:3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7374
188#
發表於 13-1-22 15:3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87#
發表於 13-1-22 15:29 |只看該作者

引用:需要説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裏,因食欲

原帖由 annie40 於 13-01-22 發表
需要説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裏,因食欲增加體重會稍有上升,但第2個月體重就會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運 ...
Wii fit 得唔得?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86#
發表於 13-1-22 15:27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復+shadeslayer+的帖子 3年前小兒學校與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3-01-22 發表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3年前小兒學校與寧波某中學有相互交流計划,互相在對方家庭及學校交流一個星期。 ...
舊年我花了點時間在上海,亦在上海請人。結果係上海請能說點英語的不易。英文可達正常溝通程度是很貴的。重有,識英文,做事有點 sense 的人除了貴之外,他們跳槽當食飯。一話走,對家加人工30%- 50%常有,點留人。

你說得對,大陸少數尖子已浸死香港,但點解上海北京仍難請人?因為供應多,須求也很大。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17374
185#
發表於 13-1-22 15:2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48
184#
發表於 13-1-22 15:03 |只看該作者
ysnmama 發表於 13-1-22 14:59
令我回憶起我的舊上司. 她是位美藉華人. 當年我跟了她工作後. 常常看和回答她的email. 我當時的英文真的不 ...
真是「態度決定你的高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1524
183#
發表於 13-1-22 15: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22 15:03 編輯

annie40:  仲以为是LRC, Ladies Recreation Club  發表於 29 分鐘前

吓,等我以為好洋氣添,如來咁陰柔。

點評

annie40  喂! 翻译为中文就是 '淑女娱乐会所'. 意味着兄台大受欢迎, 重想点?  發表於 13-1-22 17:09
ANChan59  哈哈,Annie 好有幽默感。  發表於 13-1-22 15:04

Rank: 6Rank: 6


6851
182#
發表於 13-1-22 14: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snmama 於 13-1-22 15:00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3-1-22 14:52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3年前小兒學校與寧波某中學有相互交流計划,互相在對方家庭及學校交流一個星期。 ...

令我回憶起我的舊上司. 她是位美藉華人. 當年我跟了她工作後. 常常看和回答她的email. 我當時的英文真的不知不覺也會有進步. 所以對手真的很重要.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48
181#
發表於 13-1-22 14:5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3年前小兒學校與寧波某中學有相互交流計划,互相在對方家庭及學校交流一個星期。一到埗他要求全程用英語溝通,當時他的英語十分爛,他堅持以後每個月跟我用英文email溝通。上一個聖誕節再在香港踫面,英語十分流利,我肯定他努力學習,現在是高二,但英語水平比我們的亠般大學生還要好。
他們只要很少的百份比英文好,數目一定比我們多,單是出國留學的數目已經很厲害!

點評

annie40  他们的厉害是堅持,並及时把握每个机会. 那还怕不进步吗?  發表於 13-1-22 17:16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9Rank: 9Rank: 9


23819
180#
發表於 13-1-22 14:2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udy 的帖子

普及運動一方面提高基數,第二提高體質。要有良好的體質,非自小煅練不可。中國足球一缺基數、二缺體質,再地獄也是二流。
****    *****      *****
有系统的体能训练等同中国所谓的内功, 没有甚么神秘的, 阿公, 阿婆都得, 重要是肯练, 有恒心.  自少锻炼的人, 停止操练, 等同自废武功, 慢慢也会流失的.  

记得英国有位三百磅的女教师, 某天决定减肥, 三年后不单 减肥成功, 还成为英国Triathlon的 国家代表运动员. 咪话唔厉.體質是可以密集的操回来的. 加上营养,不用悲观!  

點評

judy  依家的一孩政策,加上沉迷電玩,情况越來越令人担心。  發表於 13-1-23 11:58

Rank: 9Rank: 9Rank: 9


23819
179#
發表於 13-1-22 14:06 |只看該作者
需要説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裏,因食欲增加體重會稍有上升,但第2個月體重就會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運動,應逐日遞減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     ****    ****
長跑后一般是十分口渴,宜吃水果如香焦,或香梨等. 然后洗澡,舒援疲倦,  减低肉类, 肉类在消化吸收上是十分缓慢的, 非常消耗体力, 令身体产生错觉, 以为还要多吃, 因此吃过vegetable + fruits 的人, 两小时后依然觉得饱和舒畅 ,反之吃多肉的人是刚饮完茶, 三点三已经要吃下午茶, 于是愈吃愈肚饿了,,,,,,...不其实多吃了很多.

Rank: 5Rank: 5


1524
178#
發表於 13-1-22 13: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22 13:48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LRJ-it is a nice name, thanks.

I'm not pessimistic about Hong Kong; I'm just optimistic about Shanghai because I know Shanghainese. Shanghai is in its exponen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I know it's kind of controversial but Hong Kong's turning into a modern society coincided with the coming of Shanghainese and their capital in the 50's. I know, there were many other factors. I was just stating one of my biases.

點評

annie40  仲以为是LRC, Ladies Recreation Club  發表於 13-1-22 14:28

Rank: 9Rank: 9Rank: 9


23819
177#
發表於 13-1-22 13:4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aorenjia 的帖子

Few people jogged like Annie said because it was considered not fun.
*****    *****     *****
开始是no fun, 跑跑吓就会很开心.....一般步行上山, 再在山顶跑四圈, 然后跑会家, 心情和皮肤必然胜过做完五小时SPA.女士们真的应该认真考虑下., 试过就明白的.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76#
發表於 13-1-22 13:11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laorenjia+於+13-1-22+11:31+

原帖由 laorenjia 於 13-01-22 發表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22 11:31 編輯
Finally, 上海洋化的底子比我們厚, give it another 10 years or less, I'm sure they will not just speak better English than we do, they will also play more and better sports than we do.

Xxxxxx

估唔到 LRJ 對我們的英語比我更悲觀。現在,上海好似小三才教英文,我行進大商場書店,英文書佔少於10%位,平均市民的英文還很弱雞。

要十年內超香港,一係上海大改革,一係香港大倒退。



點評

annie40  LRJ 只是说出真相, 一点也不悲观  發表於 13-1-22 14:07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4418
175#
發表於 13-1-22 12:42 |只看該作者
國人運動普遍不足 常運動人士不到三成
2012-11-20 養生中國 

  編者按:運動不僅可以減肥還可以增強體質,不過,據調查顯示,國人經常運動的人群只有26.8%,多數人缺乏鍛鍊,體質正在變差,具體是什麼情況呢?

  國人運動普遍不足 常運動人士不到三成。

  沒時間缺場地 民調顯示僅26.8%受訪者經常運動。

  專家指出,全民健身事關國家興衰,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遠離運動、身體素質下降,主要原因在於當前教育觀念的偏離。”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指出,現在全社會只關心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升學率,很少關心孩子的運動。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體質只會一代不如一代。

  據媒體報道,華中科技大學今年舉辦的秋季運動會上,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兩個項目不見了。校方表示,這兩個項目對學生體質要求高,取消它們是為了避免參賽學生受傷。不止是華中科技大學,在網上搜索不難發現,在全國不少高校及中小學校,長跑等體力消耗較大的項目都已被悄然取消。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全社會對青少年體質問題的高度關注。

  時下缺乏鍛鍊的何止學生。衛生部今年8月發佈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從不參加鍛鍊,經常鍛鍊(每週鍛鍊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鐘)的人僅佔11.9%。對此,許多人困惑,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國人離運動越來越遠?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2050人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顯示,僅26.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運動,60.5%的受訪者表示偶爾運動,11.1%的受訪者表示從不運動。

  受訪者中,“70後”佔40.2%,“80後”佔32.6%。90.5%的受訪者居住在城市。

  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中年人與中小學生是最缺乏運動的三大群體。

  哪些人最缺乏運動? 調查中,受訪者首選“剛入職場的年人”(70.9%),其次是“中年人”(65.6%),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小學生”(43.6%)。接下來是“大學生”(33.3%)、“老年人”(10.9%)等。

  今年上半年,湖南媒體工作者方先生生了一場大病,養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醫生告訴他,主要病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鍛鍊。方先生對記者説,他大學時還經常打打籃球、乒乓球,可自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十幾年來,在外就是工作,回家就是睡覺,根本沒時間鍛鍊身體,結果身體素質一降再降,直到出現大病。

  大病初愈,方先生對於鍛鍊有了全新認識。現在,他每天早上都會跑步,每週也會抽時間和朋友打打羽毛球。可談到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時,他又是一臉惆悵,“現在的小孩整天待在家裏備受呵護,身體越來越弱。我也想過帶他出去爬樹、玩泥巴、捉蜻蜓,可是發現身邊很難找出可以玩的地方。真擔心他們這一代人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對於現在學生的體質差,在山東樂陵某初中任教的郭老師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現在一到冬天,一個班上只要有一兩個人感冒,幾天后就會有十幾個甚至更多學生被傳染,一大半的學生請假,課都沒法上。而這種情況在五六年前幾乎很少出現。

  “學生體質越來越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太缺乏體育鍛鍊了。”郭老師坦言,在他們學校,體育課其實只是文化課之外的“放風課”,體育設施差、體育老師不夠,很多體育課完全就是“放羊式”的,學生根本沒有專業的指導與系統的訓練。“即便如此,它在課表中也是少之又少。初一、初二學生每週只有一節課,45分鐘,初三學生壓根就沒有。”

  56.8%的受訪者坦言身邊沒有方便使用的體育運動設施

  是什麼原因讓國人離運動越來越遠?調查顯示,獲選率最高的兩個原因分別是“工作或學習緊張,沒時間運動”(76.1%)與“運動場所少”(66.4%)。其他原因依次是:“運動場所收費高”(59.0%),“運動、健身善”(58.8%),“缺乏運動意識”(50.3%),“家長缺乏對青少年運動習慣培養”(45.1%),“缺少運動夥伴”(32.3%)等。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認為,現在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參加體育鍛鍊越來越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會讓很多人遠離運動。比如對於孩子來説,電腦、手機的吸引力太大了,他們很難提起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其次,許多家長溺愛孩子,總擔心參加體育活動會傷到孩子。甚至有一些家長宣稱,寧可讓孩子一直坐著,也不能讓孩子運動受傷。最後,許多學校的體育課都缺乏趣味性,就像一個過濾網,將大多數孩子都過濾到了不喜歡體育運動的那一邊。

  “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遠離運動、身體素質下降,主要原因在於當前教育觀念的偏離。”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譚建湘指出,現在全社會只關心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升學率,很少關心孩子的運動。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體質只會一代不如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受訪者將鍛鍊少歸咎於缺乏運動場館與設施。56.8%的受訪者坦言,身邊沒有供自己方便使用的體育運動設施。

  “我們不是缺乏運動場地,而是現有的場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毛振明告訴記者,中國可以説是世界上競技體育訓練設施條件最好的國家一。然而我們在建設體育場館、設施的時候,往往只追求大,全國各地都想建鳥巢、水立方,對群眾性、公益性的運動設施建設投入卻不足。很多大場館建好之後寧可荒著,也不向公眾開放。這就導致許多公眾感覺身邊沒有適合自己的運動設施。

  74.7%的人表示全民健身推進成果應該作為考核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最重要標準

  “全民健身不能只注重形式,應該與老百姓的教育、生活方式相融合。”譚建湘指出,當前一些地方在推行全民健身時,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總喜歡組織一些華而不實的大型群眾體育活動,用活動有多熱鬧、發了多少套衣服、組織了多少人一起打太極拳等莫名其妙的指標,來衡量全民健身推廣成果。

  “要讓國人積極參與到體育鍛鍊中,除了要改變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觀念,還應該將全民健身落到實處,給老百姓提供方便參與的體育鍛鍊機會、方便使用的體育運動設施。” 譚建湘説。

  “國人普遍缺乏鍛鍊的現實情況已經産生了惡果。”毛振明指出,許多機構的檢測都反映出,如今我國青少年一代體質下降非常嚴重,國家徵兵工作中的體檢合格率更是逐年下降。“全民健身事關國家興衰,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容不得半點兒戲。”

  他建議,對於全民健身,不能只停留在號召層面,應該制定國家層面的戰略,並輔以強力推行。比如,應該將全民健身的實際效果、青少年的體質變化水準等客觀標準,作為考核相關部門的首要硬性指標,改變當前體育發展的績效評價模式。

  調查顯示,毛振明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數受訪者的認同。74.7%的受訪者表示,全民健身的推進成果應該作為考核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最重要標準。

  怎樣鍛鍊身體?

  運動對身體確有很多益處,男女老幼都可參加。但怎樣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各人鍛鍊的要求不同,目的不一,如運動員要求提高運動成績,為國爭光;多數人為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也有不少人是為了減肥、健美,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鍛鍊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區別。這裡僅從全民健身的角度,談談以鍛鍊身體為主或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運動者,應當如何選擇跑步的運動量。

  運動生物化學研究發現:

  在跑步開始的5分鐘內,心臟為了適應機體的運動而進行調整,心跳顯著增快,心臟泵血加劇,但其程度是不均勻的,被稱為“心臟適應期”。跑步持續5分鐘後,心臟已經適應,心搏有力,泵血均勻,並隨時根據運動量的大小作出相應的調整。

  在跑步20分鐘以內,提供運動能量的主要是體內貯存的糖原,特別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因為糖在有氧條件下能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跑步20分鐘以後,糖原大部分被耗盡,供能的主要來源轉變為體內的脂肪。脂肪被動用時先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直接氧化能,而脂肪酸則變為乙輔A,再經過代謝,一部分轉變為糖以提供能量。由於脂肪供能需氧量多,因而在跑步強度達到缺氧程度時,就不能靠氧化脂肪來提供能量。

  由此可知,以鍛鍊身體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5分鐘,否則對心肺功能的提高無助益。超過5分鐘的跑步,持續的時間越長,心肺功能的鍛鍊也就越好。至於跑步的速度是次要的,可按照自己的體力來調整。

  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20分鐘,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勻呼吸。20分鐘的慢速長跑不但能大量耗盡體內的糖原,而且要動用體內的脂肪。且由於慢速長跑不很劇烈,不會使機體過分缺氧,故有助於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需要説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裏,因食欲增加體重會稍有上升,但第2個月體重就會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運動,應逐日遞減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結語:運動設施的不足、沒時間等是運動不足人士的幾大藉口,其實運動很簡單,只要合理的散散步,打打球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和設備。

點評

annie40  Thank you for information!  發表於 13-1-22 13:48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