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四年後逾百學校恐被殺 議員促中學推小班教學 ...
查看: 11755|回覆: 162
go

四年後逾百學校恐被殺 議員促中學推小班教學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2-10-15 13:4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015/18040803



葉建源(左)及黃碧雲將攜手在立法會爭取推行小班教學。

教育界面臨重大危機,明年入讀中一學生銳減5,400人,足以令80間中學面臨被殺校危機,四年後會有超過100間學校停辦,1,755名老師失業。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要求教育局「救亡」,將中一派位人數由每班34人減至25人,推行小班教學。但教育局指不能純粹為滿足社會需求而作出承諾。葉建源指會把爭取行動升級,並提緊急召開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

明年讀中一少5400人

協昨召開記者會,指明年是中學殺校的高危年。本港人口下降,明年入讀中一人數銳減5,400人,足以令學校蒸發159班,80間中學首當其衝。中一縮班的影響會按年累積,四年後將有超過100間學校停辦,全港超過五分一中學生需要轉校,1,755名教師失業。

本學年開始,教育局將開班線由每級61人減至51人,每班最少17人,而中一派位人數維持每班34人。葉建源則批評這方法完全不能對症下藥。「下調開班線好似肺癆病人畀佢飲咳水,止得一時。今年有龍年效應,多咗學生入讀中一先唔使殺校。」

教協建議將中一派位人數由每班34人減至25人。但教育局已拒絕由中學校長會提出的類似建議,校長會建議每班收生人數在三年內逐步下調至28人,教育局表示接納的機會是「微乎其微」。

葉建源表明在本周三的立法會首輪口頭諮詢,會與民主黨黃碧雲聯手,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立即落實全港中學以25人為一班的小班教學。教育局回應指「政府不能純粹為滿足社會需求,以小班教學來解決學生人口下跌的訴求,而承諾在中學推行小班」。

部份教學團體已去信特首梁振英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教育界本周日將於基新中學集會,商討進行更激烈行動。葉建源將在本月提出緊急召開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教育局唔交出滿意方案,我哋會將行動升級。教協、校長團體同其他教學團體都好強硬,我哋唔會罷休」。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63#
發表於 12-11-8 07:25 |只看該作者
葉兆輝、黎淑怡﹕適齡學童人數下降的機遇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7/faa1h.htm


香港出生率在最近10多年持續下降,適齡學童人數減少已由小學蔓延至中學。根據教育局資料顯示,2013/14年度的中一學生會比現時減少5400人,若以每班34人計算,便相等於減少約159班。故此,有團體表示這或會導致約50間學校面臨殺校危機,因而提議全港中學中一每班人數減至30人,減低縮班殺校、老師失掉教席等負面影響。現屆政府今次從善如流,作出彈性的安排,每間學校只要能有26名中一學生開兩班便可繼續開辦,以紓緩學校所面對的收生壓力。當然,學生和老師的比例減少,老師對學生的關顧應相對增加,但筆者藉此機會提出一些想法,希望給與一些另類的意見。全港中學一致地減少每班人數是否最有效運用資源的方法?再者,一間學校應否開辦下去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並不應單取決於學生的人數,所以更重要的問題是,應該怎樣利用適齡學童減少的契機,優化現今的教育制度和填補一些缺口,對一些現行僵化的規例拆牆鬆綁,改善學生學習空間、能力及表現。據筆者與前線教育工作者的理解,教師最希望得到的是多一點空間和時間,無論是每天上課節數或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所以一刀切的減少每班人數,未必能滿足老師和學生的需要。

讓學校彈性分配資源

首先,學童人數下降,在不增加經費的前提下,老師與學生的比例可以改善,學生得到更多老師的關注,這是人口分紅的現象(population dividend)。筆者建議師生的比例可按學校的實際情調整,讓學校彈性分配政府向學校發放的資源。例如招收較多第三組別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學校,得到額外的資源,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及成長需要。因為他們的需要大,干預的成果會更加明顯。如能作出有效的干預,讓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能完成中學階段,日後的成本效益十分顯著。

其次,若有充足的老師人手便正好可分擔教育工作中不同的崗位,紓緩老師的工作壓力及提升教育質素。例如學校可按需要靈活分配更多老師,依老師的經驗及專長作有效分工,整體減輕每名老師的教學時間之餘,讓學科老師專注於教學,讓班主任及輔導老師有更多時間了解學生需要,提供學習以外的支援。教育局亦可邀請資深老師編寫教材,減輕對課本的倚賴,落實一些校本的課程,減少對書商的依賴,又可支援在校老師專業上的發展,對有意進修的老師提供休學機會(Sabbatical Leave),給予學校資源讓學校聘請暫代老師。至於近期校長擔心的一些學校質素被拉低,只因教育局將學生強分為平均三份之措施而已,重要的是因才施教,做好拔尖補底的工作。

筆者最近有機會到一間中學探訪,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都有經濟上的困難,需要領取綜援或書簿及車船津貼,亦有為數不少新來港學童就讀。他們家庭背景各異,面對的困難亦不是輕易可解決,因此學生面對的壓力及問題是多樣及複雜的。雖然學校已有3名駐校社工,比一般學校多,各老師亦盡心盡力協助學生,但有需要的學生實在不少,若學校可靈活運用資源,按學生的需要以針對性及彈性的策略去協助學生,相信對學生、家長、老師及學校都能帶來正面的影響。正如「學校起動」計劃,有很多參與的學校都利用額外的資源聘請多一些語文老師、贊助學生學習樂器、推行師友計劃等,這些都是按學生需要而採取的針對性措施。

檢視現行教育政策及資源分配

一間好學校並不在於收生人數的多寡、學生成績的高低、中中和英中,而是能夠以學生為本,提供合適的環境給不同需要及能力的學生學習及成長。一些學校雖然有較多學習能力弱或低學習動機的學生,但並不代表學校的辦學能力低,反而他們更懂得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同樣,一些收生情理想的學校亦不應被一刀切調低每班人數,令學童入讀的機會減少。最重要還是要按學生的需要,給予充足的資源,讓學校靈活地設計到位及有效的策略去輔助學生,讓有熱誠的老師留下來,善用他們的經驗,作育英才。順帶一提,現在一些家長不理孩子的學習能力硬要爭入一些學校,若孩子適應不來,反而弄巧反拙。

適齡學童減少正好提供一個機會去檢視現行的教育政策及資源分配,重新制訂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策略。


作者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及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黎淑怡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項目主任

Rank: 3Rank: 3


270
162#
發表於 12-11-6 21:20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明白政府的角色是要平衡各方面利益,
也要考慮支出與收入的狀況。

只是今次對中學學界的衝擊確實很大,
過去小學的慘痛經歷及錯誤估算,
如由原本預計的十來所村校變成一百四十多所不同類型的小學等,
令中學校長、老師、家長等都十分擔心今次的情況。

學界提出的可加可減機制完全是因應今次衝擊的臨時性做法,
希望政府不要低估形勢造成學界動盪,
能以妥善的方法完滿解決問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61#
發表於 12-11-6 13:24 |只看該作者
教育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今日(十一月五日)出席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記者:可否說說之前一些中學校長在立法會建議將來可以減少的派位人數,紓緩學校的殺校壓力,現時這事考慮如何?

教育局局長:正如大家都知道,上星期五和星期六我們完成了公聽會,在這裏趁這個機會,我知道大家有不同的問題,或許我很快地說說幾項大家覺得重要的事。

  第一,我真的要重申,在中學我們沒有殺校的政策,我再重申沒有殺校,大家無需要擔心。因為我們的大前提是保學校、保老師、保實力、保教育,讓團隊繼續維持,這是一個過渡期,今日是六萬一千人,三年半後是五萬人,再到四年之後是六萬九千人,所以我們真的要保實力,這是一個過渡期,這是大前提。

  第二,我在不同場合都提過,例如一些針對性的紓緩措施,我都提過一下,或許我很快地講幾個重點,因為很多學校和家長都不太清晰,所以我都再重複一次。就針對性的措施,在保學校方面,七十六人可以開四班,五十一人可以開三班,然後二十六人可以開兩班。這不只是班數的問題,就如何作課程的安排,與其他學校的合作等等的行政,我們會在這方面給予許多合作和支援。如果兩班以下(的情況)真的出現,我們認為少於二十六人的學校,應該不會多於五間,這是我們根據實際過去三年的情況作出的估計,還有很多其他的安排,大前提是盡量保學校,我們不希望殺校。

  除了這些措施外,我們都了解到所謂減派,剛才校長講到減派的部分,我聽到很多意見,所以在一個多星期內我會見很多學校、辦學團體、專業團體、家長甚至是學生等等,我都會盡快會見他們,聽到最後一部分。大家都聽到家長在那兩天內都有不同的意見,我們一定要聽清他們方面的意見。在昨天開會和一些活動中很多校長都給我不同的意見,所以我覺得有責任與更多持份者,在這個多星期內做足工夫,多聽他們的意見。

  除了這幾項外,我很希望最後達到,盡快在十一月底前,有一個大家都覺得可行,大家都願意一齊合力、群策群力去推行的一個方案,處理暫時性人口下跌方面的問題。

記者:局長你提及與學校校長的共識是大了,其實是在哪方面?是否在於第一年減人數方面未必是要三,如果是二或一,教育局的接受空間是否大些?

教育局局長:我之前星期六約略提及,暫時我說的是避免殺校的措施,我們還有如何支援老師的措施,以及其他可行的辦法,包括減派的部分,這正在開展中。剛才說的幾個都是方案的一部分,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出現,所以我希望盡快聆聽其餘的部分。因為你會發覺無論哪個方案,對不同的持份者都有不同的衝擊,這個是大前提。

記者:如減派,你認為明年的人數於甚麼水平才算合適?

教育局局長:現時仍要再看,因為剛才我說過,當看到有保老師、保學校的策略時,大家的關注是不需要太擔心要殺校。第二,回想上一次有家長給予不同的意見,說不要動叩門位,相信你也聽到了,這些我們都要一併考慮,所以剛收集回來,我們盡快就不同方案作出研究。現時我無法告訴你,如果我告訴你,你應該不會相信我,因為我尚未完成所有諮詢。

記者:就國民教育科方面,剛才你說多了學校問你應該怎樣做?多了多少所學校想開設國民教育科?

教育局局長:其實有很多不同學校或專業團體很多時候都開始問,如果想繼續以不同形式推行,教育局或社會可以有甚麼支援,通常都問這些問題。我們都會重申我們的政策,就是剛才我都提過,希望如果他們需要做的時候,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學校辦學團體的宗旨及模式,即校情、班情、學情等,自己決定如何去做。擱置了的文件亦可用作參考,亦可以其他老師及五十多萬,製作參考資料及教材,我們交回學校及辦學團體自決。我沒有統計數字。

記者:現時減派的可行性有多大?

教育局局長:剛才我說過,就減派方面,我們已聽到學校及校長會(的意見),我們要多作計算的方法,七十六人、二十六人等等的數字,我們是經過很詳細的考慮,並經過資料搜集才做到,所以我們希望科學化地去了解每一個可行的地方。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30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60#
發表於 12-11-6 13:23 |只看該作者
劉修妍﹕為中學教育向政府討債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6/faa1h.htm


200多位中學校長歷史性地站出來,於立法會門外發聲,促請政府採納學界共識的「321可加可減」方案,彈性調節中學每班人數,力保中學教育生態平穩健康。

若以為教育界爭取的是「保飯碗」,錯矣!說出這等話的,若來自教育局或自認熟知教育的報社主筆,簡直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侮辱!

香港的校長和教師,都是默默地幹的一群,他們大多寧願自己再辛勞些,也不慣用抗爭方式向政府爭取資源。在此,筆者欲為中學教育向政府討債。

須於本月內清還的第一道債

升中人口在未來4年急跌1萬多,跌幅幾近兩成,至2017/18學年卻開始顯著回升,且在幾年間回升至現有水平。學童人口大幅波動,對學界造成極大震盪。單計明年,若以每班派34人換算,將有近160班蒸發掉,數十間中學將飽受縮班、甚至殺校的威脅。但問題是,這些學校根本就不是因為辦學不善而須承受減班或者結業之苦,究其柢因,只為港府無力作出有效的人口規劃。

學童人口急跌就儼如一個巨浪衝向中學教育,若處理不當,中學教育必受重擊,而最先受創的是所有服務第三組別學生的中學,最受影響的是在這些學校就讀,能力最弱、困難最多的學生。若論最受影響的教師,將會是大批近年入職的年輕教師以及有志投身教育界的準教師。形容未來為香港教育界的生態大災難,絕不為過。

處理這人口波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從派位入手,按照升中人口的波幅調節每班人數,讓各中學能大致保持現有的班級結構。但教育局對此建議卻一直採「拖字訣」,只推出降低開班線等措施,這些措施看似優厚,實質上只是坐視學校遭受重創,然後方施予急救服務盡量讓瀕死的學校死不了。筆者實在難以理解,執掌政策的官員何以能用這種態度來處理教育事務?

筆者說這是一道政府要還的債,乃因為特首在競選政綱早已列明「為紓緩部分學校在短期內收生不足的壓力,容許學校更大彈性決定初中班級人數(30至35人)。」學界共識的方案正是在未來3年逐步將中一每班人數彈性下調至30人,待人口回升時再回復現有水平,這方案亦已在特首公布參選後即送予特首參考,因此,教育局實在有責任在本月下旬召開下學年派位會議前,向中學教育繳還這道欠債。

經已拖了好幾年的第二道債

第二道債,是遠在新高中學制開始之時,經已欠下的。

在四五年前,當新高中學制尚未正式推行,教育局向中學校長簡介由2009/10學年開始的常額教師人手計算新方法。當時,很多校長已表示給予新高中的教師人手不應遠較給予舊學制高級程度會考的為低,但教育局官員卻說編制安排暫時不能改變,待新學制正式開展,局方會作檢討。

新高中課程廣而深,不但重視知識的傳遞,更重技能的提升,並且大量增加校本評核,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獨立專題研習,這絕不是舊學制的中學會考課程可比擬。再加上在新學制下,應考大學入學試的學生能力差異遠較舊學制的為大,前線教師真可謂疲於奔命。而學生在面對艱深課程以及各種升學選擇時所產生的徬徨與無助,相信廣大高中學生及其家長都感受良多。

到底教育局欠了新高中教育的債項共有多少?就以今學年為例,高中每班38至40人,班師比為1:2,若高中每級4班,全校高中12班472人,獲派的常額教師為24人。但若以去年舊學制下就讀中六至中七的教師編制來換算,每班學生30人,班師比為1:2.3,該472名學生應可得到36.2位常額教師的照顧。教育局節省了的這12.2位教師,其工作量由誰來承擔了?教育質素如何能保持得了?

在過去兩年,學界不斷要求教育局盡快履行承諾,檢討常額教師人數,但每趟都是落空,教育局就連交出檢討時間表亦欠奉。誠信是溝通與合作的基礎,筆者敦請政府當局盡快繳還對中學教育的欠債,還眾多將近筋疲力竭的教師一些合理的休息時間,還眾多無法到國際學校或海外升學的基層學生一個優質的教育。

作者是中學校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59#
發表於 12-11-6 13:23 |只看該作者
港大程介明 促政府學界勿只計人數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6/gba2.htm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座教授程介明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現時政府及學界就中學小班的討論,只是集中於計算學生人數,令學校存亡成了首要考慮,忽略從學生利益的角度出發。他建議當局不要拘泥於過去的規格,重點應是如何趁機提升學生的有效資源,如師生比例。

應增資源 學生利益為重

程介明指日前政府及學界於立法會的討論,提到以小班解決問題時,只與學生人數掛,而忽略了學生利益,「幾多人就會殺校,否則就唔殺」。他指政府政策一刀切,令學界人人自危,而學校則抱「政府逼大家就一齊攬住死」共進退的心態,又會引致好學校減班,不受歡迎學校繼續存在。程介明認為,大班、小班並非爭論點,而是人數下降,應如何增加每個學生所獲的資源,如師生比例。

他解釋,政府現時有空間和資源,應考慮的是如何投放更多資源於教育上,不要拘泥於以往規格,同時又可保存學校,減少學界擔憂,對學生亦有好處。程介明建議政府考慮政治及社會代價,就現時人口帶來的衝擊先衡量學生得益,又指做法不等於不可調動學校及教師,否則就是超越學生的利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58#
發表於 12-11-6 13:22 |只看該作者
中學減人頭開綠燈 月內公布 吳克儉稱人數未定 教界促每班30人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6/gba1h.htm


逾200名校長上周到立法會向政府施壓,要求逐步減少中一每班人數,以小班模式紓緩收生下跌壓力。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日明確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將會涉及中學「減派」部分的措施,但未訂每班削減人頭的數目。中學界希望未來3年將每班人數由36人減至30人,但曾經力阻傳統名校英皇書院減班的校友、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則反對「減人頭」,指不能一刀切減少。

林超英反對一刀切

吳克儉昨日出席外國記者會午餐會分享本港各項教育議題,他重申當局並無「殺校」政策,目前是一個過渡期,大前提是要「保學校、保老師、保實力、保教育,讓團隊繼續維持」。他表示,就解決方案聽到不同意見,當局有責任與持份者溝通,因此未來一星期會約見學校、辦學團體、專業團體及家長等,盡快於月底前公布可行方案。

對於會否接納減人頭,吳克儉表示,「我們還有如何支援老師的措施,以及其他可行辦法,包括減派的部分,這正在開展中。」他又稱日前收到不同意見,包括有家長要求保留叩門位等。他說現時未完成諮詢,未能確定每班人數多少才合適,但聽到學界意見,希望科學化地了解有關方案。

「321」方案 非區區適用

根據未來4年升中人口變化計算,學生人數將由2012/13的64,900人,大跌8%至明年的59,700人,其後兩年亦分別再跌4.5%及3.5%。中學界建議的「321」方案,是由現時每班36人,於明年起每年分別減少3人、2人及1人,每年人頭的減幅8.3%、6%及3.2%均與人口下降步伐相若,配合整體趨勢(見圖)。

對於部分生源大跌的重災區,如屯門的升中人口4年減至2893,跌幅達26.7%,方案確有效紓緩縮班危機;但有地區的升中人口變化平穩,甚至錄得上升,方案則難以適用,其中南區升中人數便由2012年的2060人,上升至2016年的2088人。若一刀切行「321」方案,或會因「減過龍」要借調誇區學額。

校長會指方案增跨區流動

18區中學校長會聯席代表兼升中派位委員會主席阮邦耀指出,「321」方案可解決未來3年全港整體生源的跌幅,直言方案有機會改變升中派位的整體跨區流動,一切需待與當局會面和坦誠研究才能有定案。但他指中學派位向來以全港作計算單位,分區概念不似小學派位般強烈,靠鄰區調撥機制可處理分區學生不均問題。

曾力阻官校英皇書院參與減班的校友林超英昨日再開腔反對減人頭,批評早前要5班減至4班的學校已減去兩成學額,現再要減人頭不公平,應因應學生人數彈性處理,而弱勢學校亦需保留,不能一刀切。他不認同「上移錯配」(如英中會取錄一批band 2學生)的講法,認為「名校不一定是成績最好,但會有優良的校風」,學校亦會因應學生的不同能力分班,質疑中學校長會的講法只是想優化學校成績。


Rank: 5Rank: 5


1581
157#
發表於 12-11-5 12:38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發表於 12-11-4 07:24
回復 ccspy 的帖子

由於banding比例不變,孩子入讀英文班的機會不會減少。讓知名學校保持現時的收生人數對社會人才培養有很大的好處。

既然banding比例不變,你的知名學校保持現時的收生人數就自然收多了跟不上程度的學生,在所謂知名學校眼中,這些都是驅之而後快,影響校譽,扶不上壁的所謂庸材,這簡直是浪費這些學生成材的時間與機會。在BK,家長為子女被迫離校的條目還少嗎??


真不知道為何你會說對社會人才培養會有很大的好處???

Rank: 5Rank: 5


1581
156#
發表於 12-11-5 12:03 |只看該作者
ccspy 發表於 12-11-4 02:46
如果正如校長預期百多間中學被殺,全部Band 3中學消失,再將現在Band 1和Band 2學校重新劃分3個Banding,那時33% Band 1變Band 2,66% Band 2變Band 3。因為轉Banding關係英文班大量消失,現在心儀的學校變成「失望」學校,家長有冇諗過,教育局梗係唔出聲,到時已經過骨,被家長鬧至算,呢招毒唔毒?點解校長要發聲,因為佢地最清楚了解整套遊戲規則,而家長只顧目前光景。
說得很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55#
發表於 12-11-4 09:59 |只看該作者
中學減人頭 吳克儉改口風 「無說過不接受每班減人」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04/gna1.htm


明年升中適齡學童由6.49萬跌至5.4萬人,學界促教育局接納往後3年每班逐年減收學生的「321」收生方案,昨日到立法會作第二場公聽會。教育局長吳克儉總結時放軟口風,表明「無說過不接受每班減派位人數」,又稱會朝覑「可加可減」機制與學界達成共識,冀在未來兩周得出解決方案。

教育局早前宣布下調殺校線,由至少取錄51人開3 班,降至26人開2班,若有學校僅開一班也不會「被殺」,可再研發展方案。惟學界認為做法不足解決問題,提出「321」減人頭方案,即由下學年起按年每班由派36人減3人至33人,然後逐年減2人及1人,到2015年30人一班。

據悉,教育局認為321方案未必可將學生流向收生不足的中學,加上涉龐大財政負擔,因此若接納「減人頭」,也要再議減派數目。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今次吳克儉的口風「鬆動」似有退讓可能,對學界是重要信息,但仍待觀察局方實際工作,促宣布落實減派位人數的措施。18區中學校長聯席成員、升中派位委員會主席阮邦耀指出,局長所言雖屬事實,卻從未承諾做法,令學界更為覑急,而委員會原定22日開會以落實下年度派位事宜,正擬將會議延後一周或延至下月2日,爭取時間與局方商討。

立法會的教育事務委員會,在上周五起一連兩日舉行公聽會,兩場約140名校長、教師、家長及團體代表出席。

校長﹕不減人頭將引起「上移錯配」

昨日在場逾50名代表中,不少校長反映若不減人頭,將引起「上移錯配」即Band 2或Band 3學生要入讀上一組別的學校,下游中學則會殺校。面對收生壓力的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校長何力生坦言,學生有問他是否3年後會「無書讀」,慨嘆現行制度下被削減資源,就算「未死也是等死」。

何力生自言,以往曾是十大傑出教師,現在卻是「十大傑出銷售員」,教師竟要到小學甚至內地招生,又強調Band 3學生只是在初中未發力,在適當環境栽培也能好好成長。

九龍城區校長聯絡委員會委員、培正中學校長葉賜添表示,區內雖無面對殺校壓力,亦支持「321」方案,覑教育局「顧住收尾兩年,不要錯估學校被殺的數目」;而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也贊同建議。

教育局長吳克儉回應稱,不希望見到殺校,也會覑力研究減派人數的做法,希望在未來兩星期與不同持份者達到最佳共識,及後再討論如何維持教師人數、教學質量等項目。

Rank: 8Rank: 8


19737
154#
發表於 12-11-4 07: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2-11-4 07:31 編輯

回復 ccspy 的帖子

我作為家長,我認為我清楚遊戲規則。由於banding比例不變,孩子入讀英文班的機會不會減少。讓知名學校保持現時的收生人數對社會人才培養有很大的好處。否則,大學的水平將難以保持。

Rank: 5Rank: 5


2338
153#
發表於 12-11-4 02:46 |只看該作者
如果正如校長預期百多間中學被殺,全部Band 3中學消失,再將現在Band 1和Band 2學校重新劃分3個Banding,那時33% Band 1變Band 2,66% Band 2變Band 3。因為轉Banding關係英文班大量消失,現在心儀的學校變成「失望」學校,家長有冇諗過,教育局梗係唔出聲,到時已經過骨,被家長鬧至算,呢招毒唔毒?點解校長要發聲,因為佢地最清楚了解整套遊戲規則,而家長只顧目前光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52#
發表於 12-11-3 17:53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JustAParent+發表於+12-11-3+16:27+

原帖由 ohnono 於 12-11-03 發表
自私的背面就係殘酷。在教局的無能局長和狹著淫威的官員威迫下,那些校長想透啖氣都難。唔出來支持國教已經 ...




點評

JustAParent    發表於 12-11-4 01:58
杰杰媽媽    發表於 12-11-3 23:07

Rank: 6Rank: 6


8834
151#
發表於 12-11-3 17:52 |只看該作者
ohnono 發表於 12-11-3 17:05
自私的背面就係殘酷。在教局的無能局長和狹著淫威的官員威迫下,那些校長想透啖氣都難。唔出來支持國教已經 ...

吳局長有改善嗎 ? 之前怕淫威, 現在為何不怕了 ? 點講都係自私

點都好啦, 我好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唇亡齒寒的道理.  即使心不甘, 教育界有什麼進一步行動, 個人也會支持的.

不過, 還是要送校長們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Rank: 6Rank: 6


5064
150#
發表於 12-11-3 17: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angel89 於 12-11-3 17:49 編輯

其實呢一次,政府有大量家長支持,相信會企硬。作為B3學校的教職員其實都好可憐,其實所謂B3學校,主要是有大量B3生入讀,將學校成績及校譽弄到一糟,造成惡性循環。結果現在仲要被人話攪到殺校抵死。

Rank: 7Rank: 7Rank: 7


11205
149#
發表於 12-11-3 17:05 |只看該作者
JustAParent 發表於 12-11-3 16:27
新政府上任才百多日,已在教育、房屋、社福等不同界別到處放火。梁林真係以為自己係現代義和團好好打??? ...
自私的背面就係殘酷。在教局的無能局長和狹著淫威的官員威迫下,那些校長想透啖氣都難。唔出來支持國教已經要拿出莫大的勇氣,正當「you remember,you'll pay for it」仍然言猶在耳之際,到現在還懼怕當日嘅龜縮將被秋後算帳!

:verycold: :verycold: :verycold:

Rank: 6Rank: 6


7022
148#
發表於 12-11-3 16:37 |只看該作者
最好就任學校自己揀小唔小班,年年收爆數既自然唔會減,但收唔滿人既就可以小班,咁咪皆大歡喜,又唔洗殺校,又可以滿足部分鐘意小班既家長。。。。。。。用家諗到既野,高官一世都唔想諗到羅

Rank: 6Rank: 6


8834
147#
發表於 12-11-3 16:27 |只看該作者
新政府上任才百多日,已在教育、房屋、社福等不同界別到處放火。梁林真係以為自己係現代義和團好好打???還是想上演廿一世紀版百日維新?香港有幾多間小學呀?竟然可以引出二百個校長出來反政府,真係能人所不能,何其壯觀!唔明梁班子點辦得到

不過話又說回頭,早前政府加害我們孩子推洗腦教育,班校長影都唔見;依家輪到佢地比政府迫害,縱使理性上我反對殺校,情感上呢?都唔太想支持班自私鬼。

點評

chun媽  好似是中學校長,而非小學,而全港應有約四佰間中學  發表於 12-11-3 22:39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2379
146#
發表於 12-11-3 16:20 |只看該作者
蔭功...既然知道過多幾年咁少人...就唔好咁急係今年推咩野雙軌年囉...唉!!!! 又係為交代而做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45#
發表於 12-11-3 15: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1-3 15:59 編輯

200校長請願爭取小班教學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03/18056206





逾200名校長昨穿上黑色套裝,首次到立法會外集體請願,爭取減少每班人數,應付升中學生急跌。


教育局拒應學界要求彈性推行小班教學,全港中學,超過200名校長昨穿上黑色套裝,到立法會外首次集體請願,爭取減少每班人數。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連兩日到立法會聆聽意見,但同一時間刊登報章廣告,重申拒推小班,多名校長昨日在會議上狠批吳克儉的講一套做一套、短視,遠遜前任局長孫明揚,要求他別重創教育生態。

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會議日前號召全港校長,出席昨早舉行的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表達每班降至30人的要求。全港一半中學、逾200名校長響應,大部份人穿上黑色套裝,齊集立法會外讀宣言,要求政府把握學生人口下降的機遇,優化中學教育。聯席發言人廖亞全表示,首次有如此多校長一同表態,顯示學界的訴求非常強烈,期望與局方繼續磋商,於本月22日升中派位委員會落實2013至14年度每班收生人數前,取得共識。

吳克儉未聽意見先登廣告                                                                                                                                       
不過,吳克儉未聆聽學界意見已先出招,昨於報章刊登廣告,指現時提出放寬中一開班線和延長教師「肥雞餐」,已是「保學校、保教席」的措施,重申不應「一刀切」減少每班人數。

吳克儉的手法惹來不滿,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多名校長質疑吳克儉一面聲稱要「保教師」,卻預備700個「肥雞餐」,又指出前局長孫明揚當年處理殺校危機時,推出了微調方案,又走勻全港游說學校自願減班,吳克儉卻無視學界訴求、「掩埋半邊門」。

有22間英中名校會員的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稱,以往學界與局方每件事都有傾有講,「唔係互相登廣告、議會上針鋒相對」。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校長李盤勝則不滿吳克儉違反梁振英的選舉承諾,拒絕讓學校自行決定每班人數,應該下台,獲得在場不少校長拍掌和應。

沙田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代表林梁美玲亦反駁吳克儉,指有家長擔心減人數後影響入讀心儀中學的講法是誤導。

吳克儉回應指,推小班與否需要全盤考慮,未來需要做多些研究及交流,會採取針對性措施。特別會議今日繼續,兩日共有約140人出席發表意見。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