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英文作文較弱的一環
查看: 11505|回覆: 68
go

英文作文較弱的一環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0060
1#
發表於 12-3-10 15:18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不少家長都說自己的小孩英文作文水平比較弱,不知如何才能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歡迎一起來交流。
   32    0    0    0


31
69#
發表於 13-2-6 15:0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272
68#
發表於 13-1-4 12:45 |只看該作者
多用不同時式,要有對話


116
67#
發表於 12-12-31 15:1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8Rank: 8


19742
66#
發表於 12-4-19 13:20 |只看該作者
本地學生考igcse中文,取A*應不難,不過,就要找學校報名。

Rank: 5Rank: 5


3250
65#
發表於 12-4-19 12:2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2-4-19 12:30 編輯

回復 spantan 的帖子

對的!我是用相同system去比較。當然也要看實際自己希望在哪裡(國家)發展。


實際上我有朋友(的小孩)選擇了在英國讀法律。也是考慮到相同問題。她那家大學法律系比香港出名。如果留在香港讀,可以免去回來後的考試。但如果要在英國或其他國家發展,英國的一家比較穩當一點。


470
64#
發表於 12-4-19 12:1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63#
發表於 12-4-19 10:57 |只看該作者
不是讀本地課程,就係 NON-JUPAS,同係唔係本地學生冇關係
我傾向認為以往選讀 ICGSE 和 GCEAL 呢 D 課程的,都起碼係來自中產家庭,都有往外地讀的後路,選本地大學時可以進取 D,好采就搏到入一 D 熱門科,搏唔到,大不了出國讀
但至於說純因為避 DSE 而讀 IGCSE 或 GCEAL,就有要留意,係唔係真係咁著數
至於你話考兩個試,但我覺得最後都只可以 JUPAS 和 NON-JUPAS 二選一

Rank: 5Rank: 5


3250
62#
發表於 12-4-19 10:5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2-4-19 10:52 編輯

回復 spantan 的帖子

醫學院是的。法學院也不一定。要考香港個試,拿醫生牌較律師牌難得多了。要否留低,當然也要看外國的哪家大學和香港大學作比較。


470
61#
發表於 12-4-19 10:4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3250
60#
發表於 12-4-19 10:3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intendo 的帖子

我還未開始計數,還是有太多東西未弄清楚。你的意見,我會留意的了。但看來讀本地學校的學生是可以參加non-JUPAS。我一直以為只有讀國際學校的才可以而已。

我嘗試入大學的招生網頁,確定了讀本地中學的學生,也一樣可以用非HKAL/HKDSE 成績經non-JUPAS 報讀。當然,各大學還是有各自語言要求。

再查SPC,早一年的資料顯示,F.4F.5F.6F.7時所流失的學生沒有那麼多。似乎是越近HKDSE,逃亡潮越近高潮。可惜未能拿到更早一年的年報作比較。不過在還未有HKDSE考試前,我偏向認為SPC的做法是可取的。讓學生考GCEAL,符合成績的中六生,已經可以報香港以至外國的大學。然後F.7還可以再考HKAL。實行334後,學生還是可以考兩個試。但報香港的大學便沒有從前般靈活了。除非學生可以同時報
JUPAS
non-JUPAS,但看來不成。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59#
發表於 12-4-19 09: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2-4-19 09:38 編輯

回復 ok_ko 的帖子


條數唔係咁計,GCEAL 和 ICGSE 都比以往 HKAL 易,即使係和 DSE 比都係易
因此本地大學對學生成績的要求會不同 GCE 有 2A  唔等同 DSE 有 2A 就是了

唔好以為經 NON-JUPAS,就可以真係避開中文,如果學生係 100% 本地人,讀開本地學校,到高中先選擇讀 GCE 或 ICGSE,就要小心
我記得呢度有網友話過,有本地學生在升讀高中是轉去國際學校讀 IBDP,選讀了較易的 MANDARIN B,面試時比人問點解唔讀 MANDARIN A,我唔記得個學生最後入唔有到個間大學
當然,我都識有朋友個仔,由加拿大高中,考入中大的法律系,但人地唔係本地人,中文差 D 係可以接受
如果係 100% 本地人,你話唔識中文,或中文差,就要小心,真係要當係搏一搏
一旦遇著個鄙視唔識中文的本地人的 admission panel,都幾頭痕

因此,一係就唔好諗香港讀大學,咁唔讀中文都唔緊要
一係就好似 SPANTAN 咁,小朋友自小就讀國際學校
一係就好似近幾年,好多人咁做,GRADE 9/10 就去英國讀中學,讀幾年再申請香港的大學
咁就可以名正言順可以唔理中文

不過話時話,即使讀國際學校,現在都好多中文水平好高,呢度有幾個網友都有提過,小朋友係讀 IBDP 的 MANDARIN A,印象中,都是讀國際學校多年的

Rank: 5Rank: 5


3250
58#
發表於 12-4-19 09:20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hiPaPa 的帖子

請問這問題你們是否在其他地方討論過? 如果是有,可以給我link 嗎?這問題相當有趣!

Rank: 8Rank: 8


19742
57#
發表於 12-4-18 23:25 |只看該作者
http://ubeat.com.cuhk.edu.hk/?p=339

GCE A-level好似係易D。

Rank: 8Rank: 8


19742
56#
發表於 12-4-18 21:53 |只看該作者
在St Paul的招生prospectus有提到non-JUPAS early admission。

Rank: 5Rank: 5


3250
55#
發表於 12-4-18 16:22 |只看該作者
從F.4上F.5,人數從221減少成146人。估計真的有很多學生用IGCSE出國升讀A-level了。也可以避開HKDSE。從F.6上F.7,人數也從127減少成83人。也必定又有人升大學了。但是否有經過non-JUPAS?

Rank: 5Rank: 5


3250
54#
發表於 12-4-18 16: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2-4-18 16:14 編輯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有趣!原來SPC是支持學生考IGCSE/GCE A-level的。而且在中4就讓學生去考IGCSE了。2011年的資料,218個考生,每個學生居然能拿4.3個A*。同樣地,她們考GCEAL也提早了。她們在F5/F6就去考了。成績也十分好。75個考生,平均每人3.2個A。

不過,我還是找不到資料確定就讀SPC的中7學生能排non-JUPAS。如果你肯定可以,請清楚點告訴我吧。

如果可以排non-JUPAS,以她們的成績,中六已經拿了3.2個A。其實如果可以排non-JUPAS,中六已經可以報香港的大學了!是否有些地方我弄錯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2
53#
發表於 12-4-18 14:23 |只看該作者
Just see St Paul Convent.....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250
52#
發表於 12-4-18 13:54 |只看該作者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就是說一個讀本地中學的學生,他在中六時決定不考HKDSE,卻去考IGCSE or GCE A-level。他還是有權選non-JUPAS scheme 的?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82
51#
發表於 12-4-18 11:3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ok_ko 的帖子

if he picks HKDSE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 should go for JUPAS which can reduce his workload. If he uses IGCSE, he can go for non-JUPAS, but lack of support for personal statements and need to apply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programs individually, more work loads.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